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談文論史


毫無疑問,是美國。

但是如果說二戰的勝利完全是美國決定的,也有點片面。應該說二戰的勝利是同盟國的勝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歐洲戰場如果沒有英國、蘇聯的協同,僅靠美國是戰勝不了德意等國的。在亞洲戰場,如果沒有中國拖住128萬在華日軍和近80萬關東軍,使其不能北上與希特勒會師莫斯科,整個戰場將有非常大的變化。再假設如果當時蔣介石投降日本,日本將抽出100多萬部隊,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訓練四五百萬部隊不成問題。試想這幾百萬部隊不管是北上,還是南下,整個二戰的結果都很難預料。所以說二戰勝利是同盟國的勝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當然在整個二戰時期,美國出的力是非常大的,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提供給各反法西斯國家的物質援助總價值達506億美元,其中援助蘇聯的有112.6億美元,佔總額的約23%,這些物質對於處在蘇德戰爭最困難時期的蘇聯來說意義重大。沒有這些美援,蘇聯是否能夠撐到反攻的時候都很難講。英國獲得的最多,達312.67億美元,約佔美國對外援助65%。中國累計獲租借援助約16.02億美元,佔總額的4%。因為當時中國的對外交通線大都處於斷絕狀態,陸地和海上交通完全沒有,只能通過“駝峰航線”來接受美援物資,所以接受到的物資遠低於其他國家。

整個二戰期間,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包括英國、蘇聯、中國等,共38個國家。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的援助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再加上後來美軍直接參戰,美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也奠定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地位,至今無人能撼動。



伯樂公


二戰中,不算平民死傷,僅考慮殲敵數:

1、蘇軍陣亡約890萬人,消滅德軍及日軍約395萬人。

2、美軍陣亡38萬人,消滅德軍、意軍及日軍約150萬人。

3、中國國共兩軍合計陣亡約148萬人,消滅日軍約50萬人(含入緬配合英軍及東北配合蘇軍)。

4、英軍陣亡38萬,消滅德軍、意軍及日軍約35萬人,

5、法國及其他國家,一律呵呵。

二戰後德國官方統計的陸、海、空軍及武裝黨衛軍陣亡及失蹤人數約450萬人,其中蘇德戰場的380萬人,西歐戰場50萬人,意大利戰場15萬人,巴爾幹半島戰場10.5萬人,北非戰場1.5萬人,波蘭戰場約1.2萬人。

1976年,日本官方統計的日軍陣亡及失蹤人數約為190萬人,其中太平洋及本土戰場110萬人,中國大陸戰場46.6萬人,東南亞戰場18萬人,遠東及中國東北戰場10.5 萬人,朝鮮戰場5.4萬人。

二戰後,意大利官方統計的意軍陣亡及失蹤人數約20萬人,主要是在北非戰場。


財經路邊攤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二戰的全世界戰場,毫無疑問是蘇聯。從1937年到1941年,中國八年抗日戰爭中的前四年,只有蘇聯在直接向中國政府提供軍事援助的,源源不斷的軍械子彈供應,慷慨的空軍支持,讓國民黨政府度過了最為困難的4年時間。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宣戰,才開始了給中國的軍事援助。1941年以前,美國只是在精神上支持中國,身體上卻很誠實對日本提供各種軍需物資甚至軍火、石油等。

日本人開著美國鋼鐵製造的坦克、燒著美國汽油,向中國軍民射出美國製造的炮彈!居然有人說美國是幫助中國抗戰的最大盟友,這是夢遊了吧!

不可否認的是,珍珠港海戰後,美國開始成了反法西斯聯盟的軍工廠。二戰中的三個主要盟國,美國出錢,蘇聯和中國出命。

出錢的是中流砥柱?讓出命的國家情何以堪?

放在中國戰場,中流砥柱的選項只能有兩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或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說國軍是抗戰中流砥柱的理由有三個,我可以一一進行駁斥:

1,國軍在抗戰中進行了22次大會戰,國軍抗擊日軍的兵力更多。

持這種觀點的同學,一定要認識到,22次大會戰,20次都是大敗仗,只有第三次長沙會戰和湘西會戰付出較大犧牲後取得一定戰果,維持了戰前狀態。幾乎所有的國軍的抗日戰役,都伴隨著國軍的抵抗——潰敗——日軍退兵——國軍收復故土,當然有的則不存在著第一階段、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

日本人不捱打,是不會主動離開中國的,國軍這樣守著自己的戰壕從不主動出擊,死等著對方來打。這樣不思進取的軍隊,居然能說是抗戰中流砥柱?中流砥柱不能隨隨便便被河水沖走吧?

