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大刀背上裝上很多鐵環,主要用途是什麼?


古代的大刀是一件較為粗獷的武器,因為就眾多武器相比,它算不上精緻和好看,可如果就單單說它戰鬥力的話,這件武器也比不上紅纓槍;可就如俗話說的那樣,每個東西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道理和作用。大刀的特點就在於簡單,實用和易操作;正因為其簡單的構造,以及容易上手的特性,使得眾多人對這款武器由衷喜愛。如果你喜歡研究古代的冷兵器,或是單純的喜歡去研究刀的話,你就會發現在很多刀的款式和模樣中都會有很多的鐵孔,而在上面又通常會掛有相對應的鐵環。

原來古人之所以會將大刀做成這種模樣,並不僅僅是因為設計的理念,也是因為有其他的內涵和作用。

一、模樣好看具有裝飾作用

很多武器都會因為不同程度的裝飾而變得不一樣,例如簡單的長矛經過人的改良後就會演化成紅纓槍,而刀和斧在經過融合後又會變成功能多樣的刀斧。而一些人將大刀做成這個樣子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會使得這件武器的外觀變得別緻,特別是刀背上的那一個個鐵洞,都在不同程度上將大刀的粗獷和兇悍放大,讓其成為一件人人見到都會懼怕的武器。若是在鐵洞中加入鐵環,巨大的鐵刀配合著叮鈴作響的鐵環,必給人一種在心中由衷的懼怕,以及對於使刀人的畏懼,增加使用者的氣勢。

二、防止大刀卡在人體中拔不出來

其實,在刀背上有鐵洞的大刀不僅僅會給人一種好看的感覺,而且還會讓使用者在戰鬥和械鬥中佔盡優勢。因為其巨大無比的威力和震懾力,再加上其刀背上突出的鐵環,能夠讓使用者在將大刀砍入人體內的同時,不僅給本已經受創的人體帶來額外的傷害,而且還會限制和防止大刀因用力過猛卡在身體中尷尬現象發生。。因為如果是正常的劈砍,會使得大刀一同砍入人體的不僅僅是刀鋒,還會有刀背,如果當大刀整個砍入體內,大刀刀背上的鐵環雖然在無形中就會是一個放血環,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敵人造成除了砍傷外的二次創傷,進一步的傷害人體內的組織,加快血流的速度,從而給敵人致命一擊,但會進一步導致大刀砍得過深而拔不出來,如果有了這個鐵環可以有曉得避免這個情況,讓用刀的人輕鬆控制大刀的力度,防止大刀卡入人的身體拔不出來。

三、增加大刀的力量和威力

給大刀加上鐵環可以從一定的方向增加大刀的重量,增加大刀的威力。在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那就是威力=武器重量嗎?其實這是一件顯而易見的問題,因為判斷一件武器威力的大小我們首先第一步就要看這把大刀的重量,因為只會有相對應的重量才能夠打出毀滅性的一擊。就拿平常的東西來說一把大刀的力量可以輕鬆砍斷一把鐵劍,這就是因為其的質地以及質量,這就得出了為何單薄的劍無法和厚重的大刀相抗衡,同時也進一步得出為什麼我會說一把武器的重量間接的等於這把武器威力的原因。所以在大刀上增加鐵環就等於是間接的增加了重量,增加了這把武器的威力。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大刀上會有鐵孔和鐵環的原因了,因為這些鐵環和鐵孔可以為其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而且可以防止大刀砍得過深而拔不出來,最後一點便是這可以給厚重的大刀間接的增加其的威力,增加其的毀滅力。


木劍溫不勝


看到這個問題,居士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電視劇《白眉大俠》的主題曲:“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白眉大俠徐良使一口金絲大環刀,此刀金光閃閃,削金斷玉,鋒利無比。此刀最為裝逼的是,刀背上裝著幾個金環,舞起來譁楞作響,甚是威風。徐良持金絲大環刀縱橫江湖,一舉成名。

相信很多人有疑問:好好的一把刀,為啥要在刀背上裝上金環呢?莫非有什麼特殊的作用?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這些鐵環的作用還真不少,比如:增加刀的重量,改變刀的重心,如果刀被卡住可以勾著鐵環拔出來,顯示自己光明正大……

