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繼位後為何用令人髮指的手段處置大哥趙匡胤年輕的妻兒?

刻意的假裝


關於趙匡胤的死因,可謂眾說紛壇。正史說他是病死的,野史就五花八門,死法多了去了,傳播最廣的說法是趙匡胤死在老弟趙光義的斧頭下,所謂燭光斧影說的就是這事!

為了做皇帝幹掉自己的哥哥,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李世民功高蓋世,也被扣上了不仁不義的帽子,更不說小弟弟趙光義!

話說回來,即便趙匡胤是因為疾病而去世的,那麼繼承人就是趙光義嗎。

當然不是,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第一繼承人應該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第二是趙德芳,也是我們熟知的八賢王。在他們兄弟都死了之後,才是趙光義。趙光義在繼位之後,大言不慚的解釋道,自己是為了大宋的利益,無奈之下,才選擇繼承自己皇兄的位置。

我其實不想做皇帝,但為了天下,不得不如此!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但沒有關係,兵在誰手裡,誰說了算,縱然大家都知道他在說謊,也無可奈何,再說了,天下是人趙家的,人家兄弟鬩牆,和外人有一毛錢的關係,就是人家兄弟都死了,也輪不到外人,所以,請不要干涉別人家的事!

外人可以明哲保身,趙匡胤的老婆孩子們,就要倒黴了!

在趙匡胤暴斃的那個晚上,趙光義曾經長時間在趙匡胤的房中。而半晌之後,宋皇后突然宣召趙德昭,說是皇帝駕崩了,而此時趙光義來到宮中,召集大臣,說先皇要自己繼承皇位。

儘管趙匡胤曾經對於自己的母親承諾過,在自己死了之後,讓自己的弟弟繼承皇位。這種繼承方式也有專門的叫法:兄終弟及,商周時期曾經被廣泛採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權力的私有屬性越來越明顯,兄終弟及逐漸被父死子繼所取代。

西漢時期,薄太后喜歡小兒子劉武,希望大兒子劉啟能在萬年之後將位子傳給弟弟,劉啟很孝順,但又不想答應,於是就找各種理由推脫,好在劉武命不夠硬,哥哥還沒死,他倒是先去了。

趙匡胤死得非常突然,根本沒有來得及擬定傳位詔書,也沒有公開宣佈讓趙光義繼承皇位。因此趙光義的皇位繼承權就變得可疑起來!

那麼趙光義在繼承皇位之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皇嫂與皇侄呢?

趙匡胤共計有三位皇后,原配孝惠皇后賀氏,早年因病去世,第二位是孝明皇后王氏,死於藥物中毒,第三位則是孝章皇后宋氏。宋氏小趙匡胤二十多歲,家世顯赫,她的父親宋偓原任忠武軍節度使,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之女)。

特殊的身份,註定她與趙匡胤的婚姻含有很強的政治成分,但夫妻感情還不錯,史書記載她:柔順好禮。

趙匡胤去世時,宋氏尚且年輕,對小叔子繼位,她並無太多意見,反倒早早

早年去世,第二位皇后是趙光義初登大位,對嫂嫂侄兒還算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光義露出了本來猙獰的面目。老哥曾經說過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趙光義雖然幹掉了哥哥,卻對哥哥的話記得清楚!他知道,皇嫂對他永遠不會認同。只要她在一天,對自己就是一天的威脅!

但已經幹掉了哥哥,如果再剛掉嫂嫂,恐怕影響太大,再說了,一個大男人殺個手無寸鐵的女人,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

於是,小叔子趙光義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折磨她!

折磨一個人有很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搬家!日慕鄉關剛畢業那幾年曾多次搬家,每次搬家都折騰的精疲力盡,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彷彿大病一場。

宋皇后先是被迫遷移到西宮,後是東宮,再後來還有其他宮殿,反正他們家房子多,今天在這住,明天到那住,住也不會讓你安生的住,趙光義還派出各種宮人24小時監視嫂嫂。

而宋皇后也知道,小叔子不會放過自己,但她一個婦道人家,老公死了,她又能如何。北宋至道元年,四十三歲的宋皇后抑鬱成疾,一命嗚呼。

最可氣的是,宋皇后死後,趙光義不允許用皇后的禮儀安葬她,更不說與哥哥合葬,入太廟!直到神宗繼位,才將她的靈位移入太廟!

