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有突出貢獻的文武大臣,在去世之後往往會被政府授予諡號,來表彰其一生之中的功績。而不同的諡號也代表著去世之人不同的功績或者特點,以此來供後人窺探這位風雲人物的一生。與皇帝的諡號不同,中國歷史上對於大臣的諡號提及較少,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多。但是岳飛嶽王爺的武穆諡號卻是大名鼎鼎,作為南宋亂世中難得的猛將,岳飛成為了民族英雄的完美象徵。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岳飛廟中的岳飛坐像

但在與岳飛同時期的官員之中,還有另外一名武將也獲得了武穆的諡號,並且也在金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成為了令金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他就是劉錡。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中,劉錡和岳飛一樣承擔起了抵抗金軍,保衛國土的重任。

與岳飛不同的是,岳飛更多的是在北伐收復失地的過程中建立功勳,而劉錡則是以防守見長,無論是早期的順昌保衛戰,還是之後據守揚州,劉錡都有十分出色的戰績,為南宋保住了疆土,堪稱大功臣。而他所表現出的強大的個人魅力,更是令其獲得了武穆的諡號。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南宋名將劉錡


沉舟焚門死守不退,順義保衛戰威震金軍

劉錡出身于軍事世家,是滬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的第九個兒子,在年少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尤其以精準的箭術而為人稱道。在宋高宗宣佈即位的時候,曾經召見並錄用劉錡的父親劉仲武,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支持。而劉錡也跟隨自己的父親一起面見宋高宗,高宗見劉錡氣度不凡,便封其做了隴右都護,在西北邊境效力。當時的隴右面對的最主要敵人是西夏,劉錡在與西夏作戰的時候屢戰屢勝,立下了赫赫威名。當時西夏人甚至會用"劉都護來"來嚇唬小孩子,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紹興十年的時候,劉錡升任東京副留守,負責管轄東京地區的防務。在當年五月,金人開始南侵,東京留守孟庾降金,東京宣告失守,由於當時南宋在河南,陝西一帶的官員多是曾經的偽齊官員,因此他們也都紛紛向金軍投降,中原地區的形勢變得十分危急。當時劉錡身邊的不少將領也勸劉錡儘早南渡,現在再去負隅頑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劉錡卻認為雖然東京失陷,可是中原地區依然有城可守,還沒有到放棄的時候。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金軍主帥完顏宗弼

於是他下令之後凡是在有人說南逃,就直接殺掉。之後他便帶領自己的軍隊以及軍人家屬乘船北上,來到了順昌府。在他們到來之前,當地的知府陳規就已經在修城聚糧了,此時已經存糧數萬石。劉錡得知此事之後,更加堅定了守城的決心,他命令部下鑿沉了來時乘坐的舟船,表示死守的決心。他還在自己家門前堆積了大量木柴,聲稱一旦城破,就自焚而死,絕不做金人的俘虜。他的做法極大的提升了軍隊的士氣,讓順昌城的防務為之一新。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錡大喜,鑿舟沉之,示無去意。置家寺中,積薪於門,戒守者曰:'脫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敵手也。'分命諸將守諸門,明斥堠,募土人為間探。於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

劉錡還帶領士兵們在順昌城外修建"羊馬城",即低矮的城牆,用來抵禦金人的騎兵進攻。三萬金兵在不久之後就來到了順昌城前,當時的金國元帥完顏宗弼揚言要在一天之內攻下順昌城,但是卻遭遇了劉錡的頑強阻擊。劉錡率領士兵使用短兵器殺到金人重甲騎兵陣中,與之進行肉搏,士兵們奮勇殺敵,死戰不退,終於殺死了五千餘名金軍騎士,擊退了金人的第一波進攻。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金軍的重甲騎兵鐵浮屠

後來金軍退兵屯居於順昌城西,想利用圍困的方法逼劉錡投降,但是劉錡卻在一場大雨之後,派兵突襲了金軍的大營,毫無準備的金人被宋軍衝散,大敗退去,放棄了對於順昌城的圍困。但是劉錡手下的大部分士兵要承擔守城的任務,因此其能調動的士兵只用五千餘人,但劉錡就是依靠這樣的兵力擊退了金國的十萬大軍,威震中原,極大地打擊了金軍的士氣,延緩了他們的南侵,為南宋緩解了邊防的壓力。

在順昌保衛戰中,最令人動容的就是劉錡作為將領的頑強鬥志,在情況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劉錡依然選擇堅持作戰,並且有著視死如歸的決心。而之所以劉錡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他明白作為將領的指責,也知道什麼才是國家大義。在諡號中穆字的解釋為"佈德執義",在這次戰鬥中,劉錡將其中的"執義"二字詮釋的淋漓盡致,讓人們看到了在那個絕望的年代中,南宋依然有堅守的決心和勇氣。

老當益壯鎮守揚州,戰死沙場力敵金軍

在順昌城一戰之後,劉錡在南宋朝中的聲望變得十分尊崇,但是由於之後朝中主和派的勢力逐漸坐大,主戰派的將領們紛紛受到了排擠,劉錡也不例外。但是南宋與金國的良好關係並沒有維持很長時間。金國在紹興三十一年的時候對南宋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金國國主完顏亮親自率領六十萬大軍進犯南宋國境,金人的軍隊旌旗遮天蔽日,南宋軍民人心惶惶。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海陵王完顏亮塑像

