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少年时期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

八个兄弟姐妹当中,老二拿破仑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他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甚合群。当他的兄弟姐妹在花园或草地上兴高采烈地做游戏并发出一阵阵愉快的呼喊声时,拿破仑经常一个人悄悄溜走,来到一个孤零零的岩石洞里,这是他喜爱的隐居地。他斜靠着洞口的岩石上,手拿着书,几个小时地凝视着地中海的辽阔海洋和蓝色天空。

拿破仑也有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但多半是与他们争吵和打架。他生性好斗,脾气暴躁。他自己后来回忆道:“什么我都不在乎,我喜欢争吵、打架;我谁都不怕。见了什么人,我不是打,就是抓,谁都怕我。

科西嘉岛中世纪时被热那亚共和国占领,在18世纪初进行独立运动,最终被法国镇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拿破仑从一个意大利人变成了一个法国人。法国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国贵族,但是并没有为他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他家依旧一贫如洗。但是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小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拿破仑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知识,也就是在这里,拿破仑对炮兵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拿破仑的思想启蒙

1788,拿破仑回到法国,在这里,他仍像以前那样躲避社交,不和女人接触,不寻欢作乐,不知疲倦地工作,闲暇之余便手不释卷。

他渴望从书中找到自由和平等的真理,想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为科西嘉的解放而奋斗。他迷恋上了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着作,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尤感兴趣。他还大量地阅读了有关古代波斯人、西塞亚人、色雷斯人、雅典人、斯巴达人、埃及人和迦太基人的历史、地理、宗教、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书籍,研读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等历史上伟大统帅的传记以及炮兵技术、战术方面的书籍,并作了许多笔记。经过大量阅读、观察、分析和判断,拿破仑的视野逐渐跳出科西嘉的圈子而转向更广阔的世界,他开始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才是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争取平等与自由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法国曾是诞生法学思想家的摇篮,早在君主专制时期,法国为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法权要求,就产生了博丹的国家主权理论和朴蒂埃的私法学理论。这些理论,虽然还带有不少封建制度的影响和痕迹,但却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学的确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为法国近代法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但是,革命前夕,在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法国的法理学。可见,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之深远,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法律的态度,而且树立起了法律的主流和尊严地位。拿破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着文化教育和思想的启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拿破仑。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拿破仑非常崇拜卢梭,他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

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他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是社会中的最高权力,因而将人权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是在卢梭等思想家和法学家的影响下,拿破仑的法治思想逐渐形成。他的这种思想为后来执政期间建立法国近代法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初露锋芒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当时科西嘉是三种势力的竞逐场,革命派、保皇派和独立派,拿破仑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宾派,并在一个志愿军团中得到中校的地位,后因与科西嘉独立英雄保利起冲突,拿破仑全家被迫在1793年6月逃往法国。

1792年,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上台执政,9月22日,法兰西王国改为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联通别的封建国家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危机四伏。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同年七月,已是少校的拿破仑在与保皇党土伦战役中表现良好,因此受到了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

热月政变中的拿破仑由于跟罗伯斯庇尔关系密切,而受到调查,随后,由于拒绝到意大利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取消了准将军衔,拿破仑的从军之路可谓一波三折,1795年,他接受巴黎督政官的巴拉斯之托,成功镇压保王党势力的武装叛乱,这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皇党战役。拿破仑在一夜之间又荣升为陆军准将兼巴黎卫戍司令,此时,拿破仑在法国崭露头角。

远征意大利

1796年初,法军被奥军和撒军(奥地利和撒丁)逼退到从尼斯到萨沃纳一线的狭长地带。4月9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军新任司令后,他率部队从萨沃纳北部山口越过阿尔卑斯山。鉴于奥—撒联军兵分3路部署之弱点,遂决心实施中路突破穿插,首先集中打击中路奥军。12日,法军突袭蒙特诺特的奥军,歼敌3000余人。遂后直插米莱齐莫和代戈,彻底切断奥、撒两军的联系。接着向西突袭撒军,21日在蒙多维重创撒军,并实施追击,最后,迫使撒丁王国于28日单方面与法军签订停战协定。其后,拿破仑全力对付奥军,于5月7日强渡波河,突袭奥军左翼,奥军匆匆东撤。法军乘胜追击,10日奥军在洛迪惨败,15日拿破仑又继续进占米兰,6月4日包围曼图亚要塞,开始了著名的围点打援之战。先后4次击败数万前来解围的奥援军,尤其是1797年1月里沃利之战中彻底击败奥军援军,迫使曼图亚守军于2月2日投降。随后,拿破仑挥师北上,势如破竹,在歼灭北意大利奥军后攻入奥地利本土。其先头部队于4月7日抵距维也纳150公里的莱奥本。奥地利匆忙求和。18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0月缔结《坎波福尔米多和约》,奥地利退出战争,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

拿破仑善于集中兵力,巧于迂回机动,以勇猛快速的突击战术个个击破敌人,初次表现出高超的用兵艺术。

拿破仑在这次战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斯巴达式的勇敢,受到士兵们的热情赞扬。他们以大革命时期那种共和派传统的同志式态度,亲热地称拿破仑为"小伍长"。一夜之间,拿破仑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英雄。黑格尔曾评价拿破仑: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