皇后不得善終,趙德昭與趙德芳的境遇就更難過了。趙德昭因為與趙光義一次對話,被趙光義訓斥,不久之後選擇自殺。而趙德芳境遇更是奇怪,本來好好的,但是在22歲時候,突然病逝,死因充滿了迷團。歷史記載,趙匡胤的妻兒老小都沒有得到善終。那麼趙光義為何非常殘忍的對待自己的哥哥的妻兒呢?

趙匡胤對於趙光義不薄,而趙光義在自己哥哥去世之後,趙光義恩將仇報,還是為了自己皇權的穩固。首先,宋皇后與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對於自己始終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為當初宋皇后想要趙德昭繼承皇位,因為趙德昭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這一舉而且還說明趙光義的皇位來源不正,並非是自己哥哥要傳位給他的。這就意味著他趙光義是篡位者,而一個君主對於篡位這件事是非常忌諱,因此他不斷的折磨自己嫂嫂,讓她早點死去免得引起麻煩。

其次趙匡胤的兒子,對於自己兒子皇位繼承產生威脅。如果依照趙光義繼承趙匡胤的規則來講,下一個繼承皇位的該是趙廷美,因為兄終弟及嘛,而趙光義沒有那麼的偉大,自己死後,想要自己的兒子繼承。

而自己兒子有沒有趙匡胤的兒子大,而且趙匡胤在兒子數量上也佔據著的優勢,這讓趙光義非常忌諱。因此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的死因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而趙廷美在自己年紀輕輕的時候,也死的不明不白。

古代的君王,為了自己的皇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女的性命。趙光義在哥哥去世之後,殘忍對待自己的嫂嫂與侄子,也不難理解了。



日慕鄉關


趙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時間知曉消息的是宋皇后。

宋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當時她只有24歲,卻表現出格外的冷靜。面對趙匡胤的突然駕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讓宦官王繼恩通知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進宮。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宦官王繼恩比她老練的多,他沒有聽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晉王府,把消息報告給了趙光義,並敦促趙光義跟著自己迅速進宮登基稱帝。

趙光義繼位後,宋皇后先後移居西宮、東宮,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時趙光義的不滿情緒終於得到發洩機會,他不但自己不為皇嫂穿孝服,還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弔喪,這種做法既違背禮制,又不符合人倫,引起大臣不滿。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裡說了一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趙光義安插上“訕謗”的大帽子,貶到滁州。

而趙德芳也沒什麼好下場,趙光義繼位三年後,封他為潭王,然而又過了三年,趙德芳突然病死。而他的大哥趙德昭死的更是蹊蹺。979年,趙光義攻打北漢勝利後繼續北伐攻打遼國,但是兵敗回國。這時候趙光義突然失蹤,很多人以為趙光義死了,就提議立趙德昭為帝,後來趙光義回來了,此時就不了了之了。趙德昭提醒趙光義論功行賞,卻被趙光義挖苦諷刺,趙德昭回家後便自殺了。


獨秀文苑


趙光義這個皇帝,可以說是披著人皮的色狼,不僅貪婪,而且狠毒。光就他的奪得皇位一事來看,就足以看出,一個能對自己哥哥下狠手的人,不可能會善待兄弟的妻兒。

歷史上的宋太宗,曾經幾次改名,他本名叫趙匡義,但由於哥哥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了避諱,趙匡胤改叫趙光義。趙匡胤晚年時,有一天找兄弟進宮夜談,兩人在房內發生了爭執,外人將其描述為“燭影斧聲”,意指趙光義謀害了哥哥。

趙匡胤死後,掌握軍政大權的趙光義,用卑劣的手段登上了皇位,又給自己改名叫趙炅,是為宋太宗。史家對宋太宗的評價,基本還是客觀的,認為宋太宗政治有功,但不善武功。

比起宋太祖,宋太宗的確遜色太多。這從他在高粱河的慘敗便能看出。公元979年,宋太宗決定炫耀下武力,移師幽州,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是,宋太宗不懂軍事,也沒有死磕的精神,反而被人家打得屁滾尿流,好不容易逃回老巢穩住了腳。

