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数据“一屏尽览”!南沙抗击疫情有了大数据神器

“任务太紧急,我们的团队几乎熬了四天四夜,昨晚才睡上觉。”2月4日,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简称“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告诉记者,他的同事们正经历连轴转,虽然他们是软件工程师,但也在和疫情抢时间。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是全社会的大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人员等疫情重点人群分布在哪?各个医院还有多少床位?疫情防控物资还有多少?大数据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关键在于能否有一个整合所有数据的系统平台。

1月29日在接到南沙区工信局的开发任务后,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团队及其孵化的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马上开始了忙碌,南沙区政府各部门对接工作人员与研发团队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奋战。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目前还在以每天一个版本的频率在更新。疫情重点关注人员、最新疫情数据、资源调度等各类防疫信息等数据被汇总整合,由此打造出统一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南沙区也由此成为广州全市率先建成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的行政区。

疫情防控情况一览无遗

在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显示大屏上,南沙新增病例、累计病例数据实时更新,全区九个镇街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人员等疫情重点人群的分布情况也实现精准呈现。点开任一标记,还可具体了解重点人员的近期接触情况、健康状况、就诊信息等,疫情防控情况一览无遗。

防疫数据“一屏尽览”!南沙抗击疫情有了大数据神器

不仅如此,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还提供趋势统计、热力图等各种数据分析手段,集中呈现疫情发展趋势、医院床位、疫情防控物资、高快速路出入口等信息,各类疫情防控数据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这套系统实现了实时动态信息的查询和显示,能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现在抗击疫情就是战时状态,系统需要起到指挥实战的作用。”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研发部副总监吴鸿介绍说,感染人员、定点医院、观察场所、定点酒店等信息都在此汇总,系统收集重点生产企业的信息,了解企业生产能否解决目前抗疫物资的需求。“系统将数据收拢,由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统一展示,这将帮助政府部门指挥防疫工作。”

应用区块链技术减少管理压力

大屏并不是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的全部,据吴鸿介绍,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汇总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等五大功能模块,纵向对接广州市数据,横向实时打通区内政数局、政法委、来穗局、卫健局等多部门数据,实现跨部门多源数据对接,目前已汇聚数据210项、27万余条。

其中疫情防护信息上报是新开发的功能,这将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在采集数据时实现自动化上报,相关更新数据可直接上传到大屏展示。

防疫数据“一屏尽览”!南沙抗击疫情有了大数据神器

企业复工管理系统也是于2月3日上线的,吴鸿介绍说,大量企业复工在即,企业复工的数据要备案。技术团队与位于北京软件所团队在区块链方面进行了合作,将备案数据放上区块链。“企业需要签订承诺书,对自己提供的信息负责,所有信息是不可篡改的,这减少了管理部门的压力,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如果再去层层审批,效率便降低了。”吴鸿说。

防疫数据“一屏尽览”!南沙抗击疫情有了大数据神器

此外防疫物资管理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数据化呈现各个部门的物资需求,实现精准调拨。

不到一周时间,这套系统为何能“闪电”上线,吴鸿分析说,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此前便一直深耕于智慧城市的领域,并且承担“南沙城市大脑”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吴鸿也表示,光有技术也远远不够,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壁垒需要一套体制机制,南沙区的局委办在数据共享上非常积极配合,全程通力合作、认真负责,为系统快速上线用于防疫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广州中科院软件所的团队已经不眠不休好几日,但是系统上线的工作也仅仅取得初步的成果,吴鸿说,他们接下来还不能停下来,因为抗击疫情的信息化还会面对更多的需求,他们还在努力推出更新的版本。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龙锟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龙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