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死后吕家被灭族,武则天死后为什么武氏能够保全?

用户3831549417535


“得人心者得天下”,吕后背离了人心,导致了吕氏的覆灭,武则天顺应了人心,武氏则得以保全!

吕后死后:吕氏为何迎来的是覆灭?

吕后死后,吕氏很快的便迎来了覆灭,吕氏一族被诛杀殆尽,吕氏因何遭此厄运?

虽然在刘邦死后吕后是实际掌权者,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当时的人心却仍是向刘的,这点从太尉周勃拿着将令进入北军说道:

“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

军队中士兵全部袒露左臂便可看出,人心向刘。

而吕后的做法是拼命的提升吕氏的的地位,如大封吕性王,等,在吕后临死时还将南北二军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吕氏中人,维护吕氏的统治,吕后背离了人心。

天下人心向刘而不向吕,吕氏只有一族孤军奋战,而刘氏却有百族拥护,所以最后的结果注定了是吕氏失败,刘氏胜利。

武则天死后:武氏为何得以保全?

武则天死后,武氏似乎没有什么波动,而后期更是继续执掌大权,如武三思仍然逍遥快活,甚至把发动神龙政变的大臣们相继迫害,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武则天顺应了人心,人心向李不向武!

武则天早期也想过,要将自己的大周王朝传承下去,她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提拔武氏中人,大杀反对武氏的大臣,但是她杀了一批还有一批,杀之不尽,武则天最后终于认命了,人心向李不向武,倘若自己倒行逆施,不仅不利自己的大周王朝,反而会害了武氏。

武则天看到了此点,最后决定归政于李氏,立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武则天为了保全武氏,还采用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通婚。

武则天让武家子弟娶李家姑娘,又让李家子弟娶武家姑娘,这样一来武家有李,李家有武,李武两家不可分割,逐渐的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

武则天死后,武家果然得以保全,这也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英明。

时刻录品历史

吕后背离了人心,想要继续让吕氏执掌大权,而吕氏的力量明显不能与天下人抗衡,最后吕后族灭。

武则天顺应了人心,归政于李氏,并且采取一系列手段,亲近李武两家,最后武氏才得以保全。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吕雉和武则天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迷恋权力,都临朝称制,独揽大权,都心狠手辣,手段残忍,并且主政期间,都有效延续了先王的政策,让国家平稳健康发展,政绩斐然,最后,两人在位时,外戚都非常强大,甚至一度危机到刘李两家的社稷传承。然而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当两人都驾崩后,她们的家族却面临的结局是完全不同的,吕雉死后,吕雉家族被周勃和陈平统统诛杀,而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都还活得好好的,甚至武三思在中宗时期还非常吃香,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吕后之所以掌权,最大的希望可能就是让自己的吕氏家族能够继续壮大,希望让所有的吕姓子孙都能够享受荣华,然而让吕后没有想到的是,在其归西之后不久,所有吕姓家族的子孙丢了小命,包括和吕姓有关的其他氏族,比如樊哙的整个家族也被灭了。可是,类似的历史也发生在武则天时代,而媚娘归西之后,武姓家族依然是当时大唐最强大的实力之一,既没有被灭族,反而有更加嚣张的趋势,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神龙政变发生之后,武则天的反应非常出人意料,她并没有过多指责唐中宗李显,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行为,而是坦然接受了既成事实。不久之后,武则天正式退位,临终前还主动要求去除皇帝身份,以皇后身份入葬唐高宗乾陵。

与其说这是武则天服软,倒不如说是在和儿子唐中宗做交易,用自己的退让换取善终和武氏家族的平安。对于唐中宗而言,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彻底放弃了武氏子弟立自己为储;神龙政变之后,武氏子弟更加再也无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倒不如送个顺水人情给老妈,保全武氏家族的富贵。

唐中宗虽然庸,但并不昏。只有留下武氏子弟,自己将来才有和“五王”讨价还价的本钱!否则,自己只能沦为“五王”的傀儡。更何况,武氏子弟再坏,好歹也是自家表兄弟,“五王”算什么?外人!谁更靠得住?不言而喻……事实也的确如此,神龙政变之后,“五王”权势熏天,最终唐中宗正是利用武氏子弟成功搞掉了“五王”!可见,当初唐中宗留下武氏子弟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幻中诗


