子女在青春期挑战父母的权威,应该置之不理还是应该给他一个下马威?

自强者自立


子女在青春期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一个冷漠的人,那可以对他置之不理;如果你希望孩子更加叛逆或者变得自卑,那可以给他一个下马威。

题主有句话我是赞同的:让孩子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句话虽然难听,但实际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力不足之处以及发掘自己本有的闪光点。

父母有权威吗?

“孩子是我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句话就完美的诠释了家长的权威。

所谓权威,就是上下级关系,有权力的意味在里面,上级支配下级。那么我们来衍生一下这个关系到亲子关系中:

1. 正值壮年的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

此时的孩子叛逆,希望通过反抗来向家长宣示自己的主权,宣示自己是独立的一个人,宣示自己的能力,但在国内的家庭中,通常只允许出现一个权力中心--父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顶梁柱。

当父亲遭到乳臭未干的孩子的忤逆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就被视为挑战父母的权威。

既然是从属关系,那么父母自然可以对孩子进行打击,惩罚;又或者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内心则是这样的韵味:跳梁小丑,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2. 年迈的父母对正值壮年的孩子

当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变成了一种从属关系,一种支配关系,那么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理所当然的可以对自己那正值壮年的孩子进行打击、惩罚,当然也可以同样置之不理。

但情况不同的是,正值壮年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反抗:我已经有手有脚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你凭什么还支配着我?

这就是一种“权威”的双重标准:只允许自己对孩子有权威,而不允许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权威。

父母的权威,并非孩子所给的,而是父母自己给自己的,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本质上来说,这类父母视孩子为他们的所有物,就像奴隶时代的奴隶主之于奴隶。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挑战父母的权威

有一种家庭是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的: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懂得尊重父母的家庭。

在这种家庭里面,没有从属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的,举个例子,父母不会随时进入孩子的房间,孩子同样也不会随时进入家长的房间,这是最基本的一种体现。

青春期的孩子,与其说喜欢挑战父母的权威,不如说他们只是习惯使然,从父母对其的行为准则中,习得这种习惯,并作用在父母或者身边的人身上。

最原始的传承

孩子是如何习得人际交往技能的?首先,孩子是从家庭中习得的,包括了学习父母间相处的方式,以及体会到父母和自己的相处方式。

当父母总以权威自居,那么孩子自然会传承这种交际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有着渴望社交的需求,有着证明自己并获得认同的需求,他们往往非常迷茫也非常彷徨,搜索自己有限的知识库存,发发现只有这种叛逆的方式(父母也总是在用权威来证明自己的家庭地位)可以使用。

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同步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育远超自己的身体发育,在思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成人的特质和条件,但是身体上、智慧上并没能达到那个地步。

就例如性,他们已经具备成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心理特征,但是他们的身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们此时并不适合进行性生活,而另一个方面,他们也没有能力对发生性关系的另一半负责。当他们错误的认为,证明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男人/女人的唯一途径就是性行为的时候,偷吃禁果也就自然而然。

此时的孩子,他们渴望拥有父母的权力和地位,例如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自由的支配自己的钱财(在孩子看来如此,实际父母也收到种种限制),那么他们就会通过叛逆的方式来行动。

期望成为异性父母的最佳伴侣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那是因为他们无知。但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会有想保护或者想超越的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父母。

  • 常常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的父母

有些父亲或者母亲,会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例如母亲跟孩子说:你爸真没用,你不要成为他那样的人,赚不到钱....

在此时,孩子心中就被埋下一颗种子“我要成为异性父母最佳伴侣”,这是一种保护异性父母的心理使然,那么要成为异性父母的最佳伴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击败同性父母取代他的地位。这在青春期就会进行一次爆发。

青春期孩子叛逆应该怎么样处理?

