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股市中谈交易理念与感悟的老股民很多,但谈选股思路与交易策略时都变成了哑巴?

长风激扬


在我的思维系统中,交易理念与感悟是可以转换成选股思路与交易策略的。也就是我们股民完全可以从交易理念和感悟中提取出来选股思路和交易策略的。

时间是很好的老师,也就是您说的,老股民会有很多交易理念与感悟。

只有经历过苦痛才能更铭记历史。股市中也是一样的。老股民经历了很多摔打,自然会铭记教训去回避将来有可能再次发生的惨剧;也会提炼一些经验来指导自己如何操作股票才能获利更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理念和交易策略以及选股思路是会改变的。

比如巴菲特,前面十多年的交易中,一直信奉的是格雷厄姆的理念,那就是买入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而和查理芒格成为合伙人后,却开始崇尚价值投资理念了。

这正如十多年前,A股市场有人热衷于炒作ST股票,而现在随着退市制度的完善,ST股票基本被边缘化。

依靠重组这个概念炒作ST已经是不大可能的或者说概率相对比较少,只能祈求上市公司的业绩回暖。所以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随时根据大环境来做调整。

本人2004年进入股市,当初也是很崇尚技术分析,频繁的交易过程中,损失的是本金。

在2011年后我开始尝试价值投资,放弃技术分析那一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总之,希望随着时间推移新股民在成为老股民的过程中,能有一套比较晚上的交易策略,能立足于股市,不要年年岁岁花相似——在亏损一条路上走到底!


股市正途


获取老股民成熟炒股技术所需要的条件

我有十几位炒股十几二十年的老股民朋友,基本是在2012年后达到连续年年获利的水平,其中只有一两位在有的年度还会亏。

这十几位老股民,每位的交易方法都不同,没有相同的。每位老股民谈起股票都很健谈,基本无保留。

我与新股民交流时,发现以下问题:

一、“三观”不同。

三观不同,话不投机,难以沟通。三观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我们的立足点在一个地方,这样才能讨论一个事物。你在西半球夜晚中,我在东半球正晌午,你见着黑,我见着白。这就没法谈了。

我的三观:世界万物是阴阳的,好就会了,了就会好,了便是好,好便是了,否极泰来,量变达质变,质变达轮回。概莫能外!

而新股民多数人的观点是:人定胜天、复利奇迹、好了更好,了了更了,世上无高人,唯我属第一。

感悟能分享,也是不错,人家摔的跤,提醒你看着路,都是好意,都能受益。没听明白,没领悟明白,却说人家哑巴,人家不是你父母,任何人都不欠你的。

喜欢“鉴定”这个,“鉴定”那个,每一次“鉴定”他人时,都鉴定了自己。

喜欢“立贴为证”,无人理会你的“证”,因为你自己都羞于回去看一眼。

二、历练不同。

不是老股民没说,而是你听不懂。社会阅历三四十年,炒股历练二十年,有些事老股民以为是常识,而新股民却没明白。

但凡“众所云集”之处,一杯羹都抢不到,而新股民就认为抢得到,追龙头、追热点,自己武功高,就能追得上,不知道能给你的,已经是人家丢下的破碗。追进去就亏,亏惨了就跑,追涨杀跌就这么来的。

对于消息的甄别,老股民有社会阅历,股市骗局,与社会上的骗局,在根本上是雷同的,但凡见着喊“来哇、来哇”,老股民都不理会,而新股民趋之若鹜。

三、知识不同

新股民进入股市的第一认为,就是认为很简单,不要什么知识。基础知识不具备,三千多股票在眼里只是个名称,问这个要股票,问那个要股票,买了都忘记叫什么,有没有过?这是“张嘴要饭”模式。

来股市,是来掠夺他人财富的!

见着谁上沙场后面还带着个雏的?

我喊了三四年“中小盘实干绩优成长股”,这都没喊明白?中小盘,不是小盘股,甚至偏中盘;实干是在干实业的公司,而不会出很多的热点与噱头,不会也跟着市场热点把营业范围忽左忽右;绩优能在社会上赚钱,能分红,并且是年年分红,真金白银;成长股,年年在社会上赚钱给股民,年年在壮大,向着本行业高端科技前进。以此选股,哪里会踩雷?

