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南宋初年,北方金國虎視中原,兇悍絕倫的金國騎兵,像潮水一般洶湧南下,把南宋逼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宋金之間展開了波瀾壯闊的百年戰爭。時勢造英雄,多年以來一直武備孱弱的宋朝軍民,在迫在眉睫的滅國之禍面前,終於激發出無比強烈的英雄氣概,與金兵展開了殊死搏殺。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在連年征戰中,一大批忠臣勇將迅速湧現出來,比如劉錡、韓世忠、吳階、岳飛、張浚等,成為抗金戰爭的中流砥柱。其中又以岳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大。岳飛的抗金功績,在同時代南宋諸將中,並不算第一位,他之所以超越眾人名垂千古,除了他的戰功,還與他忠心報國卻含冤被害的悲慘遭遇密切相關。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岳飛被宋高宗、秦檜殺害,屬於名副其實的冤案,這一點已是人所共知。他被殺的原因,公認是因為他是強硬的主戰派,與朝廷的妥協和談方針背道而馳。但是,從歷史記載來看,主戰派中的張浚、韓世忠、吳階、劉錡等人,哪個都是與金國不共戴天、勢同水火,都強烈反對朝廷與金國議和,為何單單殺了他,其他人都毫髮無損?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原來,宋高宗和秦檜之所以會拿岳飛開刀,與岳飛自身性格有莫大關係。從大量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岳飛的性格中,剛烈堅毅、耿直倔強的成分佔很大比重。岳飛是智勇雙全的將才,在戰場上他深謀遠慮,智計過人,盡顯英雄本色,但在更為險惡的仕途之中,他卻未能遊刃有餘,很多事激起了皇帝的強烈不滿。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岳飛的將略和才幹、頭腦眼光,常常高人一籌與眾不同,對於戰場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以及作戰方案和作戰步驟,都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但是一旦朝廷布置的作戰計劃,與他的想法不相契合,他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牴觸和拖延情緒,不願按照朝廷布置行事,客觀上,就表現為抗令不遵的狀況頻頻發生。

第一件事,是紹興十年五月到六月的順昌之戰。當時金兵南下,重兵圍攻順昌,順昌城中,只有大將劉錡帶領的不到兩萬人,形勢危急。宋高宗緊急調派鄂州的岳飛,讓他派兵前去增援。《鄂國金佗粹編》記載,自從五月二十五日開戰,到六月十二戰事結束,宋高宗先後向岳飛發出了九道御札,催促他速速救援順昌。

在御札中,宋高宗多次強調,“多差精銳人馬,火急前去救援”,“所繫非輕,卿當體國”,“卿可疾速起發”,“星夜前去協助劉錡,不可少緩,有失機會”。緊急關頭,岳飛的反應卻令人吃驚。戰事開始八天後,他才派出張憲、姚政帶領的兩千輕騎出發,並且直到戰事結束,他們也沒有到達戰場,缺席了至關重要的一次會戰,幸虧順昌守將劉錡智勇雙全守住城池,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第二件事,與此極為類似。紹興十一年,金兵再度南下深入宋境,宋高宗趕忙調兵遣將,準備佈置一場大規模圍殲戰,當時中原地區的宋軍武將,如張俊、劉錡、韓世忠、李顯忠等全部參戰,連皇帝身邊的禁軍大將楊沂中,都帶領精銳禁軍前來參戰。岳飛自然也在徵召序列之中。

《高宗本紀》等史料記載,宋高宗先後發出十五道御札,催促岳飛進兵,但岳飛大概對皇帝的作戰計劃有不同意見,先是要求親自面見皇帝當面商討,被拒絕後依舊反應遲緩,直到大戰結束,宋軍大敗,岳飛也沒有趕到戰場。在御札中,宋高宗多次強調,“中興基業,在此一舉”,“卿須親提勁兵,星夜前來”,“兵貴神速,不可失機會也”,“今日之舉,社稷所繫,貴在神速,少緩恐失機會也”,可謂焦慮急促之情溢於言表,可惜岳飛卻反應冷淡。

岳飛如果不幹這2件事,秦檜根本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封建時代,皇帝最忌諱的,莫過於統兵武將擁兵自重,不聽號令。岳飛兩次拖延抗命,觸犯了大忌。當然岳飛的抗命原因,不可能是怯懦畏戰保存實力,只是因為對作戰方案有不同見解,但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軍情急如星火之際,拖延抗拒皇帝軍令,恐怕哪個皇帝也無法接受。

南宋初年,朝廷一度岌岌可危,威信下降,將驕兵惰現象嚴重,武將拖延抗命的現象普遍存在,但像岳飛這樣級別的武將,先後多次拖延抗命,並且在皇帝連發十餘道聖旨的情況下,依然我行我素,委實也不多見。宋高宗心中的惱恨可想而知。《宋宰輔編年錄》記載,淮西之戰後,“上始有誅飛意”。試想要是沒有這兩件事的發生,宋高宗根本不會起殺害岳飛之心,秦檜自然也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