回到前文所提及的那一句话:让孩子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其实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还不足以做到成人的独立;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对自己盲目的自信以及荷尔蒙的影响下,他们总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

处理这样一个冲突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扶正孩子的进攻方向,找到他正向的发力点,而不是与父母为敌。


淅爸育儿记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来回答,是因为恰好上周有一位读者跟我吐槽:

我的女儿15岁,从去年开始经常顶撞我,说话做事都很任性,我常常被她气到半死。尤其最近这半年,她不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沾染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坏习惯,比如偷偷化妆,还死缠烂打要去纹身。

多问两句,她就扔过来一句“你懂什么”,把我噎个半死。我现在真是很头疼,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我也知道,这个阶段的小孩就是会不服管,可当孩子这样肆无忌惮地挑战父母权威时,我到底是应该当作没看见,还是得给他来个下马威?

我的意见是,对这个问题,置之不理也不好,给她下马威也不对。孩子顶撞父母时,大部分父母都会解读为,这是孩子对父母权威的挑战,所以,下意识的动作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一心想把孩子治得服服帖帖。

其实,真正造成亲子间隔阂的,是沟通和理解上的鸿沟,而不是“青春期”本身。这个时候,父母的“下马威”不仅不起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起反作用。父母要看见孩子,看见他们身心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所承受的压力。

这个压力既来自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包括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等,也来自成年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可。虽然一方面孩子表现得极力反抗父母的权威,但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大部分时候,他们的叛逆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向你证明自己,这时他更需要你在另一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指责和纠正,先专注地听听他是怎么说、怎么想的。你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能够有效帮孩子的情绪降温,有助于他的大脑重新恢复清明,也让他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

你需要给孩子设立必要的规则,但至于孩子会不会遵守,也是取决于你与孩子的交流程度。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权威是天然存在的,如果你能保持与孩子的亲密联结,持续得到他的信任,你的权威就不会倒塌。相反,如果你一味地蛮力打压,总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孩子,你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总之,如果你感觉到你的孩子在挑战你的权威,你只需好好说话,正常讲话,这是很简单的事,没那么复杂。


御风者谈育儿


子女在青春期挑战父母的权威,作为父母的应该置之不理才是最好的。我的儿子在上高中的时候,青春期躁动的性格十分的明显。有的时候你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偏偏不照你的意思来做。所以说我看出来,他想在父母们面前表现出自己有自己的权利,自己有自己的人格,所以有的时候可以不再许自己父母的决定,认为顶撞了父母才是男人的一种脾气。其实对于这样的青春期的孩子就好对付了。我儿子经常是我让他去西他就偏去东。所以我就跟他斗志斗勇,有的时候看他玩游戏,我就逗他说,今天不用写作业,就玩游戏,咱们得玩儿好了再说。我儿子没好气的呛着,我说我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你管,随即把游戏机很随意的就扔在沙发上,自己回到屋里学习了。而且有的时候儿子在上高中,只要在微信里发出笑脸,就是要钱,所以我就装作看不见,有的时候他不耐烦了就嘻嘻笑着给我打电话管我要钱。要钱的时候,我会借机批评他几句,然后再把钱给他,这样的话即使花钱让他安分守己,又让他乖乖的听我的话。而且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不去招惹,他也不会问他钱够不够花,想不想买一些什么东西啥的,反正我不问,他也不说,这样的话也省去了许多的事儿和废话。现在孩子终于走出了青春期,迈入了大学的校园,一个青春有朝气的年轻人,让我觉得他的未来真的是很好。我还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早起的小鸟儿,一定有飞翔的天空。




伊春美食美客


“李姥姥话育儿”分享: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家长的确非常头大。不仅要照顾ta的衣食起居,还要顾及ta的情绪变化和生理变化。日常生活中还要面对ta经常会做出的一些反常的事情。

我家儿子今年12岁,已经到了青春期的阶段,现在已经长得又高又壮,像个大男人一样。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经常会做出一些挑战我和老公权威的事情。



在针对青春期孩子一系列变化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应当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青春期会出现的一些特征:

【1】有了自我的意识,希望大家都肯定自己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喜欢穿衣打扮,开始爱照镜子,注意自己的皮肤、衣着品位等等。

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快速提高,并且希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敏感,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肯定孩子取得的微小成就,这样才能够缓解家庭关系的矛盾升级。



【2】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大家都尊重自己

在青春期的孩子有非常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喜好。如果受到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法接受,或是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产生较强的挫败感。

在这个阶段的家长,需要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及时调整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要像和大人一样沟通。千万别再把这个时候的孩子看作三岁的小朋友了。

【3】有了很多的烦恼,希望大家都体谅自己

在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心事和烦恼,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较容易有孤独、压抑的情况,情绪无法发泄,而且稳定性较差。

虽然他们希望和别人相处愉快,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相处方法。表现为容易和父母产生口角,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容易在公众面前损失个人的形象而烦恼万分。



【4】有了交友的欲望,希望大家都成为朋友

在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和同龄人一起交流,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总是和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感觉和父母没有什么好聊的,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约束较多,更是会反感,而且不愿意和父母多说话。

在这一阶段也有了朦胧的情感,对于异性也会有很多好感的情绪出现。家长朋友们也要淡定处理,千万不要过于紧张和敏感,如果一味的干涉过多可能很多时候会成为早恋的促成者。

【5】做事容易冲动,希望大家能给机会改正

在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热血方刚的状态,所以做事情的时候容易不加考虑,脱口而出或是比较有冲劲,在这种状况下往往会有一些无法弥补的后果。

其实他们在做过之后也会非常懊恼,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一味的责骂,有时候可能他也非常懊悔。



通过分享了青春期孩子的以上特点,不难看出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发展过程中,就容易会和父母产生矛盾,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就会和父母加以抗争,挑战父母的权威。那么面对孩子的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呢?

【1】告诉孩子底线和原则,不唠叨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父母唠叨,一件事情我们说过一次就及时闭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的,让孩子有厌烦的情绪。孩子们会听到我们所说的话,只是他们去不去执行而已。

作为父母,我们只要告诉孩子违背一些原则或是触碰一些底线时,他们要承担的后果,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即可。



【2】尊重孩子想法和行为,多肯定

在孩子青春期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或是会想学一些奇怪的兴趣,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予及时的肯定。

比如有些孩子的青春期的时候突然想起学滑板,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起,家长千万不要一味的制止,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学滑板需要长期的练习,可能会造成身体的一些影响和伤害,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即可,相信孩子自己有判断的能力。

【3】和孩子换位思考,多体谅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必经的阶段。我们作为父母其实也是从青春期过来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一味的被父母管制或是整天的批评,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所以多和孩子换位思考,多体谅孩子产生某些想法的原因,相信在家庭中也会和孩子和谐相处。等孩子长大了,过了青春期,相信孩子也会了解父母当初的苦心。



【4】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包容

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往往也会比较紧张,总是怕和孩子产生一些矛盾,总是害怕孩子误入歧途。有时候情绪也不易控制,往往就会和孩子“针尖对麦芒”,这样的情况下在家庭中产生的一些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家长作为成年人最好能够适当的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先冷静一下,等情绪平复了再和孩子坐下来沟通事情的利弊。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早提醒

在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较大,经常也会有一些出格的事情发生。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多了解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的老师、朋友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了解到孩子的变化,对孩子适当的提醒,防患于未然。

最近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就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爱缺失,而造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逆转的悲剧。想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就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做法。



通过以上的分享,我们作为家长要了解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情感特征和身体变化,多和孩子换位思考,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和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下马威或是打骂一顿,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更加反叛,起不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当然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可能孩子也会误入歧途,这样也不是家长应该采取的做法。还是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适当的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底线和原则,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如何,这样才是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正确方法。

关注:李姥姥话育儿,每天更新育儿干货,分享带娃妙招,与您一起携手育儿路!