2,國軍在抗戰中犧牲最大,最為悲壯。

持這種觀點的同學,一定是看多了國軍為主角的電視劇和電影。比如《八百》,守著四行倉庫的國軍,總兵力其實是400人,在戰鬥中最多能低於日軍一個小隊兩個小隊的兵力,居然被吹成了抵禦日軍30大軍。這個牛吹的,讓四行倉庫400孤軍的長官、忙於轉運物資大發國難財、強姦勞軍女學生的孫元良師長都不好意思了!

還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來自於中條山大潰敗中的800陝軍跳黃河。這個故事中,陝西冷娃們寧可跳黃河自殺,也不願意被日軍俘虜。然而真實情況是,中條山的中央軍被胡宗南調動到陝北打八路軍了,那些跳河的陝西軍隊,是楊虎城舊部,本來就是蔣介石想消耗的部隊。中條山戰役爆發,立刻出現了一潰千里的狀況,陝西國軍被趕鴨子一樣攆到了黃河邊,黃河對面就是中央軍的督戰隊。陝西國軍覺得中央軍不會朝著自己開槍,紛紛跳黃河、撐這羊皮筏子過河,沒想到全都被中央軍用機關槍突突了。

3,國軍曾經邁出國門,在緬甸作戰,是英美的主要合作者。

這樣的先天優勢,八路軍和新四軍自然是沒有。八路軍和新四軍連漢陽造和中正式都拿不到,只能用自己製造的邊區彈和大刀長矛,條件好的能用上鬼子那裡繳獲的三八式。美國提供的卡賓槍,咱自然也沒有。

滇緬戰役的國軍,也的確有一定戰績。可是同時也暴露出國軍在指揮上和士氣上的各種問題,以至於史迪威等人建議美國政府把軍需物資中的相當一部分拿給八路軍和新四軍。只可惜,八路軍和新四軍始終沒能拿到美國兵器,一顆子彈都沒有。從蘇聯拿到的武器,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國軍消極抗戰的最明顯的表現是,從1941年開始,國軍對日軍發動的攻擊基本不做抵抗。從 1941年至 1943年三年傷亡總數 608518人, 不及1940年一年的 673368人多,國軍鬥志如此,也難怪會有豫湘桂大潰敗了。

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戰中流砥柱的證據,鐵證如山不容辯駁。

1,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中後期,抵禦了超過三分之二的侵華日軍。

抗日戰爭總共14年,我領導的紅軍、抗聯、八路軍、新四軍,始終都堅持著抗戰的理念和思想。

1938年12 月,日本天皇發佈《大陸命令第241號》,指令侵華日 軍以主要兵力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後抗日根據 地。從此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牽制和打擊了侵華日軍三分之二以上兵力。

2,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抗戰行動,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和支持。

歷史虛無主義者,總是不斷在否定抗戰先烈們的功績。居然有人說八路軍和新四軍是在敵後”坐大“的。事實上,在萬般兇險的敵後戰場,如果不抗日,就不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更不可能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不斷壯大。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建立的根據地總面積約95萬平方公里,人口 9550餘萬,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發展到91 萬人,民兵220萬人。

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的抗戰,更是讓侵華日軍惶惶不可終日。當時我黨控制的200多個縣,都立下軍令狀,每個月消滅一個鬼子,一年之內,日軍在沒有大型作戰的情況下,就減員60000人。敵後抗戰的的戰績,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正面戰場的殲敵人數。

反觀國軍,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誘降和軍事打擊下,開始了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罪惡征程。

3,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戰後期,開始對日軍進行了反攻作戰。

1943年開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大勢已去。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塞北、在江南、在山西、在山東都開始了局部反攻。隸屬於八路軍的北嶽軍區分別在冀西、雁北、察南和平北發起攻勢,至5月,拔除據點、碉堡358處,打開了察南、雁北地區的局面。隸屬於新四軍的蘇中軍區粟裕所部,於 1944年1、2 月間對高郵、興化 、寶應 和泰州 、 泰興 、如皋之敵發動攻勢作戰 。

