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

古梁镛


五胡乱华有多乱,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段中华民族永远的噩梦。

在这段噩梦里,晋朝人口从2000万骤减的400万。五胡之乱带来的民族大融合差点导致汉族被灭族。

五胡之乱的导火索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起因是晋惠帝无能,皇后贾南风弄权

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懦弱无能,偏偏还有一个残暴善妒的老婆。贾南风先是报复了以太后杨芷为首的杨氏外戚集团。后又利用司马玮和司马亮的隔阂,命司马玮杀了辅政大臣司马亮和卫瓘,又以此为罪名杀了司马玮。从此贾南风得以专权树立党羽。虽然她最终被赵王司马伦设计诛杀,但也正式拉开了西晋斗争的序幕——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衰弱,常年不敢踏入中原一步的外族看到了机会。以鲜卑族、羌族、羯族、匈奴、氐氏为首的外族相继入侵西晋。西晋无力抵抗,只得南下成立东晋。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外族势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直到隋文帝杨坚才结束了五胡十六国300年的动乱。

不禁让人想到三国时期,曹操不但征战蜀吴,还能抵御北方蛮族入侵。司马懿篡了魏国政权,却因为这么些不争气的后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一个噩梦般的年代。

五胡乱华时期到底有多乱

我觉得五胡乱华时期不能用乱来形容,而“惨”字才是最贴切的表述。让我们来一一列举下当时的惨状:

  1. 数万汉族妇女被充当军粮。白天被杀害吃掉,晚上供士兵奸淫。吃不掉的有的被喂牲畜,有的被淹死。这些女人被他们成为“双脚羊”。

  2. 外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掳掠。据记载,胡皇石勒一次就屠城数十万人。而这只是当时惨状的小小一部分。

  3. 常年的战争动荡,导致经济全面衰退,民不聊生。甚至达到了“人皆相食,白骨遍野”的地步,南北方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发展停滞。

  4. 外族入侵带来的民族大融合,导致汉人血统存正度遭到怀疑。不过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真正和汉族融合的是鲜卑族,汉人数量虽然急剧减少,但血统依然存正。

五胡之乱提示我们:永远不要内斗,给外人有机可乘的空间

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终于在隋文帝杨坚的手里,重新统一。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的休养生息阶段,隋朝在杨坚的统治下,开创了开皇之治的辉煌局面。但五胡乱华这个黑暗的时期,永远成为了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噩梦。

如今生活在强大祖国保护下的我们,更要时刻警醒自己,永远不要内斗,不给外人有机可乘的时机。


执古论今


“五胡乱华”这个话题有些沉重,那是汉人被称作“两脚羊”的时代。但是那也确实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没有“五胡十六国”,就结不出“隋唐盛世”的果实。

这是中国最乱的一段历史,它从东汉末年中平六年,公元186年,一直到隋文帝杨坚576年统一中国为止,除了晋朝统一之初的二十多年以外,近400年的岁月里,兵戈不息,人民百姓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战火连绵,田地荒芜,世家大族被迫衣冠南渡,经济和文化都事一个大的退步!

论起“五胡乱华”的原因,那就是“八王之乱”!司马家的家族内乱,最后造成整个国家的军阀混战,极大的消耗了国家力量,这才使得匈奴的刘渊,羯族的石勒,氐人的苻坚,鲜卑的拓拔和慕容羌人的蒲洪,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把中原搅闹的乱乱哄哄。

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前后汉,前后赵,前后燕,前后秦,东西魏,等等的十六个政权,时间都不长,这个时代,是武人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大胡子的时代,而和他平行的南边,则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小朝廷,也是战火不断!读了这段历史后,最大得想法就是:

生在和平年代,长在和平年代,有强大的祖国保护,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正在学历史


我是孙老师,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不愿意提及的地方,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历史学领域不想讲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五胡乱华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发展,差点造成汉人的历史终结!

五胡乱华发生西晋时期,自然原因在于当时气候寒冷,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得不南迁解决生存问题。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几个分封的王侯都想当皇帝,爆发战争。胡人一看,你们自己都乱了,那我肯定要趁火打劫啊,不然这不是我们游牧民族的风格!

