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自拍照背後的故事:醫生為患者"話療"

隔離病房自拍照背後的故事:醫生為患者"話療"

(原標題:戰“疫”日記 隔離病房裡自拍照背後的故事:“撕”疫醫生為患者“話療”)

時間:2020年2月3日

記錄者:塗思義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

今天,我要曬一張珍貴的自拍照,是在隔離病房裡拍的。

按照我們的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上班時間,手機是不能帶進病區的,尤其是隔離病區,更談不上拍照。

拍照的不是我,是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手機也是他的。

隔离病房自拍照背后的故事:医生为患者"话疗"

塗思義和武漢大哥合影。塗思義 供圖

看到這張照片,或許又有人要問了:“和患者靠這麼近,不害怕嗎?”

我想說的是:治病以外,幫助、安慰患者也是我們醫護人員的職責。

自拍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3日下午1點交班後,按照分工,我一個人全副武裝先進病房。

“醫生,6床發燒、胃痛、腹瀉。”

“醫生,10床血糖高。”

“醫生,29床尿道口潰瘍、滲血。”

……

看起來每床都有些小問題,那就都再查一遍。大家都是全副武裝,一起戰鬥的護士們也不知道我是誰,一聲聲“醫生”倍感親切。

漸漸的,話風變了。

“醫生,2床5天沒大便了,很著急。”

“醫生,45床想和你聊天。”

聊天?沒問題。記得剛來武漢的時候,有一位好兄弟給我取了一個很應景的新名字――“塗撕疫”。希望我們能早日“撕”疫,打贏這場關乎國人、牽動世界的疫情防控戰!所以,為了平穩患者的病情,就用“塗撕疫”“話療”一下嘛!

45床的大哥是武漢當地人,聽說我是泉州人,立刻興奮了。他說他是武漢雜技團的,曾經到泉州演出過。接下來的聊天完全“跑題”了,沒有華南海鮮市場,也不聊家裡、單位都有誰生病了。而是拉起了家常,整個病房裡三位患者都參與了“話療”,氣氛很輕鬆。

出病房前,我主動要求和這位武漢大哥合影,並把自己的微信號報給他。這位大哥說:“我雖然看不清你的臉,但我能感受到你的耐心、熱情和樂觀。”

隨手,他又給我拍了兩張。雖然“話療”耽誤點時間,卻給整個病房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氛圍。

在另一間病房裡,我遇到了一位大姐,看起來不到四十歲,實際年齡快六十歲了。她對我說:“我一輩子都樂觀熱情,積極向上,能感染身邊的人。你看,19床剛來時吃不下,睡不著,都是我開導她的,後來吃喝拉撒睡都‘槓槓的’。”

大姐口中的19床,也是我主管的患者,2日已經治癒出院了,我給她辦的出院手續,真替她高興。

查房一圈下來,加上新收治了一位病人,看看走廊盡頭的時鐘,已經18點37分了,不知不覺四個多小時過去。雖渾身是汗,口乾舌燥,護目鏡也幾乎看不見了,但我發現病房氛圍已從剛進來時的壓抑沉悶,變得陽光明媚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