这个主要是因为她们去世后的继承人的问题,吕后死后没有多久发生了著名的“周勃夺军”,吕后死之前处心积虑的将全国军队一分为二,她的两个族弟(名字我忘了)安排一个把控南军,一个控制北军,为了吕氏长久地统治下去,不想死了没多久吕氏就失势了,所以吕氏一家被灭族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况且吕后相比武则天,只是懂权谋,不懂治国。

武则天不一样,她死以后唐朝又经历了韦氏之乱,直到玄宗即位才结束混乱的局面,并且她统治期间总体延续了贞观时期的政策,政治上较为清明,历史叫“贞观遗风”,比唐高宗强多了,为唐朝的发展也做了一定贡献,所以玄宗并没有也没必要去翻旧账。


老爷子爱历史


武则天死后,相当女皇女主的人太多,所以,保全武氏就相当于保全女皇皇冠。

武则天是唐高宗皇后,在高宗时就被封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

高宗死后,武则天独霸朝政,临朝称制,把唐中宗李显变成傀儡皇帝。这样过了几年,武则天感觉不过瘾,干脆就自立为了武周皇帝。当了15年武周皇帝的武则天,经常担心被人推翻,除了采取大肆屠杀异己、高官厚禄收买提拔大臣之外,还组织大批文人学士撰写《玄览》、《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紫枢要录》等书为自己制造舆论;让高僧出书,把武则天说成是弥勒佛化身下凡;令僧人薛怀义率万人毁掉乾元殿,改建成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称为“万象神宫”;又命薛怀义铸造大神像,高约四层楼高,神像的小手指可容纳数十人,又建五层楼高的大殿安放;又令人铸造铜铁天枢,武后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高达105尺,下为铁山,用铜铁二百万斤,官府不够用,就征收农民的铜铁农具;把京都洛阳改称为“神都”;还把儿子李显(皇嗣)赐姓为武;又不断改元纪年,先后改为:弘道、光宅、垂拱、永昌、天授、长寿、延载、天册万岁、证圣、万岁通天、万岁登封、神功、圣历、久视、长安等。

上图:武则天

武则天这样折腾了二十来年,到公元705年正月,秋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以及天官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卫将军敬晖、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文武大臣率领军队闯进皇宫进行平乱,把武则天平了下来,给李显恢复李姓,扶上皇位,武周朝结束,史称“唐朝复辟”。十个月后武则天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李显当上皇帝三天后,还给武则天增加封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死后,谥为:大圣则天皇后。李显还把太子宾客武三思封为司空,担任相国、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附马都尉武攸暨为司徒。

到唐隆元年,把武则天的封号改为天后;景云元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又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那为什么武则天没有如吕后一样被灭族呢?

其一、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大臣们打狗还要看主人哩,所以,没有对武氏一族穷追猛打。这与吕后以后由文帝即位不同,文帝不是吕后的亲儿子,故大臣们打击吕氏无所顾忌。

其二、李显虽然当皇帝,但是由皇后韦氏掌权,每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还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国。韦后的爱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子武崇训,她恃宠专横,,势倾朝野,所以,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

上图:韦后

其三、韦后有极大的野心,想效法武则天当女皇,武崇训也唆使安乐公主请中宗废太子,立她为皇太女。所以,他们就不能否定武则天,有武则天的地位存在,他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去争取当女皇。

其四、到了公元710年,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等,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宣告结束。但是,太平公主的丈夫就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jì),太平公主的权势也是权倾朝野,所以,武氏家族依然不受影响。后来太平公主又与李隆基产生内斗。

上图:太平公主

其五、到了唐玄宗时期,励精图治,改革朝政,重用贤人,武则天遗留下来的恶习得到纠正,但是因为玄宗的宠妃是武惠妃,其姑祖母就是武则天,所以,在武惠妃的关照下,武氏族人依然平安无事。


南宫外史


中国古代历史,能够当权的女子无非也就两个,一个就是吕后一个就是武则天,但能够死后保全家族的也就只有武则天一个。为什么呢?

