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会战中,从苏军的自身战术素养来看,苏军为什么能挡住德军的进攻?

历史长流水


对于苏军来说,使用自己的鲜血交了学费,这才逐步扭转了不利的战局。在莫斯科战役中,除了的德国人总是说到的天气好冷,道路泥泞以外,苏军自身的改变也是很大的原因。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使用各种手段迟滞德军坦克的进攻

,综合运用反坦克壕、雷区、炮兵等各种手段,而当德军坦克被阻止住的时候,德军的进攻也就被阻止了。

德国人的88高炮号称万能炮,苏军也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效果也不错。

苏军从莫斯科城下开始,行动开始变得谨慎起来,这个从苏军坦克第4旅在姆岑斯克的行动就可以看出来,苏军到了姆岑斯克城外,发现城里的情况不明,这个时候如果是战争初期,苏军会不管不顾冲上去,而这个时候,卡图科夫首先派出了两批坦克步兵侦察队,首先摸清情况,然后再根据敌情作出决策,利用坦克设伏,有效的迟滞了德军的行动,为后方调兵争取了时间。



这个方面是苏军的行动开始谨慎小心,不再象战争初期那样给德军送人头。当苏军进入工事开始防御后,德军也就好日子到头了。

苏军充分利用莫斯科是铁路中心的便利条件,从苏联各地调兵,像著名的近卫第8步兵师就是从哈萨克斯坦调过来的,而且这个师还是那种1.4万的师,齐装满员,这个十分不容易。
调兵是一个方面,守卫莫斯科的部队主要是组建的新部队。


苏军新组建的部队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在苏军后来反攻的时候,主要的机动兵力是骑兵。而且苏军还是在慢慢学习战争,包括斯大林在内,斯大林依旧是喜欢催朱可夫迅速发动进攻,按照朱可夫的话就是像一个不成熟的拳击手,急于投入比赛。

而苏军在组织防御的时候也有改进,原来苏军的防御工事就是一个一个的单兵掩体,到了莫斯科战役,苏军开始构筑防御堑壕体系,罗科索夫斯基回忆,苏军开始命令构筑堑壕,当时由于部队没有受过这种训练,不过对于罗科索夫斯基这种一战老兵来说挖沟并不困难。有了堑壕系统,兵力可以通过堑壕机动,这样随时可以填补战线的缺口,而原来在单人掩体中的士兵左右邻都看不见,在单独面对德军的坦克大炮的时候,很容易就自行逃走,而在堑壕中,由于可以机动兵力,士兵的孤独感大大减轻,在面对对方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鼓励,这样士兵的心理状况大大改善。这样,苏军防御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更不用说,苏军是设置多道防线,并且开始用空间换时间,在德军的压力下,苏军开始缓慢而有秩序的后撤,这种情况下,德军就很难快速推进。

苏军经过几个月的战争,对于德军的行动已经是摸到了一些门道,按照朱可夫的话说就是,德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域就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判明了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就要集中自己的预备队去抗击德军的进攻,同时,苏军也开始把高炮用来打德军的坦克,由于莫斯科地区的防空部队很多,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反坦克火器的密度,这种情况下德军面对苏军的实力开始增强,而德军自身后勤保障乏力的缺点充分的暴露了出来,德军的坦克部队的进攻变得不再犀利并且最终被阻止。


有痰


德军在莫斯科的失败原因有很多,既有寒冷气候的影响,又有德军后勤补给脆弱的限制,更有苏军顽强抵抗的消耗。在这三个主要原因中,前两个一直被不少德国军迷无限放大,而实际情况中,苏军的顽强抵抗对德军的迟滞作用根本不亚于气候和后勤对德军的影响。苏军在战争初期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在失败中也逐渐成长起来,而且让德军指挥官们真正意识到不得不撤退的正是苏军展现出来的日益提高的战术素养和消磨不完的战斗意志,还有日趋成熟的作战技巧。不论是苏军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还是苏军士兵们坚决的执行力,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成功将德军赶出了莫斯科,并发动了一系列的反击。虽然后期的反击存在着各种问题,没能达到预想的战略目标,但已经迫使德军全线转入了防御,这终究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骑兵—机械化集群”的组建与运用

