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何收义子却被朱元璋杀掉?

苏沛锋


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老话,说的是“伴君如伴虎”。长期陪伴在君王的身侧是有风险的,足够幸运那就受君王雨露,足够倒霉那就是大祸临头。总之在古代,臣子们的境遇是很尴尬的,如果过于锋芒毕露会招来皇帝的猜忌,情况严重甚至会诛九族。但是如果在朝为官没有做出什么业绩的话,也会被皇帝嫌弃甚至弃用。总之,做臣子真是一言难尽。因此,臣子们平时做事和办案都要有分寸,不能居功自大,才有可能有一个好结局。蓝玉当初那么受朱元璋喜爱,就连他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他都没有生命危险,为何收了义子就被朱元璋杀掉了?


㈠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为帝王者,都不是什么圣母玛利亚,毕竟能够在皇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绝对不可能是什么白莲花。朱元璋出生于草根阶层,从小就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尽了世间的世态炎凉,他的心天生就是冷的。他创立大明王朝后,不久就对那些开国功臣下手了。大多数开国功臣都遭了他的毒手,没能落得个好结局。看吧,他就是如此残忍。人家那些开国功臣帮着他打天下,事成后,他不报恩就算了,还恩将仇报。怪不得很多人都说他的人生是传奇的,也是极富有争议性的。


㈡大将军蓝玉长期嚣张跋扈的资本是什么?

朱元璋能够成功称帝,还真的多亏了他那些忠心跟随的手下,这其中就有个大将军,他名字叫做蓝玉,曾为其打过不少战争,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单从身份上看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他的女儿被许配给了朱元璋的一个儿子,太子朱标喊他一声舅舅。再加上他本人有过人的本事,比如曾有一段时间在常遇春手下做事,打过不少漂亮仗。曾与著名将军沐英联合镇定西蕃叛乱,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题材。看来人家确实有张狂的资本,只是可惜他不懂得收起锋芒,反而处处惹眼。


㈢他做事不动脑子,一再触动朱元璋的底线

朱元璋这个人最看重的是什么?当然是他的皇位。无论是谁,只要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他都会选择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说到他对皇妃施暴这一事,朱元璋为何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是因为未触碰到朱元璋的底线。不就是一个女人吗?无伤大雅地。再者说了,他把脱古思帖木尔妃子给侮辱了,在旁人看来他活脱脱的是一个好色之徒。收一下义子怎么就触碰到其底线呢?首先他收的义子数量众多,其中还不乏有些优秀将领。等到其势力逐步壮大后,他们要是集体造反,朱元璋很有可能吃不消,因此蓝玉不得不杀!


尚武菌


蓝玉曾带兵北上,打败元朝,朱元璋下令,一定要礼待元朝皇室,安抚民心。可是兰玉色心一起,没能控制好自己的下体,强暴了元朝王妃。王妃羞愧不已,竟然自杀。

朱元璋下令,要对元朝皇室礼遇有加,而蓝玉却公然违反命令,朱元璋没有和他计较。后来有人给朱元璋告密,蓝玉私养兵马,这可是谋反大罪,朱元璋还是没有杀蓝玉。朱元璋能忍受蓝玉不听话,但就是不能忍受蓝玉收义子。

因为蓝玉收义子和普通人不同,他是工厂化地收义子。

其实朱元璋本人也很爱收义子,对于那些要做大事的人而言,儿子自然是他们最信赖的人,可是儿子不够怎么办?只好拿义子来补了,义子由于特殊关系,一般都是很听话的。

朱元璋做为皇帝,共收了不到30个义子,他的这些义子,后来都成了大明军中的中流砥柱。

那么蓝玉收了多少义子呢?为什么朱元璋能忍受蓝玉的违抗军令,私养士兵,却受不了他收义子呢?

一天朱元璋把蓝玉叫到身边问:“蓝玉,朕听说,你很喜欢收义子?”