炒股就是炒三观、炒人生、炒理性。

而不是仅仅是找到什么样子的股票就会涨,今天给你一只牛股,下次你还要问,这样教条的炒股,注定失败。

新股民端正三观,感受老股民的历程,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与理性思维的锻炼。待人以诚,得人以实。

★先知先觉实力派,

★阴阳化易掌乾坤!

—————————

分享股市实操心得。


股市财狼


昨天一位做交易的朋友,据他自己说:12年交易之后,觉得很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没有人懂他。

『基础理论~趋势理念~客观逻辑~定量变量~风险比率真正看懂这几个核心技术流程的,又有几位交易朋友呢?交易者是孤独的,以前不信,现在开始信了』

以上是这位朋友发到朋友圈里的一句话;我给他回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何来孤独?

我不认为你在股市中懂的多,没有人懂你会孤独。横看成岭侧成峰,你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仅此而已。孤独是你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但你又不能大道至简的说明白。

在头条上有很多人跟我交流交易的话题,每个人问的问题并不相同;处于不同的交易的进阶;我现在都是点到为止。


一位做外汇的朋友,一个月前跟我说了他的交易理念,我就告诉他别做交易了,肯定亏;不听话,黄金上涨的过程中不停做空,亏损严重。

今天告诉我学了一套方法,要实盘验证一下。

我说:兄弟别做了肯定亏。

他说:为啥?

我说:那你就做做试试吧,但是轻仓,控制好仓位。

这位朋友继续验证交易系统肯定还是会亏损的。问题在哪里呢?交易理念根本没有建立;更谈不上感悟。

没有底层的对于交易的理解去支撑,任何方法都行不通。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交流交易的理念和感悟而不交流选股的思路和交易策略。

因为交易理念和感悟比选股思路和交易策略更有价值。

因为交易理念和感悟属于道的层面,交易之道都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相互的理解。但选股的思路和策略是属于法的层面。法在相同的道引导之下却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孙悟空就算有72变化,但变来变去根本还是他。

总结:孔子有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一下不可以语上也。

交易真的没有什么可交流的,你说呢?


外汇期货股票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


八位数花园


那我这个小韭菜来谈谈我的选股思路和交易策略吧。我的选股要求,第一,财务指标,公司的盈利能力一定要强,那些亏损的公司股票坚决不碰,即使它连续涨停走势再好我也不碰,容易暴雷。第二,公司的大股东至少持股百分之30以上,如果大股东持股少,那说明公司的老板都不看好这家公司我又何必去看好呢?另外这些公司实控人控股多的公司往往比那些控股人控股少的公司减持的几率小得多,要知道减持公司股票对散户是不好的。第三,看股东人数变化,如果股东人数相比上期增多加大,说明此股都是一些散户在玩,近期不会有什么好的表现,股东人数相对上期减少,说明此股有新的机构和游资进去,后市可期。第四,看盘子大小,不选公司市值超过100亿的盘子,因为市值太大,盘子主力不好拉呀,转牛几率小很多,你可以去看看,大多数牛股都是盘子很小的股票。第五,市盈率不能太高,我不会选择市盈率高于50的股票,市盈率高泡沫也大。第六,选择换手率百分之三以上的股票,因为每天市场中百分之七十的股票换手率都在百分之三以下,而我们就应该选择那市场中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中的股票,人气更大。以上就基本是我个人的选股思路了,这样选出的股票基本不会太差,希望能帮到你。

接下来再来说说我的交易策略,首先,顺大势,大盘环境要好,趋势为王。趋势变坏了的话,比如指数和股价跌到20日均线以下,坚决止损,出场观望,股价重新站上10日均线我可以再买回来。顺势的好处是什么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股票都是随大盘走的,大盘涨它就涨,牛市行情中你就算暂时被套了也没有关系,因为牛市中一浪还比一浪高。加仓只加那些在涨的股票不加那些在跌的股票,交易股票应该在高价买入更高价卖出,因为能涨起来的股票说明大多数人看好它,而下跌的股票还可以再跌。

以上就是本韭菜的交易思路和交易策略了。手机上纯手打哦,望加个关注,以后股市或者外汇等其它金融市场上的问题可以多交流


股民桂公子


为什么感觉股市中谈交易理念与感悟的老股民很多,但谈选股思路与交易策略时都变成了哑巴?