但是,這些作用全是網友們的臆想而已,大環刀上的環可以說毫無實戰作用,因為古今中外從沒有見過哪把實戰的大刀上裝了鐵環的,而網友們提出的那些作用,也不符合大刀的使用方法。因此,大環刀的作用只有一個:裝B。

那些打把勢賣藝的江湖人士,在自己耍的大刀刀背上安上鐵環,舞起來譁楞作響,顯得很有氣勢,而且可以招攬觀眾。

那些評書藝人,也喜歡讓自己書中的角色使用奇形怪狀的的武器,顯得與眾不同,提高角色的辨識度。武器越怪,B格越高,雖然奇怪的武器都不實用,在真正的戰場上根本沒人會用。例如:

三尖兩刃刀——二郎神楊戩

青龍偃月刀——關二爺

方天畫戟——呂布

丈八蛇矛——張飛

八百斤金錘——李元霸

鳳翅鎦金钂——宇文成都

子午雞爪鴛鴦鉞——童海川

其實外國人或現代人也一樣,比如:

霜之哀傷——阿爾薩斯

絕世好劍——步驚雲

玄鐵重劍——楊過

而金絲大環刀就對應著白眉大俠徐良,是他裝B用的,並沒有什麼實戰意義。特別是徐良經常帶著金絲大環刀穿房躍脊,卻從來不怕刀上金環發出聲響驚動敵人,也是神奇。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夢露居士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誰年少時不曾希望有一把9級裝逼的“大環刀”,然而至今為止,出土的“古刀”,只有一個沒有開刃的“二環刀”,除此以外,“大環刀”似乎只是說書上的“日常兵器”罷了。

上圖是出土的晚清時期的大刀,可以看出刀背上是“二環”,而且刀刃未開鋒,作為上陣殺敵的兵器來說,是不可能的。只可能用在街頭賣藝中,所以天橋下說書的口中的天橋下耍把式的手拿著“威風凜凜、叮叮噹噹”的大環刀,還是有道理的。

有人就問了,唐代詩人柳中庸的《徵人怨》中有這一句: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提到了“刀環”,唐朝就有“刀環”了,怎麼會沒有“大環刀”這樣的兵器呢?

其實詩中的刀環是“刀柄頭的環”,用來綁繩容易固定的裝飾環,非助力環,刀名環首刀。

今天隨著評書、影視劇中對於“大環刀”的著力刻畫,金絲大環刀已經深入人心,因此有很多富有想象力的物理學家、實學家從物理學、實踐學的角度剖析了自己眼中大環刀的“環”的妙用:

1、配重平衡:鋼環作為平衡大環刀配重的存在,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刀劈的方向,提高容錯率,增強殺傷力;

2、君子之器:大環叮叮噹噹,先聲奪人之餘,更多的是體現用刀之人心懷坦蕩,類似於古代的“響箭”,意在表明自己非偷襲無恥之人(戰場上不偷襲?那是沒機會好不);

3、避免尷尬:日常使用菜刀切豬肉,經常會發生拔不出來身陷豬肉的尷尬場景,而大環刀因為有環的存在就巧妙的避免了這個尷尬,退一萬步,即使拔不出來,也可能用手指摳住環,施展加藤鷹之神力,把刀拽出來(話說,以我網遊中多年砍人的經驗來看,通常橫刀劈入敵人身體中,順勢一劃,就可以將刀輕易抽出來,並且使傷口增大,殺傷力更強哦)。

4、增強勢力:女大學生玩王者榮耀之獨有的技能“輸出全靠吼”,而持有大環刀的刀客,無意於附上了“女大學生之獅吼”魔,增強自身氣勢,叮叮噹噹的響聲還會對敵人造成迷惑之象,於無形中幹掉對手,呦呵。

話說第四點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我是天橋底下耍把式的,面對上圖兩把不同的刀,我肯定也會選擇帶環的啊,省去了“敲鑼”,抖一抖刀,老百姓就圍上來了,霸道啊。

但是如果當成是兵器的話,大環刀絕對是屬於“怪刀”,屬於怪異的兵器,根據“武器越怪、死的越快”的真理,佩戴大環刀無異於尋死了。群戰可以輸,攜大環刀者必須死。

目前對於“大環刀”的使用範圍主要在評書和影視劇中出現,且都是晚清之後出現的兵器,沒有更多的佐證,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更多關於“大環刀”的史料問世,到那個時候,大環刀才是真正的大環刀,而現在的大環刀只可以認定為虛擬世界的耍貨,不能稱之為兵器