蓝玉:“其实也不是那样,我也不过是到每个地方都会受一些义子。”

朱元璋:“那你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义子呢?”

蓝玉:“我也记不清了,大概好几百个”。其实蓝玉的义子不只几百个,据说上千了。

朱元璋没有说话,心里琢磨着什么,一天朱元璋当着蓝玉的面,让蓝玉身边的义子退下,可是那人却没反应,直到蓝玉开口,那人才退下了。朱元璋看出来了,蓝玉的这些义子对蓝玉是言听计从,而不听其他人的命令。

朱元璋害怕了,万一蓝玉有一天让他的义子们去杀了皇帝,那么这些人也会照做。所以那一刻,朱元璋动了杀蓝玉的念头。

蓝玉后来被朱元璋剥了皮,他的人皮,还被收藏了起来。

蓝玉收义子被杀,是因为他的义子军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


斯幽说历史


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有一幕,就是朱元璋派蓝玉出征时,朱元璋和蓝玉边走边聊,但是蓝玉身后始终有四个蓝姓部将跟随,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朱元璋问:“这些都是谁啊?”

蓝玉:“都是在下的义子。”


朱元璋:“蓝玉啊!你究竟收了多少义子?”

蓝玉:“末将也不清楚,大概几百个吧!只要我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末将就是让他们赴汤蹈火他们也会听从。”

朱元璋:“您比咱这义子要多几十倍啊!”

随后朱元璋对着蓝玉的义子说自己有些事向单独和蓝玉聊聊,不必再跟着,可是没走几步这几个人还跟着,朱元璋一回头,心中怒火上升。

“咱刚才不是让你们退下了吗?”

蓝玉见朱元璋有些生气,立刻转身大吼“退下!”蓝玉的这些义子这才告退。

朱元璋:“蓝玉啊,你的将令比咱的圣旨还灵啊!”

朱元璋说完就转身向前走,蓝玉紧随其后,声称这些义子跟随自己多年,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声音,只有自己才能调动他们,朱元璋笑里藏刀,说作为一个将军就该这样,其实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起了杀心。



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将领,可谓是战功赫赫,尤其是捕鱼儿海一战,一时间声名大噪。蓝玉早年是跟随常遇春,以作战勇猛著称,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蓝玉,后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也是欣赏有加,然而蓝玉却越来越恣意骄横,横行霸道。

蓝玉在大破元朝的时候,却贪图元妃的美貌,竟然将元妃给强暴了,这事其实也挺严重,毕竟元妃是元朝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的皇后,一国之母竟然遭到凌辱,元妃一时间接受不了,羞愧自杀,朱元璋听到之后很是愤怒,好歹蓝玉也是大将军,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有失颜面,但是朱元璋念在蓝玉有功,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没有杀蓝玉,但是因为之前蓝玉有过多次不好的行为,比如蓝玉强占东昌百姓的田地,当地御史前去询问,蓝玉竟然将其赶走。尤其是蓝玉北征回朝之时,到达喜峰关时,城门早已关闭,不得开门接纳,必须得到天亮才可以通行,蓝玉哪里管得了这些,他占着自己凯旋而归,直接破门而入,朱元璋听闻龙颜大怒。

加上朱元璋也多次听朝中官员说蓝玉私养兵马,蓄养了许多庄奴,所以决定将蓝玉原本应该册封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其中就是有意提醒蓝玉应该收敛自己的行为。可蓝玉不但不悔过,在酒宴上还大出狂言。蓝玉西征回来后还不满意自己的官职,认为自己不应该在宋、颍两公之下,声称要做太师,朱元璋听到之后,从此不再采纳蓝玉的建议,


朱元璋在得知蓝玉义子众多,军中威望甚高,怕太子朱标不能对抗朝中城府极深的权臣,又怕朱棣不能对抗像蓝玉这样的悍将,于是决定为后代铺平道路,蓝玉就是其中一个。

蓝玉最后被锦衣卫指挥蒋献上告“谋反”,罪名是:“蓝玉与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谋为逆,将伺帝外出耕田举事。”

