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是因为爱才吗?

清心定心静心


赵云在长坂坡一战,能够杀到“七进七出”,斩杀数十员曹军将领后,安然逃脱,跟三个人有很大的关系。首位,当然是赵云自己;另外一位,自然是曹操了;还有一位,就是幼主阿斗,即后主刘禅。

为什么赵云能够逃脱,还跟阿斗有关?我们看一下整个故事就明白了。

刘表去世之后,曹操率军讨伐荆州。刘备因兵少将寡,只能一路向南仓皇逃窜。刘备一路上,带着樊城、襄阳等地的十数万百姓,日行仅十里,很快就被曹军在当阳景山附近追上。

刘备被曹军包围,冲杀不得脱。幸得张飞引一军赶至,杀开一条血路,将刘备救了出来。而赵云、简雍、糜竺,甘、糜二夫人,以及幼主阿斗等人,却都失散了。

赵云为了寻回两位夫人及阿斗,决心要和曹军决一死战,不寻得主母与阿斗的下落,绝不善罢甘休。

赵云先遇到了受伤倒地的简雍,命随从军士护送简雍去找刘备,自己则直奔长坂坡而去。赵云在一受伤军士的指引下,又找到了甘夫人。这时,曹将淳于导绑着抓获的糜竺路过,被赵云挺枪纵马上前,一枪就给捅下马来。

赵云将甘夫人及糜竺送到长坂桥张飞处,再次返回,遇到了背着青釭剑的夏侯恩。赵云上去一枪,刺死了夏侯恩,夺了青釭剑,重新杀入重围。

赵云在一百姓指点下,找到了左腿受伤,怀抱阿斗的糜夫人。糜夫人投井自尽,赵云怀揣阿斗准备突围。曹洪部将晏明率军赶至,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赵云杀散士兵,冲开一条道路。

赵云未走多远,又被曹军大将张郃拦住去路。赵云挺枪战约十余合,夺路而走,不料却跌入土坑之内。张郃一看,赶上挺枪来刺。刹那间,一道红光,从坑中翻出,赵云所骑马匹竟然腾空跃出。张郃见状,惊惧而退。

随后,赵云又被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赶上包围。赵云拔出青釭剑,一顿乱砍,只见剑过之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曹军四将皆被杀退,赵云透围而出。

赵云斩晏明,退张郃,力战四将,杀伤无数,透出重围的勇武之举,都被在景山之上观战的曹操所见。曹操连忙问左右,山下此将是谁?曹洪飞马下山询问,赵云应声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曹操得到回报之后,赞叹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并且马上命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正是曹操所下的这道命令,才让曹营的众多顶尖名将再未出场,毕竟伤了谁都不好。这也让赵云在重重包围之下,怀揣阿斗,又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丝毫无损的顺利突围。而在到达长坂桥之前,赵云又斩杀了夏侯惇部将钟缙、钟绅二将。之后,赵云跨桥渡河,由张飞拒守长坂桥断后。

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一个“七进七出”,其勇武善战自不必多言了。否则,赵云早死于当阳长坂坡了。同时,赵云身材高大,姿颜雄伟,还是大帅哥一枚。这……长得帅,还有才,自然可以圈粉无数了,曹操被赵云成功圈粉了。

由曹操所下命令就可以知道,曹操就是爱才,想招揽赵云到自己麾下,这才传令,要活捉赵云。这也符合曹操爱才的一贯表现。曹操用人,向来不讲究出身门第,只要有才能,不管来自哪里,皆给与重用。

曹操爱才,最有名的就是想招揽关羽。虽然关羽最后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而去,曹操还是一笑置之,让夏侯惇最后放走了势单力孤的关羽。其他诸如张辽、张郃,甚至是有杀子杀侄杀大将之仇的张邈、贾诩,曹操都能一笑泯恩仇,给与重用。更不要说曹操见到如此勇武无敌的大帅哥赵云了。

只是可惜,赵云最终没能去成曹营。如果赵云跟了曹操,相信地位至少也可以跟张辽等五子良将相同了,至少也是左右前后四方将军之一。

那为什么曹操不让士兵放箭射赵云,还跟阿斗有关呢?