武则天这么一个有野心的人,她通过各种手段登上了皇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把亲儿子赶下了台。但是武则天与吕后不同之处在于,别的女性哪怕是当上一个宠妃,都极力的给自己的族人争取更多机会,然后形成一个互相的支撑,不过这也成了很多朝代里的一个隐患。\r

但是武则天却不是,对于自己的娘家人,她从来没有特别优待过,一是不需要家族的支撑了,还有就是因为她不想自己家人有了太多的权力,然后对王朝生出了二心。而且在所有人都以为江山从此都会姓武的时候,她又交还到了儿子手上,其实她这么做,是给家里人扫清了敌人,才让自己的家族保全下来。

所以说武则天比吕后高明之处就在于,把事情看的特别透彻,你们觉得谁更聪明呢?




宁哥说事


导语:吕后、武则天,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执掌权柄的奇女子,但不同的夫妻关系、执政理念,造成了在她们死后,其身后家族不同的命运,一个被灭族,一个不但被保全且之后还曾出过皇后、宠妃。

帝后夫妻:吕后与刘邦早已离心 武则天与李治并称“二圣”

吕后名吕雉,她与刘邦关系的并不好,这点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楚汉相争时,吕后和刘邦父等曾被楚军俘虏两年多。当楚军威胁刘邦要烹杀刘父时,刘邦还笑言说,不要忘了分他一碗汤喝。对父亲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作为妻子的吕后的。

刘邦称帝后,虽然将吕雉立为皇后,将吕雉的儿子刘盈立为太子,但他宠爱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在晚年时,更是曾有过念头,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果不是吕后及时采取了请“商山四皓”等措施,刘盈也不会顺利即位。这些种种,使得吕后对整个刘氏存在不满,也造就了她手腕强硬、果决狠辣的性格。

而再看武则天,她与丈夫唐高宗李治的感情,则比较融洽。在武则天还是唐太宗的才人时,二人便暗通款曲。待唐高宗继位后,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又接回后宫,开启了武则天从昭仪到皇后的专宠之路。二人的结合过程虽然充满了香艳的色彩,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二人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

而且,唐高宗对武则天十分信任。从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患风眩症开始,武则天由最初的帮助唐高宗看一些奏章,到最后大权在握,虽然期间发生帝后争权、唐高宗欲废后、上官仪被处死等事件,但从根本来看不存在能够导致二人决裂矛盾。

尤其是在上官仪事件之后,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与唐高宗并称“二圣”,一方面使武则天的才干逐渐显现,另一方面也使武则天在朝臣中的威望也在逐渐建立。所以当武则天称帝时,整个政府机构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能够平稳过渡,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执政理念:二人均排除异己 但培养亲信策略不同

刘邦的不义凉薄、吕后的由隐忍到毒辣,是这帝后夫妻的相处之道;唐高宗的软弱,武则天的强势,是这对帝后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同的夫妻相处之道,是吕后和武则天执政理念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吕后是艰难处境中的被迫反击,对于刘氏以及刘邦旧臣的不信任,在其子刘盈去世后,大肆分封诸吕。刘邦时曾与大臣盟约:“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当右丞相王陵提出反对时,吕后罢免了其丞相职务,使其不得不告老归家。之后,吕后重用其宠臣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周勃等刘邦旧臣虽然不服,但不得不隐忍不发。

后期,吕后逐渐有以吕氏代刘氏的想法,吕氏诸王兵权在握。尤其是在吕后临终之前,仍是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吕氏外戚集团与刘氏宗族、陈平等刘邦旧臣之间,已经矛盾白热化。除去吕氏,已是势在必行,否则将影响到汉朝的统治。最终,这场争斗以刘氏获胜,吕氏被灭族。

二、在唐高宗生前,武则天的地位已经被抬高到,等同与皇帝的地位。武则天处理政事的才干,众位朝臣有目共睹,所以当唐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武则天威望更盛,主持朝政,政情人和,因此即使武则天大权在握,作为儿子的皇帝李显更是不敢直捋母亲的锋芒。

在执政期间,武则天在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打击异己的同时,也任用提拔了娄师德、狄仁杰等许多贤臣、能臣。

可以说武则天对这些贤臣有知遇之恩。在武则天死后,对于武氏宗族没有遭到清算,应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在她 临终前,主动放弃皇帝封号,与唐高宗合葬只称皇后。武则天最后的退让,也为武氏宗族换得了一线生机。