而且由於之前南宋朝廷對於主戰派官員的迫害,導致朝中已經沒有可以啟用的將領了,他們只能重新將老將召回朝中,劉錡就是其中之一,劉錡當時被任命為江淮西制置使,統轄多路軍馬,並駐紮在揚州。當時的南宋士兵已經久疏戰陣,並且缺乏訓練,於是劉錡就在到任之後積極整頓軍備,讓南宋將士的面貌煥然一新。所有見到的將領無不交口稱讚。

在劉錡的帶領之下,南宋軍隊在清河口截獲了金軍用來運送糧草的船隻,破壞了金軍的後勤供給,極大地影響了金軍的進兵速度。之後劉錡又依靠豐富的作戰經驗,在金國萬戶高景山進攻的時候成功設伏,大敗金軍,並斬殺了高景山,大大提振了金軍的士氣。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軟弱的宋高宗趙構

但是此時的宋高宗雖然已經步入暮年,但是其內裡軟弱的個性依然沒有改變,其依然秉持著想要與金國講和的原則,極大地限制了劉錡在前線的戰鬥。在紹興三十二年的時候,劉錡因為內心憤懣,怒火攻心,嘔血而死,實在令人扼腕。劉錡的憤懣之情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錡憤懣,病益甚。都督府參贊軍事虞允文自採石來,督舟師與金人戰。允文過鎮江,謁錡問疾。錡執允文手曰:'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一儒生,我輩愧死矣!'"

對於穆字這一諡號,除了前面提到的佈德執義之外,還有一個解釋就是"中情見貌",指的是為人古道熱腸,所有的情緒都十分外放。劉錡正是這樣一位能夠用自己的熱情和信念鼓舞身邊之人的優秀統帥,他的執著感染了身邊的每一位將士,讓他們成功抵禦了金軍的進犯。可以說如果不是宋高宗的軟弱,相信劉錡一定可以在戰場上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而不是悲憤而死。

粗中有細關心民生,劉錡的政治貢獻

前面提到在順昌城一戰之後,劉錡曾經度過了一段遠離戰場的生活,在南宋與金國議和的背景之下,這位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戰士也曾經投入到日常瑣碎的政治工作之中。作為一名武將,劉錡的政治能力也是十分出色的,尤其是其對於流民的關懷,更是凸顯了他優秀的道德品質。

劉錡當時擔任的是潭州的知府,由於在建炎年間,曾經挖開過當地的黃潭,引江水來抵禦金人的入侵,因此潭水的沿岸出現了多出疏漏,每逢雨水充足的夏秋兩季,這裡的潭水都會暴漲,淹沒周圍的土地,荊州,衡州一帶都會受災。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航拍農田

劉錡在到任之後立即瞭解了當地的情況,他組織人手堵塞曾經被挖開的地方,並對潭水沿岸有漏洞的地方進行了修補,除去了水患。他還組織當地的流民對曾經遭受水災的土地進行開墾,在短時間內就開拓出了幾千畝良田,緩解了當地的糧食問題,更讓許多流民重新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讓生產力與土地能夠緊密聯合起來,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政績卓著。此事在《宋史》中有如下記載:

"錡鎮荊南凡六年,軍民安之。魏良臣言錡名將,不當久閒。乃命知潭州,加太尉,復帥荊南府。江陵縣東有黃潭,建炎間,有司決水入江以御盜,由是夏秋漲溢,荊、衡間皆被水患。錡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數千畝,流民自佔者幾千戶。詔錡遇大禮許奏文資,仍以其侄汜為江東路兵馬副都監。"

前面說到穆字諡號有著"佈德"的要求,雖然劉錡帶領軍隊反抗金兵的侵略也是大德的體現,但是在其擔任地方官的時候對於人民的關懷,更加符合中國古代道德體系中對於德行的定義,可以說劉錡施行的仁政立足於為人民解決根本問題,稱得上仁政,這完全處於其個人品德的高尚,劉錡在這個方面也完全擔得起"穆"這一諡號。

悲憤而亡的南宋大將劉錡,背後是怎樣濃烈的家國情懷?

沃野千里的荊州地區


結語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一本武穆遺書讓岳飛的諡號從此深入人心。誠然,岳飛作為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理應被人們銘記和讚頌。但是在那個時代,劉錡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他和岳飛雖然都被賜予了武穆的諡號,但是兩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兩人都是兩宋交界那段屈辱的歷史中,不可多得的閃光點。

劉錡與岳飛最大的不同是與岳飛的雄心壯志相比,劉錡更像一個現代的職業軍人,他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取而代之的是寸土必爭的強烈愛國情懷,他的一生幾乎都奉獻給了防禦國土事業之上,他頑強的勇氣和不屈的意志一直都是那時南宋軍隊的精神依靠。而且劉錡還有著一顆仁愛之心,其對於人民的關懷也是其不可忽視的閃光點。可以如此赤子卻遇到了軟弱的宋高宗,讓劉錡落得一個吐血而亡的悲壯結局,但是劉錡用他的生命詮釋了"佈德執義,中情見貌"的真正含義,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



參考文獻

1《宋史》

2《三朝北盟會編》

3《續資治通鑑長編》

4《金史》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