于是大量胡人南下进入中原,肆意屠杀。见到男的就杀,见到女的就俘虏。比如其中的石勒和石虎,嗜杀如命,攻下一城几乎就屠杀一城,以杀人为乐。石虎的儿子喜欢砍下漂亮宫女的头颅,做成工艺品,放在盘子里供人欣赏,经常把人和牛羊一起煮,分给大臣品尝味道。在这种野蛮的屠杀下,中原地区的汉人有原先的一千六百多万锐减到三百万左右!可以说,差点造成中原地区汉人的灭绝。

还好有大将冉闵发布了反胡令。汉人最终赶走了在中原地区祸害百年的胡人。

这一段历史之所以提及的很少,主要在于这是我们汉族的一个耻辱,也跟我们现在宣传的民族团结相违背。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要以史为鉴!

我是孙老师,专注历史领域。关注孙老师,一起发现有趣好玩的历史真相!




开心的鱼头


前言:本文描述的情节容易引起不适,请谨慎点开!

进入正题!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五胡乱华又称、“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灭顶灾难!



五胡乱华的背景!

西晋是哪个国度呢?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家族,其簒曹魏建立了西晋,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大家都熟悉三国历史,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皆想一统江山!三家在争霸的同时,随便派出一支部队都能灭杀扰乱中原的游牧部落与外族!

可谁曾想,三国争雄的最后,司马家族成功“窃国”,一统了江山,开始了奢侈腐败、政风黑暗的统治!在其治下,民间怨声载道,大量少属民族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开始,允许边民内迁)!最后,迁入的外族人口甚至达到了关中晋人人口的一半!

西晋末年,由于司马家族内部混乱争斗,发生了“八王之乱”,最终为西晋亡国和后来的五胡十六国及乱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为五胡?

各少数民族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当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非常频繁,各种部落种族数不胜数,最典型、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有五个,分别为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这就是史称的“五胡”。

这些少数民族趁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国力空虚,军事力量锐减之际,胡人趁机起兵,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的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形成了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格局!



五胡乱华的序幕!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的!

公元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西晋远方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同时,北方汉人为逃避胡人统治大批渡长江南迁。所谓的“五胡”开始了中原史上最最混乱的时期!



那么,五胡乱华有多乱呢?这个乱世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首先,出现了史上最大规模人吃人的事件,吃人简直是家常便饭!只因这些胡人们仍保留着最原始的食人兽行!

这个时期,在胡人眼中,汉人就如蝼蚁一般,可以随意杀害,像牲畜一样被圈养!可杀可吃!此时的汉人被称作两脚羊(也有人说单单称呼汉人女子),汉人女子夜晚被奸淫,白天就被杀害作为口食!匈奴、羯等族的军队出征不带口粮,全凭路上掠夺汉人为食!据记载,羯族石勒带领十万大军出去打仗,全部轻骑上阵,竟然无任何后勤保障,只因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就能供其所需!几十万汉人被全部当军粮吃掉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胡人每攻破一个汉人城池,实行的均是屠城政策,羯族石勒的巅峰之作就是一口气灭杀十万多汉人,这些汉人绝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以至于为了不被遭受虐待侮辱,选择自杀的汉人都能铺满好几条街道,街道的树上挂满了清一色上吊自杀的汉人!

这个时期,华夏民族冉闵在灭羯赵的时候,一次性就从羯族手里解救了达五万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可是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这五万名少女又落入了慕容鲜卑族的的手中。慕容鲜卑被称为食人恶魔,可想而知,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就被充作了军粮。一个冬天过去,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全被吃完了!

还有一次,鲜卑族抓了八万只“两脚羊”,活生生吃的只剩下八千名少女!当在走到河北易水时,要渡河时发现这些少女一时吃不掉,又是累赘,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还为之断流。




小结:就我已知的五胡乱华时期的惨无人道的事件还有很多,由于描述的情节太过瘆人,为了避免引起读者不适,就不再阐述了!

总之,五胡乱华这个混乱时期,结局就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汉族几乎灭绝!