史味人生


直接說結論,刀背上的鐵環的主要用途就是裝X,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事實上古代根本就沒有大環刀,這種帶鐵環的刀是清末賣藝的人發明的。

我國考古中發現的古代刀劍武器不計其數,但是至今也沒有發現過一把大環刀。大環刀最早的記錄也只是清朝的,是當時街頭賣藝的人表演雜耍用的。

因為他們發現在刀背裝上鐵環,舞動的時候噼啪作響,非常的唬人,表演效果非常好,慢慢的賣藝雜耍藝人就都開始用起了大環刀。賣藝表演講究的就是聲大。

但是在實戰中是沒人用的,因為這樣做不僅沒有用處,還有不少的弊端。

首先刀動起來響聲太大,敵人很容易就能發現你,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打仗偷營的時候一陣噼啪響,敵人隔著幾里地都聽到了,不是找死嗎。

其次這樣也增加了刀的重量,使用不便。

所以說,大環刀都是賣藝雜耍用的,沒什麼實際用途。


漂浮菌


看到很多人說這個鐵環就是裝樣子,實際上還真不是,這種刀是專門製造的,當然只限於民間使用,古代軍中是絕對不會使用這種武器的。這種刀被稱為大環刀,大環刀的刀背上有專門鑲嵌的環,一般現實中是見不到這種武器的,因此很多人都以為,這可能就是古人用來裝飾,用來裝樣子的。

大環刀造型奇特,才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把刀都是民間專門打造的,基本都是一些江湖人士在使用,至於大環刀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這個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似乎是從清朝開始才有這種刀的,因為不可考證,所以也不能確定就是清朝才有大環刀的。有趣的是大環刀上的鐵環數量並不是固定的。

力量大的人可能會使用九個環或者是七個環,力氣小的人一般都是使用六個,也有過使用三個鐵環的記載,那麼這些鐵環的用途到底是什麼呢?首先第一個,這種鐵環使用時的聲音是非常大的,使用者在彰顯自己是個光明磊落的人,絕對不會去幹偷襲的事情,古代行走江湖,是非常講究光明磊落的。

第二個用途也是最為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刀豎起的時候,鐵環下垂,當刀揮出去的時候,因為慣性力量會更大,可以增加殺傷力。當然也有武術專家曾經說過,這種鐵環其實增加不了太多的力量,反而如果劈空的話,不能迅速收回來,反而增加危險。

總的來說,大環刀在古時候也不常見,因為對使用者要求很高,最起碼得有很大的力氣,其次就是還得會武,因為僅靠蠻力是遠遠不夠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看到這個問題,我在自己的腦子裡過一遍,發現從我瞭解到的古代兵器知識中,找不到這種兵器。但實際上似乎對這種兵器卻又覺得並不陌生。

仔細想了想,想通了。

這種兵器在實際運用中的確是不存在,我腦中的這個鐵環刀的形象,完全是從演繹故事中得來。



中國古代兵器大刀背上裝上很多鐵環,用途完全就是將這種兵器進行“藝術加工”。

中國古代最崇尚使用刀。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用石器磨製成的匕首就是刀的前身。

刀也是最為普及的工具,它不同於其它所有冷兵器,其它冷兵器專以用來格鬥和戰爭。唯有刀其實是最古老的的生活工具。

生活工具的屬性當然是實用。那麼在刀身上的所有發展都應該是貼合使用中的實用性。

但如標題所述,我們卻發現了很多奇特的刀類。在大刀的刀背上打上幾個孔,再裝上鐵環,作什麼用?