僅 1945 年前7個月內 , 即殲滅日偽軍16萬餘人 , 攻克和收復縣城61個 , 收復失地24萬平方公里 , 解放人口近 1000萬。

結語:

永遠緬懷為抗日戰爭獻出汗水和生命的抗日先烈們,國軍中也有抗戰英雄,但中流砥柱肯定是八路軍和新四軍。

參考資料:《兩條抗戰路線的比較與啟示 》《論中國抗戰的戰略反攻》《徐焰_解放區戰場是抗戰“中流砥柱”》等。


歷史知事


美國,毫無疑問。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便硝煙散盡70多年,仍然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共有超過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雙方軍民共傷亡9000多萬人,超過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經過兩大陣營的血火拼殺,同盟國最終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那麼,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誰才是同盟國真正的中流砥柱呢?

有人說是蘇聯,畢竟蘇德戰爭是二戰中傷亡最慘重的戰場;有人說是東方大國,畢竟抗戰時間最長;也有人說是英國,畢竟和法西斯的作戰範圍最大。但靜夜史認為,能夠決定二戰勝利與否的國家,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是的,就是這個1941年12月才參戰的國家,決定了二戰的最終走向。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

1、美國是法西斯的噩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宣佈參戰,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始。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和膨脹的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長達4年的鏖戰,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美國領導的同盟國軍隊消滅了超過150萬日本軍民,包括所有的海軍和大部分陸軍,遠超我國和緬甸消滅的日軍總數。

自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後,太平洋戰爭形勢逆轉,為應付越來越捉襟見肘的局面,日本大本營不得不將東北戰場上的關東軍陸續向太平洋戰場抽調。不僅如此,在美軍不斷逼近日本本土的過程中,為保證本土安全,日本又不得不抽調更多關東軍回國,這導致人數超60萬的“皇軍之花”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架子,1945年8月9日在蘇軍摧枯拉朽的打幾下迅速滅亡。

美國的鏖戰,不僅消滅了大部分日軍,徹底砸碎了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還不斷轟炸日本本土,破壞其戰爭潛力。從1945年4月2日開始,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轟炸。而在此前的東京大轟炸中,一夜之間造成超過10萬日本人死亡。

而在日本死戰不降的情況下,憤怒的美國最終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幾乎完全摧毀兩座城市,徹底震懾了日本的死硬派,直接推動了裕仁天皇的無條件投降。

而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也深深震撼了蘇聯,為奪取更多戰後主動權,蘇軍迅速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以北地區,奠定了二戰後的冷戰格局。

而除了太平洋戰爭的鏖戰,在歐洲戰場,美軍和英軍是西線作戰的主力,雖然戰鬥規模遠不及東線的蘇德戰場,但美英盟軍對德國本土的轟炸,使其難以全身心進攻蘇聯,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起死回生以及德國法西斯的最後失敗。

2、美國是同盟國的後盾

毫無疑問,美軍消滅的法西斯數量是遠不及蘇聯的,但美國卻是出力最多的。

1941年6月22日,550萬軸心國大軍閃擊蘇聯,疏於防範的蘇軍一潰千里,短短4個月便損失300萬軍隊、15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4以上的人口,被推到亡國滅種的邊緣。

很多人認為,即便蘇聯丟掉莫斯科甚至整個烏拉爾山以西也不可能亡國,因為蘇聯縱深太大。但我們更應該明白,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不可能撐得起蘇聯的持續抗戰,十月革命時期高爾察克白軍的命運擺在眼前,失去了莫斯科的蘇聯在歐洲將無險可守。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蘇聯奉行斯大林模式,莫斯科不僅是首都,更是領袖意志的象徵,一旦失去莫斯科,意志崩潰的蘇聯就會失去一切。

所以,斯大林在莫斯科稱蘇聯已經無路可退,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而蘇聯能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除了日本幫忙,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更重要的是美英盟軍的支持。

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就首先加入援蘇陣營,雖然丘吉爾極度反共,但為了減輕自身壓力,選擇和蘇聯結盟。而開戰後的英國很快負債累累,美國成為英國的主要後盾。