五胡乱华的本质原因是胡人太过于强大吗?不!是中原无休止的内斗最终酿成的恶果!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知晓,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利,才是一切黑暗的源头!

参考文献:《晋阳秋》、《晋纪》、《晋书》、《四库全书》


瀚海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基本都是弱肉强食的大屠场,强者生存,弱者被奴役被杀,任何人不得幸免。

因强者主要是五胡统治者,所以主要被残杀的都是汉人。

根据葛剑雄的著作,我们看看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多少。

葛剑雄认为五胡乱华时期的北方人口低点,只有五六百万人,还不到原来人口的四分之一。

北方人口(主要是汉人)锐减1500万以上,大部分都是死于屠杀和饥荒。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称赞冉闵为大帝。

其实冉闵是个种族灭绝者,他的大屠杀几乎将羯族杀绝。而且冉闵杀羯族也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救汉人。

但在当时汉人几乎单方向被五胡屠杀的悲惨情况下,冉闵就算是黑暗中的一颗流星了。

当然屠杀都是一样,不能说冉闵比五胡要好,都是屠夫和反人类分子。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

实际上,乱华的并不止五族,还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

今天来看,五族只有羌族还存在,其余四个已经消亡了。

当时北方汉族人几乎生活在地狱,不但随时可能被杀,女人可能被奸淫,甚至还可能被吃掉。

《资治通鉴·晋纪七》记载:河间王颙顿军于郑,为东军声援,闻刘沈兵起,还镇渭城,遣督护虞遵夔逆战于好畦。夔兵败,颙惧,退入长安,急召张方。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

也就是将女仆万余人押在军队里一起走,因军中缺粮就将女人们杀掉,混在牛马肉中一起吃掉。


萨沙


五胡乱华号称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五胡对汉人的残酷屠杀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在那个时代的汉人时刻担心自己的性命不保,屠城、劫掠、奸淫、吃人等等,所以为何所五胡乱华时期是汉人最为黑暗的时代,因为汉人差点被杀绝。

那么究竟在什么时期发生的,到底有多乱?都有哪些骇人听闻的事情?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羌”“羯”“氐”五个游牧民族。匈奴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华夏历史上也是屡屡出现,匈奴民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匈奴族要么汉化融入汉族,也有说法是在蒙古国内的子民是蒙古族,这个民族骁勇善战,场面居住在大漠边疆,高原地带。

鲜卑族源于东胡,现在有说法是锡伯族人,但大多数也被汉化,他们以狩猎捕鱼为生,常年游牧于大兴安岭。羌族现也存在,羌族活跃于川藏地区,剩下的两个民族也是依旧存在。

既然我们搞清楚了这五胡是哪几个游牧民族,那我们就必须再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何,为什么会造成五胡乱华,历史契机是怎样的。

五胡乱华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但是在汉朝时期,游牧民族就开始逐步向中原内陆迁徙,这不断的迁徙就不断的盘踞地盘,各势力不仅打了起来,而且离中原的封建王朝也是越来越近,在汉朝后期大家都知道,经过三国鼎立,晋朝一统天下,但又出现了八王之乱的情形,整个中原乱成一锅粥,加之后来晋朝南迁,建立东晋,北方基本成了胡人天下。正是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历史条件下,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历史。

那么,五胡乱华究竟有多乱?

因为古代很讲究血统族氏之分,所以少数民族不仅占领中原地盘,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羯族将汉朝女子当作“两脚羊”,晚上奸淫白天则宰杀了充当粮食,简直毫无人性丧失天理。氐族攻占晋朝王都洛阳,不仅夺取了城池,更是屠杀了近二十万汉人。

据说鲜卑族在攻打宋国时,随军不带一份粮草,而是杀汉人以充饥,当时路边,树上到处都是尸体,完全就是一种人间地狱。最遭殃的是汉族百姓,他们大多手无寸铁,而游牧民族侵占并非王朝更替,他们不将汉族人民视作人,惨无人道,当时汉族人口锐减2/3,汉朝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所以五胡乱华向来是最不愿被提及的时代,那死一个充满着暴力,血腥,蛮横的时代。


大国布衣


有一个电视剧《楚乔传》就是以五胡乱华为时代背景的胡说八道电视剧。

为啥说这个电视剧是胡说八道电视剧?