高粱河一戰後,宋太宗變得老實了。不過,他卻開始對宋太祖的妻兒動氣了歪腦筋。畢竟,大哥的至親,就是自己最大的威脅。

趙匡胤死時,留下一位年輕的遺孀(宋皇后),還有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

起初,宋太宗還保留著偽善的面具,在他登基後,便尊稱宋皇后為開國皇后,封趙德昭為京兆尹、武功郡王,讓趙德芳去做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雖然這些封賞不大不小,但畢竟也沒有太為難她們孤兒寡母。

可是,在宋太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征討慘敗後,他開始變得十分沒有了人性。當時,趙德昭想為個別有功的將士請功,進行封賞。可是,宋太宗卻陰陽怪氣地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說吧。

結果,趙德昭滿腹委屈,原本應該繼承皇位的,就該是趙德昭,根本沒有趙光義什麼事兒。可如今,害死親爹的嫌疑人,卻在朝堂上發號施令。就這樣,趙德昭回家後便自殺了。可以說,趙德昭,就是被宋太宗給逼死的。

至於剩下的那個趙德芳,雖然沒怎麼受打壓,卻不久便英年早逝了。就這樣,宋太祖的兩個嫡子,稀裡糊塗的就都死了。

在失去兩個兒子(並非親生,但名義上為母子)後,宋皇后自然徹底沒了依靠。宋太宗怎麼對這個年輕寡婦的,正史記載的比較少。不過,宋太宗曾逼著這個寡嫂,搬去了西宮,這便如同打入冷宮一般了。

可以說,宋太宗這個人,自打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不是個有德之君。與哥哥趙匡胤相比,他簡直太過汗顏了。當然,宋太祖也絕非就是個完美的人,只是在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中等偏上的皇帝了。


史海爛柯人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駕崩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大謎團,正史記載的諱莫如深,民間的流言紛紛(“燭影斧聲”),無疑都讓宋太宗趙光義難以洗脫“弒兄奪位”的嫌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宋太宗弒兄篡位確有其事,那麼他上臺後是如何對待年輕的寡嫂宋皇后,以及侄兒們的?


按照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說法,宋太祖暴崩時,趙光義並沒有在宮中,而是在自己的晉王府裡。當宋皇后得知皇帝暴死的消息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法定接班人”趙光義,也沒有召喚皇次子趙德昭,而是派大太監王繼恩去找皇四子趙德芳(宋皇后養子)。宋皇后這樣做,無非是想讓趙德芳做皇帝,自己做太后。



然而王繼恩並沒有服從宋皇后的命令,出宮後直奔晉王府,向趙光義通報皇帝的死訊,並請求他火速入宮。當宋皇后看到入宮的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時,頓時陷入慌亂之中,過了好一陣,才趕緊向後者下拜,並口呼萬歲。不僅如此,宋皇后還哀求小叔父,乞求他饒過自己和趙德芳的性命,而趙光義也發誓,將與宋皇后、趙德芳共享天下。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見《涑水記聞》(注:當時皇宮並無王繼隆此人,實為王繼恩之誤)。



作為大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以嚴謹、客觀著稱,但這則史料的真實性,卻讓世人大為懷疑。其一,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宋太祖死後,皇位必須傳給趙光義,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實,宋皇后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推翻這項約定?除非根本沒有“金匱之盟”這回事;其二,宋皇后見到趙光義後恐懼至極,甚至到了哀告求生的程度,這說明宋太祖的暴死,趙光義難脫干係。


帝位既然來路不正,宋太宗難免會感到心虛,而為了消除恐懼不安的情緒,他只能拼命地打擊、壓制寡嫂和侄兒,並不斷地強調帝位的合法性。正因如此,趙光義剛登上皇位,便將寡嫂遷往西宮居住,11年後又命她搬到東宮,但無論在哪裡,都派人進行嚴密監視。宋皇后在壓抑、孤獨中度過19年煎熬時光,最終於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年僅44歲。



宋皇后病逝後,宋太宗既不為皇嫂成服(即穿戴喪服),又不許群臣臨喪,並拒絕讓宋皇后的神主祔廟。更有甚者,宋太宗還禁止宋皇后跟宋太祖合葬,並將她的棺槨安置在普濟佛舍長達2年之久,最終才極不情願地讓她葬在永昌陵(宋太祖的皇陵)的北面(詳情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如此刻薄地對待寡嫂,哪裡是一國之君應有的風範?