后人有诗云:“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刘禅可是真命天子呀。赵云跌入土坑,战马之所以能一跃而出,就是因为阿斗是真龙呀,受上天庇佑。赵云与战马因此获得神力,可以在重围中冲杀不息。

阿斗既然能够施神力给赵云和战马,也照样可以施展媚惑术给曹操,让曹操眼中、心中,充满了对赵云的爱。曹操成了赵云的死忠铁粉,这才下令,一定要给孤捉活的回来。推测,刘备也是因为嫉妒,才在曹操有生之年,绝不再派赵云出征曹军。刘备心里说,我也爱赵云呀,怎么能让你个老曹给抢去。

罗贯中老先生为了弘扬刘氏正统,真个是不遗余力,毫不犹豫的给阿斗开挂呀。


奕天读历史


不许放冷箭射杀赵云,确实是因曹操爱才。但这里面藏了一个曹操的阴谋。(以下为演义文学角度讲述)

在长坂坡曹操看到赵云如此勇猛,爱才之心,惜才之意,一发不可收拾。遂下令,不可放冷箭杀死人,只可活捉。结果眼睁睁看着赵云七进七出,跑掉了,其实曹操这个时候想要抓了赵云,任凭他武艺再高,恐怕也一虎难抵群狼。你有没有发现,赵云一夜之间杀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有几个你能叫出名字的?而武艺不在赵云之下的张辽、许褚、典韦、徐晃、夏侯惇等名将没一个出手的。让一群小虾米去抓赵云,明明就是想放他走嘛!曹操真这个时候想抓他,派上面几个人一组前后一围,别说赵云了,就是吕布恐怕也跑不掉。


那曹操为什么又要协助赵云逃跑呢?有深层次的原因。

想当年关羽下邳约三事,连那么不讲理的条件,曹操都答应了。可见这曹操对关羽可是真爱呀!关羽进曹营之后,曹操又是送赤兔马,又是赐战袍,还上书皇帝给关羽封了侯,但最终关羽还是过五关斩六将,找刘备去了。这赵云被刘备认作四弟,也是和刘备拜了把子,一个头磕地上的,这赵云会投靠曹操吗?有了关羽的前车之鉴,曹操知道硬把他抓过来逼他投降,恐怕到时候和关羽一样,都最后跑去找刘备了。即使留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这又何苦呢?所以曹操这个时候来了一招欲擒故纵计。


他一边下令不许射杀赵云,一边暗地嘱托,迅速地找到刘备的夫人和孩子,并将它们杀掉。刘备的家眷由赵云护送,如果赵云没有尽保护之责,酿成大祸,他还敢不敢回去见刘备。即便回去见了刘备,刘备能不怪罪?以后在刘备身边还怎么混?不被重用是肯定了。到那时,曹操再向赵云抛出橄榄枝,连人带心一起收了。即使赵云不去曹操那里,估计在刘备处也基本废了。

于是,长坂坡就出现了常山赵子龙神一般的存在。只是没想到,两位夫人虽魂断长坂坡,但赵云却救回了少主阿斗。更没想到的是,曹操这点心思,还是被刘备参透了。接下来精彩一幕交给了"三国影帝"刘备。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换得常山赵子龙舍命相随,忠心无二。


牧渔子


除了爱才,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很多人都说赵云能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关键是因为曹操要活捉他,曹军不敢下杀手。这才让赵云大显神威。

其实不然,在曹操下令之前,赵云已经杀死曹军战将五十多员,这可是实打实的血战。也正是赵云战神一样的英勇表现,才打动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决意要收降赵云。

曹操是有名的人才控。总揽天下英才是他的爱好。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才干,他都要尽量争取。

看到赵云应用无敌,曹操自然而然的就起了爱才之心。曹操可能也认为,自己有八十万兵马,早把赵云团团为主,他就是再猛,也难以逃脱。所以不慌不忙,不让放冷箭,要活捉赵云。

至于有人认为,不让放冷箭是害怕伤害阿斗。理由是阿斗生母甘夫人曾被曹操俘虏,阿斗是曹操的儿子。

这就太扯蛋了。

甘夫人跟着刘备在荆州待了八年,这才生了阿斗。长坂坡时,阿斗不到一岁。怎么算,都是刘备亲儿子,跟曹操没有任何关系。


上将嗳福斯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成名之战是在长坂坡曹营杀了五十余名战将,救出小主人阿斗。朋友们是不是感到不解,只要曹操下令万箭齐发,就算赵云有天大的本事,也会灰飞烟灭。