这个问题非常有普遍性,很多人是茶壶里煮饺子,心知肚明,但真正需要总结的时候,很难说清楚,似乎成了哑巴。接下来我来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股票投资,没有老师在培训,多数人的经验都来自于自己的实盘操作。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慢的获得经验的方法,我见过做了30年股票的老股民,到现在依然对股票的理解在很肤浅的投机的范畴,挺可惜的。一方面不善于总结,一方面弄的头破血流,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非常的不易。

其次、大部分投资者不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会去找一些书籍来研究研究。甚至就算是找来书籍,书的作者不见得有实盘经验,在他们看来是纸上谈兵的节奏。实用性不强。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进入了井喷发展阶段,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观念还很不准确,固步自封的不在少数,自负独断的不在少数。宁愿冒着被称为韭菜的恶名,也不去总结自己的得失,如果从亏损的大多数人群中进化到赚钱的小部分人群。而只怪自己的运气太差。我从来不觉得投资是靠运气的,我觉得是靠稳定的盈利模式的。

最后、我觉得股票投资的投资观念,比具体的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都更重要。这跟下象棋一样,大局观比具体的技战术跟重要。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说的,他们过去50年的成功,源于生在了美国,一个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的国度,说白了,他的成功源于做多美国。顺势而为。

总之,我觉得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先看了5年投资方面的书籍,加上近15年的实盘操作,才慢慢悟到投资对我的意义,才慢慢有了自己稳定的盈利模式。其实能不能说出选股思路跟交易策略都不重要,我们要从他们身上的学到经验教训就好,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当投资方面的讲师,能投资赚钱就好了。


谦秋说


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初入股市时,感觉选到好股票就能赚到,选股和买卖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时间久了,特别是有了自己的交易思路后,选股和买卖不能说不重要,但感觉没什么太好说的,就是一套流水线一样的工作。对于成功的交易者来说,选股和交易其实很无聊,就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在做,基本很少会出现改变,做的时间长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成熟的交易者,选股和交易的策略很少改变

股市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正确的事情坚持做,最后你就能成为交易的大师,其实这句话点出了交易成功的秘诀。比如说选股,以缠论中的二买为例,就做这一个买点,有就做,没有就不做,坚持做一个买点时间久了,就会和这个买点成为好朋友,这个买点之后的变化你就会烂熟于心,你的成功率会成倍的提高。对于有这样一个能让你盈利的买点,你会放弃去做别的买点吗,当然不会,选股时这类股票就是一个固定的形态,通过形态就能选到,真没有什么好说的。说一次是这样选,说十次还是这样选,让你重复做二买的交易,会有盈利,你会坚持,但让你重复说10次同样的话,你可能就会感觉没意思了,交易策略也是如此。

交易理念和感悟会随着对交易的认识而改变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初入股市的交易小白,折腾几年还在亏损的老鸟,进入盈利阶段的交易新规,不同的阶段对交易的认识不同,交易的理念和感悟也不同,这样的话题有分歧,有话题可聊,而且在探讨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认识,不像选股一样,思路固定后,很难会有改变。

总结:股市中的老股民一般都有了固定的交易思路,聊再多遍也很难会聊出新意,老生常谈的事谁会喜欢去做,而交易的理念可以不断的改变,有话题可谈。就好像让看到一个美女一样,第一眼看到很惊艳,如果天天看的话,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这样了。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感悟是对于失败的一种总结和教训,但是策略是需要靠成功的实践和常年的摸索获得的,所以两者的难度系数不同!