蓝玉一案牵连的人数众多,足足有数万人,朱元璋原本是要活剐蓝玉,最后因为自己的儿女,决定将其剥皮,其实蓝玉的死和自己有关,但是大部分原因还是朱元璋的“大清洗”运动开始实施。


猫眼观史


蓝玉一案,一位公爵被诛九族,十三位侯爵以及两位伯爵,均被族诛,前后牵连被杀共一万五千人有余。“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集权统治,借口凉国公蓝玉企图谋反,捉拿蓝玉归案,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拉开帷幕。朱元璋以此为契机,诛杀了大部分建国过程中的名将。

蓝玉究竟犯了什么罪

蓝玉,至少犯过三大罪。第一,持功自傲,骄横跋扈。蓝玉其人,长得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在明初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带领军队在扫除元朝残余势力的战斗中,多次获功,深的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后来,蓝玉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这下就更加有权势。于是蓝玉逐渐骄傲自满,自己也蓄养了很多家奴,这些家奴,仗着蓝玉的权势暴虐凶横,无法无天。惹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一次蓝玉手下强占了民田,蓝玉不但不追究,还赶走了前来调查此事的御史。

第二,冲击喜峰关。在一次与元朝势力的战斗中,蓝玉大获全胜,收兵后,夜里走到喜峰关,按照惯例,大军过关,要有手续,且半夜三更,来来回回必定会慢一些。结果蓝玉不但不等,对关口守将破口大骂,随后竟安排军队冲击喜峰关,并且是按照对敌攻城的方式,强行打开喜峰关,然后扬长而去。

就是因为此事,朱元璋在册封蓝玉时,将本来准备册封他为梁国公的称号换成了凉国公,并把他的过错刻在丹书铁券上,以示惩戒,结果蓝玉不但不知悔改,依旧骄横跋扈。

其三,蓝玉的骄横,是相当出名。并且在蓝玉的军中,蓝玉的义子众多,这些个义子,只听蓝玉指挥。在一次朱元璋主持的宴会上,蓝玉口出狂言,说道: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之下,莫非我不堪太师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不乐意屈尊在宋国公和颖国公之下,依照我的才能,难道不能做个太师吗?

剥皮示众

这就是赤裸裸的找死了,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善茬,当年蓝玉在攻打元朝的时候,战后俘虏了很多元益宗的家眷,在回程中,蓝玉干了一件为人所不齿事情,就是他睡了元益宗的妃子,这位妃子也是个性子刚烈之人,不堪受辱,竟上吊自尽了。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只是当时蓝玉风头正劲,暂时按耐下来,没有找他算账而已。

蓝玉曾被誉为明代的霍去病,这一点一点都不为过。在明初捕鱼儿海战役中,蓝玉凭借敏锐的军事直觉,在沙尘暴的恶略天气下,准确的找到元军的位置,一举歼灭元军主力,致使元军元气大伤,再无和明朝争夺天下的资本。朱元璋曾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甚为厚爱。

在蓝玉的不断作死下,加上太子朱标的意外去世,致使朱元璋对蓝玉逐渐失去耐心,在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后,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抄家,灭三族,并将蓝玉剥皮示众。一代名将,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骄横跋扈、狂妄自大。《明史》中对蓝玉的评价就是“既昧明哲保身之计,又违制节谨度之道。其结局,亦其自取焉尔”。所以,朱元璋不仅仅是因为蓝玉有义子才杀了他,而是等他不蹲犯错,最终找借口除掉这个狂妄之徒。
蓝玉死后,剥皮示众,朱元璋将其人皮被传到蓝玉的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的祭堂中见到了这件特殊的“文物”


