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在數學界,曾經流傳有一個著名的反推數學猜想,它就是西塔潘猜想。這個猜想是上個世紀著名的英國數學家西塔潘提出來的。後來這個定理以英國數學家拉姆齊的名字命名,為拉姆齊二染色定理。在猜想提出的10多年間,不少的數學家困惑於此。

甚至就連大名鼎鼎的匈牙利數學家保羅·艾狄胥也評價姆齊數難的高不可攀,他舉了這樣一個比喻,說大家想像一下,假如有一批外星人軍隊要在地球降落,他們要取得姆齊數R(5,5)的值,否則就會毀滅地球。

在這一個極端情況之下,地球應該集中所有計算機和數學家努力去尋找這一個姆齊數。但是如若外星人軍隊要求需要的是姆齊數R(6,6)的值,那麼地球上的全人類則應當盡努力發展自己軍事力量。可見尋找拉姆齊數是一個怎樣的難度。

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或許故事說到這裡,一些普通的讀者還是不瞭解不明白什麼是西塔潘猜想。而在這裡,其實西塔潘猜想還有一個十分通俗的解釋,就是友誼定理:組成不少於三人的一個團體中間,如果有兩人任意匹配,都恰好有且只有一個共同交好的人

則這個團體中總會有這樣一個人是團體中剩下的其他人都認識的。將這個理論轉變到邏輯圖上來說,在一副邏輯圖中,如果每個頂點都跟其餘的頂點恰好有且只有一個共同的相鄰的頂點,那麼這幅邏輯圖中則總會有一個頂點和其他剩餘的頂點都相鄰。

就是這樣一個巧妙的邏輯數學理論,卻困惑了邏輯數學界近十年之久。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數學界的大佬,但是,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西塔潘猜想最後被一個僅僅本科大二在讀的學生給終結了。這個學生就是被老師們寄託厚望,數學界的一顆冉冉之星——劉嘉憶。

劉嘉憶,其實是他投稿時的筆名,

他的本名是劉路。出生於1989年,這個時代是八零後的尾巴,九零後的開頭。這樣的一代常常被世人說是最叛逆的一代。而劉路也不負眾望,他也曾是老師眼中調皮學習不好的學渣之一

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劉路自己對成績看的很輕,認為那就是一個冷漠的數字而已,劉路的學校一共有600餘人,而劉路則曾考到500多名,但是也曾一舉考到30多名

。但是由於他出生於一個家教極好的家庭,父親是國企的工作人員,而母親則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

良好的素質家庭培育出他對數學的極大興趣和天賦。上學時,他就一度沉迷於奧數中,對於環環相扣的數學邏輯痴迷不已,因此培養了他的一些邏輯思維。所幸,他高考發揮正常,考到了國內著名的重點大學——中南大學

對數學極其熱愛的他,想幹脆學數學,但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對,認為純理論的數學並不好找工作,兩方爭執不下,最終各退一步。就這樣,劉路最後進入中南大學的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進行學習。進入大學的劉路並沒有因此放棄對數學的熱愛,反而是一發不可收拾。

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直到大二那年,劉路正式接觸了邏輯數學,由此對邏輯數學中的反推數學痴迷不已。於是他開始自學反推數學,反推數學是數學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分支。因為通常的數學大多都是是從公理到定理的正向推理研究,但是反推數學卻恰恰相反,從腳到頭,從定理到公理的反向推理研究。

此時劉路看到了西塔潘這個猜想,但是他當時並不是專一的著手研究這一個猜想,而是還在別的題目上鑽研,就在普通的一個晚上,劉路突然想到可以從他之前的一個題目中的做法可以證明西塔潘這個猜想。

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用英文寫下了證明的全過程,然後寄到了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全權主辦的《符號邏輯期刊》發表。一經發表,震驚了整個數學界。從此困擾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由此結束。

而此這個消息也很快傳遍了國內,國內包括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中國科學院的三位院士都紛紛向劉路拋出了橄欖枝。紛紛向教育部聯名實名做舉薦,使劉路提前從中南大學畢業,

並破格錄取劉路為碩博連讀生,進行重點培養。而且中南大學還獎勵劉路個人100萬的獎勵。

一時間,劉路榮耀滿貫。但是當一些記者向他提起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方法。他也是很謙虛的說,也沒有特別的原因。如果真的要說,也只是平時的積累。

曾是學渣,他只用一晚攻克10年難題,三院士舉薦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而後劉路被中南大學的侯振挺教授收為博士生。侯振挺教授也是盡心盡力為劉路創造一切儘可能的條件,鼓勵他多參加各種學術交流,聽取他人想法,與數學界的其他大佬交流一二。

至此,劉路在從中南大學畢業後。於2012年,被中南大學破格聘請為正教授級研究員,這一舉措,使22歲的劉路創造了中國最年輕教授的最新紀錄。在此後的研究中,劉路並沒有一門心思的放在邏輯數學上,而是跨界到了計算機。

同樣在2014年他在《美國數學學會會刊》發表的《避免計算——閉集上的所有成員》再一次被世界矚目。《美國數學學會會刊》的評審員評價說,劉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技術……是計算理論和相關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短短的兩年跨界之旅,並沒有打壓劉路,反而讓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走起了花路。劉路巨大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那就是無論如何,在在何時何地,都不要放棄自己心中所熱愛的一切。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而成功後的劉路也沒有被榮譽所累,而是收拾行李重新出發。最終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二次奇蹟。這樣的人格是令人欽佩的,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