李姥姥话育儿


我二哥家里有点钱,我侄子就宠的厉害,啥都是他的,有一次就买了点薯片,我哥说给我吃一片尝尝,边说边把脑袋伸过去想让人家喂一口,脑袋刚过去,小侄子一拳头怼眼睛上,七八岁的小男孩打眼睛上,把我哥疼急了。提着两肩膀就一脚,从沙发这头踹那边去了。踹的都傻了,没哭,就瞪着眼发傻。我和我妈,我嫂子都吓到了,我哥踹完也有点紧张,但是看看没事,就从地上又提起来,大声说,记住了,以后吃的先给长辈吃!

我嫂子,我妈冲过去检查看看踹坏没有,也没咋,没断。但是也免不了把我哥骂一顿,意思就是跟孩子较真。

但是就我侄子到现在初中了,是我见过最有礼貌的孩子。别说顶嘴,家里那几个长辈面前,绝对知道礼让,我觉得要教育就趁早,不用天天教育,一次到位就行。


名字不让改123


儿子高考超重点线五分,被省内一所高校录取。放假归家后,就有了题主说的感觉。问什么,都说,你不懂。我的形象确实需要重塑。有天晚上,他到同学家住宿,我从他行李中。找出本《心理学》。我用了各种记忆绝招。大体上记住了里边的内容。特别是弗洛伊德理论的精彩部份。我用背诵来打底。我把书悄悄的放回原处。第二天晚上吃饭时。老伴也打听,在学校的情况,和学那些知识。还是那句话。你们不懂。我说,你说说看。也许能帮上忙。儿子说:心理学。你们懂吗?我从定义。到精彩章节。又加上一些个人观点。把儿子惊呆了。有一种不认识的感觉。我的形象又一次升华。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友们,不妨一拭。屡拭屡爽歪歪。


和光同尘56519696


之前特别留意了李玫瑾老师一段关于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讲解


其中提到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挑战家长的权威,完全看不上家长,其实就是为了惹家长不高兴,当他们看到家长勃然大怒的时候他们心里是很开心的,因为他们得逞了。这时候家长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如果觉得孩子做的不妥是需要提醒的,但是点到为止,我记得力老师还示范说:“孩子我觉得你这件事做得不妥,你说呢,你自己看着办吧”说白了就是不给孩子发飙的机会,既然他觉得自己强大了,谁都不服气了,那就给他空间。最不赞成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往死里扛,甚至动武。


我身边最好的例子是我姑姑,我弟高二的时候抽烟被我姑发现了,我姑把我弟叫出来,说给我一根儿吧,我弟把烟递过去,我姑说我上次抽烟还是我爸去世的时候,那会儿太他妈难受了,然后接着说其实我觉得男人抽烟挺帅的,也没说抽烟的都得肺癌死了,想抽就抽吧,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我觉得你没必要跟家里遮遮掩掩的,以后什么事都别藏着掖着,家里就是帮你解决问题的地方。我弟跟我姑唠了好多心里话,然后青春期基本上就顺利通过了。


还有看过一个外国的故事,说孩子跟妈妈吼,妈妈说太好了,我终于等到你反驳我了,我的儿子终于长大了,成男子汉了,我盼了好久了,然后孩子看自己叛逆妈妈还挺高兴,觉得没意思就不叛逆了。


一久夏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面临着一个危机,那就是“角色混乱”,只有克服了角色混乱,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才能确立我是谁,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埃里克森从没用“叛逆”这个词来描述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只有站在成人的角度和主流的社会价值评判体系下,才觉得青春期孩子是“叛逆”的。但站在青春期孩子自我发展的角度,这就不叫“叛逆”,这不过是青春期孩子内心混论、烦躁、紧张和迷茫的外在体现,这也是一种自我需要,更是一种自我保护。

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大多情况下,我将不再使用“叛逆”一词,取而代之的是埃里克森所说的“混乱”。“混乱”是成长必经的常规化的危机,使用这个词能够大大减少对青春期孩子的偏见和成人的自我中心,而增加一份对他们的理解。下面,我依据埃里克森关于青春期孩子对同一性追求的理论,给各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一些建议。