因为五胡乱华时代的任何一个“奴籍”少女也不会有赵丽颖(楚乔)那种好运气的。

那个时代,只有最猛最野兽的野兽才可以生存,具有“人的意识”的赵丽颖不应该活过十分钟!

并且《楚乔传》对于残暴者的残暴,描述的万不及一,对于老百姓们的凄惨描述也是万不及一。

《楚乔传》严重美化了五胡乱华时代!

“以人为猎物”!是电视剧开篇的桥段,少女们被迫与狼共舞,这事情是真实发生的。

后赵皇帝石虎,一生只有两大爱好,一是性欲,二是杀戮,他在后赵国的首都邺城以南开辟了世界上最大的狩猎围场,任何人都不许向野兽掷一块石头,否则就是“犯兽“”,死罪!任何人走进了他的围场,他看见了会射野兽一样亲自射杀,有官员为了讨好她,也驱赶过百姓让他射杀。

石虎不断征集美女,甚至一次就征集了三万人,美女的父亲或者丈夫如果拒绝献出美女,死罪!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皇帝多数就是石虎这种素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石虎的文明程度就这样。

所谓“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羌、羯、氐五个少数民族游牧部族。原始部落文明程度嘛,杀人就是围猎咯。

在他们的生活意识里面,“丛林社会”不是形容词,丛林社会是真真正正的丛林社会,生存即是杀戮。

问题是他们进入了文明社会呀!文明社会的生活享受和人生舒适度自然要比他们的部落生活有吸引力,于是这些部落人也学着建立国家。

他们建了十六个国家,没有文化的一帮子人,连国家名字也不会起,请看他的政权名字: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全是挪用的以前朝代名字,这不怪他们,他们真的不知道国家为何物,朝廷怎样运转,官员怎么选拔,百姓怎么管理。

以他们的文明程度,他们只会放羊和放牛,现在要管理国家了,不乱才怪呢,不大乱才怪呢。

五胡建立的这些个政权,部落不似部落,强盗不似强盗,山贼不似山贼,国家不似国家,这些个政权就是一伙又一伙的虎群、狮群、狼群而已。

整个北中国变成了围猎场,百姓变成了无主的野生牛羊。

五胡乱华就是这么乱——不似人间百余年!


葭明通半瓶历史


刀叔导读:五胡乱华是汉人最黑暗的时代,但也诞生出一位让汉人至今自豪的一位大英雄!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有三个:

1、是东汉时迁徙大量胡人进入内地;

2、是士族制度,这个历史更悠久,东汉就是在高门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也无法动摇士族的根基,毕竟他自己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起兵的,而曹丕的气量就更加无法使得其采取措施来限制士族的实力。没有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还会有别的导火索的;

3、由于当时面临全球性气候寒冷,草原上很难生存,游牧民族为了活着只有南下入寇中原地区。

五胡乱华时期无疑是北方汉人的噩梦,西晋在八王之乱时,由于幽州刺史王浚愚蠢的决定,引入段氏鲜卑军队来对付当时的成都王司马颖。从此我国的北方开始沦为五个少数民族的狩猎场。

当时北方的汉人如果来不及随着西晋的权贵逃到北方,就等于将这条命彻底交代在北方了。

在鲜卑族进入中原之后,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俘虏,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在入侵过程中都没有随军携带军粮,于是就将这些被俘的女子充当军粮,开启了将人当成军粮的恶习。

随后的羯赵政权更是将汉族女子直接抓起来当成军粮来饲养,甚至将这些女子命名为双脚羊。

冉闵灭后赵后,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杀绝。

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

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

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愿。

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而今斯人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被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汉族英雄的传奇生涯。