史晓生


朱元璋杀蓝玉最主要的原因是朱标意外去世了,为了给孙子朱允文扫除隐患,其他都是次要原因。

蓝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将,屡建战功,不过他也是非常的骄横。据史书记载,蓝玉在征讨北元的时候,俘获大批的北元皇族,结果他看上了一个皇妃,硬是直接强占了。而在回师时,抵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过了开城时间。守城的将士不敢违抗命令擅自开门,结果蓝玉又直接让手下强行登城,打开关口冲了进来。朱元璋因为此事训斥了蓝玉,但是他却不知悔改,后来还私养兵马,收义子配置自己的势力,最终被朱元璋所杀。

朱元璋初期容忍蓝玉其实原因很简单,蓝玉虽然骄横,不过他和太子朱标之间关系极好。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从小就被作为继承人培养。朱标长大以后,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徐达等人辅佐他处理朝政,可以说是对呀寄予厚望。

蓝玉既然和朱标关系好,自然朱元璋也把他当作朱标未来的班底之一。特别是徐达死后,蓝玉可以在军事上辅佐朱标,因此朱元璋对于他所犯错误也是格外宽容。

但是在朱标意外去世以后,朱元璋决定让孙子朱允文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朱允文毕竟太年轻,没有朱标的资历和威望,政治上也不如朱标成熟。对于他来说,蓝玉这种性格骄横的人,是很难驾驭的。此时的蓝玉不仅不能成为朱允文的得力助手,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不安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蓝玉却依然放飞自我,丝毫不知悔改,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放过他,最终被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了。


不沉的经远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史载,蓝玉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有勇略,起初,他在常遇春麾下为将时,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举荐他。朱元璋很青睐勇冠三军的蓝玉,他很快积功从一个管军镇抚,被攫拔到大都督府佥事的位置。蓝玉在随傅友德伐蜀、伐滇、随徐达北征残元、随沐英征西蕃等战役中斩获甚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史》记载,1381年,蓝玉以副将职衔,随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时,他冲锋在前,锐不可当,一举生擒元平章达理麻,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败死。1387年正月,他随宋国公冯胜北征,在金山(今辽宁开原)设计诱降了拥重兵的元朝宿将纳哈出,此役结束后,元朝的军事实力基本被明军摧毁殆尽。不久,冯胜因事获罪,被夺回了大将军印,改由蓝玉代理其职。

不久,朱元璋正式拜蓝玉为大将军,并命他率军驻防蓟州。之后,逃窜漠北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病死,其孙脱古思帖木儿嗣北元主位,又开始挥兵袭扰塞上。1388年4月,大将军蓝玉奉命率军远征脱古思帖木儿,并击溃北元军队主力,俘虏脱古思帖木儿之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等蒙元皇亲贵胄130多人,还活捉了宰相、将军、校尉等文武官员30几人,以及士卒、男女7万余人。朱元璋闻捷大喜,将蓝玉比作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并封其为梁国公。

不久,蓝玉派部将进京献俘,有人乘机告发他霸占并私纳北元王妃一事。朱元璋大失所望,派人赴军中严厉斥责蓝玉道:“(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随后将其爵位由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并将其过失镌刻在铁券上 。被蓝玉私纳的元妃得知后,害怕的自杀身亡。

蓝玉霸占元妃,在当时也属犯罪, 但因其功大,朱元璋放了他一马,并没有认真追究。

之后,蓝玉平定了再次反叛的西蕃豪酋祁者孙。他还擒获了据建昌反叛的元降将月鲁帖木儿父子,并将其押解赴京处死。他收编了月鲁帖木儿的部众,并在当地增设卫所,籍民为兵。但朱元璋只许设卫所,严禁籍民为兵,并严令蓝玉立即班师回朝。

史载,蓝玉虽然骁勇善战,立功无数,但为人桀骜不驯,性格又刚愎自用,且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府里私蓄的家奴就多达数千人,还收养了数百假(义)子,他还纵容其义子们到处敲诈勒索,侵占民田,百姓斗不过他,只好找御史告状。巡察御史依法审理,登门调查取证,蓝玉竟命人一顿乱棍将他打走。明廷律令严禁贩卖私盐,蓝玉却置之不理,公然唆使家人走私贩私。

