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危機將至!能否逃過此劫?

中國對製造業的迷戀和熱愛,由來已久,這一次疫情突然降臨到我國,引發全民抗擊新型肺炎的熱潮,難免會對中國製造業構成非常大沖擊。

關於中國製造業,最明顯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今年開工時間都將大幅延長,各地都要求在2月10日以後,才會動工。目前看來,疫情並沒有可能在3月份結束的可能,依然在蔓延的態勢。

中國製造業危機將至!能否逃過此劫?


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中國製造業,近些年一直深受民眾的推崇,也讓國家花了更大的心思去推動。不過,從去年來看,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步,依然是停留在過往的發展層次,更加依賴國家政策支持。

去年我國出臺支持製造業的政策,應該說是非常多的,但是目前面臨的困境也是非常大的。而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本來製造業利潤率就很低,加上過去快速擴張期,不少企業屬於負債經營,加槓桿更是居高不下。

製造業企業,“中國企業債務佔GDP比例高居全球主要經濟體最高,到2018年3季度末高達152.9%(BIS數據),是美國、歐洲槓桿率的2倍左右。這一比例在2016年1季度末達到最高的161.8%,在隨後的去槓桿政策作用下有所回落。經過近期社融放量,兩年去槓桿成果一個季度喪失殆盡”,非政府債務槓桿率再創新高。

中國製造業危機將至!能否逃過此劫?


這一次疫情,讓中國央行在短短兩個月不斷,就已經釋放流動性累計高達2.3萬億,還沒有算上其它的,這些錢都被企業借出去了,而目前的利潤是很難看到的,大多數企業都是靠借錢維持生存,疫情就更加重了這種狀況。

有人會想,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當然是製造業產品加價有限,銷售端更具有話語權,尤其像電商平臺,能將全世界的商品放在一個頁面裡,就能讓消費者毫無壓力的,以價格論高低的比拼。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業的附加值即便再高,也很難扛得住徹底比價的壓力。況且,隨著社會越來越成熟,企業受到的管理越來越嚴格,政府保護勞工力度空前。

就以現在疫情特殊時期,疫情期間,上海市人保局要求區內企業推遲復工,時間比國務院規定的假期多出一週,要求這一週內企業對上班職工支付雙倍工資。看起來確實保護了勞動者,但是也無異於驅趕更多小企業歇業倒閉。

特殊時期,不少企業面臨的困境,作為管理者很難理解,工資的壓力。最近新聞報道,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我們的現金流按照發工資的極限,即使貸上款發工資,撐不過三個月。在這個行業裡邊我們日子還算不錯的,危機來了,突然發現現金流根本扛不住,三個月就耗沒了。每個人都應該承擔一些,企業承擔一些,國家承擔一些,各個組織承擔一些,個人也要承擔一些。

中國製造業危機將至!能否逃過此劫?


共克時艱,是所有人都應該行動,而不能讓企業單方面的付出和承擔,否則企業不堪重負,不願意復工,不願意招聘新員工,甚至選擇直接關閉企業,這樣勢必加劇失業形勢。當下,最關鍵的就是要趕緊將疫情控制住,讓疫情徹底消失,為企業減負,不給企業添亂。

疫情本身就是一場意外,如果,全社會不願意為企業共克時艱,還給企業增加負擔,那麼中國製造業危機將至,就在眼前。因為沒有人能預測到,這場疫情要持續多久?正所謂天災無情,人有情,不抱怨,好好珍惜當下的工作。能否逃過此劫,就要眾志成城,抵抗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