第一次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战场的是别洛夫少将领导的近卫骑兵第1军,该战斗发生在卡西拉附近,意在减轻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对图拉的围困压力。交战双方是苏军的近卫骑兵第1军与德第2装甲集团军下辖的第17装甲师。此时的苏军依旧缺乏重型装备,骑兵虽然在坚固的德军阵地面前显现的异常脆弱,但事实证明马匹可以有效的帮助部队进入作战区域。苏军骑兵利用德军稀疏的防线,将各支分队分别渗透进去,对德军后方脆弱的后勤单位实施袭击,随后各坦克师、高射炮兵、工兵团、火箭炮部队则从正面发起进攻,最终迫使第17装甲师撤退,解除了图拉的压力,使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从南面迂回莫斯科的企图破灭。


1941年12月5日,苏军吹响了莫斯科反击战的号角,新组建的加里宁方面军从突出部北面开始向克林方向进攻,在此过程中苏军又组建了数个由步兵师和坦克旅组成的“突击集群”。在进攻鲁萨的战役中,苏军近卫骑兵第2军率先冲入了突破口,紧随其后的是一个“机动坦克群”。苏军的其他集团军也纷纷效仿这种战法,在这种战术的打击下,德军的防御逐渐土崩瓦解,不得不拖着残兵败卒一路后撤。这一系列进攻作战中,苏军已经意识到快速集群对战役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尝试组建更加强大的坦克、机械化军以及坦克集团军,以获得纵深的突击能力。



二、纵深防御体系的建立

与之前的维亚济马防线相比,莫斯科防线更短,因而苏军可以拥有余力增加其防御的纵深。苏军在莫斯科以西修建了两条完整的防线,而且并非之前那样由单薄散兵坑组成,而是构筑了大量的防御支撑点和障碍工事。苏军一个集团军所要防御的正面战线相比以前也缩短许多,从而可以将更多的师级单位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二线,平均防御纵深高达50公里,这几乎是10月份时的三倍。苏军还将反坦克分队、步兵、工兵和炮兵依次集中部署在德军的必经之路上,应付德军装甲部队的集中突击,苏军这一套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为抵抗德军强大的装甲集团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德军很难迅速取得战役自由,不得不陷入持续的正面消耗战。

1941年12月1日,德军第四集团军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进犯,在有限的装甲兵的支援下,第四集团军迎面撞上了苏军精心准备的反坦克防御区,德军第四集团军的进攻陷入停顿,随后苏第33集团军的突击部队沉痛打击了德军的侧翼,迫使德军第四集团军转入了防御,这是德军最后一次向莫斯科的大规模突击。


战略论


这该怎么说呢?

德军用闪电战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豪无防备,被打的节节败退,大批部队被德军合围,希特勒德国一路凯歌的推进到了莫斯科城下。

而参加莫斯科保卫战的苏军,大部分是从前线撤下来的残缺甚至建制不全的部队,小部分是长途拔涉从西伯利亚调过来的疲惫之师,亳无战术素养可以。

但他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斯大林就在莫斯科城中,斯大林不撤部队就必须誓死保卫莫斯科!