那为什么曹操不许士兵放箭,而是要生擒赵云,难道就只是爱惜赵云的勇猛吗?实际上,曹操除了爱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通过赵云得到刘备的家眷(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进而威胁刘备,和刘备谈条件。下面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直接原因:曹操爱才,欲收降赵云,实现统一霸业曹操下令不许放箭,生擒赵云,直接原因就是爱才,欲将其收入麾下。

曹操在景山上,看到一员武将在乱军之中,左图右进,大开大合,询问左右那员武将姓甚名谁。曹洪飞马下山询问,得知是常山赵子龙,回报曹操。

曹操夸赞赵云“真虎将也!”,动了爱才之心,下令不许放冷箭,要活捉之。这句话相当于赵云的护身符,比任何盾牌、盔甲都管用,这才成就了赵云的无上威名。《三国演义》中有云: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深层次原因:曹操欲通过赵云,抓住刘备的家眷(甘、糜两位夫人和阿斗)曹操起大军征讨荆州刘琮,刘琮在蔡瑁、张允的劝诱下放下武器投降。曹操因而兵不血刃得到荆州,得知刘备率领十几万军民逃亡江夏,于是派遣骑兵快马加鞭追杀刘备。

刘备走到当阳县境内时,恰巧曹操骑兵追赶而至。慌乱之中,刘备丢弃百姓和家眷,在张飞的护卫下,仅逃出数百骑,赵云也趁乱逃出。赵云是负责护卫家眷的,心想自己独自一人逃出,有负刘备所托,仅率领几十骑转身奔向曹营。


在曹营之中,先后救出了甘夫人、简雍和糜竺。他为了寻找糜夫人和小主人阿斗,毅然又冲入了龙潭虎穴。最终,赵云在围墙边找到受伤的糜夫人和阿斗。此时,糜夫人左腿中了一枪,无法突围,将阿斗托付给赵云,自己跳井身亡。《三国演义》中有云:

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曹操在征战刘备前,应该会大量收集有关刘备的情报,如刘备手下有多少战将,有多少谋士及他们的各自分工。如曹操在曹仁丢失樊城后,多方打听,得知刘备新得一位高人单福,后探查出单福乃是徐庶,使用计策将其诓骗到自己身边。

因此,曹操在得知下面来回冲杀的将军是赵云后,应该知晓赵云的主要职责乃是护卫刘备的家眷。这时,曹操怀疑刘备的家眷藏于十几万难民之中,因此禁止放冷箭,准备活捉赵云,进而拷问赵云,得知刘备家眷的下落,尤其是能抓住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就更好了。


有朋友们质疑说,阿斗不是在赵云的怀里吗?这还用拷问赵云吗?生擒活捉赵云,捎带就抓住阿斗了。问题是赵云怀里也没写阿斗两个字啊,曹操及其大将怎么会未卜先知阿斗在赵云身上。因此,最合理的推测就是曹操知道赵云是护卫家眷总管,定下了活捉赵云,进而生擒刘备家眷的策略。曹操只要抓到刘备的夫人或者儿子,就能威胁刘备,获得政治上和实际上的好处。

当时乱军之中,大部分都是曹营精锐,赵云孤身一人插翅难逃,没必要乱箭射死赵云。想当年关羽在土山之上,被曹军团团围住,无法逃脱,只能暂时降曹。按照当时的情形,活捉赵云应该是十拿九稳的,没想到赵云如此生猛,竟然逃了出去。


正史上,曹操手下“虎豹骑”统领曹纯在长坂坡曾抓获刘备的两个女儿,并缴获了无数辎重。这从侧面佐证了曹操在长坂坡禁止放箭,活捉赵云是有可能为了抓刘备家眷的。《三国志》中记载 :

(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总结:曹操在长坂坡禁止放箭,活捉赵云,直接原因是爱才,深层次原因是为了顺藤摸瓜,抓到刘备的夫人和独子阿斗。(纯属个人猜测,不喜勿喷)

你们是怎么看待曹操禁止放箭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主要用三个用意:其一、能收降赵云则得一猛将;其二、不能收复赵云则令刘备杀之;其三、借赵云之手清理一部分滥竽充数的将领。曹操在短时间内谋划出一箭三雕之计,可谓心机深沉,权术高深。不过最终他只得到第三条效果,也就是赵云一战诛杀他54员无能之将,减少了曹操的军费开支,精减了曹操的组织机构。

