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有什么意义?

破晓兒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谐音。

比如甄英莲

比如元迎探惜

比如程日兴

比如詹光

比如吴新登……

第5回是全书的大关节所在。

里面所提出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当然也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在。

谐音呢,是千红一起来哭,万艳一起悲伤。

所以红楼梦绝对不只是一本写宝黛爱情的书。

作者所谋者非常的大。

作者是想给那个时代的女性写一本儿集体立传的书。

作者要让他笔下的所有的女性都走上被怜惜之路。

这是一本红楼梦断的书。

林黛玉追求的是爱情,爱情梦碎。

薛宝钗追求的是好风凭借力,这风走了,不给她借力。

有能力的探春梦断了。

无追求的迎春梦也断了。

香菱的梦断了。

晴雯的梦断了。

袭人的梦也断了。

彩霞的梦破灭了。

柳五儿的梦破灭了。

甚至只出现了那么一小回的万儿,未来可见的梦也断了。

甚至那个只提了一次名字的傅秋芳,她的梦也会断。

不管她们是多么的争强好胜,不管她们是多么的退让忍让。

就是这样,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梦,可是每一个梦都要有不同的形式被破掉。

这是一个女孩子集体梦断的故事。

那些让林黛玉起死回生,让林黛玉发家致富的续书,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就算不是金闺如花女,也会集体梦断。





绿豆讶


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有什么意义?

一,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出处。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小丫鬟奉茶,宝玉只觉得清香馥郁,滋味纯美,便问是何茶。警幻仙子说:

"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 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及至摆上酒馔,宝玉更觉那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问是何酒。警幻仙子说:

"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二,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实质含义。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游览的地方主要是“薄命司”,而所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说的是薄命司里的女儿们。

小说《红楼梦》不只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是写“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也即贾府所有女子的悲剧。

小说《红楼梦》第一回,开宗明义说: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可见作者所揭示的悲剧是“当日所有之女子”的悲剧,而非林黛玉一人之悲剧。

三,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具体表现。

小说《红楼梦》中的女儿们的确都是悲剧结局:

贾元春“被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最后到底是如何死的都说不清楚;贾迎春被贾赦送给孙家抵债,被孙绍祖虐待“一载赴黄梁”;贾探春做了外交的牺牲品;贾惜春陪伴青灯古佛终了一生;林黛玉泪尽而逝;薛宝钗、史湘云的结局和李纨一样,成了贞节牌坊;秦可卿天香楼自缢;王熙凤被休弃;妙玉死于贼人之手;晴雯、金钏儿被王夫人迫害而死;鸳鸯被贾赦逼死;袭人嫁给了一个戏子。须知:古代戏子是达官贵人的玩物,地位是连娼妓也不如的,普通老百姓等于良民,戏子等于贱民……包括尤二姐、尤三姐无一没有好的结局。

都说是好结局的巧姐,嫁给了板儿。一个公侯之家的小姐嫁到了一个农家。荒村野店,一灯如豆,在灯下纺绩。何等凄惨!

所以说,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对红楼女儿赋予了普遍的同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女子们共同的悲剧,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这也就是小说《红楼梦》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意义。


初晓兒


这是《红楼梦》用的谐音。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著,后40回为高鄂所续。乾隆末年,由程伟元整理。

《红楼梦》中暗藏机关,寓意丰富,构思精巧,尤其体现在书中人物、事物的命名上。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以及有些事物都有特殊的含义,多用谐音,用以寓意,大有深意。而谐音或嘲讽,或挖苦,或感喟,或叹惋。有的暗示人物的命运,有的昭示情节的发展,有的概括了人物的特点等等,丰富多彩,种种不一,妙趣横生。

除了“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 万艳同悲)外,还有:

大荒山无稽崖乃“荒诞无稽”,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乃“渺渺茫茫”,甄士隐乃“真事隐”,甄费乃“真废”,娇杏乃“侥幸”, 甄英莲乃“真应怜”,霍启乃“祸起”,封肃乃“风俗”,冯渊乃“逢冤”, 薛蟠字文龙乃“文聋”,贾雨村乃“假语存”,贾雨村表字时飞乃“实非”,张如圭乃“如鬼”,秦可卿乃“情可轻”,赖尚荣乃“赖上荣”,秦钟乃“情种”,詹光乃“沾光”,卜固修乃“不顾羞”,卜世仁乃“不是人”,石呆子乃“实呆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乃“原应叹息”,贾化乃“假话”,单聘仁乃“擅骗人”,坠儿乃“赘儿”,靛儿乃“垫儿”,戴权乃“大权”,张有士乃“张有事”,秦业乃“情孽”,王仁乃“忘仁”,严老爷乃“炎老爷”,潇湘馆乃“消香”馆,蘅芜苑乃“恨无缘”,枫露茶乃“逢怒茶”,青埂乃“情根”,十里街乃“势利街”,仁清巷乃“人情巷”等等。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读《红楼梦》要具只眼,不要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讲情讲史的,跟封建主义不搭边。红楼的主题只有一个,讲丹道,这儿也不例外。