宋太宗對待侄兒們,同樣刻薄寡恩至極。宋太祖共有4子,其中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皆早夭,唯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活到宋太宗即位後。作為宋太宗最大的威脅,趙德芳在叔父登基後,出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職務,看似地位尊崇,但僅過了5年時間便離奇地暴死(“寢疾薨”見《宋史·卷二百四十四》),終年才23歲。



而趙德昭的結局,比趙德芳更為悲慘。宋太宗登基後,進拜趙德昭為京兆尹、侍中,封武功郡王,移鎮永興軍。為了表示尊崇,宋太宗下詔凡朝會時,趙德昭與齊王趙廷美(宋太宗之弟)的班次,要排在宰相之上。兩年後(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然而僅過了1年時間,趙德昭便遭遇殺身之禍。


原來,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滅亡北漢,隨即又北伐遼國,結果在幽州高粱橋之戰中遭遇慘敗,宋太宗一度失去蹤跡。此時,部分朝臣便提議擁立趙德昭為帝,不久宋太宗返回駐地並得知消息後,心中大為不悅。回到汴梁後,宋太宗因為北伐失利很鬱悶,很久都沒有獎賞將士們滅亡北漢的功勞。



趙德昭心無城府,某日面見宋太宗時便提及此事,希望叔父能論功行賞、安慰軍心。沒想到宋太宗聽後勃然大怒,衝著趙德昭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聽後恐懼至極,連連叩頭謝罪,等回到王府後,便拔劍自刎而死。宋太宗弒兄奪位,上臺後又刻薄地對待寡嫂宋皇后,逼死侄兒趙德昭,讓趙德芳也死的不明不白,種種作為,實在是有失為君之道。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引文同上。


史料來源:《宋史》、《續資治通鑑》、《涑水記聞》等


文史磚家


令人髮指?這標題讓人看了。。本身就有點“令人髮指”。

宋代皇帝趙光義可謂是踩著自己親侄子的肩膀登上的皇位,沒錯,他這個皇位來的不是很乾淨。

有史料記載,宋太宗的哥哥,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前是沒有立遺詔的,而且他的死本身也很蹊蹺。

據說那一天趙光義來到皇宮陪著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喝酒吃飯,席間只有兩人,再無他人,這親哥倆吃飯應當是和和睦睦,互相把酒言歡的,但是卻有宮女說,聽見房間裡有花瓶打碎的聲音,這“燭影斧聲”的傳聞說明了這哥倆有可能是在全心全意的打架,也可能還動用了傢伙。


更加讓人心生懷疑的是,這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讓人進來打掃,事後趙光義半夜自己一個人走了,後來到了凌晨時分,發現趙匡胤暴斃。宋太祖死的太匆忙,以至於根本沒有來得及下遺詔。

所幸皇后反應及時,聽聞自己的丈夫死去後,立馬叫自己身旁的太監王繼恩去叫她的兒子趙德昭。這趙德昭也並非是她自己親生的孩子,宋皇后自己並無孩子,但是她向來很喜歡宋太祖的二兒子,那自然在丈夫死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德昭。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小太監自己擅作主張,去叫了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這趙光義可是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馬上趕到皇宮。

皇后見到小太監回來後,立馬問自己的孩子趙德昭回來了嗎,可是抬頭一看竟然是趙光義,心裡全明白了,這太監已經被人收買,宋皇后也很機靈,立馬改口說道:”以後還請官家照顧我們母子了。”

這“官家”稱呼一出,可就不得了,那就是認可趙光義當皇帝了,這宋皇后為了自保,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背書。

宋皇后本以為這趙光義會好好對待他們母子,可就是天不順人心啊!

首先,宋皇后並不能成為皇太后,只是皇嫂,這地位太尷尬,就被趙光義安排到東宮居住,後來又直接打入冷宮,慢慢消磨人生到老死。

宋皇后死後也沒得到應有的尊重,宋太宗既不服喪,也不安排大型歸葬儀式,最後只是將宋皇后匆匆下葬,並沒有安葬到皇陵,結局實在不能說完美。

宋皇后本人結局悲慘?她的兩個兒子也是同樣如此!

先說趙德昭,因為趙光義帶兵打仗在外,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就有大臣說想要立趙德昭為皇帝,但是這話很快就傳到了趙光義耳朵裡,這樣事情就變得難辦了,皇侄兒,那咱該怎麼辦呢?