血脉传承:汉后续继承人无吕氏血脉 唐后续继承人与武氏牵绊不断

吕氏的儿子刘盈早亡,没有留下血脉。可以说汉王朝之后的继承人,与吕氏之间已经没有任何血脉传承。相反,吕后执政时,大肆诛杀刘姓王侯,刘氏与吕氏之间有着刻骨仇恨。所以,在诛杀吕氏宗族时,刘氏皇族集团毫不手软,也可见一斑。

而武则天则不同,唐王朝之后的继承人仍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孙子,而且在武则天执政期时起,李氏皇族与武氏联姻不断,譬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就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儿武攸嗣;武则天的侄孙武延晖,娶了李显的女儿新都公主。而玄宗后宫中更有一位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可以说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武氏家族没有得到清算,这也是一大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吕后与武则天有很多相同之处,二人都是强势的女子,但不同的婚姻、不同的执政理念,造就了其身后宗族不同的结局。历史能告诉我们很多。

我是已凉天,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有趣,请点赞,不胜感激。

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有问题,欢迎不吝指正


云间拾读


总结一下,吕后和武则天所面对的局势不同,继承人也是问题

先说吕后,汉初时期,汉朝主要有三方势力,皇族、功臣、外戚三者相互制衡,按照能力、资历、功劳、威信而言,功臣集团是最有势力的。

现实却不是功臣集团把握权力。吕后家族一方面裂土封王,一方面把控中央政府最高政权,同时,戌卫帝国都城的南军和北军也听令旗下,一句话,权力大的让人睡不着觉。

更要命的是,吕后的儿子惠帝去世太早,孙子又年幼,没有后续镇压群臣的皇室血脉。最后的结局,只能被双方连手清理出局。

再说武则天,面对的三方势力有,武三思为首武氏集团,李旦为首李氏集团,太平公主为首的武,李混合集团。三者相互制衡。

武则天后来的太子,李显是一个关键人物,早年一直过软禁一样的生活,所以班底力量小,缺乏抢班夺权的实力,由于力量小只能维持武则天所营造的政治局面,小心维持三方势力。

如果他选择杀干净武氏,那么武三思的武氏集团,太平公主的武,李呼和集团都会受到打击,那么李氏家族就会夺权。


牧童的杏花酒


存世子嗣的多寡

对于吕后、武则天这类离经叛道的强势人物,想要死后其政治遗产不改弦更张,那么她们就得慎重选择继承人。因此本节就从这点,展开叙述及分析。首先吕后的继承人,处于外强内弱的状态。据《汉书》记载,刘邦有八个儿子:汉惠帝刘盈、齐王刘肥、汉文帝刘恒、刘如意、刘长、刘友、刘恢、刘建。待到吕后驾崩时,存世的有刘肥之子刘襄为齐王,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

其中齐王刘襄的弟弟刘章,作为人质被扣押在汉宫。20岁的他一膀子力气无处施展,郁郁不得志终日饮酒作乐。有一回吕后宴请群臣,命他按照军法做监酒官。结果一个吕氏家族之人,因不胜酒力而被他杀死。一时间敢怒不敢言的群臣,对他是刮目相看。在外朝像刘章这样的刘氏还有很多,最终他从他的媳妇口中,也就是吕氏女子处得知吕产等人犯上作乱的计划,暗地派人迅速将情报通知了哥哥齐王刘襄,这才将阴谋扼杀于摇篮之中。

——吕后「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所以吕后死后的局面,是万分紧急却又无可奈何。史书上对于汉惠帝的子嗣,并没有做出明确的交代,只是说吕后取宫人之子为太子继承皇位,至于刘强、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等人,到底是不是汉惠帝的儿子是更加扑朔迷离。

与吕后的尴尬形势不同,武则天可以选择的继承人很广,外朝的李氏家族势力被一扫而空。据《新唐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有八个儿子:李忠死于麟德初年、李孝早夭、李上金在载初年间死于流放的途中、李素节亡于载初年间被武承嗣所诬陷,剩下的李弘、李贤、李显、李旦为武则天所生。至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孙,多半在徐敬业的举事中身亡。

军方大佬的向背

在剿灭吕氏的事件中,周勃与陈平起了决定性作用。贴在他二人身上的标签有两张:一张是刘邦的老臣,另一张是被吕后打压。当我们在梳理神龙政变时,也会发现有军方大佬参与,他们分别是御林军的敬晖、桓彦范、杨元琰、李多祚等。与周、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武则天提拔上来的。

