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在家中自我封閉的時間裡,大寶的情緒明顯越來越惶恐,並摻雜著些許的焦躁,時常問我一些在我聽來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

比如,武漢現在真的是人間煉獄嗎?難道那裡的人已經真的醫無可醫?那個餓死的孩子是個例還是會成為常態?……

很快地,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他的網絡信息刷多了。

現在的網絡信息多以智能推薦為主,發現你關注,就會針對這個關注點多推薦,尤其是熱點。偏偏在他這個年齡對於信息毫無鑑別,好的壞的都是全盤接受。

看得多了,難免就會慼慼然,難以紓解。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網絡時代,我沒有辦法也不能用“停網”來簡單粗暴的杜絕孩子的上網。

相反,我很是想通過這樣的事情,利用他現在的想法,告訴孩子:挫折與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而無助與悲傷,本也是情緒中的一種。

平靜的接受它,勇敢的面對它,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李嘉誠先生曾經說過: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

因此,孩子面對逆境、承受挫折、超越困難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言傳身教,傳遞給孩子希望與正能量】

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多是來自於父母和老師。

他們不僅傾聽父母、老師告訴他的道理,也時刻留意周圍人的言行舉止。我們傳遞給了孩子什麼,孩子身上就能收穫什麼。

就像這樣的一個時期,作為家長天天窩在家裡怨天尤人,懟天懟地,時而叱責專家的不作為,時而藐視權威人事的詮釋,卻又難逃自己內心的惴惴然……那麼孩子一定是天天忐忑不安,不知所措的。

但是家長如果平靜面對,積極的利用這樣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孩子正確的看待問題,理智的面對突發事情,科學的分析問題,孩子就會變得睿智且從容。他會和父母一樣相信我們國家的力量,我們科技的能量。

從而即便身處逆境,也能夠捕捉到點滴的幸福,擁有讓自己快樂的力量。

我蠻喜歡這樣一段話:

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

而是分享給他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

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花錢,

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

請不要再傾述養家多辛苦,

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

為了孩子未來精神和物質的豐盛,

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匱乏感,

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可以在孩子每次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告訴他,只要心懷希望,只要去動腦筋去努力改變,辦法總比困難多,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也從來都是天無絕人之路。

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必經的一部分。  

告訴孩子們,學會把眼光放長遠,今天再大的事兒放在明天都可能是小事兒,今年再大的事兒放到明天就可能是故事。

凡事往好處去看,往大處去想。格局開闊了,人生就開闊了。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當孩子遇到失敗和挫折時,給他強有力的支持】

有資料顯示,要分析一個人是否具有AQ(即逆境商數),主要在於觀察當處在偶發狀態下,個人面對問題、困境的能力,以及是否有跌倒後爬起來的能量,是否調試情緒,積極尋找資源解決問題等等人格特質。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的爸爸媽媽都可以“從容”的對即將參加考試的孩子說:“不要緊,你考的好與不好,都不影響我們對你的愛!”

但是,孩子考試完回到家裡,父母立即緊張的關注到孩子考試結果(分數)上來,孩子也就明白了父母的言不由衷。

如果考試成績很是稱心如意,孩子心中就會沾沾自喜或喜形於色;一旦成績低於預期,孩子心中就立即陷入惴惴不安,充滿莫名的緊張與恐懼。

恰恰就是這種心態,顯示中孩子很難坦然面對失敗與挫折。而這種心態的形成,卻著實與自己的父母不無關係。

如果父母不是緊張的僅僅關注成績與分數,而是積極的投入到孩子前期的準備與後期的總結中,及時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與開誠佈公的交流,相信孩子一定會是另外一種狀態,積極陽光,充滿信心。

作為家長,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也許在成人世界不值一提的東西,卻是孩子世界的一座難以克服的大山。不主張家長直接伸手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卻需要家長及時的鼓勵、適時的提醒。

讓孩子堅信:面對出現的問題,只要肯努力,敢於嘗試,多角度思考就一定能夠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不要怕失敗,正是有了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而不氣餒,才能夠最後成功。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他的內心就會更加堅定和安全,這種安心往往能保護他們免於去“鑽牛角尖”,走進死衚衕。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挫折教育不是給予孩子過度的壓力或保護】

有一種家長習慣於把“傷害孩子”當做“對孩子好”,認為這就是“挫折教育”或者“激將法”。

比如父母會常常面目猙獰的對孩子脫口而出:“考那麼點分,對得起我給你的一日三餐?”;“做錯了事,你還有臉哭?”;“怎麼就生了你這樣的孩子,丟人現眼!”;“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卻做不到?”;“真沒出息”……

這些家長盲目的認為如此尖銳的話語,才能逼出孩子的潛能,會讓他知道努力,懂得加把勁,去爭取獲得父母老師的肯定。

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是增加了孩子內心的創傷罷了。

而與之相反的做法是,把孩子從頭到腳、事無鉅細的保護起來,生怕他受到一點點傷害。過分的寵溺會導致孩子盲目的心高氣傲,哪裡會經得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

當有一天失去庇護,孩子不得不獨立去面對複雜又真實的社會,面對變幻無常的世事,才最容易出現問題。

因此,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讓他脫離開這些過度的保護和過度的壓力,讓他了解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防微杜漸,告訴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內心的強大。擁有強大內心世界的人一定都是自信而不自負的、溫暖而不尖銳的。

同樣,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強大的內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失敗時的痛苦無助,也會有成功時的得意張狂,但一路梳理下來,不斷調整自我,保持樂觀的精神,勇於接受挑戰,也就真正擁有了勝不驕敗不餒的強大氣場。

願我們的孩子們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品質,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而我們的希望、國家民族的興旺,也在於他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