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在未來神經科技造成的顛覆和改變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美國軍方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科研機構,名叫DARPA,為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簡稱,是美國國防部屬下的一個行政機構,負責研發用於軍事用途的高新科技。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它成立於1958年,當時的名稱是“高等研究計劃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ARPA)。

1972年3月改名為DARPA,但在1993年2月改回原名ARPA,至1996年3月再次改名為DARPA。其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

它是硅谷牢牢緊盯的科技高地,也是未來武器發展方向的掌舵者。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萬物皆可武器化”的DARPA

DARPA曾經開了一個天大的“腦洞”——把人的大腦武器化。

也就是說,把人的肢體甚至是大腦變成武器,而這需要藉助一種新的技術,叫做——神經科學技術

你可能也好奇過,未來的武器會長成什麼樣?

是像“007”系列電影裡的潛水飛機?能發射導彈的汽車?還是傳說中那些神乎其神的生化武器、納米武器,甚至氣象武器?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我在《大西洋月刊》上看到有人這樣評論它,說這個技術帶來的,不僅是武器研發的全新進展,它可能還會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我記得裡面有句原話是這麼說的: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在未來神經科技造成的顛覆和改變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那為什麼硅谷緊盯DARPA呢?

因為它的創立可不一般,DARPA的創立,是因為1958年的時候,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讓全世界為之震驚。

為了應對蘇聯的高科技武器研發勢頭,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武器研究機構,叫做高級研究計劃局,只向國防部彙報。

這個機構的使命,就是研發出打破常規、超越想象、面向未來的武器,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這個機構就成為了今天的DARPA。

所以你看,從創立之初,DARPA的重要任務就是“打破常規”和“超越想象”,而從這個維度上來說,DARPA可以說是不辱使命。

比如說,DARPA曾經研發過超能力意念武器,以及類似電影《星球大戰》裡的“光劍”武器。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在越戰的時候,它還開發過專門用於叢林作戰的人形機器人,跟日本動漫裡的“高達”差不多。聽上去,是不是一個比一個更魔幻?

這些武器雖然都沒有真正投入實戰,但已經能讓你感受到DARPA的“腦洞”之大了。

<strong>其實,DARPA研發出來的很多黑科技,早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比如GPS系統、語音識別技術、無人機甚至互聯網,都是由DARPA率先研發出來,再逐漸從軍用過渡到民用領域的,這些科技,幾乎每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為什麼DARPA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不但是全球軍事領域關注的焦點,還是硅谷的靈感來源了。

硅谷的知名公司,像是谷歌、Facebook、馬斯克的SpaceX,都沒少從DARPA挖過人 。

更有趣的是,DARPA本來的工作模式,就很像是一家創業公司,或者你可以說,創業公司的組織架構,就是從DARPA偷師來的。

DARPA只有220名全職員工,卻有1000多家供應商。

這220人裡,有一半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除了做自己的研發工作之外,還要負責監管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知名企業、頂尖大學和實驗室的外包工作的進度。

而且在過去的14年裡,DARPA每年的平均預算都有差不多有30億美金,只要DARPA覺得哪個項目有價值,或者哪個人才很重要,它們就會不惜重金挖到自己的麾下來。

DARPA信奉的準則是:高風險帶來高回報,不怕一個點子聽起來匪夷所思,只要它有戰略價值和理論上的可行性,DARPA就會投入人力和財力來研發。

因為DARPA相信,萬物皆可武器化。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人腦武器化

說DARPA“腦洞大開”,這可不只是一句玩笑,DARPA研究的方向,真的就是在人的大腦上開洞,載入科技信息,讓大腦具備更強的能力,說白了,就是要把人類的大腦武器化。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得使用一種非常前沿的科技,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介紹過的“神經科學技術”。

那麼,“人腦武器化”指的是什麼?神經科技又能派上什麼用場呢?

我說兩個DARPA做的研究,你一看就明白了:

<strong>其中一個研究是通過人腦來控制器械;另一個是把新技能直接“下載”到人的大腦裡。

1、人腦來控制器械

早在2014年,DARPA就成立了生物科技辦公室,是DARPA六個主要部門裡最年輕的一個,這個辦公室的職責,就是專門研究如何讓人腦發揮更大的威力。

比如說,美國邁阿密大學有一項針對假肢的研究,能讓那些被截肢的士兵和殘疾人通過大腦來控制器械。

現在最新的技術已經精細到,可以讓使用者把一小塊巧克力準確地喂進自己嘴裡,還能讓他們舉起40斤重的啞鈴,上上下下舉一天,直到電池耗盡都不會覺得累。

DARPA看到了把這項技術武器化的潛力——試想,如果用這項技術,讓正常人通過大腦直接操控機械。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比如駕駛交通工具,甚至在戰場上遠程操控武器,結果會怎麼樣呢?