怎麼辦?好辦!

趙德昭只能選擇自殺以示忠心了。

轉過頭沒兩年,趙德秀23歲上就英年早逝,這回倒是沒有流傳趙光義怎麼收拾的他,而且趙光義還主持了隆重的哭拜祭祀活動,哭的比誰都傷心。

傷心是給大家看的,大家都看到了吧,我大哥四個兒子,兩個死的早,剩下這倆也福薄命短,上回那位我有一定責任,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但主要是這痴兒心態不成熟,選擇了自殺。你們看最後這一位,還真不賴我!

我是多麼想讓他們哥倆繼承大宋江山啊,我這皇位就是個總代理,就等著你們這小哥倆成長好,如今可倒好,你們成長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

話說宋太宗沒底線也不是一天兩天,哥哥死的不明不白,對待親侄子和嫂子也為人詬病。但這真的只是宋太宗一生的所作所為的一小部分,再比如,江湖紛紛流出種子的《熙陵幸小周後圖》。



小周後長得風華絕代是不假,你當今聖上小小怡情也無妨,就問你,幹嘛非要組織畫師臨陣觀摩,嗯,還非得畫出來?


歷來現實


要想說明,宋太宗趙光義殘忍的對待大哥趙匡胤妻兒這件事,我們必須要先說一下,宋太宗趙光義是如何當上的皇帝?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死於非命,他去世的前一夜,是和弟弟趙光義在一起喝酒。兩個人喝了大半夜,然後第二天一大早趙匡胤就去世了。

本來發現趙匡胤去世的人是趙匡胤的宋皇后。

宋皇后明白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她立刻派了太監王繼恩去把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給叫來,好讓趙德芳即位當皇帝。

但是,太監王繼恩沒有去叫趙德芳,而是擅自把趙光義給叫來了。

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這件事太不尋常了。

趙匡胤本來是和弟弟喝酒死去的,太監王繼恩在叫人的時候,又是先去叫的趙光義。這其中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王繼恩早就和趙光義商量好了,萬一趙匡胤去世,就立刻去叫他來呢?

否則,一個小小的太監,怎麼可能會擅自違抗皇后的命令呢?

我們再說一下王繼恩先叫趙光義來的重要性?

趙匡胤去世之前,沒有立太子,也就是說,繼承人的問題,趙匡胤沒有解決。

按照當時的規定,無論是趙匡胤的兒子,還是他的弟弟,只要先到達他陵寢前的,就是可以繼承他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因為趙光義先到的,所以,趙光義就登記當皇帝了。

這就是王繼恩,先叫趙光義來的具體緣由。

趙光義當皇帝之後,剛開始為了鞏固皇權,他還是對趙匡胤的妻子不錯的。但是,等他坐穩了皇帝的寶座。一個又一個的怪異的事情,就接踵而來了。

當時趙匡胤的存活的兒子,還有二兒子趙德昭和四兒子趙德芳。

我們先說趙德昭是怎麼死的?

有一次趙德昭在跟隨叔叔趙光義打契丹的時候,趙光義這個皇帝,被打丟了。也就是說千軍萬馬當中,沒有了皇帝。

宋軍都以為趙光義這個皇帝被打死了,考慮到群龍無首,很多人就立了趙德昭為皇帝。但是,那一次宋太宗趙光義並沒有死。他是一個人騎著驢,狼狽的逃了回去。

當他回去之後,知道有人擁護趙德昭當皇帝,他十分的震怒。

但是,他又不好發火。

那時候軍隊去打仗,無論是打了勝仗,還是打了敗仗,回去都是要犒勞三軍的。

因為趙光義對所有人擁立趙德昭當皇帝這件事不滿,所以,他不打算犒勞三軍了。趙德昭這個做侄子的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去建議趙光義,要犒賞三軍。

但是,趙光義給他的回覆是,等你當了皇帝,在犒賞他們也不晚。

就是這一句話,趙德昭聽了不是滋味,回去之後,他就找了一把刀自殺了。

我們再說趙德芳,趙德芳死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要說這麼年輕的人,在沒有病的情況下,死亡是距離他很遙遠的事情。