敬晖是绛州太平人,通过明经步入了仕途。在圣历初年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出任了卫州刺史。当时河北的突厥实力逐渐上升,为了防范突厥的入侵。在秋收的季节,当地官员令百姓筑城,把硕果累累的粮食搁置在城外。敬晖到任之后,改变了策略以收割粮食为主,修葺城墙为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事后武则天得知了消息,对敬晖是赞赏不已,再次擢升他为夏官侍郎、泰州刺史。大足元年武则天巡视长安,临走前特意安排敬晖担任洛阳副留守一职。虽然他们出身贫寒,在武则天的英雄不问出处下,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这就是武则天退位后不死的重要原因。

娘家人能力深浅

见风使舵是个贬义词,可关键时候能救命。神龙政变后,武三思等人迅速放弃抵抗,投靠李氏保全了性命。与他们不同的是,吕氏毫无自知之明。汉惠帝刘盈殡天后,吕后是痛哭却无泪。陈平起先是不知其意,后来在张良之子的剖析中,惊出了一身冷汗。为了自保陈平向吕后上书,请求册封吕氏男子为王。

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八年的时光匆匆溜走,弥留之际的吕后,做了身后事的安排。将守卫皇宫南、北军,分别交给了吕产和吕禄二人,并再三叮嘱不要离开皇宫半步。可惜的部署很周密,奈何执行的人很傻帽。最终周勃将北军的军权,从吕禄手中骗过来,又通过自身的号召力搞定了北军,将吕产砍死在厕所里面。其他的吕氏不是被砍头,就是被乱军所杀,不分老弱妇孺一个不留。

综上所述,吕氏会落得满门被灭的局面,一是无人继承吕后的政治遗产;二是在军中的威望颇低;三是自身的能力太弱。武则天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有李贤继承自己的皇位,有她提拔的军中大佬帮衬,有擅长保命的家族,所以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END——


惜缘小历史


从表明上看,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是因为吕后的儿子惠帝去世太早,他的孙子太过年幼,压不住场,且不被宗室和功勋集团承认,所以双方联手将吕氏集团清理出局;但武则天却不同,后来继承皇位的是他的亲儿子,所以就没有武氏集团进行大规模清算。

但其实呢,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双方所面临的局势不同。

在吕后去世时,功臣集团最初并没有想要对吕氏赶尽杀绝,他们是希望吕氏能够主动放弃部分权力,双方恢复到吕后执政前的平衡格局,这样皇族、功臣和外戚三者继续相互制衡,这显然对功臣集团更有利。

比如,功臣集团就曾通过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来劝说吕禄,总而言之,你们吕氏家族,一方面在地方裂土封王,一方面又掌握中央政府的最高政权,同时还手握戍卫帝国都城的南军和北军,这权力大得让其他人都睡不着觉。

问题是,你们吕氏手上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你们的能力、资历和威信却都无法让众人心悦诚服。在这种背景下,你们自己恐怕也会睡不着觉?换句话说,吕氏集团害怕功臣集团会因为不服而对自己突然发难,同样功臣集团也害怕吕氏会因为害怕而对自己发动突袭。

关键是,当时都城的南军和北军都在吕氏手中。这就好比,吕氏集团虽然整体实力弱于功臣集团,问题是,他们手里却握有一把随时要人性命的冲锋枪。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还有安全感可言吗?

一切是显然的,吕氏集团占据了帝国的绝大部分权力,但实力却弱于功臣集团,这样长此以往,他们肯定守不住手上的这些权力。恰好,他们现在手上握有一把随时要人性命的冲锋枪,换做你是吕氏成员,你会怎么做?同样,换做你是功臣集团之一,你心里会有何感想?