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s‘千红一窟’。”

我们先看茶,放春山喻我人身体,形山,遣香洞喻下田,仙花灵叶喻阴阳二气,宿露而烹,喻子时进火,所以"千红一窟"喻丹道所进之阳火也,千红喻阳,一窟喻一窍也。哪里是什么女儿的悲歌呀?

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

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

再看酒,"百花之蕊″,喻丹道真铅,阳气也,"万木之汁″,喻真汞,木液也,"麟髓之醅凤乳之曲″,这是丹道的真意调药也,麒麟为中土也,于是"万艳同杯″就出来了,万艳喻金丹神水,同杯喻玄关中黄,不是什么封建女儿的悲惨命运呀!

《红楼梦》是讲这个的,不是爱情野史哦!





十八员外


千红一窟,乃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饮用之茶,寓意千红一哭也;

万艳同杯,乃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饮用之酒,寓意万艳同悲也。

在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最惊世骇俗的一句名言就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私以为,这是对小说主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最佳照应。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隐喻大观园里的“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的命运之悲,更在于宝玉对于女子尊贵的欣赏和红颜薄命的同情。这正如鲁迅所言,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大都是男子的附属品,并不受理解和重视。尊贵如贾府,也少不了那些“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肮脏之事。所以当柳湘莲说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时候,宝玉一下子红了脸。

曹雪芹最初著书的目的,就是为闺阁女子立传,“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曹雪芹对于闺阁女子的欣赏与同情,皆倾注在宝玉这个人物形象之上。大观园是曹公为宝玉营造的一座青春王国。宝玉在那里没有世俗之见,对所有女子都持有一段“意淫”之情。

宝玉发自心底尊重并欣赏这些闺阁女子。平儿被凤姐打哭他会奉上胭脂哄她开心,想到她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的夹缝中求生存,竟为她的悲惨命运而伤心落泪。宝玉看到龄官在雨中划“蔷”,自己不知躲雨却提醒她小心被淋湿了。还有晴雯撕扇,不胜枚举。

这种随处可见的欣赏与同情,宝玉发自肺腑地挥洒在大观园里的女子身上。宝玉经常说如果自己死了,要用这些女子的眼泪埋葬自己,却不知自己已经为这些女子洒过多少眼泪。他欣赏女子的纯净之美,更懂得理解她们的命运之悲。

在太虚幻境里,宝玉饮用的“千红一窟”之茶,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烹制而成;而“万艳同杯”之酒,则是“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宝玉饮尽了姹紫嫣红的草木清香,何尝不象征着他看透了大观园那些如花美眷的悲凉命运。

最终,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化为“世外仙姝寂寞林”;独守空房的宝钗,成为“山中高士晶莹雪”;探春远嫁,迎春受辱,惜春皈依佛门,而妙玉被强盗掳走“终陷泥淖中”……。宝玉爱过的那些花儿,早已散落在天涯。大观园空了,青春王国毁了,而宝玉悟了。

宝玉最终选择了遁入空门,以一场佛门的清净,来还她们一个“落了一大片大地白茫茫真干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大观园女子命运里的悲凉是她们共有的,但难在宝玉领会到了这种悲凉之雾,更甘愿还自己与彼此一个彻底的交待。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宝玉对曾经那个以女儿为尊贵的大观园最后的祭奠。他看破红尘,勘破“意淫”,在佛门的虚空之中,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对于经历过繁华旧梦的宝玉来说,这种自我救赎,是对无力改变“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悲凉命运的无声控诉。


此笺


巜红楼梦》第四回在描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千红一窟,取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取谐音“万艳同悲”;红与艳,指的是书中的女子;哭与悲二字,意指痛苦,悲伤;也就是说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已经暗示了书中的女子们才华出众却命运多舛,终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这也是作者对封建社会造成女子了悲惨命运的揭露和控诉。



曹宗国随笔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全文时时刻刻在写贾府的故事,虽然看似豪华,但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结局的悲凉,尤其是性格迥异的女子,最后的结局早已注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