《明史》记载,他北征残元归来夜过喜峰口,守关将士按律未开关放行,请他天亮后再过,蓝玉大怒,竟纵兵捣毁关门,扬长而去。

之后,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开始为子孙“削棘” 而大肆屠戮功臣,凡是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的,抑或行动跋扈,培植私人势力的 ......对朱明王朝统治有潜在威胁的文武官员、巨族豪强,都陆续被罗织罪名,惨遭处死抄家。

明初大杀功臣,最后的大案就是蓝玉案,朱元璋赖以起家发迹的淮西军事集团中的功臣们基本被他屠戮一空。据说蓝玉被屠的原因是他暗中集聚私人势力(此为封建统治者之大忌,蓝收养近千义子也是罪状之一),阴欲谋反。蓝玉被凌迟处死,夷其三族。牵涉进蓝案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则灭全族。被划进蓝党而遭诛灭的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普定侯陈桓、东莞伯何荣、宣宁侯曹泰 、怀远侯曹兴、沈阳侯察罕......等等一长串名字。据记载,被蓝案辗转牵连而遭诛杀者多达两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璋还颁布了《逆臣录》,公布了蓝玉的罪状。直到洪武26(1393年)年9月,朝廷才正式宣布:“自今胡(惟庸)党、蓝党,除已捕在官者外,其余一概不究” 。历时十余年,让庙堂为之一空的“胡、蓝之狱”方告结束。朱元璋通过蓝玉案,把军队中功高爵显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经过胡、蓝两场大狱,几乎使明初艰苦创业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无辜受株连被杀或被迫自杀者难记其数。

【写作不易 搬运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像蓝玉这种级别的开国功臣,只要不谋反,朱元璋都不可能杀他。所谓蓝玉因为“收义子”而被杀,不过是表面的原因,本质原因是朱元璋想要杀他了。只要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就算蓝玉没有收义子,就算蓝玉老老实实,朱元璋也会杀他,不过是换一个杀他的借口而已。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杀死蓝玉呢?这要怪太子朱标死得太早。

此前,朱元璋已经对功臣大开杀戒,为的是给朱标清除障碍,免得日后江山被功臣篡夺。

可是,朱元璋给朱标留了一个蓝玉,以备日后使用。

为何留下的是蓝玉呢?

因为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一代名将常遇春的亲女儿,也就是说常遇春是朱标的老丈人。而蓝玉呢,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说,蓝玉是朱标的妻舅。

有了这层关系,朱标与蓝玉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所以,朱元璋给朱标留下了蓝玉。不仅留下了蓝玉,还留下了其他一些不太著名的将领。因为朱元璋觉得朱标能够驾驭他们。

可是,朱标早逝,打破了朱元璋一直以来的继位计划。

要知道,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可谓呕心沥血。眼看着大功告成,朱标却先他而死,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

朱标死后,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隔辈继承他的皇位。

但对于朱允炆,朱元璋知道没有太多时间培养了。而朱标能够驾驭的将领,朱允炆却驾驭不住。

想到这,朱元璋不得不再次大开杀戒,为皇太孙朱允炆清除障碍。

首当其冲的,就是蓝玉。

但不仅仅是蓝玉。

朱元璋查办蓝玉,是把蓝玉当成一个筐,他想清理谁,就把谁装进蓝玉这个筐里。

最终,明朝的大小开国将领,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光了。

结果,燕王朱棣造反时,朱允炆手下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了。结果,朱允炆的江山被亲叔朱棣篡夺。

这大概是朱元璋当初没有想到的吧。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趣谈国史


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的!

蓝玉收养义子只是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私养兵马,强暴元妃的事情已经让朱元璋起了杀心,最后蓝玉只落得了个剥皮实草的下场!

