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额度的提升,让大量用户关闭花呗,是支付宝走错了方向吗?

as297243008


一毛都不欠它的了 管它涨还是降 反正以后也不用了 主动关闭,直接用信用卡还好一点




晓冬看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

大量用户关闭花呗?是不是有数据支持呢?至少,我目前的花呗没有关闭,并且额度达到了30000元。不可否认,有部分用户已经关闭了花呗,因为花呗确实是考验自制力的利器。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拿我来说,我每个月的花呗消费基本上都是在递增的,可能支付宝就是看重我的支出递增,才迫不及待的给我提升了花呗额度。


那么,我们试着分析下,为什么有人选择关闭花呗呢?花呗其实,说的很明确一些就是信用卡,它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信用卡关系差不多,只不过它是电子信用卡。对于花呗的存在,我相信很多人还是喜欢的,因为它确实可以给用户提供很便利的借贷服务,如果你在支付的时候,突然需要一笔钱,而手表刚刚没有,花呗就能解决你急用资金的问题。

虽然它很方便,可是你也要看到它的问题,它会养成我们依赖的毛病,你可能会不经意的提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的额度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到你根本偿还不了的怪圈中,这时候一些自制力差的用户,可能选择关闭花呗,毕竟,花呗确实不符合自制力差的人的需求。

而那些选择关闭花呗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现在信用卡业务和花呗业务的问题体现,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强有力措施支持,才让大笔的用户受限于支付宝花呗的影响。

可是,支付宝有走错方向吗?实际上没有!因为这是企业的本意,商人追逐利益,这是本性。

按照目前支付宝的发展,大量用户关闭花呗的情况并不可能太多,但是有一部分人自制力差的可能会关闭,你呢?属于哪个呢?


LeoGo科技


你这个问题就有点以篇盖全的意思了。

首先,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有很多用户的花呗额度提升了。

花呗是一款小额消费贷款,其实就是一个轻型版的信用卡,额度500块钱到5万块钱之间,最长有40天的免息期,在免息期之内,用户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只需要在每个月的还款日之前还款进去就可以。

而消费信贷市场将是未来我国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所以现在不论是一些金融公司还是银行都在争夺这一块蓝海,比如最近两年时间,很多银行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广信用卡,有些银行信用卡发行量一年就可以增长40%以上。

而作为我国金融巨头之一,蚂蚁金服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市场,毕竟蚂蚁金服本身就有用户优势,所以依赖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础,蚂蚁金服推出花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花呗的活跃用户至少达到1亿以上,而根据支付宝的风控体系来看,花呗用户使用得越多,花呗越容易获得提额,特别是在大家积极参与支付宝推出的线上线下活动之后,花呗是很容易获得提额的。



比如5月份的时候支付宝就推出了花呗月,当时只要用户按照规定的方式去使用花呗,每个月最高有5次提额的机会,当时很多人在5月份花呗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除了5月份之外,实际上进入2019年以来,花呗都在悄悄的上调了很多用户的花费额度,只要用户还款正常,信用良好,基本上花呗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额,甚至有些人花呗一下子提了两三倍以上。

其次、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出现大量用户花呗被关闭的情况。

前两年确实出现过大量用户花呗被关闭的情况,而当时之所以有大量用户花呗被关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付宝缺钱了。

当时花呗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ABS,但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很多金融机构的ABS规模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2017年跟2018年上半年确实有不少用户的花呗被关闭掉的情况。



但是面对ABS发行规模被限制的情况,支付宝随后积极去跟其他银行进行合作,通过联合贷款,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进入2018年下半年之后,花费的资金明显增加了很多,这为支付宝推广花呗提供了更多的弹药。

再加上从2018年7月份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联被停止,支付宝的利润来源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弥补断直连造成的损失,支付宝开始大力扶持花呗跟借呗。

特别是花呗更是成为支付宝重点推广的对象,进入2018年末到2019年度,支付宝进行了好几次大型的推广活动,每一次的资金规模都是十几个亿,在支付宝的大力推广之下,花呗的用户也是迅速增加的,并不是减少。2018年末花呗的用户量大概是一个亿左右,而现在花呗的用户量至少达到1.5亿。

再次、花呗是支付宝的核心业务之一,支付宝肯定会花大力气去扶持,路线走得很准很精。

支付宝的运营团队,可以说是全国最顶尖的运营团队之一了,他们不论是个人才能还是团队管理能力或者是战略方向都要比常人强很多,所以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就不要去怀疑支付宝的战略方向了。

再说花呗是支付宝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蚂蚁金服的重要利润来源,目前花呗一年给蚂蚁金服创造的毛利保守估计至少达到80亿以上,而且利润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前几年每年平均增速都达到50%以上。

所以蚂蚁金服肯定会下大力气去扶持花呗的发展,蚂蚁金服肯定会不断的积极去拓宽资金来源,保证用户有足够的花呗额度可以使用,同时也会花很大的力气去推广花呗,让花呗的用户进一步增加。

