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占勇:解读苍生命运的一本书

秦占勇:解读苍生命运的一本书

——《唐澍文集》序言

唐澍老师的这本书稿,绝大部分是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8月,这七年期间陆陆续续发表在《大方》杂志上全部稿件的汇集。我是《大方》杂志的总编,和唐老师一起走过了这本书稿形成的七年时光。唐老师托我为该书作序,我欣然从命,我很愿意和唐老师,和广大读者分享我的一些读后感。

一、唐老师写书、出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唐老师出生于1934年,今年已是80高龄。这七年时间,她的这本书40万字,都是她一笔一画手写的,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劳动量。有很多资料说,老年人写文章也是一项运动,动手动脑相结合,人会越来越年轻,并且很多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画家都是非常健康长寿的。唐老师80岁了,耳不聋,可以接听电话,与人正常交流;眼不花,可以动手写文章;身不懒,可以和子女亲朋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这本书稿的形成,为我们的社会奉献出了一笔无价的财富;讲诉亲历的过往,教育、感染、警示后辈人,也为我们的老年同志的生活,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二、这本书的历史价值、人文知识很宝贵。

在唐老师的这本书里, 有很多历史事件和社会知识,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我们受的教育,局限性很大,上学期间的精力是考试,工作期间的精力是业绩,很多历史知识是盲点,教科书上也没有。在唐老师的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的事情就很多。比如,解放初期,我们去新疆戍边屯垦的前辈们,住的是地窝子,地窝子里有老鼠,半夜咬人;比如,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集体开赴边疆就地转业务农,他们要扎根边疆,个人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这本书里我是第一次找到答案。比如在旧社会,那些穷苦的百姓,没有房屋、没有土地、没有救助,他们是如何活下来的?在这本书里,在《大杂院的故事》里我对“穷帮穷”有了深刻的理解;都说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人吃人”,但具体是怎么吃的,却没有太多的认识。在这本书里《麦桂》的故事里,我知道了,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个人的婚嫁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自己有了心爱的人,没有父母的许诺也不敢造次,即便嫁的是“小女婿”,即便是天天哭,也无力挣脱改变一切…… 有些历史知识在文学作品里、教科书里知道一点,但是缺乏生动的、具体的、直观的富有感染力的场景再现,而唐老师这本书里,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身临其境的走进解放前旧中国劳苦大众的生活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里。

我对唐老师的这本书稿,是爱不释手,反复阅读,感觉自己的人文知识在一天天的丰满。

三、唐老师关注苍生命运,在字里行间对劳苦大众给予的人文关怀与赞美,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了新旧社会的正能量。

这本书的十章内容,其实有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命运的发展,生存的状态,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是作者本人的命运发展, 少小求学、长大参加解放军,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来进北京师范大学深造,完成学业教书育人,文革中历经坎坷磨难,晚年习诗作画,游历名山大川,给我们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这是该书的一条明显的主线,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让该书内容无限丰满充实起来的是,围着我,用回忆的方式,以儿童时期“我”的口吻,讲了“我”众多的亲朋、邻居、熟人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故事性、可读性很强。有些人物事件虽然跨越很多年,因为“我”已参军离开了家乡,但“我”依然在牵挂着,通过与家人的通信或探亲时探寻记忆中某些人物的后来命运,很巧妙的给读者一个交待,使每一个故事都很完整。

作者的命运、思想境界、为社会服务的能量,通过读书、参军、大学深造,融入革命的大家庭,不断地得以提高和升华,不断的点燃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内心的喜悦。作者本人的故事与童年记忆中大杂院的及众多亲朋、乡邻的人物悲苦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我们更多关于命运的思考。作者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的形象与生活,并对他们给予高度关注、无限同情。