对于市场里大部分的散户来说,更多的是感悟,比如:

1)再也不炒股了;

2)再也不借钱炒股了;

3)再也不追涨杀跌了;

4)再也不听消息炒股了;

5)再也不满仓了:

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一种抱怨,一种亏损之后的心态!只要时间一长,大家都会忘记,从而继续投机。所以说,散户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在股市里永远都是涨了岁数,不长记性的。

而对于选股的思路和交易的策略来说,往往都只有成功的交易员才具备。因为对于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策略,行情的本身只是催化剂,而非能够持续盈利的本质。如果自己没有投资逻辑、模式、纪律等,行情再好也只是气氛比较嗨而已,但这跟你最终是否盈利无关。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经历了牛市照样在大跌和熊市中又全部回吐。

所以说,当你真正在失败和教训中成长了,并且实践出了一套行而有效的交易策略,你才有资格说话,并且能够那成绩说话!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有什么好谈的?!为技术数据提供理论参数?小股民够悲催的了。主力资金,电算!信息都占优势!

小散人危势弱!再把自己的感悟贡献出耒?岂不是要断孑绝孙,供机构大餐?!

市场的风险大家承担!谁也跑不了!今天你作弊,明天你就家破人亡!众生一体,从时间量能空间看,是绝对平衡的,除非你跑得出地球!

股市难就难在所谓的,该买该卖!主力通过电算高频量化交易,来实现稳定收益!是客观的既成事实,股民越多,市场资金越充足越好!

所幸市场不是,只有一家主力!不然股民绝对十不存一。

人与电脑的区别在于目的性的清晰和逻辑性的执行力!所幸电脑没有意识性,当前。但主力通过跌价来锁死散户,瞬间改变趋势性!已是家常便饭!股市是资金博弈市场,好象也能理解?但目的性强于目标性!就本末倒置了。

俺们无言以对,都是感觉!对吧?好东西大家分享,,,,,,,,


非才


我们从业股市投资十几年,对于题主的疑问深有感触,也是股市中最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老股民还是新股民都十分喜欢谈自己的交易理念、感悟,但是谈到选股思路与交易策略这两点上,仍旧是迷茫。这也正是股市“七亏二平一盈利”盈亏比例存在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团队在初始阶段,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团队中的成员都可以说是理论、实践的佼佼者,也是老股民资历。在初始时难免会遇到交流上的摩擦,毕竟各自的投资理念、观点不同,说服伙伴变成了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内容。理念、感悟均是不同,很难以落实到实际中来,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所以,我们就依次总结各自的强项与观点。

有的伙伴喜欢短线,有的伙伴喜欢波段,有的伙伴喜欢长线,依据各自的不同爱好进行分类,然后总结出由期限不同所形成的观点,进而达成一致。将所有的伙伴的观点、理念整理起来以后,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细致的选股思路,也没有详细的交易策略。

原来讨论来讨论去,根本性的问题不在于理论、感悟,而在于流程。而这个流程重要的环节选股以及执行策略却是没有。当时,还好没有就这样简单的分开执行,要不然“各自为营”,迟早团队也会垮掉。

我们看到题主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因为这不管是初入股市的新手还是久经沙场的老股民,选股、执行策略,很难被规定在自己交易体系中。投资者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股市中的指标、技术、图形,称得上无数种。可是,真正能利用其实现盈利的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

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是思考过这个问题,原因就是没有将投资的流程规划清楚,我们将投资的流程划分为了四大步骤:选股、择股、执行策略、应对方案。而理论、感悟、技术仅仅是这四大步骤中的某一环节,并非全部。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利用一个环节托盘整个流程,无疑是失败的。

选股、择股的难度,远超理念与感悟!

股市约有3700家上市公司,要想投资,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方法都脱离不开复杂的选股程序。当然,投资者认知中的技术、指标、图形能有利的赛选出来一些上市公司。但是,不管是任何一种技术、指标、图形的方式与方法,最终选择出来的上市公司,不会是只有一家。可能在时间中只有一家,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通常,利用技术、指标、图形筛选出来的上市公司少则几家多则几百家。在其中,又该如何选择?又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团队在开始的时候,伙伴们拿出来的理论、方法也是这般,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终选择出来的数量不在少数。并且,利用不同的技术选择出来的上市公司,难道就不存在同质化吗?这又是一个问题。

我们不否认技术具有的参考价值性,但这么多的方式方法又该选择谁的呢?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团队举步维艰,相互争吵只会越频繁。在进退两难中,讨论的问题又关乎于选股、择股。