1、理解孩子的混乱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生活在各种混论之中,深受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诸如身体紧张,自我焦虑,群体恐惧。有时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时又不知该去向何方;有时极其自我肯定,有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时积极奋进,有时消极怠慢;有时依赖权威,而有时又不知道该相信谁;他们对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伴侣、会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以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片迷茫,有时甚至对自己的性别也会产生怀疑。

他们一方面深受混乱的折磨,另一方面又压抑着巨大能量。当青春期所特有的冲动、热忱、激情、勇气迟迟找不到安放的场所,他们就疯狂地运动,以此来作为发泄的途径。他们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就追星,崇拜偶像,快乐着偶像的快乐,悲伤着偶像的悲伤,似乎偶像就是自己,自己也就是偶像,他们用这种方式进行自我认同。青春期孩子谈恋爱,也不过是想通过另一个人认同自己、确立自己。每天出门照镜子,过分注重自我形象,正是他们自我怀疑的体现,他们需要通过镜子中的自己一遍遍确立“我就是我”,这就像当你鞋子不合脚的时候,你才会过分注意到你的脚一样。

他们需要完成整合,形成自我认同,这是人生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在这一场混乱的战斗中,自我必须获胜,只有这样才能平息混论和骚动,形成自我同一性。正如埃里克森所说:“人以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可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地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当青春期的孩子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形成自我整合的时候,就会拉帮结派,加入校园黑社会,发生斗殴打架或者犯罪等事情。因为,他必须获得一种自我的存在感。

在成人看来,他们有一种极端的固执,听不进去父母的道理,也不管未来会怎样,执拗地选择着自己的选择,忠诚着自己的忠诚。“忠诚”正是埃里克森所说的,青春期孩子需要获得的品质,但这种品质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完全不管对错好坏的,就像埃里克森对“忠诚”这个词所作出的解释——“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因为,他们如果不忠诚,就无法坚持已经认同的自己,哪怕这个自己是为社会所不容,也好过没有自己。

我们需要充分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只有理解了青春期的孩子,才能共情他们,和他们站在同一边,进行平等对话。

2、建立平等的姿态

父母之所以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对话姿态,一方面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很强的“成人感”,即便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成熟状态;另一方面,只有平等的姿态,才会让青春期孩子通过父母感觉到自我被尊重,这会帮助孩子构建对自己的认识,父母的平等姿态,就是孩子观照自己的另一面镜子。

但是,我见到的父母常常处于两个极端,要么过于控制、打压,要么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生怕自己那句话不对又冲撞到了孩子。这都不是平等,平等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让对话双方都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哪怕是相互争吵也无妨。而控制或者退缩都是不尊重青春期孩子的表现,控制会让青春期孩子觉得自己的“长大成人”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尊重,这只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对抗,而对抗则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立场。

父母的退缩和小心翼翼,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给自己耍花招、讨好自己,而这在孩子眼中就是父母在变着法儿控制自己。更重要的是,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讨好和退缩就如同对小孩子的哄骗和诱惑,只会让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更疏远。

3、切忌只盯着成绩

不论控制也好,讨好也罢,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对抗焦点,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父母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反常、混乱的心理状态时,父母首先担心的是影响学习。这就像一个员工因为重感冒住院而请假时,老板却感叹一句“呀,那你的工作怎么办!”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我想孩子早把你辞退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青春期孩子正在经历各种混乱、煎熬,他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成自我同一性。这就像一个心事重重、夜夜失眠的人,第二天肯定是没法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的,我们与其指责他没有好好工作,还不如想办法减轻他内心的冲突和忧虑。

或许,你会告诉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以后就会……”这话你相信吗?如果放在10年前,你这样的逻辑还有道理,但现在这样的逻辑很靠不住,因为社会变得多样和不确定。如果孩子正忍受着混论的折磨,而你却跟他谈学习,那就如同你闺蜜找你倾诉家庭不睦,你却告诉她要好好工作挣钱。这样做,只会把你推向孩子的敌对面,你也不可能获得和孩子对话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你失去了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同一性的机会。