叶家婶青年丧夫,独自拉扯养育三个儿子,从早到晚不停地唠叨,使得生病的大儿媳妇过早的离开人世,使得年幼的侄儿愤然离家出走,从此消失;黄太太幼丧双亲,被卖娼门,受尽了凌辱,多亏遇到先生搭救,过上了常人的生活;大姑连续生育四个孩子均未成活,三十岁就满头白发,双目失明,虔诚拜佛;尕姑夫妻子遭歹人强暴后自尽,父母也先后去世,他独自拉扯儿子……后因醉酒,冻死在阴沟里;韩太太背着克死丈夫的思想压力,为丈夫念经招魂,一辈子在赎罪中度过;漂亮的莲娃姐追求爱情,与人私奔,却遭公婆唾弃,最后却因生了女孩,被带走孩子扫地出门,无家可归;马寡妇因得到青梅竹马的刘家爸的照顾,而一次次遭到对方老婆的殴打;尕鳖蛋为了满足大烟瘾,寡廉鲜耻,好吃懒做;尕背锅抽大烟,抽的是家破人亡……

百姓的命运与社会制度、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但是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还是有许多让我们尊重、爱戴、敬仰的人,还是有许多让我们感受到正能量的事。不为四十两银子动心的王更山,坚强乐观的爷爷,支持我参军的大舅,弃暗投明的堂叔,反对内战的国民党逃兵刘老四,英勇杀敌的老营长,不让孩子裹脚、竭力支持孩子上学的继母,办事公道有爱心的祁大爸,勇敢的王福姐冲破封建礼教,自己找对象,过的很幸福,杀猪卖肉的夏家两兄弟,日子就过的相对滋润……

还有更多的和作者一样,热爱读书,追求进步,投身革命,戍边屯垦,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的革命前辈。不管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心中都向往着光明,追求着真理,比如在作者小学的老师当中,就有那么多的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在课间课余宣传革命思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开天辟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比如在十年浩劫中,有那么多的农工冒着生命的危险保护党的好干部,尤其是工人孟奎宝为了给受批斗的干部两个馒头一杯水,被造反派殴打致死,读到这里让人揪心的痛,他的正义、善良让人永世不忘!

劳苦大众的悲苦,有社会制度、天灾人祸等因素,自身的愚昧、狭隘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麦桂的爱情毁于听从父母之言,而王福姐、莲娃姐却都能奋起反抗封建的礼教;尕姑夫醉酒冻死在阴沟里,而老营长却能英勇杀敌,残疾了还为部队养猪,刘老四深明大义当了逃兵,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同的境界,就会有不同的命运。

熟悉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本书的许多故事,都有吸食鸦片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描述。《三个可怜人》里的三舅母的丈夫,《可怜的莲娃姐》的哥哥,《此奶绰号尕鳖蛋》里尕鳖蛋夫妇,《郭嫂》的丈夫,《大烟鬼——尕背锅》里的福娃子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

愚昧是个烂泥潭,越是挣扎就越是陷的深。愚昧的人也总是会在人世间演绎一幕幕的悲剧人生。作者最终选择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培植、养育、开启一代代学子的浩然正气、天地良心、智慧人生,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四、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唐澍文学艺术创作辉煌的成就,在文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功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唐澍做到了。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六十多年前的一群人就会朝着你迎面走来。

满头白发虔诚拜佛的大姑;走街串巷卖腊肉的夏家兄弟;领着一群猪的老营长;一边唠叨一边打袼褙的叶家婶……这些人物故事,人物形象,令人过目不忘。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已然登入文学的殿堂,载入文学的宝库。

我在想,倘若有人把唐澍老师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搬上银幕,或者用互联网上各种流行的表现形式出现,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网民的关注。书中所倡导的过去那个年代的一些思想,是非观念,比如热爱劳动,生活简单,穿着朴素等,也一定能对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生产深远的影响。

我喜欢唐澍老师的这本文集,也喜欢与人津津乐道书里的故事、人物,也一定会推荐给更多的朋友阅读。在这本书出版之际,向唐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2014-8-4

秦占勇:解读苍生命运的一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