关于选股、择股的难度,远超理念与感悟,不管是新入市的投资者还是老股民,均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方法“一劳永逸”,但选股、择股却不是那般。面对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不管利用何种技术的选择,成功率大约在70%左右。相信众多的技术派也会有所感悟。所以,不管哪种技术用来作为重要的选股标准,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我们将诸多的技术叠加在一起进行量化分析,成功率也仅仅在75%左右,如果面对实战,可能一次投资的失利,便会将之前的盈利系数耗尽。

我们又分析了股价的形成、技术的呈现这两项,所谓股价的改变是因为上市公司价值、预期的改变而改变,所谓的技术则是股价改变以后的呈现。而技术面的呈现,是具有延后性的,先有了事件,后有了股价的改变,最后才是技术的呈现。

投资者对技术的认知,则是通过经验的总结,进而确定技术面的偏多还是偏空。但,仍旧具有延后性,而这种延后性致使使用技术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而真正改变上市公司的是事件,也就是上市公司所发生的事情。我们思考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长久保持稳定业绩增长呢?这种业绩增长事件的确定性就会升高,再利用技术的推演,这样促使投资成功率升高。

当然了,经过我们的论证,这种方式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新入市的投资者以及老股民仍旧是困难的。为什么?面对股市几千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需要分析的耗时太长,做一个比喻,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历年的财务以及基础面分析至少需要2个小时,一天工作8个小时也就分析4家。现在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一个人分析,需要多少时间呢?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如果再汇编分析,可能就要三年的时间了。而在这三年中,还需要跟进分析,一位投资者是完不成这么大的工作量的。

所以,选股、择股的难度,远比理念与感悟困难的多。对于新入市、老股民普通投资者,并不适合,在日常交流中,他们也很难交流出真正的选股、择股的方式与方法,因为验证、实践的耗时太长。

策略执行与实践有关,而新股民与老股民利用策略执行得出的结论并不准确!

我们团队在开始的时候经历过一段超短线投资方式的试验,每一天的成交单飞速完成用以论证A股超短线依据技术面投资的成功性。当然,这种投资的方式,最后论证为:耗时、耗精力且没有长线般稳定。超短线、短线投资的方式与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投资的变故很多。但是,众多的投资者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又没有落到实际,所以理论与实际也就会产生偏差,故而理论强而实际弱。

论证理论的正确与否,不是一次两次的投资方式就能论证,也不是单凭想象就能论证,而是要通过实践才能论证。就算是老股民,实践的次数也是有限。很多投资者一生的投资次数没有超过100次,并且这100次的投资方式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又何来验证方式方法的正确性呢?是不能的。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老股民口中的理念、感悟,深入股市实践的时候,是薄弱的、不可行的,仅仅是一种理念与感悟。可能这种理念与感悟很接近结果,但实际又忽略了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之所以我们将投资定位为四大步骤:选股、择股、执行策略、应对方案,除了执行策略还有应对方案,而这应对方案则是预测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包括心理波动。

策略执行与实践有关,如果制定执行的方案越是细致,那么可能产生的心理波动也就越小,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进而成功率也就越高。

但是,老股民在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这些呢?可能每一次投资的策略执行,都是不一样的。在未通过大量的时间与丰富的实践红论证,故而在讨论策略时也就没有信心。


厚金说


交易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一个过程。经过牛熊市的洗礼,感受过连续亏钱的绝望,经受过内心一次又一次崩溃,最后能真的沉下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总结失败教训,深刻剖析自己每一笔交易的买卖点,慢慢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交易模式,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职业股民六到十年的实盘操作过程(并且要有高的悟性)。而且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交易模式也不同,有些人喜欢研究技术面,有些人喜欢研究基本面,好的选股思路就是原于你的交易系统,但要想达到稳健高收益,最后都要以心性来论。

基本面+标准形态+量能堆积+趋势交易+关键启动点,短线交易的共性!成功概率会高,但也要有严格的止损位,而且严格的止损心态永远要放在第一位,(控制住风险,才能守得住利润)因为市场瞬息万变,一旦发现做错,只有做到严格止损,才能做到小亏大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