4、参与孩子的探索

你可以把在你眼中的所有“叛逆”行为看做是孩子对自我的“坚持”和“探索”。如果你想帮助孩子,不是去打压孩子的“坚持”和“探索”,而是充分参与进去,和孩子积极讨论。比如,和孩子一起探讨他的偶像,或许你会发现偶像身上的某些特征正是孩子对自己的期许;和孩子一起探讨他所参与的小团体,听听孩子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以及从那些他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中获得的自我认同。

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失去了参与青春期孩子对自我探索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帮助孩子的机会。因为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敌对面,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眼中只有学习成绩,总是固执地坚持着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和价值标准。

如果你可以做到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其他事情,那么你就有机会获得和孩子平等对话的资格。如果你真有这样的对话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跟你探讨了一些和你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事情就又搬出父母的权威去管教孩子,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和孩子的充分探讨来影响孩子,当然前提是你的言论是有逻辑的、有智慧的和有启发性的,这将会对孩子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当孩子处于这种混乱状态时,更需要有智慧的成人的认同、理解和指导。

5、找到人生的方向

只有形成了完整的自我同一性,或者构建起了一套稳定的价值体系、形成了稳定的人格和对人生的追求和想象,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并不会经历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混乱,因为他们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指示和期望前行。要么他们没有“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未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我将去向何方”这样的纠结和疑问,要么就是他们觉得这些问题与自己无关。

埃里克森的追随者玛西亚是继埃里克森之后同一性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把我刚才所描述的这两种情况称作“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弥散”。这在父母眼中可能是好事,因为这样的孩子不会“叛逆”,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这样的孩子终将为自己不能成其为自己而买单——家庭的冲突,人生的迷茫,自我困惑终将会来,出来混,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当中年危机袭来的时候,或许将会是比青春期更混乱更猛烈的一场暴风雨。

玛西亚认为,青少年追求的自我同一性就是进行各种可能的探索,然后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理想等作出承诺。换句话说,形成自我同一性,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你自己,你才能感觉到自我价值,你才能追逐到人生的意义。


起知


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逆反的心理,但是,叛逆本身也是一种成长,所以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既不能对子女放任不管,也不可以给孩子一个下马威,此时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但是决定权要交给孩子,尊重孩子。

在和朋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同感,现在的孩子成熟早,青春叛逆期也提前了,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候,都觉得心很累,对于孩子的教育,感到很无力。

其中一个朋友这样说:“我家的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现在孩子正是叛逆期,回家就是玩手机,学习不上进,房间乱七八糟也不收拾,我和他好好说话他也听不进去,我骂他,他就跟我吵,我好几次都被气哭。只要孩子在家,看哪都是缺点,看哪都不顺,他不在家,心情还能好一点,每个周末在家基本上都是要和他吵一架。我的情绪也要崩溃掉,我自己也在不停的反思,我怎么和孩子去沟通,可是自己的忍耐性不够,脾气太大。每天觉得心好累,感觉自己快被逼出抑郁症了。”

通过这位家长的描述,明显能从家长的语气里感受到她的那些无奈。

还有一位朋友说:“我儿子今年才上五年级,就已经开始叛逆了,在中秋节因为看动画片儿,还跟我动手,这几天,我都不想管他,对他置之不理,孩子特别倔强自私,感觉周围同龄的孩子也没有这样的,我特别想不通,有时候感觉自己也很委屈,也是被孩子经常气哭。”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会有叛逆呢?其实,儿童心理专家说:“叛逆”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历的过程,只不过有人明显,有人隐性而已,每位家长也可以反思自问一下,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也经历过这种心态历程呢?很多做了父母后的人,会忘却曾经青春过的自己和曾经叛逆过的自己,总以为经历过后,不希望孩子再犯自己犯过的错,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你已经成长,可孩子还在成长的路上。

