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学,如何引导教育?

福叔的福财号


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

第一、激发求知的兴趣, 这点很重要。说实话,小学的学科知识真没有多少,但是如果求知的欲望没有激发起来,那只会越为越厌学,越来越学不进去。等到青春期来临,孩子学会对抗和叛逆,那时候家长和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了,学习肯定也是越来越糟糕。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高效学习的习惯,自律的习惯,专注的习惯,这些品质的形成,都是要从小培养的。

第三、学会分享与合作,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团队合作。


真真聊一聊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可能要比普通大众认知的范围还要广,深度还要深。根据教育的本质我们必须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着眼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孩子初入小学,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害怕的孤独的,所有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一年级时做好各方面的适应,作息、作业、老师、同学、学校环境包括身体本身等。

2、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形成对知识的正确态度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在学习了解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指责、不公平对待等,就会对知识和学业本身反感和厌烦,那对于以后漫长的学习就困难了。所以如何让孩子们喜欢知识,喜欢去探究知识就很关键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犯错,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尤其重要。

3、小学阶段是对孩子们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阶段,因为还在塑型期,孩子们也还没有那么叛逆和对抗,所以父母和老师如果能用真心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也就学会了这些宝贵的特质。未来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人、事和这个世界。

4、小学生时期还保存了大量的人类本身天生具有的丰富的情感,特别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所以在这个时期通过大量的艺术兴趣、爱好来阻止感受力的消退。比如音乐绘画舞蹈等。5、在学业初期一二年级时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对孩子一生的学习都是关键的,另外就是继续强化其阅读兴趣和能力,还有主动思考、创造性、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各方能力,同时帮助孩子拓展其知识领域,这是孩子综合发展的基础。

6、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学着独立,虽然很难,但这也是关系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关键。


除了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共同完成的以外,父母自己首先要说到做到,做孩子最直观的榜样才是上上策。


旮旯里的神仙洞


最最主要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

首先,每天的作息时间要有一个好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休息不好精神差,什么都做不好。

其次,对每天在学校的情况进行一些了解,询问老师或者熟识的同学,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询问孩子在学校时的感受。有问题或者有情绪都要尽快给到一些积极处理。

再有就是,找出来一个孩子适应的学习时间,比如有的孩子回来就可以写作业,有的孩子就要求玩会儿再写,有的孩子就要饭后再写。不管什么时候写,都是以能完成作业,孩子又不抵抗为前提的。家长需要对时间进行下把控,不然孩子一讨厌写作业这事,家长就有大麻烦了。

最后,刚开始一定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可以做完了,一起检查,避免坐边上盯着写,这样孩子会觉得写作业是在完成家长的任务似的,完成任务和好好写自己的作业是有本质区别的。写之前问孩子大概得多久,到时间过来检查。查出错的,不要说孩子不认真啊笨啊之类的话,引导孩子再看看错的地方,知错就改,要夸,粗心大意,要鼓励,相信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日常生活嘚吧嘚


1.就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而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读绘本,由激发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过渡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想让一片土地不生杂草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种上庄稼啊。

同样,要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而不被电子产品占据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读书啊。家长和孩子可以共读。如果孩子一开始读书兴趣不大,家长可以在家建一个读书角,或者在家里的客厅、餐桌、房间等各处放上图书,营造读书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自己放下手机,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段,陪孩子读书,一到两年坚持下来,孩子自己会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并主动要求读书的。

这件事其实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做。当然,小学阶段开始也未尝不可。

有了这个基础,满满地引导孩子做好学习的各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2.当然,刚入小学的孩子首先要应对的是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正确的坐姿,写出工整的字。这些老师都会教,但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一个孩子。这时候,家长就要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纠正孩子的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不良坐姿,因为这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健康的大事,想想孩子读书要读多少年,如果坐姿不正确,不谈影响学习,对身体健康也有极大的损害啊。

3.以上,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有反复,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汉字和数字。如果不是,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吧。静待花开。


偶偶2855


小学是孩子习惯、三观、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家长需要关注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根据小孩的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建议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 关注小孩的心理状况,保持孩子情绪稳定良好。小孩子进入小学,意味着开始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孩子是否能够顺利过渡并很好地适应这个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将来的发展。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虽然小学阶段就需要开始正规的接受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成绩就是最重要的。要确保得到好的学习成果,家长必须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学龄儿童的心理转变。要每天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通过与孩子交流在学校的所见所感,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效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障碍,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建立起良好的意识基础。要让孩子明白这是成长的必要阶段,学校的生活会给他带来更丰富事物和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抱有热情和期待。

2. 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孩子对自己的新阶段有了足够认识后,就可以开始在行动上鼓励他们去做自己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这能让他们感觉到一种“主人翁”式的满足感,在实践中慢慢掌握更多的规则规律、形成是非观、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这个阶段是家长最容易培养孩子习惯的最重要阶段,一旦错过,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而且还有可能事倍功半。

3. 帮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家长必须要从健康饮食、良好作息、合理运动等方面去帮助孩子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这样孩子才会注意力更集中,更有精力去面对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



青少年儿童健康守护


您好,我是高级孕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皮球儿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长久的过程。从孩子刚出生家长就要开始漫长的引导教育过程。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影响是很深的。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定要做好引导作用才能让孩子以后茁壮成长。

一般来讲在孩子入学的前几个月家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

1、要在心理上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要上学的想法,在平时多和孩子聊一聊上学的美好,比如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玩,老师会对小朋友很友好等等。要让孩子从内心上接受上学这件事情,并且觉得上学对他是很好的。不要让孩子从心理上排斥上学。

2、尽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的话上课的时候他才能认真听讲,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平时可以多陪孩子玩一些拼图等需要专注力的游戏。

3、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一套做一套。父母是孩子的表率,只有在日常中以身作则,孩子会跟着父母,效仿父母的行为。并且只有父母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到不是吗?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了。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皮球儿妈妈】。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皮球儿妈妈



文静莫言


首先不能逼迫不能打骂,不能让孩子觉上小学是件痛苦的事情。小学一二年级内容少之又少所以不必一开始就在意成绩的高低,关键是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刚上小学有的孩子不适应,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耐心的陪伴和鼓励,写对一个a就夸他很棒,听他讲学校有趣的事情,让他喜欢学习喜欢去学校。告诉他认真听讲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强调认真书写,就算一天只写一个字也要认真写,因为一个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决定他整个求学生涯的高度。我之前回答过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以看一下,这里不想重复了。


春风奶爸


家长以身作则

培养他有判断事物的能力

教会他自己做选择

多和孩子沟通

锻炼孩子自己动手能力

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增长见识

鼓励孩子多思考和观察事物

多夸奖孩子

培养孩子的天赋

孩子做错事家长要学会好好说话 解决问题 不要一味打骂

积极正确的引导孩子


舒周1314


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帮助别人,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因为优秀的人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若认为我说的在理,就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