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這首詩詞描繪的是對亡妻離去十年的思念。

而民國時期,有一位痴情女子在痛失愛人以後,選擇終身不嫁,獨自生活了30年,最終含淚自殺,她就是施濟美

名門世家的大家閨秀

施濟美,1920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名門世家,父親是外交部官員施肇夔,是顧維鈞的得力助手,畢業於北洋大學,曾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她的母親也是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熟讀詩詞又擅書法,施濟美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親自教她讀書寫字了,在這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影響下,施濟美對於文學十分擅長,從小文字功底就非常好。施濟美一家一直住在其揚州祖父的故居里,家中有一座花園,種滿了梅花,施濟美自幼就特別喜愛梅花,因此母親給她取了一個小名叫‘梅子’。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1935年,15歲的施濟美考入了上海培明女中高中部,在學校結識了一位知己,名叫俞昭明,兩個女孩興趣相投,經常相約一起吃飯一起遊玩。俞昭明有一個弟弟叫俞允明,一來二去,俞允明和施濟美也成為了朋友。兩家人的關係非常親密,每逢假日,施濟美都會到俞昭明姐弟家中做客,俞昭明的父母很喜歡施濟美,看到兒子俞允明和施濟美如此談得來,便也有心想要撮合二人。

初遇愛情便是一生

俞允明不僅風度翩翩還是一位很有才華和愛國情懷的進步青年,國家危難之時,他積極奔走在各地發表積極言論,施濟美從他身上受到鼓舞和力量,對俞允明不由得心生敬佩,時齡15歲的施濟美當時也已經是亭亭玉立、知書達理的大姑娘了,俞允明也非常喜歡這個清純可愛的姑娘。情竇初開的兩人朝夕相處,日久生情,逐漸發展成為了戀人關係,雙方的父母都很好看兩人的戀情。

1937年,高中畢業後施

濟美和俞昭明姐弟三人一起考入了東吳大學,在學校的這段時光也是施濟美和俞允明最快樂的時刻,他們一起交流學習,一起投身於愛國運動,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談不完的心。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一別竟成永遠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在他們還未從學校畢業前,抗戰就爆發了,施、俞兩家決定一起逃往上海,但當時只有16歲的俞允明

憑著一股愛國熱血心繫祖國安危,他選擇了奔赴前線為國家的抗戰事業盡一份力量

此時的施濟美和俞允明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施濟美很支持俞允明的決定,她雖然也很想同去,但當時施濟美的父親遠在歐洲,母親身體又不好,家中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她照顧,作為長女的她只能選擇留下來,和俞昭明一起照顧雙方的家人。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左起:施濟英、俞昭明、施濟珍

帶著萬般不捨的心情,施濟美送別了俞允明,卻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俞允明先是去往武漢,並在武漢大學讀書,熱戀中的兩個人每個月都要通上一封信,同時還有寫給俞允明父母的家書,書信也成了他們唯一的聯絡途徑,兩個年輕人互訴衷腸,每每收到對方的信件都是兩人最激動的時刻。施濟美每次收到家書都要念給俞允明的母親聽,給兒子回信時,也是老人口述,施濟美執筆。

1939年8月武漢淪陷了,俞允明不得不隨武漢大學全體師生西遷到四川樂山,到達樂山後,遭遇了日軍出動30多架次飛機,對四川樂山城區的大轟炸,俞允明在戰亂中不幸遇難,年僅18歲,而這一次的轟炸,也被稱為樂山“8·19大轟炸”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終身不嫁,選擇自殺

不久,上海的報紙就刊出了武漢大學學生在四川樂山遭到敵機轟炸的消息,看到消息的施濟美擔心不已,幾個月過去了,再也沒有收到過俞允明的書信,他音訊全無,施濟美和俞昭明四處打聽,最終獲悉了俞允明遇難的消息

俞昭明得知後當場暈厥,而痛失戀人的施濟美此時已是悲傷欲絕,她甚至想要追隨俞允明一起離去,可是想到家中年邁的雙親,她重新振作起來,為了不讓俞允明的父母擔心,她強忍著悲痛,堅持模仿著俞允明的筆跡給俞家父母寫家書。最終俞允明的父母還是得知了兒子離世的消息,終因悲傷過度去世了。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施濟美和家人

1942年施濟美大學畢業,戰火的硝煙仍然沒有停息,施濟美和遠在歐洲的父親也徹底失去了聯繫,家中再也無法得到父親的經濟救濟。施濟美只能靠自己來養活家人,當時有許多日本在中國投資的公司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施濟美都拒絕了,她憎恨日本人,不願與他們有任何瓜葛。就這樣,後來的施濟美選擇了當一名薪水微薄的教師。

俞允明的離世,對施濟美打擊極大,為了完成他的遺願,施濟美一邊繼續支持抗戰事業,一邊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對戀人的思念,她的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後來更是成為了“東吳系女作家”的領軍人物。

成名後的施濟美身邊不乏追求者,父母也開始為她的婚姻憂心,但她都拒絕了,除了俞允明她的心裡再也裝不下其他人,施濟美一直保持著單身。抗戰勝利後,施濟美逐漸淡出文壇,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並在

上海七一中學教書,深受學生喜愛。

1968年,那個特殊時代的血雨腥風襲來,施濟美被檢舉揭發也成為了被打擊的對象,她遭受到了無盡的屈辱,失去愛人又失去心愛的教育事業,不堪受辱的的她,在5月8日這天,宣佈擇了上吊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而這一天,也恰好是她49歲的生日

她年少時痛失初戀,孤獨堅守30年不嫁他人,49歲含淚結束生命

施濟美是一生幸福的,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最美的愛情;施濟美的一生是悲慘的,她終究沒能與愛人執手到老

此生一次一雙人,夫妻同心共偕老,一直認為天長地久才是人生最完美的幸福,然而世事難預料,人們對未來有太多的不可預見。所以相愛的人們,能愛的時候,就盡全力去愛吧,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