最后,如果大家花费有违规行为,被关闭就不要怪支付宝,只能怪自己。



虽然最近一年时间支付宝花了很大的金钱和精力去推广花呗,花呗的用户量也增长了很多,用户的额度也增长了很多。但与此同时,支付宝对那些不合符合条件的花呗也会做降额或者闭处理。

毕竟花呗是一个信贷产品而不是慈善资金,它的核心目的是降低风险,然后创造更多的利润。如果大家在使用花呗过程当中没有遵守花呗的规则,比如出现花呗套现,或者是花呗出现逾期之后长期不还,那花呗被降额或者是关闭是分分钟的事情,这只能怪自己不要怪支付宝。


贷款教授


近期蚂蚁花呗的额度确实有大幅度的调整,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临时额度,像我自己就给了近期5000元的临时额度,但是之前的几次调整对于自己花费的总额度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所以并没有大量的数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花被用户直接关闭,对于一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年轻人而言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花呗使用额度,要说是完全的关闭个人觉得可行性不高。


并且我刚才去看了看这个临时额度给到了10月底,那么根据以往双11之前的支付宝花呗额度提升历史数据来看,今年会有一波在双11之前继续给予一定额度的临时花呗额度用来刺激当前的经济消费,所以即使是今年8月给了一部分临时额度到10月份过期之后,支付宝花呗也会给我们在11月之前继续增添一部分的零食额度。

个人觉得不管是支付宝的花呗还是借呗,包括当前的信用卡都是年轻人走向金融社会的第一步,合理控制自己的金融体系做到负债和收入维持在一定的平衡区间内即可,对于自控力较差的人而言建议取消借呗即可,对于花呗而言可以主动的去调整自己的消费上限也是不错的,毕竟偶尔用到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晴天财经阁


到底是谁错,谁也说不清。我家那位上次还花呗500元,当时也没太注意看是否还到花呗,结果看花呗怎么还欠500,原来那钱没到花呗,反而去了那个什么余额宝里,关键的是还冻结了,不能转出,搞得莫名其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那500就一直在余额宝,每天0.03的利息😂😂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转出来,更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查看自动转入也没有开通啊,真不明白这支付宝安不安全,万一别人转账大数额的,一下子也到余额宝了,再冻结了,那咋搞??


那年and那天


大量用户关闭花呗?是不是有数据支持呢?至少,我目前的花呗没有关闭,并且额度达到了30000元。不可否认,有部分用户已经关闭了花呗,因为花呗确实是考验自制力的利器。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拿我来说,我每个月的花呗消费基本上都是在递增的,可能支付宝就是看重我的支出递增,才迫不及待的给我提升了花呗额度。

那么,我们试着分析下,为什么有人选择关闭花呗呢?花呗其实,说的很明确一些就是信用卡,它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信用卡关系差不多,只不过它是电子信用卡。对于花呗的存在,我相信很多人还是喜欢的,因为它确实可以给用户提供很便利的借贷服务,如果你在支付的时候,突然需要一笔钱,而手表刚刚没有,花呗就能解决你急用资金的问题。

虽然它很方便,可是你也要看到它的问题,它会养成我们依赖的毛病,你可能会不经意的提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的额度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到你根本偿还不了的怪圈中,这时候一些自制力差的用户,可能选择关闭花呗,毕竟,花呗确实不符合自制力差的人的需求。

而那些选择关闭花呗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现在信用卡业务和花呗业务的问题体现,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强有力措施支持,才让大笔的用户受限于支付宝花呗的影响。

可是,支付宝有走错方向吗?实际上没有!因为这是企业的本意,商人追逐利益,这是本性。

按照目前支付宝的发展,大量用户关闭花呗的情况并不可能太多,但是有一部分人自制力差的可能会关闭,你呢?属于哪个呢?

LeoGo科技

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8万粉丝 · 44万赞

相关搜索

花呗怎么关闭

支付宝550分花呗额度

借呗初次额度是多少

花呗逾期后果

不用花呗怎么关

借呗提额5万方法


囂鵓


花呗额度的提升,让大量用户关闭花呗?有没有数据支持证明?蚂蚁金服发布的关于花呗的报告,只有提及过各年龄段使用的花呗人数占比,并没有指出花呗具体的使用人数,截止目前花呗最新的使用人数数据应该只有蚂蚁金服自身知道,你又是从何处得知大量的用户关闭了花呗?

花呗的性质

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先消费后还款的产品,本质上与银行的信用卡是一样的,你会因为银行提高你信用卡的额度而去销卡吗?我相信99%的人都不会。同样的,你相信会有用户用户因为花呗给提额而关闭花呗吗?不能说没有,但即使有肯定也只是少数,而不会是你所谓的大量用户。

以我个人为例,花呗帮我把额度从5000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4万元固定额度+2万元分期专享额度,我只有感觉到开心,并没有想到要说去把花呗关闭掉。我相信因为不提额而离开花呗或者关闭花呗的人,肯定远远高于因为提额而离开或者关闭花呗的人。

支付宝走错方向?

