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每一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基本都是在各种故事中度过的。你会讲故事吗?你知道讲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吗?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个话题。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中,经常会在睡前上演这样一幕,孩子躺在温暖的被窝中,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你,然后说“妈妈,我要听故事”,你会因为时间过晚而选择拒绝吗?

孩子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呢?那是因为孩子在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在了解世界。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故事中不仅能为孩子传递各种情感,以及各种生活情境,更有非常大的情感冲击力,甚至能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会思维和逻辑。

有一个优秀的故事,甚至能让孩子前方为的发展,以至于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优秀的睡前故事。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一、讲故事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当一个讲英语的奶奶遇上一个讲汉语的娃,故事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北北妈妈说,自己和爸爸是跨国婚姻,虽然爸爸长住在国内,但是爸爸妈妈的工作都非常繁忙,而远在国外的奶奶又非常喜欢小孙子,所以就把奶奶从国外接到了国内,帮助照顾北北。

老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国外,不会说汉语,为了适应生活,只有硬着头皮来学习,而孩子从小就在国内长大,虽然和英语有所接触,但是知之甚少,奶奶和孩子沟通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有一天北北跟奶奶在家,不小心把胳膊肘摔破了,这让一向独立的孩子失去了控制。口中不停的喊着“找妈妈,找妈妈。”

这时候奶奶看着孩子又着急又担心,但是沟通成了问题,奶奶说再多的话北北也听不懂,最后奶奶无奈之下,只能拿起电话,假装在给宝宝妈妈打电话,然后拿出消毒水,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消毒,然后包扎。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奶奶的行动,让北北看明白了意思,失控的情绪也逐渐的平复下来,让奶奶为自己消毒然后包扎。当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很明显的发现,奶奶和北北的关系变的亲密许多,虽然依然互相听不懂,但是已经产生了默契了,并且晚上主动要求让奶奶来给他讲故事。

北北每天晚上,都会在奶奶的英语故事中进入睡眠,最开始,奶奶用英语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借助各种道具和手势,慢慢的北北就能大概听懂奶奶的故事了,甚至到了能用英语和奶奶进行简单的沟通。

而奶奶也在和北北的接触中,学会了很多的汉语,甚至能独自外出买菜。

奶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增进了和孙子之间的感情,成为两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发展,以及逻辑关系的建立。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二、讲睡前故事,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重要的地位

每个有领导力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家长。

艾米一天在学校回来,告诉爸爸“爸爸,爸爸,我要和朵朵成为好朋友。”艾米的爸爸就很好奇的问,“为什么一定要和朵朵成为好朋友呢?”

艾米非常认真的说“朵朵会讲好多故事,还知道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后来在双方家长沟通之后,了解到,原来朵朵从小就每天都听睡前故事,开始是爸爸或者妈妈给讲,到后来,朵朵就开始能自己讲了。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复述一遍听过的故事,不仅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同时还能锻炼孩子主动思考以及逻辑思维。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或许家长们会认为,每天讲的故事,好多故事情节,不仅老套,好多重复的内容还很无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会讲故事的孩子,才是最厉害的,会讲故事的孩子,会无形中成为焦点,把周围的孩子聚拢起来,建立起自己的领导地位。

当孩子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能拉近自己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更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共情。

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在这个讲故事的过程中开始形成,甚至还让孩子锻炼了成为领导者的能力。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三、好的故事能让孩子成为潜在的领导者

在讲故事中,孩子能学会什么是共情,以及共情的重要作用。

雪碧放学回到家之后,闷闷不乐,非常的不开心。

妈妈回家后,就为雪碧,怎么了?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雪碧说,“今天在幼儿园,大家都会拍篮球,但是就我不会拍。”

然后妈妈又问“你知道妈妈每天在班上,都要做什么吗?”

雪碧说“不知道。”

妈妈接着说“妈妈每天在班上都要用电脑打好多好多的字,但是今天妈妈打的字中出现了几个错别字,所以领带就很不满意,还说了妈妈。”

雪碧马上就说“妈妈,你要打什么字呢?你要怎么办啊?”

这个时候妈妈说“当然是找到错别字,然后改掉,让它成为正确的字啊。”雪碧这时候接着说“妈妈,我也要找错的地方,然后改掉。你会你教我排球吧。”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成为孩子的困惑和苦恼,而家长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从孩子的情感出发点去看问题,而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经历或者是故事,来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原来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也同样有这样的困惑和苦恼。

家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快速的和孩子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建立并且维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讲故事能够发散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孩子在听故事以及讲古是同时,能够充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还有情景,甚至还能为故事想出众多不同的结尾。

昨天,果冻回家跟奶奶说,“奶奶,我今天背《悯农》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其实,这首《悯农》,是妈妈教给果冻的,开始果冻一直都被不下来,可把妈妈急坏了,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不如用表演的方式让孩子来理解。

于是妈妈和果冻,分别扮演成农民伯伯,在家里假装在种地,妈妈还会时不时的直起腰,捶捶腰,假装自己的腰弯疼了,还加上了擦汗的动作。果冻很认真的在学着妈妈的动作,妈妈边做动作,边解读《悯农》。

果冻通过妈妈的动作想象出了《悯农》中,农民伯伯种地的情景,轻松的就记住了这首诗。

对于果冻来说,能通过动作联想到诗中的情景,就是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和想象的能力,更是通过演绎的方式,无形的利用到了右脑中的动作记忆,提高了果冻的记忆能力,并学会了一种记忆的方法。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果冻先用

逻辑思维来记忆,然后在通过动作模拟来加深记忆,让孩子最大化的利用了自己的大脑,养成使用全脑思维的习惯。

当家长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会在右脑中自行描绘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场景的样子,更能利用左脑的逻辑思维,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合理的串联起来,同时加深记忆。

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复述记住的故事的时候,又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把记忆中的图形和故事描述出来,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收获了小朋友们的赞扬。


妈妈,我要听故事,或许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间,就差一个睡前故事


爸爸妈妈,你们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了吗?知道了重要性,是不是忍不住每天都要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