現代的廚房刀上,我們的確看到在刀背首的地方開一個孔,有些西式刀具也會在刀刃上開一些孔。那是因為這些開的孔都有其科學性。刀背首的孔是方便刀具掛在牆面上,刀刃上的孔是方便切菜時不至於讓料裡粘貼在刀身。

但古代的鐵環大刀,想來想去絕無實際用處。



最習慣於用刀的幾個朝代中,無論是漢環首刀、東晉鐵刀、唐陌刀、宋鳳嘴刀中,只有宋鳳嘴刀會在刀背處留一孔。

在刀背上留多個孔再掛上鐵環這種現象,至少在明代以前都沒有發生過,查遍史籍資料我們也看不到。

在刀背上打上幾個孔,再掛上鐵環,刀一動叮噹亂響,除了奪人眼目外,實在沒有其它用處。只有賣藝人靠著發出的鐵環撞擊聲音,來吸引看客。

因為這種大刀,實在是不實用。

所以在實際用途中,我們看不到這種多環大刀。至少在古代軍隊的正式編制中,沒有這種大刀的存在。

這種大刀的出現,要麼是在演繹故事中,要麼就是出現在民間那些耍把式賣藝人的身上。而這兩種出現方式,全都是因為“藝術加工”的需要。


叄牛不讀書


在古代形容一個人武藝高超都會說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裡的十八般武器指的就是古代的十八種兵器。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就只有十八種武器,雖然是冷兵器時代,但武器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仔細清算的話有不下數百種,加上暗器就更多了。

十八般武器一般是指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鞭、鐧、錘、叉、鈀、戈。比較常見的就只有刀、槍、劍、棍,矛和盾在軍隊裡出現較多,因為這才符合它本身的優勢。

那麼古代大刀背上為什麼要裝這麼多的鐵環呢?

其實古代大刀背上裝鐵環只是刀的一種,名為大環刀,為步戰所用,並不是所有的大刀都有環。

大環刀背上帶有的鐵環一般有六環、七環、九環,當然還有帶其他數量的大環刀。對於刀上環的數量現今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是看使用者的心情和喜好來定。另一個說法是看他的能力來定環的數量,因為環的數量會加重刀身的重量,這就需要看個人能力的強弱了(感覺這個說法接近真相一點)。

這是刀上環的數量上的區別,那裝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加劈砍效果,增大威力。由於刀的使用和其他武器最大的區別就是刀的重量,刀一般的招式是砍或劈。所以對重量方面是有要求的,因此加上環的一個目的就是增大它的質量,在使用時可以增大慣性,增加它的威力。


當然這樣也會增加它的使用難度,使用者對自身平衡的掌握和臂力的要求更高,但不妨礙人們對它的喜愛。

二是增加威懾力,起到嚇人的效果。一般使用大環刀的人並不多,因為刀的重量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且大環刀身上的環會發出響聲,不易偷襲。

所以使用大環刀的一般都是鏢師和較為正直的一類人(也有單純喜歡使用大環刀的人),這樣在行走時會發出響聲,告訴他你是有武器在身,嚇唬一下例如土匪這一類的人。

但還有一類人也喜歡使用大環刀,就是江湖賣藝的。你要知道古代可沒有音箱,所以他們使用大環刀在表演時可以自帶音響功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三是能限制砍的深度。由於刀身重量大,慣性大。雖然威力增大,但如果你的刀砍下去就出不來,可以自行想象一下場面。所以刀上的圓環就是在刀與身體的部分形成一個卡拌,使得刀在砍到身上是深度有限,能夠拔出來。


四是修飾作用。有的人也說加上圓環的一個作用是給刀身作修飾的,我們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畢竟時尚這種東西在那個朝代都是有的。

雖然聽上去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但加上圓環的大刀確實比一般的大刀要blingbling的好看一些,比較拉風。


歷來現實


這種在刀背上裝有鐵環的大刀,是在清朝才出現的。而且這種刀是不會在軍隊中出現的,一般使用它的人,也就是街頭雜耍賣藝的人,或者是鏢局中的人。

在作戰時,要求的是簡單有效,這種刀過於花哨,而且分量也不輕,不便於攜帶,在軍隊中用處不大。作戰時,這種刀就是累贅。

而街頭賣藝就不一樣,他們要求的是好看。這種帶環的刀,在手中輕輕一晃,鐵環和刀背相碰,嘩嘩直響,就可以吸引遊客來觀看。而且這種刀分量比較重,刀背上的鐵環,有七個,也有九個的,增加了刀的重量。這種刀舞起來之後,利用慣性,虎虎生風很有氣勢,讓人看著很爽,所以這種標這種刀只適合表演。

還有就是鏢局中的人使用,鏢局中的人用這種刀,主要起震懾作用。這種刀刀身較寬,刀背上的鐵環看起來很有氣勢。就像李元霸的雙錘,李逵的雙斧,都是唬人的玩意。一般不知內情的人,會覺得使用這種刀的人很厲害,也就不敢打鏢局的主意。

