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在家中自我封闭的时间里,大宝的情绪明显越来越惶恐,并掺杂着些许的焦躁,时常问我一些在我听来比较匪夷所思的问题。

比如,武汉现在真的是人间炼狱吗?难道那里的人已经真的医无可医?那个饿死的孩子是个例还是会成为常态?……

很快地,我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的网络信息刷多了。

现在的网络信息多以智能推荐为主,发现你关注,就会针对这个关注点多推荐,尤其是热点。偏偏在他这个年龄对于信息毫无鉴别,好的坏的都是全盘接受。

看得多了,难免就会戚戚然,难以纾解。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网络时代,我没有办法也不能用“停网”来简单粗暴的杜绝孩子的上网。

相反,我很是想通过这样的事情,利用他现在的想法,告诉孩子:挫折与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无助与悲伤,本也是情绪中的一种。

平静的接受它,勇敢的面对它,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

因此,孩子面对逆境、承受挫折、超越困难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言传身教,传递给孩子希望与正能量】

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是来自于父母和老师。

他们不仅倾听父母、老师告诉他的道理,也时刻留意周围人的言行举止。我们传递给了孩子什么,孩子身上就能收获什么。

就像这样的一个时期,作为家长天天窝在家里怨天尤人,怼天怼地,时而叱责专家的不作为,时而藐视权威人事的诠释,却又难逃自己内心的惴惴然……那么孩子一定是天天忐忑不安,不知所措的。

但是家长如果平静面对,积极的利用这样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问题,理智的面对突发事情,科学的分析问题,孩子就会变得睿智且从容。他会和父母一样相信我们国家的力量,我们科技的能量。

从而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够捕捉到点滴的幸福,拥有让自己快乐的力量。

我蛮喜欢这样一段话: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

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

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

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

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

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

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

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

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可以在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告诉他,只要心怀希望,只要去动脑筋去努力改变,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也从来都是天无绝人之路。

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必经的一部分。  

告诉孩子们,学会把眼光放长远,今天再大的事儿放在明天都可能是小事儿,今年再大的事儿放到明天就可能是故事。

凡事往好处去看,往大处去想。格局开阔了,人生就开阔了。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给他强有力的支持】

有资料显示,要分析一个人是否具有AQ(即逆境商数),主要在于观察当处在偶发状态下,个人面对问题、困境的能力,以及是否有跌倒后爬起来的能量,是否调试情绪,积极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等等人格特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的爸爸妈妈都可以“从容”的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说:“不要紧,你考的好与不好,都不影响我们对你的爱!”

但是,孩子考试完回到家里,父母立即紧张的关注到孩子考试结果(分数)上来,孩子也就明白了父母的言不由衷。

如果考试成绩很是称心如意,孩子心中就会沾沾自喜或喜形于色;一旦成绩低于预期,孩子心中就立即陷入惴惴不安,充满莫名的紧张与恐惧。

恰恰就是这种心态,显示中孩子很难坦然面对失败与挫折。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却着实与自己的父母不无关系。

如果父母不是紧张的仅仅关注成绩与分数,而是积极的投入到孩子前期的准备与后期的总结中,及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与开诚布公的交流,相信孩子一定会是另外一种状态,积极阳光,充满信心。

作为家长,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也许在成人世界不值一提的东西,却是孩子世界的一座难以克服的大山。不主张家长直接伸手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却需要家长及时的鼓励、适时的提醒。

让孩子坚信:面对出现的问题,只要肯努力,敢于尝试,多角度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不要怕失败,正是有了一次次的尝试与失败而不气馁,才能够最后成功。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他的内心就会更加坚定和安全,这种安心往往能保护他们免于去“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挫折教育不是给予孩子过度的压力或保护】

有一种家长习惯于把“伤害孩子”当做“对孩子好”,认为这就是“挫折教育”或者“激将法”。

比如父母会常常面目狰狞的对孩子脱口而出:“考那么点分,对得起我给你的一日三餐?”;“做错了事,你还有脸哭?”;“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孩子,丢人现眼!”;“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却做不到?”;“真没出息”……

这些家长盲目的认为如此尖锐的话语,才能逼出孩子的潜能,会让他知道努力,懂得加把劲,去争取获得父母老师的肯定。

殊不知,这种做法只是增加了孩子内心的创伤罢了。

而与之相反的做法是,把孩子从头到脚、事无巨细的保护起来,生怕他受到一点点伤害。过分的宠溺会导致孩子盲目的心高气傲,哪里会经得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

当有一天失去庇护,孩子不得不独立去面对复杂又真实的社会,面对变幻无常的世事,才最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让他脱离开这些过度的保护和过度的压力,让他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防微杜渐,告诉孩子挫折和逆境,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拥有强大内心世界的人一定都是自信而不自负的、温暖而不尖锐的。

同样,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强大的内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失败时的痛苦无助,也会有成功时的得意张狂,但一路梳理下来,不断调整自我,保持乐观的精神,勇于接受挑战,也就真正拥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强大气场。

愿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拥有这样的品质,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而我们的希望、国家民族的兴旺,也在于他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