赵云枪法出众,在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堪称真正的万人敌,此等猛将可遇而不可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啊。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赵云虽然已经诛杀了他数十员大将,但是得到赵云无疑是得兵十万,死数十个大将不足为惜。如果乱箭将赵云射死,不仅失去得到一猛将的机会,还会获得害贤的名声。杀一人容易,如果这人有名声,那么就有害贤之名;杀一个无名之辈没人问,但是曹军名将如云,杀一个无名小将,还用箭,有损曹军军威!因此曹操不让放箭,最好能活捉,不能活捉也要曹军大将将其击杀。

如果赵云逃出生天,那么有两点可以让赵云死于刘备之手,借刘备之手除一敌对猛将,何乐而不为?一是赵云在乱军之中混战搏杀,多处受伤,那么作为婴儿的阿斗可能已经死了,阿斗如果死了,刘备必然诛杀赵云;二是赵云从百万军中逃出,他曹操又没有放箭射他,这会被刘备怀疑赵云跟曹操有勾结,那么刘备也会处死赵云。借刀杀人,手不沾血,身无恶名,何乐而不为?遗憾的是阿斗在战乱中没有死,刘备见阿斗还活着,为了收赵云之心,才假装摔了阿斗一下。不得不说曹操跟刘备都是深谙帝王之术的高手,赵云还是想简单了。

最后曹操深知他的军队中不少将领是滥竽充数的,他们拿高工资却不能办事,开除他们有损曹操求贤若渴的形象,训斥他们可能导致哗变,养着又确实费钱。赵云这个不知名的小将一连杀数名大将,就可以看出这些大将名不副实,不如借赵云之手清除这些无能之将。最后诸将请求用乱箭射死赵云,曹操以招降为名不允许放箭,而是让诸将继续去跟赵云搏杀,结果赵云一战击杀曹营54名大将,这给曹操节省了不少的开支。有意思的是,赵云杀的这些大将多数是无名之辈,孟德的五子良将基本没有上场,这就证明了曹操有借赵云之手杀无能之将的意图。


大秦铁鹰剑士


曹操虽然有一点的爱才之心,更多的是隐藏了一个阴谋,赵云乱军中丝毫不慌,相反神勇无挡曹营数十员将领都是死在了赵云的枪下,对于曹操而言心中自然是想要收复赵云,但这一点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毕竟不久之前的关羽就是一个例子,曹操好酒好菜的招待,一众不合理的要求也都是答应。

不仅如此赏赐赤兔宝马,为关羽讨要“汉寿亭侯”的爵位,然而后续关羽依旧是狠心舍弃曹操寻找自己的大哥,为此更是留下了过五关斩六将的美谈,曹操竹篮打水一场空,此时赵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景,赵云堪称是刘备的四弟,曹操想要让赵云归顺可以说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此时曹操仅仅是派出一些不入流的将领拦截赵云,要知道曹操身边可是有着张辽、徐晃、典韦、夏侯惇一众的猛将,虽然单打独斗不一定是赵云的对手,然而一起上赵云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得饮恨,曹操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明着放走赵云,事实上,这其中的阴谋就是派兵极力的搜寻刘备的妻妾儿子。


对于曹操而言,只要将刘备的家眷全部斩杀,即便赵云回到刘备身边,两人之间的关系想必也会产生隔阂,其次曹操明面下令不准放箭射杀赵云,可以为自己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爱才惜才的名声,对于曹操而言,即便是失去了一个赵云,有着爱才惜才的名声传扬出去,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名将归附自己。

何必要单单在一棵书上吊死呢?事实上,对于曹操而言,长坂坡之上想要杀死赵云,可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然而出于更常远的考虑,放走赵子龙赚取名声无疑是最合理的选择,这也是一代枭雄的明智之举。长坂坡之战,曹操下令不准士兵冷箭射杀赵子龙,真的是为了爱才吗?