王铭苇


开始:羯族和匈奴人在那个时代是最为残忍的,简直令人发指。他们打仗不携带军粮专门抓汉人的女子,晚上啪啪,白天吃光,宰杀烹食并称其为“双脚养”。后来在冉闵率领下的汉人大反抗,羯族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其残余跑到鲜卑、南梁等地作乱,被鲜卑族和陈霸先彻底杀绝,世界上再无羯族。而羯族也杀掉了汉人的数量高达400多万。。整个汉族人口被灭4分之3。冉闵解放河北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这些女子被圈养起来,仅给予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随时随地的被扑倒或则被杀掉。虽然这些女子被解救了,但很多却无家可归,数量约有五万,被冉闵收留庇护。后来冉闵被鲜卑族打败,这无万名女子又从新落入魔窟,继续双脚养的悲惨命运。在忍受了无数的奸淫后,这些少女们在短短的三个月就被鲜卑族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一座山,白骨森森。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也就是慕容复的爷爷们,这些人渣们抢劫了无数财富又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鲜卑族抢劫完毕回师途中一路上大面积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古代燕国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由于人口运输问题以及疾病流行的原因,影响了行军速度,便把这些花季少女全部溺死在易水中,易水都为之断流。哎, 社会主义救了现在广大的女性。。。。


京城刘辫子


要了解五胡乱华有多乱,我们就要搞清楚“乱华”究竟是怎样一种“乱”法。

第一乱:政权更迭频繁

北魏的崔鸿在他的著作《十六国春秋》中,将五胡时期中原出现的政权划分为十六国,其中十六国分别是: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 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 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蛮)。

除此之外,还有代国(北魏的前身)、冉魏(汉人冉闵所建)、西燕、翟魏、吐谷浑。

(时局图)

第二乱:不同政权对中原百姓的态度

在五胡乱华期间,最大的矛盾就是“乱华”二字,纵观十六国,不同政权、领导者的态度又不一样。总的看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排斥型

代表人物:石勒、石邃、苻登等等

《晋书》石勒羯人对汉人的屠杀和食用: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
登既代卫平,遂专统征伐。是时岁旱众饥,道殣相望,登每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曰:“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忧于饥!
浚乘胜遂克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

第二类、学习拉拢型

代表人物:苻坚、北魏孝文帝、冉闵

《晋书》王猛临死前对苻坚说:“晋虽僻陋吴、越, 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 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晋书》:“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 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
《晋书》后赵君子营: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 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 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

此类君王通常是想要打造统一政权,他们任用世族门阀,学习汉族文化,在朝堂之上出现了大量世族子弟和西晋高官。

冉闵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他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在对北燕、东晋这样的敌对国家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因此上了东晋的黑名单。石虎去世之后,石虎第九子石遵不满太子石世,就拉拢石虎,对他说:事成之后,让你做太子。

石遵肯定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冉闵便和他儿子石鉴关系天然对立,当石鉴动手想要铲除冉闵的时候。冉闵为了打击后赵政权中敌对自己的人,其中“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等到甄别出哪些是后赵政权的忠臣后,他颁布了一纸杀胡令来消除后患。即便他登基之后,杀胡令带来的后果也没法消除,“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但这样下去他的政权就要分裂出去,少了一大部分实力。

于是,天王撤销了杀胡令,并让他的儿子冉胤当大单于,来表达自己想要亲近胡人的意图。什么?不杀胡了,还要重用?被他杀胡令吸引过来的光禄大夫韦謏当场拍板表示反对重用胡羯,使用单于的称号,冉闵怒了,你们还不听话了,当即把韦謏和他的儿子韦伯阳给杀了,并且把归顺的胡人也授予官职,表现自己一碗水端平。

当时冉闵的局势并不好,外忧内患,独木难支,他又想寻求外援——东晋。冉闵对东晋说: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但冉闵这套反复的手段还有之前的隔阂完全不能让人相信,东晋不搭理他。


其中投降的汉人又分为三类境界,一类是想利用自己的能力缓和胡人和汉人的矛盾,如王猛;二类如杨轨假意投降,然后伺机寻找机会实行斩首计划;三类为了保全自己性命和世族前程。

第三类、救国型

《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前凉的奠基人张轨临死前: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 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

当时晋国南渡,北方只有张轨支撑,大量难民前往凉州刺史张轨处避难,时人认为“中原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