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2019年汽車行業經歷了較為艱難的一年,銷量下滑,效益下降,企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進入2020年,很多企業剛剛完成了過去一年的盤點,部署新一年的經營計劃,就在這時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隨著疫情的蔓延,相關汽車企業都受到了影響。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表示這次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講,可以用“雪上加霜”來形容。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截止2月5日14時,新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492人,確證病例24377例,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整個春節假期,隨著感染新型肺炎人數的不斷攀上,國家採取的防控手段也不斷升級。汽車生產重地武漢處於封城狀態,其它地方還封路限行。除此之外,1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通知,決定延長春節假期至2月2日之後。隨後,上海、浙江、廣東、湖北等省市接連發布通知,決定延遲春節假期復工時間,多地官方的將時間延遲至2月9日。這意味著,多地在2月份經濟生活狀態幾乎處於停滯。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此次疫情對於今年車市的影響將會是長期且深遠的,很多地區的汽車銷售活動受到嚴重的影響,一二月份出現的銷量損失,可能未來也不一定能夠彌補過來。


  在車市的各鏈條中,主機廠處於最上游,控制著生產和銷售環節,它們的一舉一動對車市有巨大的影響。今年2月份,因為新冠狀病毒的影響,很多主機廠的開工日期至少比以往遲了10天左右。相關統計顯示,大約70%車企選擇延遲到2月10號復工,4S店開工、開張也都排到了2月9日以後。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幾乎全汽車行業集體停運,這在歷年來也是首次出現。業內專家預測,在整個產業鏈因疫情而延長假期並停工後,中國全年汽車產量將下滑3%,第一季度的產量將減少15%。相當於全年車市的3%左右,這還是在疫情在2月份得到緩解,消費者敢去買車的情況實現的。如疫情繼續蔓延,這對車市影響是毀滅性的,2020年的車市降幅有可能大於2019年。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2019年湖北汽車生產達到224萬臺,佔全國的8.8%,省會武漢是國內第二大汽車集團東風汽車的總部所在地,也是東風本田、神龍、東風雷諾總部所在地,吉利、上汽通用也在當地設有工廠,自然進入停工狀態。根據湖北省2月2日發佈的春節假期延長通知,省內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3日24時。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直接影響就是車輛的生產。目前,除了部分為抗擊疫情生產負壓救護車等車型的企業,已有多家車企宣佈工廠延後開工,而生產受到影響的不僅包括在湖北建廠的車企,也包括在其他地區設廠的企業。事實上,疫情不僅影響的是車企,作為鏈條產業,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也受到了影響,其復工時間也有所延遲,產能也或將受損。此外,零部件的運輸物流也會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響,而這也會影響車輛的生產進度。


  新冠狀病毒的重災區武漢,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東風汽車總部所在地。東風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公司會深入研判疫情形勢,妥善做好恢復生產經營的預案,在沒有保證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全公司復工日期待定,具體復工時間根據各地方疫情防控形勢具體確定。”除了武漢的汽車廠外,還有大眾、豐田、本田、寶馬、福特、吉利、奇瑞、特斯拉等車企,也宣佈延遲復工,這些廠在2019年大約生產中國一半的汽車。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本田在1月30日宣佈,受疫情蔓延影響,決定停止其在天津和蘇州的摩托車生產以及在廣州和武漢的汽車生產,摩托車和汽車業務的生產均暫停至2月9日;在此之前一天,豐田汽車表示,其在中國的四座整車廠春節後開工時間將由當初計劃的2月上旬延後至10日以後,具體復工時間得看2月10日以後的情況。


  車企也踴躍捐款捐物,截止2月3日中午,價值已經超過10億元大關。這種精神當然值得表揚,但是這筆大額支出會影響車企們的其它預算,比如說廣告支出等市場營銷費用,或多或少也會銷量表現。


  當然,新冠狀病毒的肆虐自然也可能部分刺激車市,因為相對於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車被感染的概率更低,在某種程度上會刺激新車銷售,因此有人也不禁疑問,此次疫情會不會像2003年的非典那樣,消費者對於出行環境質量提升的硬性標準,會對私車出行的需求更加強烈,進而在疫情過後會對汽車銷售帶來積極的作用。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在非典高峰期的幾個月(2003年2-5月),國內乘用車仍然保持了同比60%以上的高增長,應該是歷史上最高的增速期。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因為非典的刺激,2003年車市增幅高達70.6%,是近20年新高。這次似曾相識的新冠狀疫情也會重新激活車市嗎?


  2003年,乘用車的千人保有量不超過10輛,屬於私家車高速啟動的孕育期,大多數人基本沒有車,非典激發了空前的購車熱情。如今中國乘用車千人保有量已超過160,已進入普及後期,增速大幅回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道,此次疫情會對汽車銷售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不會延續非典時期的高速增長,其主要原因就是2003年的經濟以及車市都保持了強勁的增長態勢,而這與目前的情況完全不同。


  2019年保險數據顯示,增換購比例首次超過了50%,也就是說增換購超過了首購新車的比例,標誌著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了存量市場。這意味著購車更加理性和從容,不容易受到短期刺激因素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國內GDP增速下滑,同時國內汽車市場在這兩年也出現了連續下滑,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經濟的下滑對車市帶來的影響。也正因此,當前經濟處於下行週期,儘管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汽車銷售帶來積極作用,但是不太可能出現非典時期迅速回暖的現象。


  汽車生產的核心特徵是產業鏈長,供應鏈的銜接極其重要,因此目前情況下,湖北的乃至全國的汽車零部件體系按時恢復生產存在很大困難,這對2月的汽車生產帶來嚴重不利影響。因此,2020年一季度的汽車生產總量應該受到嚴重影響。當前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內汽車市場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全球汽車市場的走勢,而此次疫情的出現同樣也會對全球的汽車行業產生不小的影響。


  此次新冠疫情的特點是傳染性更強、傳播範圍更廣、對經濟發達地區影響更大、控制時間更短。可以得出本次疫情,對一二線大城市居民的衝擊更大,而一二線的家庭有車比例更高,增換購的比例高於新車比例,消費理念更加成熟,基於疫情嚴重,很多的換車需求會延後。

疫情終將過去 汽車行業2連跌後遭遇“雪上加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峰表示,在抗擊疫情蔓延的關鍵時期,雖然車企的會議以及發佈活動會受到影響,但當前發達的網絡通訊條件以及豐富的溝通平臺,企業仍然能夠推動經營活動的運行來應對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放眼到長期以及宏觀層面,困難是暫時的,過度驚慌以及盲目樂觀都是不可取的,在頑強抗擊疫情的同時,保持企業定力,及時調整企業策略,目前全行業已經行動起來,我們對汽車市場的明天依然有信心。


  目前,雖然湖北形勢仍嚴峻,但湖北之外地區的確診病例已經下降,表明疫形勢在朝好的方向前進,疫情終將過去,車市將恢復到原來該有的樣子。中國車市已經階段性見頂,接下來是存量競爭,強者愈強、弱者被淘汰的格局將進一步確立。所以,對於大家而言,提升內在的競爭力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寄託於外部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