鲁sh涛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大将,其勇猛无畏在长坂坡之战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08年,曹操大军向南方进发,攻占荆州。刘备势单力薄,无法抵抗。刘备带着十几万军民尴尬溃逃。

曹操的精锐部队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

危急慌乱之中,刘备仅仅带着赵云等不到100骑快速逃跑。刘备妻子、儿女全部都丢了下去。

突然,刘备找不到赵云。有人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举起手戟打了过去,大声呵斥:不要乱说,子龙不会背叛我的。

因为发现刘备妻子、儿女都没有赶上部队,赵云便回马寻找。赵云回跑不远,就迎到了紧跟而上的曹操大军。

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曹操虎豹之师,赵云毫无畏惧,手提亮银枪冲进曹操军中。

赵云在曹军中逆向冲杀,双眼不停扫视寻找,手中银枪左拨右挡,将雨点一样射来的箭矢打落地上。

赵云的勇猛顽强、骁勇善战,被站在高处的曹操看见了,一股爱才之心涌上心头。

曹操传下命令:不许放箭。

在曹操的暗中保护之下,赵云在曹操的大军丛中一边奋力冲杀、一边用心找人。

当赵云找到甘夫人时,她已经腹部中箭,肚肠都流了出来。见到赵云,甘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自己毫无气力,坐到一堵墙下闭上了眼睛。赵云走到墙的另一边,用力把墙推倒,盖住了甘夫人的尸体。

赵云在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杀死曹操50多员战将,怀抱刘阿斗,回到了刘备身边。

在漫长的鏖战中,赵云真的是神仙附体、刀枪不入、无法杀死吗?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不想杀死他、也不想活捉他,而是向征服他。

如果曹操想杀死赵云,绝对可以做得到的。只用一招,曹军万箭齐发,纵有10个赵云也将死于非命。

曹操活捉赵云也是可以做到的。曹操手下战将分批轮流围攻赵云,赵云即使有三头六臂,也终有疲倦无力的时候。

曹操之所以不杀死赵云、也不活捉赵云,而是看着赵云怀抱阿斗冲出重围,与曹操的爱惜人才、高度自信、爱用心计密切相关的。

曹操爱惜人才、招贤纳士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正是曹操网罗天下英才于麾下,才得以统一北方。

当曹操看见赵云在自己军中毫无惧色、勇猛冲杀时,就希望拥有这位战将,所以曹操下令不许对赵云放箭,以免伤到赵云。

曹操之所以没有命令将士活捉赵云,是因为曹操待人、用人喜欢攻心。曹操不喜欢强迫人为自己效力,曹操喜爱从情感上征服别人,让人心悦诚服地服从自己、跟随自己、效命自己。

曹操招降关羽可谓用心良苦、费尽心血;曹操笼络徐庶也是煞费苦心、费尽心机。虽然都没有成功达到目的,但是,两件事都充分反映了曹操对人攻心为上的谋略。

曹操想到赵云既然是来找人、救人的,那么,要找的、要救的人被杀了,你完不成任务,还有脸面回去吗?即使你回去了,刘备还能待你重用如初吗?

无论是赵云无脸回到刘备身边,还是赵云回到刘备身边受到冷遇,到时候,赵云无路可走,自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就能心想事成、就会拥有一员对自己心甘情愿、肝脑涂地的大将。

和曹操一样,刘备也是善于用心的,而且更胜一筹。刘备用心还能让人听得见、看得着、感动得到。

当赵云血染战袍,怀抱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时,没有见到刘备的满面笑容。

刘备从赵云手中抱过阿斗,生气地扔到地上,并且大声说:没有出息的小子,差一点折杀了我的良将赵云!在场的将士没有不被刘备这一举动感动的。赵云当然对刘备忠心耿耿、舍生忘死。

曹操在少数人才身上的良苦用心没有得逞,但是,纵观整个曹操时代,曹操“攻心为上”的政治谋略还是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在一个群雄并起、妖魔狂舞的东汉末年,曹操能够称霸一方、占有最大部分的天下大势,与他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理念绝对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直接目的是爱惜人才,根本目标是夺取天下。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数学张教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赵云此人,算得上是蜀汉阵营少有得智勇双全的猛将之一,他的事迹,随便说出来一件都是可歌可泣(这个词放在赵云身上,是相配的),不论是年轻时跟着刘备打天下走南闯北,还是年迈时随诸葛亮出祁山,一生未尝败绩。


但要说他最出名的一件事,也正是赵子龙的成名之作,应该还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后主刘禅的事。

但是我们认真来想一下,当时赵云一人在曹军阵中,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并且曹操手下也并不乏诸如许褚,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猛将,那为什么赵云还能在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呢?