所以一句:“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将来你长大后就知道了。”以为就可以让孩子完全听命于自己,殊不知这句话在孩子心中是最没有说服力的。

我在和自己好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要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对待孩子,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最明智的家长。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你因为孩子犯错而抓狂的时候,第一时间,家长不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不要急于批评孩子,也不要总想着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让他惧怕自己。

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会用说教来改变和训斥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审时度势的反思一下。

当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变化,孩子过分在意同伴的认同,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表,不爱和你再一起牵手走路,情绪喜怒无常,说变脸就变脸,到家总是关着房门不让你进。可能孩子这时就开始进入了青春期,我们原来的小天使,不仅不听话了,还要对着干,所以爸爸妈妈们往往会被气得几乎疯掉,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 一,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就是通过挑战他们的父母来获得自我的价值感,他想冲出父母的保护膜,认为冲出去了才能找到自己。
  • 二,家长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青春期这个过程,如果他十几岁没有这段叛逆期,他长大以后迟早还是要过的,到时候的对象可能还是父母,也可能变成了单位或者公司的领导。
  • 三,叛逆期的孩子最逆反的就是管理,不要用管理的姿态对待叛逆的孩子,那样只会火上浇油。家长更多的角色是引导,孩子很多无理的要求,并不都是实质的,有时候孩子需要的被关注,被认可。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它教给我们如何做和善而坚定的父母,还有很多实用的正面管教技巧,比如以下这些,大家可参考一下:

1,不要和孩子长篇大论的说教。

2,说话要简短而亲切,也可带点幽默感。

3,多倾听

4,听孩子说……不要总是想着说服他们。

5,如果孩子有勇气,把自己做的错事告诉父母,不要发脾气,更不要反应过度。

6,不要打探或谈论孩子。

7,不要跟孩子的朋友谈论孩子。

8,不要把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或者朋友进行比较。

9,不要做自己无法兑现的承诺。

10,多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叛逆期的孩子更多的需要同伴的鼓励和集体活动中的成就感!

亲爱的家长们,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想要挑战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立马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让孩子惧怕我们。我们家长也要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尊重而不放纵孩子,爱而不是溺爱孩子,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三观,才可以避免将要在青春期发生的一切。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可以让我们的心灵经历再一次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感谢孩子,给了我们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吧!

我是柒月妈咪,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互相学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柒月妈咪


大家好✈️,我是小飞🚀:

今天为各位说下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指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时期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国内,我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外表慢慢变得成熟,随之而来的是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日趋成熟,慢慢各项指标将成长到或接近到成人标准。

以下我们列举一下,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有一些什么表现:

1. 伴随着身体心理的逐渐成熟,孩子们会随之产生的想要恋爱心理特征。在这个发育迅速的阶段,孩子们会情不自禁的对身边的所接触到的异性朋友产生特殊的好感,从而产生恋爱的心理,家长们需要有效的进行教育。

2.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常会出现厌学的表现,在这本就是容易焦虑的时期,加上来自家庭、学校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就对学习产生了异常的排斥和抵触。并伴随着出现一定的烦躁与无力,而这时,作为家长则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冷静下来,安静的学习,这样才会有效减缓孩子的焦虑。

3.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时常会渴望独立,去享受——《成人感》。所以在平常处理问题时,总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容易片面、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身边人(包括父母亲人)的教导。因此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时常发生争吵,伴随着会不尊重父母,有时更会恶言相向。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父母也冷静下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导。

4. 同样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逐渐清晰的思考和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想追求真理,同样也很容易脱离现实,沉迷于幻想,导致总是会感到迷茫,这种时候就更是需要家长们的开导了。

5. 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时常会感到《孤独》,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渴望获得交际,但也是最孤独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正真的去了解过他们。随着时间的加长会变得阴郁、自卑。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经常陪伴孩子,给他们带去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