但是,他是和自己的父親趙匡胤一樣,不明不白的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死去的。

因為趙德芳的死,過於蹊蹺。

所以,大家都認為趙德芳肯定是被趙光義害死的。畢竟趙德芳的存在,能影響到他皇位的穩定性。

在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去世之後,能威脅到趙光義的,也只有他的弟弟趙廷美了。

因為趙光義的皇位是從哥哥趙匡胤那裡繼承來的。也就是說,若是他的皇位來的比較合法的話,他去世之後,就必須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才是合法的。

可是,趙光義並不想這樣做,因為他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所以,趙廷美也在他三十多歲的時候,離奇的死亡了。

趙光義和趙廷美一死,就沒有人能威脅到趙光義的皇位了,這時候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那麼最後趙光義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嫂子,也就是宋皇后的呢?

宋皇后還算不錯,他在趙匡胤去世之後,又活了20多年,應該說她是正常死亡的。

但是,在她去世的時候,令人十分詫異的是,趙光義不讓任何大臣去弔喪,還不讓她按照皇后的禮節下葬,只是草草的讓她按照一般嬪妃的禮節給下葬了。

這說明趙光義是十分在意名份的一個人,即使一個死去的皇后,想要享受的待遇,他都不讓給。

他這是在抹殺自己哥哥趙匡胤當過皇帝這件事呀。所以,無論是趙匡胤,趙德昭,趙德芳還是趙廷美的死。趙光義都脫不了干係,但是又沒有具體的鐵證。

只能說趙光義這些事做的十分的漂亮,他製造了一連串的未解之謎。


史學達人


說起趙光義的繼位,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斧聲燭影”,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趙光義殺掉了哥哥趙匡胤,自己奪取皇位。

這件事雖然缺乏直接證據,尚未得到完全證實,但趙光義繼位後對待趙匡胤立下的孤兒寡母的舉動,卻讓人不得不堅信這一點。

趙光義繼位之謎

公元976年10月,趙匡胤生病了,春秋年盛的他以為這原本是一次小病,卻沒想到病情越來越重,直到一天午夜,趙匡胤突然召自己的親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

趙匡胤摒去左右,只留兩人在宮內,誰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但在屋外的太監宮女卻隱隱看到燭光映照下,趙光義的影子突然站起來,雙手擺動,做出推辭謝絕的動作。

緊接著,又有人聽到趙匡胤拿著柱斧戳地,大聲說:“好為之”。

片刻後,噩耗傳來,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

以上便是“斧聲燭影”的故事,聽起來神秘奇異,讓人真假難辨。

作者認為,無論“斧聲燭影”是暗示趙光義殺兄篡位,還是證明趙匡胤遺囑傳位給趙光義,這個故事都不太可信,真正可信的是趙匡胤死後,當事各方的反應。

爭奪皇位的暗流

趙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時間知曉消息的是宋皇后(亦稱開寶皇后)。

宋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當時她只有24歲,卻表現出格外的冷靜。面對趙匡胤的突然駕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讓宦官王繼恩通知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進宮。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時年25歲,次子趙德芳17歲,這個時候召趙德芳進宮,宋皇后的意圖十分明顯:誰來得早,皇位就是誰的。

宋皇后為什麼舍長子趙德昭,召次子趙德芳入宮?因為她和趙德芳關係更親近,召趙德芳搶先一步入宮,背後很可能有宋皇后的政治考量。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宦官王繼恩比她老練的多,他沒有聽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晉王府,把消息報告給了趙光義,並敦促趙光義跟著自己迅速進宮。

宋皇后聽得有人進來,抬頭一看竟是趙光義和王繼恩,剎那間明白了一切,她迅速示弱,向趙光義說到:晉王來了,今後我們母子都靠您了!

趙光義點頭道:好說!好說!