小说中关于这件事是这样描写的,当时刘备阵营情况危急,被曹军打的大乱,刘备不得已撂下糜夫人和儿子阿斗自己先跑了,然而赵云得知后主刘禅还在乱军中时,毅然决然的冲了回去。

长枪在手,如入无人之境,曹军皆不能敌,此时曹操看到赵云如此神勇,马上起了爱惜之心,令曹洪下去询问来将,得知为常山赵子龙后,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于是马上命令部下停止放箭,从曹操的话和所采取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明白一件事,很明显曹操手下众将并非没有击败赵云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下令军中放箭射杀赵云,而是要捉活的,可见曹操此时爱将心切,赵云冲锋陷阵的神勇已经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曹操很想得到这员猛将。

之所以曹操要放过赵云,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爱将心切,另一方面也有他对自己的实力自信的表现,当曹操看到赵云时,说的是“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他并没撤退,也没有下令手下的人立马上去迎战,而是说了一句不许放箭,他觉得自己肯定有足够的实力拿下赵云,而放箭可能会伤了赵云,他一心只想拿下赵云,为自己所用。

曹操这个人,历史上来看,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其非常善于用兵,不然也不会一统北方,在三足鼎立之时拥有超越孙刘俩家联盟的实力,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而之所以曹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不仅由于自身实力超然,也因为他手下一直没缺少精兵猛将与机要谋士,哪怕是在三国末期,魏国仍然有可以拿的出手的猛将,而不是像蜀吴两国一样人才凋零。这也要归功于曹操爱将惜将的性格特征。



曹操深知,在乱世期间一员猛将对自己的阵营来说多么重要,只要曹操见到猛将,自然而然的就想要把他招致麾下,这从关羽受降与曹操也可以看出来。

关羽被称为武圣,且跟刘备为结义兄弟,但哪怕是这样的关系,关羽仍受降于曹操了,可见,曹操这个人爱将心切到了何种程度,不然也不能招降关羽。可惜的是,关羽并没有在其帐下效力太久,曹操降伏关羽之后本以为靠着日复一日的相处以及自己给予其的诸多好处,应该能够打动关羽,让其脱离刘备,真正成为自己帐下的一员大将。可惜,天不随人愿,关羽不久后得知刘备下落,不顾任何阻碍,过五关斩六将脱离了曹操。

曹操此时的心里状态应该是崩溃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关羽那么好,却仍不能让关羽离开刘备为自己所用(此处讲述一件小事,有一次,关羽在校场练功,曹操看其坐骑不好,于是把自己打败吕布得到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本以为关羽会感恩戴德,结果关羽立马捅了曹操一刀,因为关羽说了一句,有了此马,日后寻找大哥就能更快寻得,曹操听了之后气的头风都发作了。)

曹操心里恨啊,他觉得自己比刘备强那么多,凭啥刘备能得到那么多猛将而自己不能,因此,当他在长坂坡见到七进七出的赵云时,立马起了将其招致麾下的心,他心里想,我降伏关羽失败了,那我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拿下赵云,所以他一方面没有派自己的亲信大将与赵云交战,也下令禁止射杀赵云,于情于理,可以说长坂坡之战是曹操放走了赵云,也因此成就了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辉煌。


历来现实


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虽然只是演义的文学效果,但是曹操的爱才之心世人皆知,如果真的能收服赵云,想必曹操也会很高兴的吧。

根据正史记载,长坂坡之战中,刘备被曹纯的五千虎豹骑追的火烧屁股,只带了几十个人跑出去了,却把自己的家眷全都给扔到了后面。赵云为了寻找刘备的家人,就单枪匹马又返回去,救了甘夫人和后主刘禅,曹操爱才,下令不许放箭,只许生擒。赵云只能边战边走,幸亏张飞据水断桥,吓退曹操大军,才使他们得以和刘备团聚,要不刘备很有可能就绝后了。



曹操有多重贤爱才呢?张绣降而复叛杀了曹操的长子,典韦为了保护曹操,力战而死,对曹操形成了很大的打击。就是这样,曹操还是接受了张绣的再次投降,还与其结成儿女亲家,张绣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卓著,还获得了2000户的食邑,这在曹营将领中可谓独一无二。



曹操对关羽也是仁至义尽,不仅对他加官进爵,甚至亲自为关羽牵马执蹬,而且晚上还跟他“抵足而眠”,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在关羽离开寻刘备时,还下令沿途不要阻拦,只是收获不了关羽的心。