因為美英軍隊對德國的大規模轟炸,尤其是轟炸德國魯爾區,使得納粹德國始終不敢將全部兵力投向東線戰場,極大減輕了蘇聯壓力。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雖然暫時遏制了德國的腳步,但距離勝利依然遙不可及。更要命的是此時的大部分工業區都被德國佔領,剩下的區域根本難以支撐蘇聯的抗戰。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莫斯科會戰彰顯價值的蘇聯開始接受美國源源不斷的支持。

根據美國《租借法案》,蘇聯獲得了至少1/4的援助,包括飛機1.4萬架、坦克和自行火炮8200輛、各型載重和特種車輛46.7萬輛、商船100艘、4.46萬臺金屬切削機床,以及總價在31.5億美元以上的工業和石化製品,相當於今天的1500億美元。

正是靠著這樣的雪中送炭,蘇聯才頂住了德軍的瘋狂進攻,並在戰爭中迅速恢復工業生產能力,最終打敗了德國法西斯。

而除了蘇聯,美國還支援了英國4180億美元、法國426億美元、我國213億美元其他國家26億美元的物資,成為徹底打敗軸心國的強大後盾。

所以,美國才是決定二戰最終勝利的最重要因素。而且,戰後的美國還籌備建立聯合國,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做出了巨大貢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寫在前面的話

在我提筆準備回答這個問題時,手機彈出一個信息,說是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說,應中國邀請,美國疾控中心CDC將派遣最好的專家前往中國協助救治武漢肺炎疫情。美國將竭盡所能。在被問到武漢肺炎是否可以當成美中貿易談判的籌碼時,庫德洛表示,“中國正面對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這無關談判籌碼,而是人類的道德本能。”

我們再重複一遍庫德洛說的話:“中國正面對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這無關談判籌碼,而是人類的道德本能”。

我是本著娛樂至上的態度來頭條的,所以,我回避任何有爭論的話題——前車之鑑啊!僅僅因為理解認識的不同,就長期接到不同觀點者的問候,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我的筆只涉及那些風花雪月的詩詞,以供頭條朋友們飯後一笑;只涉及已經塵封很久的歷史,以資古為今用。

因為參加頭條泛文化寫作營的學習,恰逢新年,又遇不明肺炎病毒來襲,城市被封,只好窩居在家一門心思的完成頭條作業。於是在悟空問答上翻閱適合自己回答的問題。這不,恰好看到這個問題:

誰才是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以前回答問答時,我從不看別人的回答。一則是認為學有廣薄識有深淺,專業的高深莫測我不敢企及;二則素有高下觀點不一,擔心受到影響。我只是老老實實本著自己的觀點來分享給大家。但今天翻閱到這個問題時,因作者是我所關注的有著幾十萬粉絲的大V,且留言頗多,所以仔細閱讀了這位大V的回答。

這位大V回答的內容我就不重複了。留言倒是蠻有趣。其中有條回覆:李雲龍發動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領導世界人民打倒了法西斯取得了二戰的勝利。大概意思是這樣吧,原話記不清楚了。雖說回覆是調侃,倒也蠻合乎我的味口,看完回覆,我也果斷取關了。這裡順便央求大V:您也取關我。

廢話太多了!我們言歸正傳,來回答本題。

誰才是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我上文中所以引用庫德洛的話“是人類道德的本能”,正是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超越很多問題(關鍵字得省略,諸君原宥),要站在世界、人類和道德的高度來回答!非此,那都是言不由衷自己都不信的鬼話。

一:二戰中的中流砥柱是蘇聯嗎?

歷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那一字未刪一字未添!

蘇德於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為裡賓特洛甫。這份協議史稱《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德方代表裡賓特洛甫在條約上簽字

蘇方代表莫洛托夫在條約上簽字

在蘇德訂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時,傳聞還另簽有“秘密協定”。這個“秘密協定”的第二條內容為:

當波蘭發生領土或政治上的重組時,德國和蘇聯的勢力範圍將大體以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今後獨立的波蘭王國是否依然需要存在取決於締約雙方的利益,而未來的波蘭國界亦由政治發展格局決定。但在任何情況下,兩國政府都要通過友好協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該協議也將芬蘭,愛沙尼亞,拉托維亞,比薩拉比亞劃歸蘇聯的利益範圍,立陶宛劃入德國的利益範圍。由於德國進一步東進,9月23號,第二個協議簽署,重新劃定了瓜分波蘭的分界。同時規定,立陶宛成為蘇聯的利益範圍。