趙匡胤皇后之死

在王繼恩的幫助下,趙光義順利繼承皇位,但宋皇后繞開自己召趙德芳進宮繼承皇后的舉動一直讓他如鯁在喉,甚至是記恨,這種不滿情緒直接體現在他對待宋皇后的舉動上。

趙光義繼位後,宋皇后先後移居西宮、東宮,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時趙光義的不滿情緒終於得到發洩機會,他不但自己不為皇嫂穿孝服,

還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弔喪,這種做法既違背禮制,又不符合人倫,引起大臣不滿。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裡說了一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趙光義安插上“訕謗”的大帽子,貶到滁州。

更過分的是,在趙光義的授意下,宋皇后的棺槨始終無法和趙匡胤合葬,也不能祔太廟受供奉,一直到幾十年後的宋神宗時,宋皇后的牌位才得以升祔太廟,趙光義這種薄情之舉不但在當時引起非議,也遭到後世的廣泛批評。

很明顯,趙光義對宋皇后當初的舉動一直耿耿於懷,他的所作所為都在發洩對宋皇后的不滿,他在宋皇后生前找不到藉口,只好在宋皇后死後做出“令人髮指”的舉動。

趙匡胤兒子之死

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沒有得到好下場。

長子趙德昭早已成年,趙光義在繼位之初沒有刻意壓制他,反而不斷抬高他的政治地位,因此趙德昭一開始的生活還不錯,但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親征幽州大敗,自己還受傷狼狽逃竄,心情十分不爽,連提前說好給將士們的封賞也不兌現了。

這個時候,趙德昭出了一個昏招,他居然找到趙光義說“皇叔說話要算數,徵郵政雖然敗了,但打北漢勝了,你之前說給將士們滅北漢的封賞,應該兌現。”

趙光義正在鬱悶,聽到這句話,沒好氣地回了一句: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趙德昭知道自己說錯話了,他回到家後,支開隨從,拿著一把水果刀就自裁了。

趙德昭死後,據說趙光義很後悔,親自趕到現場,抱著侄子的屍體痛苦不已,至於到底是貓哭耗子假慈悲,留下幾滴鱷魚的眼淚,還是發自內心的悔恨,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幸的是,趙德昭死後僅2年,趙德芳又病逝了,時年23歲。

這樣一來,趙光義即位六年內,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全部去世,後來趙光義又成功以“謀反”之名廢掉皇弟趙廷美,徹底掃平了傳位給自己兒子的道路,這就是為何北宋皇帝全部都是趙光義一脈的根本所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北宋江山的取得,是眾將擁護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結果。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擁護趙匡胤最得力的助後,還有他的親兄弟趙光義。

趙匡胤的死,是很蹊蹺的。他是突然死亡,是暴病死亡還是被謀殺,直到現在也說不清,但在他死前,趙光義與哥哥聊了許久,所以“燭影斧聲”成為千古之謎,趙光義有弒兄奪位之嫌。趙光義是否真的弒兄估且不論,太監王繼恩的做法又給歷史添一謎。作為趙匡胤的心腹太監,在趙匡胤去世後,他不聽宋皇后的懿旨去請趙德芳處理父親後事,而去請了趙光義。可以想見,在宋皇后與趙光義的天平上,他迅速倒向了後者。宋皇后是很想兒子繼位的,但在趙光義第一時間趕到的情況下,她為了保護母子之命,立即承認了趙光義繼位的既定事實,未做稍許反抗。於是兄終弟及在宋朝上演。

趙光義繼位後,對宋皇后及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並不好,首先,宋皇后因為小叔子繼位,並未升格為宋太后,第二,宋皇后搬離原來宮殿,移居西宮,後又移居東宮;第三,宋皇后在趙匡胤去世19年後離世,趙光義並未按皇后的禮儀發喪,也不為皇嫂服喪。宋皇后亦不能與宋太祖合葬,也未入太廟享受祭祀。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結果更不好,小兒子趙德芳在23歲突然病死,死因不詳;大兒子趙德昭乾脆就是自殺死的,因為他勸趙光義對前線將士論功行賞,趙光義給他一句“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他們也不遲”,所以心生恐懼自殺身亡。說起來,都是皇帝的位子惹的禍:宋皇后曾有欲立趙德芳的想法和行動,趙德昭曾有被其他將軍擁立未遂的記錄,趙德芳又是宋皇后最寵愛、最想立的太子,趙光義在“繼位不正”的情況下竟欲清除這些“威脅”,也有“情理之中”。


陸棄


毒兄狠弟,宋太祖欺孤兒寡母篡位在先,後照顧柴家幾個兒子,有的死有的不知所終,剩下兩小兒子又都改姓潘盧。

〖新五代史·卷二十·周家人傳第八·柴守禮〗後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讓更名熙讓,封曹王。熙謹、熙誨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謹右武衛大將軍,封紀王;熙誨左領軍衛大將軍,蘄王。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歐陽修寫史為宋太祖遮掩,兩個王爺也能消失!退位恭皇帝柴宗訓年方二十就暴斃,寫都不敢寫,還不如寫《舊五代史》的薛居正。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恭帝紀〗皇朝開寶六年春,崩於房陵。今上聞之震慟,發哀成服於便殿,百僚進名奉慰,尋遣中使監護其喪。以其年十月,歸葬於世宗慶陵之側。詔有司定諡曰恭皇帝,陵曰順陵。

無德之人,難怪時人多譏之。宋之寬仁,有多少是士大夫與天子同編的謊言!