所以,曹操不让放箭伤到赵云,真的只是爱惜赵云这员将才。


历史伶俜者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刘备阵营中的一员大将,他不仅武艺高强,人长得非常帅气,更重要的是品行也非常地好,所以一直以来在三国谜当中拥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长久以来赵云在三国迷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关于曹操不对赵云放冷箭的事情,是记录在《三国演义》之中,我们都知道《演义》里面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所以也不必当真,事情是发生在公元208年刘备败走当阳长板期间发生的事情。

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赵云的武艺和忠心,对其事件的描写如下:赵云当时的职责是护送刘备家小,包括了甘夫人、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阿斗。刘备部队在当阳被曹操带领的骑兵部队追上,全军溃散,赵云与二位夫人和阿斗也在乱军中失散。


出于工作的责任心,赵云返回乱军中先是救出了甘夫人,然后又杀回乱军之中寻找糜夫人,最终在一口枯井前找到了不能行动的糜夫人和尚在襁褓中的阿斗。赵云见状,主动下马,让糜夫人骑马前行,自己步行对战曹兵,杀出重围。为了不连累赵云,糜夫人选择了投井自杀,赵云这才带上阿斗走出了杀出重围的道路。

一路上赵云遭遇了曹军主力部队(为了突出其武艺),一般来说在被对方大部队包围且身上带了一个婴儿的情况下是突不出去的,但是作者罗贯中给了赵云主角光环,在这里设定了一个BUG,便是曹军不能对赵云放冷箭,原因是老曹见了赵云的武艺非常地喜欢,希望能招降这员大将,便下令士兵不得放冷箭,并且要生擒赵云,所以曹军在对打赵云的时候多少是手下留情的。

▲要不是《演义》中的BUG,估计罗贯中就只能把赵云写死了

第二个BUG就是赵云在遇到曹军大部队前抢了夏侯恩身上的青釭剑,这把宝剑削铁如泥,一路上赵云拿着这把大宝剑左冲右杀,势不可挡。

当然,其决定作用的还是赵云高超的武艺,带着主角光环和两个大BUG终于杀出了曹军的重围。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完美体现了赵云这样一员武艺高超、一身是胆且忠心不二的战将。

而在《三国志》中,关于赵云在乱军中救出主人的描述是这样的: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志》的意思就是赵云没有和甘夫人及阿斗走散,一路上他一直抱着尚在襁褓中的阿斗,带着甘夫人一路前行,最终摆脱了曹军的追杀。

而关于曹操追杀刘备的情形,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曹操只带了5000轻骑兵追杀刘备,而跟着刘备一起逃难的民众有数十万人。在这样一个乱军之中,曹军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杀跟随刘备的民众和士兵。

▲老曹表示,当初追杀刘备只带了5000骑兵,这刘备的人马根本杀不完呀

根据《三国志》的描述,并没有说赵云当时只有一个人,很可能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些士卒,可以想象,曹操5000人追杀一个十万人以上的群体(民众加刘备的军队),其实根本就杀不完。而赵云的任务是保护刘备家小并不是与曹军交战,所以赵云完全可以不管身边的民众,只顾着带着刘备的家小逃脱曹军的追杀。在乱军之中,曹军也很难辨认说赵云一行人是刘备的家小,再加上赵云本身作战多年,战场经验丰富,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他带着刘备家小一行人避开了曹军的主力部队,找个小道之类的道路逃走了。

至于在曹军中厮杀并杀出一条血路之类的事情,很可能并没有发生。毕竟赵云是员战将,他应该知道该如何躲避曹军的主力部队。

所以关于赵云在曹军部队中厮杀的事情,应该是虚构的,至少正史中没有记载。

曹操不杀赵云的心理

不过我们如果放在《演义》当中来分析曹操的心理,其实不杀赵云的心情也很正常。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他的势力是天下最大的,所以心态非常好,至少感觉是天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对于敌方的大将,如果放走了也不会太在意(反正最后赢得是自己)。

▲《演义》虽然是小说,很多是虚构,但在《演义》中曹操不杀赵云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演义》当中,赵云在曹军阵营中左冲右杀,所表现出来的武艺令人惊叹,曹操一生都爱惜人才,这点是无需置疑的,比如当年对待关羽也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赠金,下马赠银,待遇真的是好的不要不要的了。见到了武艺超群的武将,自然是想延揽下来,为己所用,所以曹操见了赵云想招降这员大将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最后放跑了赵云,其实也是当时曹操心态的体现(心态特别好),虽然没能生擒赵云,但是看到对方的英雄气概,更多的也只是感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