蓝玉

安徽常定人,明朝开国功臣!更是常遇春的妻弟,论起辈分来太子朱标还得喊一声舅舅,绝对的皇亲国戚!

而且从军后做事有勇有谋,上阵杀敌勇猛,被封为凉国公! 要说这人啊,一旦有了成就就变得嚣张跋扈,仗着军功目无法纪,这着实让朱元璋特别头疼,其中蓝玉为最!

强暴元妃

在洪武二十一年,漠北大破北元之战中,蓝玉俘获了元主次子和妃子,因看元妃长的漂亮,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内心,居然钻进元妃的营帐把她侮辱了!元妃性格刚硬,果断自尽,蓝玉却不以为然! 但是按照规定,敌军主要俘虏应报告皇帝,由皇帝定夺其下场,蓝玉置之不理,公然抵抗圣喻,另朱元璋不喜!

强破喜风关

如果是强暴元妃只是男人压抑不住躁动的心,那么在大破北元返回的途中,路过喜风关,因为天色已晚,守城将士不明敌我不敢随意打来城门。蓝玉竟然召集军队,撞开城门,强行入城!

要知道,喜风关也是明朝的关防,蓝玉居然敢攻破自己的城关,那么万一哪天蓝玉要攻打皇宫呢? 朱元璋越想杀心越重,越来越觉得蓝玉留不得!

私养兵马,收养义子

要说蓝玉的义子,那可是有几百个!而且只听蓝玉的吩咐,甚至连皇帝的话都不听!在加上这些义子里面,大多数都是手握重兵的,如此强大的一波势力,还不听朱元璋的命令,那还留着干嘛啊,直接灭掉就行了!

在加上蓝玉确实已经有了反心,曾多次和下属说:“朱元璋怀疑他,想要杀掉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蓝玉都说出来了,朱元璋还留着他过年啊,宰了就是了!


杀鸡儆猴

其实,在这些主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 那就是当年跟随朱元璋的功臣很多都有一些嚣张跋扈的习惯,而且朱标去世了,朱允炆年纪又太小,压制不住那些手握重兵的老臣!

而朱元璋年纪也大了,万一出点什么意外,那么朱家的江山很可能就不保了,所以蓝玉必须要办,杀鸡儆猴,蓝玉就是那只鸡!


于是,蓝玉被剥皮实草,悬挂在市集上。这个案子不单单只是蓝玉一个人的案子,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数万人,起码蓝玉的那些义子们都要死吧

其他的,应该就是朱元璋“大清洗”运动的相关人士吧!


瀚海说史


朱元璋打下江山,创立大明王朝后,也开始面临与历代开国皇帝同样棘手的问题。大量一路走来的功臣宿将,逐渐成为威胁皇权稳固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那帮起自于朱元璋故乡,淮西一带出身的骄兵悍将,更是仗着昔日战功骄奢淫逸、目无法纪。

这当中,又以大将军蓝玉最为嚣张跋扈。

蓝玉的条件,应当说是根正苗红,非常有优越性的。他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论起辈分太子朱标还要随太子妃(常遇春女儿)喊他一声舅舅。另外,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牵着这层沾亲带故的关系,蓝玉可谓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了。

不过蓝玉的名声、地位,靠的并非是与朱元璋间的裙带关系,而是他凭着军功,在一场场战役中一刀一枪得挣来的。

蓝玉从军,先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作战勇敢,更兼谋略,颇有统兵大将风度。此后,又在随傅友德征伐四川,跟徐达北征元廷残余势力,以及与沐英一起平定西蕃叛乱的战役中屡立功勋,逐渐成长为明朝初年一等一的军事将领。

蓝玉人生的顶峰,还是洪武二十一年与北元的捕鱼儿海战役。他所率领的15万明军顶风冒沙,突然杀到元顺帝之孙脱古思贴木儿大营跟前。一番激战,明军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以下男女将近八万余人,脱古思贴木儿和长子天保奴,仅仅带着几十骑仓皇逃出。