太宗學的有模有樣,繼位兩年逼死趙德昭,年二十八,繼位六年趙德芳暴斃,年二十三。宋太祖無子,太宗只好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了,呵呵。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宗室一〗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時,追賜名及王封。……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後改吳王,又改越王。……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後加贈太師,改楚王。

太宗對待寡嫂宋皇后是死不發喪,權殯普濟佛舍!有多大的仇?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后妃上〗孝章宋皇后,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偓之長女也。母漢永寧公主。後幼時隨母入見,周太祖賜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見,復賜冠帔。時偓任華州節度,後隨母歸鎮。孝明後崩,復隨母來賀長春節。開寶元年二月,遂納入宮為皇后,年十七。性柔順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太祖崩,號開寶皇后。 太平興國二年,居西宮。雍熙四年,移居東宮。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諡,權殯普濟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升祔太廟。

趙光義學習能力太強!壞出水平。

〖宋史·卷五·本紀第五〗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亂世梟雄二人組,青出於藍!


廿二層雲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趙匡胤死的時候,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次子趙德昭,另一個是四子趙德芳,身體都很健康。而他的皇后孝章宋皇后也才25歲。

這三個人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趙德昭的死,起因是這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北伐幽州之役後,趙德昭主動給將士們請賞,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為不管戰爭成敗,國家都應該賞賜,即便是打了敗仗,也要發一些撫卹金,要是國家一點表示都沒有,以後誰還敢賣命呢?但這個建議招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激烈反對。於是宋太宗說了這麼一句話: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意思是等你當了皇帝,再賞賜他們也不晚。短短九個字,包含著恐嚇、嫉妒、威脅、憤怒。無奈的趙德昭就抑鬱的回家了,回家後大吃大喝來解悶,《宋史》記載:趙德昭愛好吃肥肉,最後是吃肉吃死的。這話能相信嗎?一個23歲的小夥子會吃肥肉吃死?反正我是不信。司馬光的《涑水紀聞》反而比較可信:趙德昭回府後氣憤難耐,最後用刀子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趙德芳的死法,《宋史》的記載就更離譜: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意思是趙德芳是睡死過去的,年僅23歲。我們當然不排除他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然去世的可能。但是大多數歷史學家都不認可,因為趙匡胤生前有立趙德芳為太子的動機,因此可能是太宗擔心趙德芳篡位,故意用毒害死了趙德芳。



而關於宋太后的死法,則是被趙光義折騰死的。一會讓她東宮搬到西宮,一會又讓她從西宮搬到東宮。還讓人監視她的一舉一動。年輕的宋皇后去世時只有44歲。宋皇后死後,趙光義不許大臣穿喪服,不允許按皇后的禮節來安葬。把她的遺體放在普濟寺一放放了三年。不按皇后禮節,草草下葬。這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

綜上所述,這幾個人去世的核心原因是宋太宗要和趙匡胤撇清關係,保證自己皇位的穩定,不允許別人有絲毫的覬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接下來,他又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趙廷美。



我們知道,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宰相趙普捏造了金匱之盟。意思是他們的母親杜太后去世之前把兄弟三個叫到榻前,定下了兄終弟及的規矩:趙匡胤死後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給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在反過來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但這樣的說法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因為趙光義的內心想法是要傳給兒子的,他要保證血統的純正。



於是陰險的趙光義採取了一系列手段:即位後不久就把趙廷美封王,並任命為開封府尹,儼然就把皇位傳給弟弟的態勢。但好事沒幾年,趙廷美因陰謀造反罪被罷官,後來又被髮配到湖北省,最終抑鬱而亡,年僅38歲。

太宗雖然也算個偉大的政治家,但為人實在太陰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