一人拼命十人难挡,更问况是整个保卫莫斯科的部队人人拼命,其暴发出来的战斗力令人生畏。

何况莫斯科的冬季异常严寒,别说德国的战斗车辆在严寒中机油冻结不能行动,就连轻重机枪也在严寒中故障频发,在严寒中德军的后勤供给更是无法保证。

而苏联从西伯利亚调来的部队,其武器装备就是为西伯利亚严寒而而设计,在战斗中武器装备不会出什么问题,他们背靠莫斯科没有后顾之忧,后勤供应更是军人优先。

所以,莫斯科会战德军以大败告终。


jianchi


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连续雨加雪,泥泞道路变成一望无际的大泥塘,战马大量死亡,丢弃无数辎重,汽车摩托车寸步难行,德军日行仅5至7公里,蠕动行军。11月,地面封冻,军队仍单衣行军,挖出火炮,大量火炮已损坏,11月底,气温降到零下40度,大炮润滑油冻成固体,数百坦克发动机冻裂,希特勒仍幻想苏军已崩溃,12月,乞丐一般的德军哆哆嗦嗦靠近了莫斯科,德军用望远镜看到了克里姆林宫顶尖的红五星,这是德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莫斯科,期间佐尔格送来重要情报,日军不会进攻苏联远东,一列列军列驰援莫斯科,美英援助物资不断运抵北冰洋港口,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下,苏军反攻了,德军后撤约100公里,许多苏军战士深入到德军后方成了游击队,双方对峙到1942年4月,双方都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战役,东线惊雷


在下钢铁侠侠侠


莫斯科会战,苏联红军第一次击退了纳粹德军的装甲洪流!它也是苏联军队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的开端(正式展开战略进攻是库尔斯克战役以后);

1941年7月,被打得溃不成军的苏联红军统帅部总动员莫斯科居民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构筑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第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第二道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这就是纳粹德军攻占明斯克和基辅后,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进抵莫斯科前沿面对的坚实防线!

1941年10月中旬。纳粹德军才打赢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可是,俄国的气候转为秋雨季节,泥泞的道路、苏联独特的铁轨、德战区游击队的骚扰让纳粹德国的冬季补给受到制约;

最要希特勒命的是,斯大林得到了日本不会侵略苏联远东的情报,他毅然下令将数十万远东部队调往莫斯科——这批训练精良、战斗意志坚定的部队善长严冬、尤其是零下气候的作战,所有的作战装备都是为西伯利亚严冬反击日本侵略准备的——他们抵达莫斯科的时间:恰好进入冬季!

此外,苏军统帅部及时调整了苏军作战编制:将作战机制指挥不便的机械化军调整为坦克旅/集团军,极大的增强了前线苏军集团军的战斗力;苏军统帅部甚至组建了大本营直接指挥的坦克集团军,它们在朱可夫最需要支援的时候调拨给他;而中亚的苏军部队也在装备了严冬作战的装备以后抵达莫斯科前线!

尽管,纳粹德军多次调整进攻方向,可是,纳粹铁骑们被莫斯科周边的三道防御工事、700公里反坦克堑壕、顽强的苏军抵抗困得动弹不得:古德里安进攻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苏军强大炮兵粉碎!

1941年11月29日当晚,斯大林下达反突击的命令。苏军全线反击:纳粹德军被击退了100-250公里,损失军事人员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15000辆汽车和大量其他军事装备——闪电战第一次被打败,美英由此开始认真考虑援助苏联、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熊style


正所谓敌之失误就是我之机会,德军顶着几十年不遇的低温天气还要贸然进攻莫斯科,对莫斯科形成三年包围之势,到并没有完成包围。日军偷袭珍珠港,南下东南亚,苏联远东危险解除,抽调近百万新生力军投入到莫斯科保卫战。利用德军侧翼杂牌军的薄弱发起了反攻,解除了莫斯科危险。德军败在轻敌,败在准备不足,士兵穿着单衣零下几十度作战,神仙也没办法取得胜利


娶个民子真难


德军战线过长,不能速战速决。天寒地冻,难以御寒。苏军也没啥战术,指挥官被自己人杀得没几个了。全凭在本土作战勇敢拚命,拿人往上垫。但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和战略纵深给了德军致命打击。


高长宽4


参考中国抗战就可以发现,战争终究靠经济实力,人口,最重要的是国土面积,以空间换时间,蛇吞象的游戏规则在灭国这种规模的战争中很难实现,苏联当时经过斯大林肃反,杀了很多高级,中级军官,士兵素质普遍不高,但广袤无垠的领土,比德国多的多的人口,不逊于敌国的工业制造能力,都说明一点,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平淡47901



月林6491


莫斯科苏联的心脏苏联的精神,苏联人民的寄托,国家的象征。莫斯科被践踏和揉蔺也就是践踏了全体苏联人民。所以苏联人民和军队誓死保卫莫斯科的精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