更要命的是,因为当时的汉少帝还很年幼,根本无力来调节双方的矛盾,更无法安抚大家心中那颗惴惴不安的心。

这个时候,以刘章为首的皇族实力又在旁边煽风点火,一副要把吕氏集团赶尽杀绝的架势,在这种背景下,吕氏自然不敢轻易交出手中的冲锋枪(南军和北军)。

既然吕氏不愿意主动交出兵权,同时吕氏集团内部恰好又因为是否要交出兵权而发生分裂,功臣集团就只好抓住机会先下手为强,否则他们实在没有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和以刘章为首的皇族成员迅速达成联盟,一举将吕氏家族连根拔起。

至于武则天,他死后武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全,是因为后来的唐中宗李显需要利用武氏集团来制约李氏皇族。

当时,大唐帝国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一个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为代表的李氏集团;三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

对于唐中宗李显来说,因为他当皇帝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随后他被赶出长安,先后软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房县十四年,期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换句话说,李显一早就被赶出了权力核心,而且一直过着被软禁的生活,这也就造成李显的私人班底非常弱小,没有什么太强大的嫡系力量。

事实上,这也是后来武则天再次立他为太子的原因,因为李显的嫡系力量太弱小,自然就缺乏抢班夺权的实力。

同样,对于李显来说,因为他的嫡系力量太弱小,所以他当皇帝后,只能精心维持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格局,也就是上面三股势力相互制约,这样才能保证他不受任何一方威胁。

如果,李显一上来,就对武氏家族赶尽杀绝,那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肯定就此覆灭,同时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也会受到重创,接下来以李旦和李隆基为核心的李氏集团自然就变成一家独大。

这个时候,如果李旦和李隆基用武力逼迫李显退位,李显靠什么来对抗呢?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层原因,在神龙政变发生后,很多人都要求将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清理掉,但李显却并不理会,反而和武三思走得是越来越近,最后更是把这些要求干掉武三思的人给赶出了长安。

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武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得到保全。事实上,对唐中宗李显而言,威胁最大的人,绝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和侄子。在这种背景下,李显想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地构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但可惜的是,后来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贸然出手,把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残。于是唐中宗李显很快出局,其弟弟李旦继位,即唐睿宗。接下来,就变成以李隆基为代表的李氏集团和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集团相互制约,结果又经过一番火并,太平公主被砍掉,于是李旦也被迫出局,李隆基上位。


福子说历史


在吕后去世时,大汉功臣集团最初并没有想要对吕氏赶尽杀绝,他们是希望吕氏能够主动放弃部分权力,双方恢复到吕后执政前的平衡格局,这样皇族、功臣和外戚三者继续相互制衡,这显然对功臣集团更有利。

但是,你们吕氏手上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你们的能力、资历和威信却都无法让众人心悦诚服。在这种背景下,你们自己恐怕也会睡不着觉?换句话说,吕氏集团害怕功臣集团会因为不服而对自己突然发难,同样功臣集团也害怕吕氏会因为害怕而对自己发动突袭。

吕氏集团占据了大汉的大部分权力,但实力却弱于功臣集团,这样长此以往,他们肯定守不住手上的这些权力。加上当时的汉少帝还很年幼,根本无力来调节双方的矛盾,更无法安抚大家心中那颗惴惴不安的心。

这个时候,以刘章为首的皇族实力又在旁边煽风点火,一副要把吕氏集团赶尽杀绝的架势,在这种背景下,吕氏自然不敢轻易投降

既然吕氏不愿意主动交出兵权,同时吕氏集团内部恰好又因为是否要交出兵权而发生分裂,功臣集团就只好抓住机会先下手为强,否则他们实在没有安全感。在这种背景下,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和以刘章为首的皇族成员迅速达成联盟,一举将吕氏家族连根拔起。

至于武则天,他死后武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全,是因为后来的唐中宗李显需要利用武氏集团来制约李氏皇族。

当时,大唐帝国最有权势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一个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为代表的李氏集团;三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

如果,李显一上来,就对武氏家族赶尽杀绝,那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肯定就此覆灭,同时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也会受到重创,接下来以李旦和李隆基为核心的李氏集团自然就变成一家独大。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层原因,在神龙政变发生后,很多人都要求将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清理掉,但李显却并不理会,反而和武三思走得是越来越近,最后更是把这些要求干掉武三思的人给赶出了长安。

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武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得到保全。事实上,对唐中宗李显而言,威胁最大的人,绝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和侄子。在这种背景下,李显想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地构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但可惜的是,后来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贸然出手,把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残。于是唐中宗李显很快出局,其弟弟李旦继位,即唐睿宗。接下来,就变成以李隆基为代表的李氏集团和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集团相互制约,结果又经过一番火并,太平公主被砍掉,于是李旦也被迫出局,李隆基上位。

武则天和吕氏背景不同,武则天时代权力集团相互制约,吕氏时代是两个集团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结局截然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