其次,清朝為了便於他的統治,是禁止民間擁有刀的。但是對於這種大環刀,卻不怎麼禁止。因為這種刀拿起來,就會有嘩嘩的響聲,就等於告訴別人手裡有刀一樣。這樣就會讓人提前防備,也就失去了殺傷力。

還有就是,這種刀是一種練習道具。很多學習刀法的人,會把這種刀,當做平時練手的工具。因為這種刀很沉,在增加臂力的同時,還可以更多地掌握對力量的運用。一般來說,能夠使用在刀背上加九個環的人,就算是聽見高手了。

也有人用物理學的說法,來解釋刀背上的環的作用。他們說刀背上的環,可以增加劈砍力度,還可以限制刀身進入的深度,便於拔刀。這也只是非專業人士的主觀臆想罷了,真正在兩軍對戰之時,速度才是第一位的。這種太過於沉重的刀,首先在速度上就不佔優勢。他需要的力臂過長,揮舞的時間也就比較長,所以使用這種刀的人,刀還沒有舉起來,就已經被人刺死了。這也是實戰中幾乎見不到這種刀的原因之一。

還是那句話,武器越怪,死的越快。這種武器,也就是在影視劇中大量使用,而且都是反派,還是出場就死,活不過3秒的那種。


老蟲


我是一名喜歡研究冷兵器的手工刀匠,有冷兵器或者刀劍的問題,記得邀請我哦~

古代兵器大刀背上裝很多鐵環,這種大刀一般來說都很重,鐵環的主要用途是為了增加劈砍效果。

當刀直立豎起時,金屬環下垂,刀的重心整體會向手的方向偏移,利於控刀。

而當劈砍時,金屬環受到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這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以增加劈砍殺傷力。

鐵環還有一個用途:限制劈砍深度。因為特別寬重的刀,一旦砍進身體是很難拔出來的。而鐵環可以使多餘的動能把對手的身體往後推,可以在砍進去以後一彈就出刃了。

一般來說,就是這幾個作用了,古代有鐵環的大刀並不多,一是很重,二是鐵環聲音太大,喪失了偷襲的機會,使用這種武器有的時候是一種炫耀:表示光明正大,從不背後偷襲。不信你看電視劇裡用大鐵環刀的,是不是都是比較豪氣的人物?


knife世界名刀


說白了,金絲大環刀並不是古代裝備士兵的制式兵器,它誕生於清朝初年,是江湖賣藝的人在街頭玩雜耍,賣弄武藝的工具。

金絲大環刀通常以6環,7環,9環最為常見,最大的鐵環可以達到兩寸,一個環就有幾兩重,這麼多環鉚接在刀上,無形中會給大刀增加幾斤重量,讓其變得笨重,揮舞起來比較費勁。



並且,在實戰中,那些鐵環容易被敵人的武器勾住,掛住,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所以,它絕不是兵器,而是帶有表演性質的道具。

從出土的清代金絲大環刀來看,這些玩意十有八九都沒有開刃,就進一步證明了它不是實戰武器。

即使是表演工具,卻為什麼要安裝這麼多大鐵環,以個人理解,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舞動大刀時,會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可以起到宣傳效果。

古代沒有擴音器,即使在街頭表演賣藝,幾百米之外,很難看到和聽到。所以,那些聰明的賣藝人,就會見機舞動金絲大環刀,讓其發出金屬碰撞的響聲,同時嘴裡大喊大叫,遠處的人聽到這些聲音後,自然會被吸引過來,看個究竟。



其二,舞動大環刀發出的叮叮噹噹的響聲,可以震撼圍觀的人,既能為自己造勢,還能唬住趁火打劫的地痞。

古代賣藝的人,為了吃一口飯,會到處行走江湖,遇到比較繁華的市鎮,往往會停下來擺攤、表演。



但畢竟是外地人來到人家地盤營生,所以就難免會遇到當地混混前來敲詐勒索。如果賣藝的人能把大環刀舞得虎虎生威,發出巨大響聲,旁邊圍觀的人一個勁地鼓掌叫好,也就能證明表演者確實有些功夫。

混混看到這陣勢,想必他會掂量雙方的實力,不會輕易下手,否則,極有可能自討苦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