當然,有人對此反駁,說不存在這個“秘密協議”。是法西斯德國為擾亂視線破壞同盟國關係故意放出的煙霧彈。這難道是無風三尺浪?下列圖片是德軍佔領華沙後與蘇軍交流的歷史瞬間。

德軍佔領華沙後舉行華沙入城式,蘇軍被邀請參加

蘇德在地圖上劃分雙方佔領區

蘇德軍官在交談

蘇德雙方軍官土兵交談正歡

在與納粹德國共同瓜分波蘭後,蘇聯又將白俄羅斯納入麾下。接著,在1939年11月30日,蘇軍又以第七、八、九、第十四共四個集團軍120萬人入侵芬蘭,並於1940年3月13日蘇芬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結束“蘇芬戰爭”。其結果蘇軍以死亡27.3萬人的代價迫使芬蘭割讓了卡累利阿和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佔其全國領土的百分之十一。

蘇芬戰爭中戰死的蘇聯紅軍遺體

蘇軍繳獲的芬蘭國旗

與納粹德國瓜分波蘭,佔領白俄羅斯及波羅的海三國,發動侵略芬蘭的蘇芬戰爭就是蘇德大戰爆發前蘇聯乾的幾件大事。我們不禁要問,蘇聯到底想幹啥?這難道是英法“禍水東引”蘇聯被迫而為嗎?

歷史沒有假設,蘇聯的實際行為已經為自己做了最好的註腳。

真正要假設的是,如果蘇聯在入侵芬蘭的戰爭中表現的不是那麼差勁的話,希特勒可能、至少也會推遲他的“芭芭羅薩計劃。

這也許是斯大林沒有想到的。

後面的蘇德戰爭我們就不多說了。斯大林該感謝希特勒拯救了他。

二:中國是二戰中的中流砥柱嗎?

我的答案是:不。

中國的抗戰,是一場全民族奮起抵禦外族入侵的極其悲壯的抗戰。整個抗戰時期,中國人民在獲得極少外援的情況下,獨自抗拒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英法是二戰中的中流砥柱嗎?

我的回答是:否。

那麼,二戰中的中流砥柱到底是誰?答案不言而喻。


天涯孤旅a


二戰的中流砥柱,毫無疑問地是美利堅合眾國。


可能有許多人覺得,在整個二戰中美國並不是參與最早的,也不是付出犧牲最大,根本稱不上中流砥柱。

可是,在二戰中起到扭轉戰局作用的國家,卻正是美國。

美國在二戰前,和英法一樣實行的是綏靖政策,德國和意大利之所以能夠稱霸歐洲,離不開這些老牌強國的縱容。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用閃電戰佔領了波蘭,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沒有干預戰爭局勢。

後來德國佔領了歐洲14個國家,日本肆虐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並且封鎖了海上交通線,美國意識到自身利益自己受到威脅,但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議會不想介入戰爭。

美國只是向交戰國出售武器和戰爭貸款,來換取利益最大化。

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看來,如果放任德國和日本不管,等歐洲和亞洲淪陷,下一步德國就有精力和美國正面較量,戰爭遲早要來,為何不早些準備。

羅斯福苦於沒有機會,因為議會有否決權,羅斯福只能等待。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了珍珠港,讓美國名正言順的參與到二戰中。

美國的參戰讓歐洲和亞洲戰場形勢扭轉,軸心國體力不支,出現了頹勢。

有數據統計,美國對蘇聯進行了支援,到戰爭結束前夕,美國支援蘇聯的物資有:

飛機 14795架

坦克 7056輛

吉普車 51503輛

卡車 375883輛

摩托車 35170輛

拖拉機 8071輛

火炮 8218門

機槍 131633挺

炸藥 345735噸

建築物 10910000美元

火車 11155節

火車頭 1981輛

貨船 90艘


護衛船(反潛) 105艘

魚雷艇 197艘

輪船發動機 7784臺

食物補給 4478000噸

機械設備 1078965000美元

無色金屬 802000噸

油料 2670000噸

化學品 842000噸

棉花 106893000噸

皮革製品 49869噸

輪胎 3786000個


這只是蘇聯一個國家而已,在英國,法國和東南亞,都有美國的支援和貸款,美國的支援讓反法西斯陣營超過軸心國。

1944年6月,已經精疲力盡的德國軍隊全面收縮戰線,英國和美國開闢了第二戰場,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瞬間突破德國防線,希特勒見大勢已去,在柏林飲彈自盡。