DARPA已經把這件事付諸行動了,最新的進展是,他們可以讓人通過大腦直接控制模擬飛行器的飛行。

2、新技直接“下載”到人的大腦

關於第二個研究,要從一項大學裡的實驗說起。

2013年,美國的維克森林大學、南加州大學和肯塔基大學聯合發表了一篇實驗論文,講的是一個叫“技能移植技術”的研究。

這項實驗在11只老鼠的大腦裡植入電極,然後分為兩組,一組從事比較難的訓練項目,暫且就叫它“困難組”,另一組的任務相對簡單,我們就叫它“簡單組”吧。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當“困難組”的老鼠學會了目標技能之後,實驗者研究出了它們大腦裡的神經學習模式,再把這項目標技能直接移植到“簡單組”老鼠的大腦裡。

<strong>結果發現,本來需要8周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的技能,只用短短几秒鐘時間,就可以讓“簡單組”的老鼠學會。

這是不是很像電影《黑客帝國》裡的情節,不會空手道?

沒事,直接下載空手道的技能到你的大腦裡,讓你瞬間成為武林高手。

不會開飛機?

那就下載開飛機的攻略到你腦子裡,幾秒鐘後,你能在空中玩花式飛行——這就是技能移植技術的精髓。

DARPA又看上了這項技術,於是用自己一貫的合作方式,出錢讓這些大學裡的科研團隊成為自己的外包合作者,深度投入研發。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DARPA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技能移植技能,讓軍人能快速提升射擊能力、監視和偵查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在戰場上變成無所不能的“超級戰士”。

你可能會說,這些技術的研發都是為了戰爭,跟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沒什麼關係吧?其實,關係大著呢。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神經科學技術能民用嗎?

之前介紹DARPA的時候咱們就說過,無人機、GPS系統、語音識別技術還有互聯網,都是由DARPA研發出來,然後從軍用發展到民用的,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strong>現代科技一旦被研發出來,是很難被任何一方獨佔的,而且再先進的技術,也很難保密。那麼,神經科技有沒有可能從軍用走向民用呢?

其實,硅谷的科技巨頭們對DARPA的最新研究,一直盯得非常緊。

不難想到,硅谷的競爭非常激烈,巨頭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同行超越。

所以它們對新技術的嗅覺,那是相當靈敏的,像神經科技和“人腦武器化”這樣成功概率很高、市場價值又非常大的最新科技成果,它們當然不會放過。

比如說我們都很熟悉的馬斯克,他的SpaceX除了從DARPA挖走了不少火箭技術的人才,他還有另一家叫Neuralink的公司,專門研發人腦和電腦連接的腦機接口,它們使用的技術,就是神經科技。

讓人腦“武器化”?未來神經科技的發展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不用說,這家公司也在積極地從DARPA挖神經科技的研究人才。

與此同時,Facebook的研發部門Building 8也正在研發神經交互技術。

早在2017年,Facebook就投入了60名工程師研發一個新技術,讓用戶用“想”來打字,也就是說,不需要鍵盤,把大腦裡的想法直接輸出來,用這種方式,一分鐘可以打100個單詞。

這是什麼概念呢?

<strong>一般打字員的標準,是一分鐘能打40到50個單詞,而用這種技術,相當於把人們打字的速度直接提高了一倍。

而根據《大西洋月刊》的介紹,這個項目的研發團隊,也是從DARPA挖來的。

所以你看,如今的趨勢是,前沿的科技一旦出現,很快就會被移植到民用領域,不斷開發出新的應用場景來,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

想象一下,或許有一天,鍵盤將成為歷史,藉助神經科技,我們靠大腦就可以直接打字,還能操控汽車、家用電器,甚至用大腦來直接控制大型機械,這將會是一個多麼充滿科幻感的場景。

就像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說的,任何足夠高深的科技,看起來都跟魔法無異,而這一天,或許離我們並不遙遠了。

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呢?你認為神經科技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