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了政变。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第二天,拿破仑把法国议会元老院和500人院全部解散,夺取了议会大权,并宣布成立执政府。不久,公布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重申废除封建等级制,法国为共和国,规定第一执政(拿破仑)的权限:“公布法律;并可随意任免参政院成员、各部部长、大使和其他高级外交官员、陆海军军官。1802年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为拿破仑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自称皇帝,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特拉法尔加海战—征服英国受挫

英国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1793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将法王路易十六处死,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法国借此对英宣战。1805年7月22日,拿破仑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的一支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

8月2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布伦。在这里,拿破仑再一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开航!不要浪费一分钟,率领集中兵力进入海峡,英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你只要出现24小时,则一切都可完结。”第二天,拿破仑又一次催促维尔纳夫率领舰队起航北上,拿破仑是如此自信又急切的想要征服英国, 可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毫无疑问,英国人要有准备,这场海战以法国的失败告终。这场海战击破了拿破仑想要侵略英国的想法,也从此确立了英国的海洋霸权。

权力达到顶峰

1805年3月,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激怒了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1805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奥地利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1805年12月2日,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军,1805年12月4日,弗朗茨二世和拿破仑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以2万兵力击破普鲁士5万人的进攻。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的艾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订了和平条约。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拿破仑趁机入侵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成为西班牙国王。但这个举动却遭到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拿破仑这时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争端,于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随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拿破仑在西班牙的侵略扩张战争失败,从此,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苦境,西线在伊比利亚半岛作战,东线则跟反法同盟周旋。就在此时(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法军在与奥军的战争中五战五捷,拿破仑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维也纳和约》。次年,拿破仑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

远征俄国失败

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大,拿破仑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抵抗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1812年9月7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战役(法军有3万余人伤亡)后,即将进入莫斯科。但是此时亚历山大一世跟一众大臣以及莫斯科的民众早以撤出莫斯科,拿破仑没有等来俄国的投降,此时国内又发生了政变,拿破仑不得已撤兵回法国。

在拿破仑回法之后,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反击,于是趁机追击拿破仑的军队,没想到没有歼灭拿破仑的余兵,自身却受到了很大打击,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决定连同其他欧洲封建国家

组成再一次组建反法同盟。莱比锡战役,法国因为敌我人数悬殊而惨败,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而后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随后他又从这个小岛逃了出去。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再次上位(百日王朝)

拿破仑在巴黎的出现,再一次震惊了整个欧洲。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又一次联合起来。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3月13日,8个同盟国公布了一项联合声项,声明指出:“波拿巴违反了确定他定居厄尔巴岛的协议,破坏了给他保留的唯一合法的称号,使自己置于法律保护之外,并在全世界面前表明,同他既不能讲和平,也不能休战。"各同盟国表示将运用它们所有的资源同拿破仑作战。五天之后,奥、英、普、俄四国同意各自出兵15万人共同去对付这个从厄尔巴岛潜回的篡权者。3月25日,第七次反法同盟正式成立,他们决心彻底打垮这个科西嘉怪物。尽管拿破仑希望他重返巴黎将给人民带来繁荣和自由,但事实上,他带来的是火与剑,因为同盟国拒绝了拿破仑向他们提出的一切和平建议。

滑铁卢战役(枭雄陨落)

1814年6月6日,盟军开始向比利时边界开进。拿破仑决定以攻为守,先进攻普军,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但是由于法军行动迟缓,他歼灭普军的计划失败,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一些军队追击普军。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打响,这场被全世界的人们津津乐道的战役。彻底改变了拿破仑以及法国与欧洲各国,法军72000和68000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康布罗纳将军的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复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标志着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流放圣赫勒拿岛

1815年,昔日的法兰西帝国统治者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这里距离他的家乡6437公里,英国人严厉的将拿破仑囚禁在此,永世不得在踏入欧洲大陆。

4000万臣民曾向拿破仑俯首称臣。此时,他已没有任何权力,拿破仑在岛上孤独的度过了生命中最后5年半。

人物:拿破仑的传奇一生

失败原因

革命后法国连年征战,国力并不雄厚,拿破仑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在17世纪时,法国曾积极与英国争夺过海上霸权,结果是一败涂地,从此难以再与英国争雄海上。英国联合欧洲封建王国积极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被迫与英国作战,但没有估计到英国是那么顽强。英国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即使在欧洲大陆国家几乎全部屈服于拿破仑的霸权时,英国也没有放弃打败拿破仑的努力。

因此拿破仑失败的根源在于他的霸权主义思想,所以拿破仑侵略别国的战争注定是失败的。

拿破仑的主要贡献在于法律,以拿破仑于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这些成文法典成为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深刻的影响了近现代资本主义的立法。

他推翻了旧的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使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纵观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他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体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对外战争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除了掠夺和屠杀外,用血与火的形式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欧洲,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革除了封建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社会进步。总的来说他的功是大于过的,无愧于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让封建统治者心惊胆颤,他的横空出世让欧洲旧的封建秩序猛然崩坏,他代表了新的秩序,他代表了民主,就像他自己说的,只有他才配戴那顶皇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