推出花呗这类信用产品,不非只是蚂蚁金服有这个行为,京东的白条、苏宁的任性付以及银行的信用卡等等均是这类产品,你认为这些机构纷纷都推出这类信用产品会都是错误吗?这些同性质类型的竞品,他们是如何竞争获取客户呢?除了各类红包雨以及活动之外,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应当就是提高信用额度了。

蚂蚁金服这种有大数据支持的企业,用户更多的是需要提额还是降额,从历史上的大数据即可判断出来,你认为蚂蚁金服会错误吗?

总结

说句实在话,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从来就只有听到过用户要求提额的,还没有听过说用户要求主动要求降额的,因为提额而关闭花呗的我们不排除有真实存在的情况,但是肯定不是主力人群。


鲤行者


可曾想过可能是自己走错方向?而不要一味用一些个人例子去反映整个支付宝借贷体系。我想问的是,花呗额度提升和大量用户花呗被关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必然关联性吗?

马云也是苦恼,给用户大额度往往不被珍惜,待花呗被关了又要“背锅”。“提额一时爽,还款不用管?”这是否会正中一些对提前消费缺乏自制性的用户心理?

就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说,每月用花呗只有区区几百上千的消费额。不过使用频率倒是挺高的,多数为日常小额消费。所以,花呗消费额度也一直只升不降,至今消费额是两万三。

那我想题主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更甚至说是有点扯。

说到支付宝的方向方面。我们清楚了解到花呗本身就属于信贷消费产品。目的也是旨在给用户提供给为便捷的服务。

而影响花呗开通与否和额度高低的因素关键还在于合理使用和信用守约方面,跟消费水平也并无直接关联。有过很多的花呗被关的事例,多数就是因为逾期还款甚至是恶意套现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花呗其实也更像是一位消费者自制能力强弱的量尺。很多时候对于花呗消费是没多大感觉的,能花就花了,从而出现了到期无力还款的情况。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方向走错了,没有合理把握自身消费能力。


IT小众


有这事吗,我似乎没感觉到有额度提升哦。从开始用支付宝到现在,花呗的额度有一些变化,但整体来说变化不大,到现在也只有7000,远低于信用卡的额度了。可能也跟我平时用花呗支付比较少有关系。


花呗本质上来说也就是一个小额的信用卡,但因为与支付宝绑定在一起,还是很好用的一个小工具。淘宝的日常购物消费可以用花呗,平时商店买东西用支付宝扫码付也可以用花呗,最关键的是,日常转账都可以用花呗,这就很厉害了。

自从有了各种宝以后,很多人管钱的习惯都变了,不太喜欢在银行卡里留很多现金,基本上一有钱就转入了各种理财产品。那有了花呗以后,日常的零星支出也很方便,完全不依赖银行卡的余额。所以说,支付宝的花呗,也是很多微信支付用户,迫切希望微信能有的功能,否则想要发个红包,或者转个小账,都还要银行卡里有钱才能操作,没钱就很不方便。


就我个人的习惯,日常购物还是以信用卡为主,注意是用得时间长了,对信用卡有感情,而且,每个月统计花销也方便,不要想着花呗里还有账单要还。而日常付款,更常用了的是微信支付,为了避免要刷银行卡的情形,一般会在零钱通里留一些备用金,三五百的,能应对小额的支出。


所以,我倒觉得楼主说的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花呗对很多支付宝用户,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功能,不会因为额度变化而选择放弃。


康愉子


谢谢您的问题。支付宝没有做错,是我们控制消费欲望做出的选择。

花呗的本质要认清。马云推出的花呗,本质就是互联网信用卡,针对的未必是资金不足的用户,只要有需求都行。注册用户先消费再下个月还钱,花呗消费额度因人而异。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支付宝花呗与信用卡和其他借贷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也给了用户方便。那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花呗的弊端主要是谁的问题。

花呗的“陷阱”。第一,花呗还款利息是很低的,消费的时候又有“不是花自己钱”的心理暗示,很多人受吸引放松了限制,敞开用花呗,导致巨额“债务”,特别是自控力较低、超前消费成习惯的人群。第二,花呗的还款是必须按时还的,否则会面临利息增加与信用损失。第三,理想消费与花呗还款的双重压力,导致部分用户经济能力支撑不起巨大花呗借款,于是就关闭了花呗。从上面的原因表述,我主要强调的是花呗用户的消费习惯决定消费心态,马云当年推出支付宝,恐怕不是为了重塑大众消费观。




花呗提升额度的问题。节假日前是消费高峰,支付宝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提升花呗额度可以理解。有些用户认为这预示着提前支配会增加、手中资金越来越少、还款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防止“剁手”,所以关闭花呗。关闭花呗依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否真能控制提前消费的额度、能存下钱,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支付宝用得少了,那微信呢?第二,消费习惯养成在于个人,而不是归咎于支付宝的花呗,毕竟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自身资金去向。第三,银行都在为优质用户提升额度,支付宝提升额度就是走错方向,我认为有问题。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