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出現煩躁、恐慌、焦慮、強迫症...專家教你這樣克服!

焦慮到出現強迫症狀?心理學專家這樣建議!


疫情下出現煩躁、恐慌、焦慮、強迫症...專家教你這樣克服!


摸了一下家裡的椅子,洗手十分鐘;上一次廁所,洗手洗得皮膚慘白還不放心…近日,像這種焦慮到出現強迫症狀的人不少,他們反覆查信息查到頭髮麻,然後不斷重複洗手、消毒,別的什麼事都不想做…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江光榮教授建議:儘量保持平常心,對防護的態度是“做好你能做到的全部”。

隨著疫情信息的持續公佈,持續跳動的數字時刻牽動著人們的心緒。我們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但是,當我們面臨每天輪番的信息轟炸、家人朋友的擔心和焦慮、看到封城、禁行的信息、看到別人帶著各種情緒的文字和視頻時,“保持平常心”是如此的艱難。江光榮教授說,有防護作用的口罩戴上了,手洗乾淨了,能避免的社交都避免了,這就是你能做到的全部了。強迫性地懷疑和檢查不能更好地幫助你降低被感染風險,而且,過度的焦慮情緒會降低你自身的免疫能力。因此,光榮教授為我們發來幾點忠告和建議:

1、你可能要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感覺:恐慌,擔心,焦慮,猜疑,憤怒,甚至有攻擊衝動等,別責備自己,一定要理解:在當下沒有這些情緒才奇怪!當你出現這樣的情緒時,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可以恐慌……”“我有權焦慮……”“有這些情緒說明我挺正常……”“正是這些恐慌,讓我注意防護,才能免於病毒感染……”“正是這些焦慮,幫我們免於病毒進一步擴散幫我們渡過難關……”

2、交流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釋放情緒方式。如果你想要做一些分享,儘量用語音、視頻的方式進行。文字的、單向的交流不如語音和視頻的效果好;儘可能去找平時談得來的人交流,“談得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談論私人話題。

3、正確瞭解知識和信息。目前的問題在於信息、知識來源太多,這本身會造成恐慌和壓力。因此需要:找可靠的信息源。比如,醫療機構發佈的、專業組織發佈的、政府機關發佈的。“不信專業信業餘,不信政府信小道”的問題,很多時候是造成恐慌的重要原因。調動自己的知識、常識去判斷信息和知識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4、對防護措施的態度是“夠即足夠,足夠即可”。避免強迫性思維和強迫性舉動。

5、把精力放到更有價值、更有興趣的事情上去。比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如陪孩子玩耍、做功課,陪父母聊天;比如做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比如安靜地讀書、追劇……

五種方法克服煩躁恐慌

2月3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發佈會上,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陳雪峰介紹稱,當前疫情下,有些人出現煩躁恐慌,這主要由生活、衛生、工作、出行等方式帶來的改變造成的不適,可通過以下方式調整:

①制定計劃,合理安排生活內容,保證飲食睡眠規律。

②鑽研一件事情,學習一項技能,並享受其過程。

③找到支持,家人或朋友,和家人一起做家務、聊天等,聊天內容豐富一點,不要只關注疫情。

④進行鍛鍊,做自己熟悉、喜歡的事情。

⑤思考,思考自己從這樣的經歷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經驗。

調整心態,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