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最近新型肺炎病毒闹得很厉害,全国都处在抗击病毒的战争中。很多人都对这次的危机感觉到惊慌失措甚至惊恐,在如今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如此好的情况下,也是依然让人担惊受怕,那么古代要是遇到如此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实践的话,又是怎样一副场景和情况呢?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古代给小孩穿花衣、熏香也是一种防疫措施

明朝初年的一个文人,名字叫做龚诩,他写了一本叫做《野古集》的诗集,在这本诗集中有这样一首诗:

“疫疡饥荒相继作,乡民千万死无辜。浮尸暴骨处处有,束薪斗粟家家无。只绿后政异前政,致得今吴非昔吴。寄语长民当自责,莫将天数厚相诬。”

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洪武年间的一次民间瘟疫所导致凄惨景象。无数尸骨就这样摆在大道之旁,可想而知这场瘟疫害死了多少无辜之人。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古代饥荒与瘟疫几乎同时出现

万历年间,那个因为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万历打了八十板子,发配贵州,后来混成东林党领袖的邹元标,就曾经经历过一次万历末年所发生的一次疫情,这次的疫情不但百姓死伤无数,连当地明朝宗室的成员都死亡过百。

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主要也是当时明朝廷的援救措施失当所造成。邹元标当时前去视察,就很快的指出“人皆知救荒、不知救疫。”当时发生疫情的地方,百姓出逃,很快出逃的百姓就把疫情带到了别的地方,这样的结果就是邹元标所看见的“强村巨室、悉成莽苍、甚至父子不相顾、兄弟不相往来”。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强村巨室,悉成莽苍

明代建国一共276年,在这两百年的时间内,平均每隔两年左右时间就会发生一起疫情,规模不等。每隔5.12年就会爆发一次全国规模的大瘟疫。但是明代爆发全国型大规模的疫情最多也就是一个县或者一个州,偶尔会扩大到一个省,毕竟古代的人口活动范围不大且交通手段原始,造成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也是很难的。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自挂歪脖子树的崇祯帝

明朝最厉害的一次疫情就是崇祯年间的那次,西北大旱,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导致很多人被饿死。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役,很多因为饥荒死的人无人收尸,导致了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陕西地区首先爆发疫情,随着灾情的严重,瘟疫也随着四处逃难的人们扩散至整个西北地区。再加上李自成,张献忠流民队伍的四处流窜,更是将疫情传播至华南,华北地区。这样大规模的瘟疫,也随之带来明朝末年整个国家形式的持续恶化,很多官员和有钱的财主,也在这次大瘟疫中大批死亡。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闯王来了不纳粮

瘟疫在明朝时期之所以爆发频繁,危害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愚昧思想所致。这点上,明朝的东林党领袖邹元标就曾经写奏疏给朝廷,希望可以在大灾疫情之年,把更多的经费用在惠民药局上(惠民药局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福利性政策,给贫苦的百姓免费送药。)让官府组织郎中,集中的给患者看病送药。但是朝廷对于这样的意见,置若罔闻。更多民间的百姓则认为这样的灾祸是役鬼作祟。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影视剧里的役鬼作祟

疫鬼在中国古代的神怪传说中最为可怕的一种鬼怪。如果你看到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小孩,脸色苍白,会偷偷的站在墙角处,鬼鬼祟祟的往你家张望,那就要小心了,恐怕你家人就会有瘟疫要得了。明沈德符曾记载

“弘治十四年六月,云南云龙州民疫疾,十家九卧,内有不病者,见鬼辄被打死,有被打显迹,有因沉病死者,有病在家为鬼压死者”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从而间接导致了很多不该死的人死去。在明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瘟疫和“天变”的关系。明朝初年的著名学者梁寅就认为

“天之生物者其性也,其镯而高日月……情遇,高水旱眺镬疫瘸凶札,斯天之失其常者矣”。

因此他认为瘟疫的发生,是天地生病,是一种天地不和的表现。这样的理解其实笔者我认为更是科学一点,说白了,就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行现在所发生的新型病毒肺炎,不就是因为人们乱吃野味,导致大自然的和谐被破坏,所产生的一种后果吗?

透过文史资料一起来看明代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因此在明朝时期,如果疫情发生的比较突然或者很严重,当地的官员,甚至皇帝,都会亲自去寺庙或者天坛向上天请求原谅,同时检讨自己的错误,希望可以降下福瑞,使得疫情结束。

但是,明朝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在很早的时候,就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疫情。比如明朝末年的中医医生吴又性,他所写的《瘟疫论》就比欧洲人很早的提出了瘟疫所爆发的原因和传播的途径。而他所研发出来的达原饮(就是板蓝根的原型)就对当时的疫情有很好的的治疗效果。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民族是有能力,也是有办法战胜一些苦难的,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