此战过后,北元统治体系被彻底摧毁,忽必烈一脉的黄金家族,再也没有实力能够有效得统合起整个草原的力量,多年以后蒙古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股势力。

因而,对于蓝玉指挥的捕鱼儿海战役,素来有北元“靖康之变”的说法。

立下如此殊勋,蓝玉也就有了骄傲膨胀的资本。武将身上那股子蛮横跋扈的通病,逐渐在蓝玉身上开始显现。

比如在北征班师回朝的途中,身为统兵主帅的蓝玉,竟然钻进脱古思帖木尔妃子的营帐把她给侮辱了,结果导致她羞愧自尽。

紧接着,当部队行进到喜峰关时,守门官兵因天黑没能及时开关迎接,蓝玉居然下令手底下的明军,去“攻破”大明的城关,然后扬长而去。

本来收到蓝玉北征大捷消息十分高兴的朱元璋,已经打算封他做梁国公。然而当获知前方传来蓝玉军队一系列骄横不法的情形后,心中非常不快的朱元璋,特意下令将蓝玉的爵位,由“梁国公”改封为“凉国公”,以示告诫。

然而蓝玉言行举止仍不知收敛,私底下大放厥词,认为凭着自己的功劳当个太师绰绰有余,公然向朱元璋要官要待遇。

此外,日益骄纵的蓝玉,还效仿起当年打天下时的朱元璋,名下收起了大量的义。这些义子大多是依附于蓝玉的亲信部将,他们仗着蓝玉的威势,蓄养家丁庄奴,横行于乡里之间,根本不受地方官的约束。

这可就挑战到朱元璋的底线了!

在朱元璋看来,你蓝玉侮辱元妃,平日里奢侈吃喝、发发牢骚也就算了,毕竟你是北征元廷的大功臣。但是你蓝玉名下收养那么多义子,而且这些义子当中不乏手握统兵之权的将领,平日里他们听你的话,甚至可以做出无视朝廷法度攻破大明城关的举动。

可见,这帮人心中只知有蓝玉,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必然要成为蓝玉的私人势力,成为朱姓皇权的潜在威胁。朱元璋还活着时就这样,那么将来皇孙朱允炆继位呢?还不闹翻天啊!

有鉴于此,朱元璋加快了清除蓝玉势力的步伐。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告谋反,朱元璋顺势拘拿整个蓝玉家族,将他们全部处死。那些依附蓝玉的义子、亲信部将也受牵连,被诛杀殆尽。

至于蓝玉本人,则被处以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据说,从蓝玉身上剥下来的整张人皮,被朱元璋下令当做反面警示教育,拿到全国各地做巡回展示。最后还是他女婿蜀王朱椿求情,才把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直到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蜀王府,这件恐怖的“文物”又再度呈现于世人面前。


剧透历史


兔死狗烹。蓝玉的少主太子朱标早逝,他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蓝玉本是常遇春手下一员将领,因作战勇猛逐渐脱颖而出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公元1388年,蓝玉作为主帅率领15万大军北上草原驱逐元国残兵。在离元军80里地扎营,蓝月趁着沙尘率领骑兵进攻敌营,元军大败被俘虏七万余人,各种牲畜十五万头,仅有元国皇帝和太子几十名骑兵逃走。蓝玉因此战役功封凉国公。

蓝玉和太子朱标交情非常好,常遇春老婆的妹妹嫁给蓝玉为正妻,女儿嫁给太子朱标为太子妃,通过这一层联姻关系可以说蓝玉是绑在太子朱标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即损。在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有意培养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功臣集团为太子朱标的辅佐班底。但是天不遂人愿,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把自己关在皇宫中二十八天不上朝。

终于下达了一个命令,立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子,害怕出现臣强主弱的局面,诛杀了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功臣一万五千人。所以蓝玉收义子,根本不是他被朱元璋杀掉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少主朱标早逝,没有存在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