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者需增强心理免疫力

“疑病”者需增强心理免疫力

武志红

广州日报:您是否有接收到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咨询?目前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郑磊(武志红团队心理咨询师):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疾病的恐惧,从而引起很多躯体症状。比如头疼,全身乏力,有的医护人员因害怕感染不停吃药或天天量体温,都是出于对这个疾病的紧张。

另一个方面是由于照顾留观病人,病人人数比较多,流程复杂,可能有时会遭到上级或家属的责备,或者是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而产生一种委屈、无奈、手足无措的心理状态。

广州日报:在目前的疫情情况下,你们接收到最多的求助问题是什么?

霍跃坤(武志红团队心理咨询师):我援助的求助者中主要以在这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影响中一下子进入到混乱状态的民众为多。大家焦虑、恐慌,不确定:比如“我该怎么办?我的计划被打乱了,我很焦虑,不知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以及“我被隔离了,我很委屈,为什么这样对我?”而我援助的求助者中也有少许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或坚持抗疫中,或被病毒感染;而他们的问题是:我付出了这么多,但看上去我的付出对病人没有太大的帮助,内心涌现的自责、愧疚和冲突该怎么处理?而被病毒感染的医护人员告诉我:“我感到我快不行了,可我的孩子还小,我该怎么面对自己的无力和绝望以及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张澜平(武志红团队心理咨询师):有些求助者开始胃口变差,吃不下东西,头痛、失眠、噩梦、心神不宁、呼吸困难、控制不住的哭,甚至有四肢发抖等躯体症状,出现自责、愧疚等等情绪。对未来产生强烈的焦虑,从而拨打热线。

广州日报:对于宅在家里的普通市民来说,他们一般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哪一些?会否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增多的问题?

武志红:在我们的心理援助中,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发起过类似的话题讨论,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人,当然都是我微博的读者,都觉得,除了疫情这件事不好,今年的“低密度春节”感觉非常好。所谓低密度,就是低人际关系的密度。

大家觉得,少了串亲戚,少了应酬七大姑八大姨,不用花太多力气做饭等,这太好了。并且因此和核心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变得更密切了。他们喜欢这样的春节。还有人表示,虽然老人们认为大家该聚聚,但也觉得这个春节很放松,很轻松。还有不少人,因为不能回自己家,而在老家待了太久,他们深刻感觉到,自己在城市里的家才是家,他们更思念那个家。我因此也在想,这是此次疫情带来的一个“积极副作用”吗?可能会导致我们过年的一些习俗的改变吗?

广州日报:如果市民因疫情报道等信息接收而引发焦虑、失眠、不安,甚至疑病等情况,应该怎么办?

武志红:首先你需要判断,自己平时有没有疑病症的人格特质?“疑病症”即你常觉得身体病了,可去医院一检查则没事。

疑病症的原因是,你没有很好地发展出“心理自我”,只能感知到“身体自我”。于是,当“心理自我”虚弱的时候,你会觉得,不是你的心理虚弱,而是身体虚弱。于是觉得,身体病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TIPS

武志红建议,目前疫情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注意不让“心灵病毒”严重侵袭自己,不让自己长时间陷入到焦虑、虚弱、无力的境地中。如果你总是被疫情导致的负面体验所困扰,那意味着,你失控了,这时,你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公益心理热线,现在这样的热线非常多。

你也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来增强自我心理免疫力。

1.做必要的事。让你的生活与工作保持正常的节奏,这表示:生活在我控制之中。

2.做喜欢的事。有什么是你超热爱的?有价值的?可以选择每天都去做。喜欢的事,会直接滋养你的自我。

3.寻求关系。失控时,除了找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还可以寻求人际关系的支持,如好友、同事等。当然,尽管不见面,也可以通过远程聊天等,让关系重新兜住自己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