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與蘇聯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對抗。


—End—



冷月鉤沉


在二戰中,美國傷亡的軍民人數為42萬,英國為45萬,中國為3000多萬,其中90%以上的人是犧牲在亞洲戰場,而蘇聯為抗擊納粹德國犧牲的軍民人數為2700萬。日本和德國的絕大多數(近四分之三)軍隊,是與中國和蘇聯,而非美國和英國作戰。

1944年,蘇德戰線的長度是蘇聯所有盟國戰線總長度的4倍。與此同時,東線集結了敵軍近201個師,而當時德國用於對付美英軍隊的不超過21個師。即使是西方國家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後,盟軍共有150萬人,而德軍僅56萬人。當時,蘇德戰場上共有450萬德軍,650萬蘇軍戰士與他們展開了殊死搏鬥。正是在與蘇聯紅軍的作戰中,希特勒軍隊遭受了最慘重的損失:70%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裝備,如坦克、大炮和飛機丘吉爾曾寫道:“正是蘇聯軍隊摧毀了德國軍事機器。”美國總統布什在紀念諾曼底登陸60週年的慶祝活動上重複了丘吉爾的論調:“如果沒有俄羅斯,諾曼底登陸就不可能發生。”

而日本在亞洲戰場的戰略非常明確:擊毀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而後在太平洋地區形成一個鞏固的防禦圈粉碎美國的進攻,直到美國同意通過磋商允許日本保留其在亞洲的部分勢力範圍。

中國的抵抗規模破壞了日本的這一戰略部署。珍珠港事件發生時,日本80%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由於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他們無法抽調兵力到太平洋戰場與美國作戰。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多次戰爭和攻擊,如1944年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時所投入的兵力已達到50萬人。如果做一個更直觀的比較,這幾乎是日本在硫磺島戰役與美國作戰兵力(2.1萬人)的25倍,是日本在琉球部署的常規防禦兵力(7.6萬人)的6倍。鑑於美國在這兩場戰役中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如果日本能從中國抽調數十萬兵力增援其太平洋戰區,且不說盟軍未必能在亞洲戰場大獲全勝,即使以量取勝,牽涉其中的美國傷亡人員將會更為慘重。

因此說沒有中蘇兩國的參戰,西方國家如果單獨和德國法西斯對抗,將會一敗塗地!


萌萌媽媽董小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流砥柱毫無疑問是美國。有什麼依據呢?首先是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美國選擇站哪邊,那邊就必定取得最終勝利;其次,美國當時的工業發達,能夠為全球提供戰略物資;最後,美國率先製造出原子彈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很多人可能認為前蘇聯和英國在歐洲戰場與德國拼死拼活的,他們犧牲和功勞最大,其實不然。前蘇聯前期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略的協議,坐視德國橫掃歐洲,最後閃擊蘇聯,差點讓蘇聯亡國了。如果此時不是美國出手,給蘇聯提供物資和軍需,恐怕斯大林要成亡國之君了。英國同樣是苟延殘喘,如果蘇聯被解決了,希特勒可以放開手對付英國,估計丘吉爾也無力迴天。再來看看亞洲戰場,中國從一開始就是被日本長驅直入,國民政府都被迫搬遷到西部重慶,東北和東南沿海大城市全部被日軍佔領。此時的中國軍事實力與日軍相差甚遠,根本就沒有辦法動搖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前蘇聯和中國以及英國最多算是犧牲和投入較大,談不上決定戰爭的勝敗。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宣佈加入同盟國,爆發太平洋戰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決定勝敗的事件。美國在太平洋上打擊日本海軍艦隊,轟炸日本首都東京,有效的遏制和緩解了日本在中國的進攻。如果日本關東軍在蘇聯與德軍匯合,蘇聯亡國,隨後就先後是中國、英國等滅亡,最終結局就是日德滅掉各國後,聯手攻擊美國,勝負難料!不得不說美國當時是養精蓄銳,國力雄厚,加上軍事工業發達,沒有美國參戰,同盟國很難扭轉戰局。

美國率先製造出原子彈,這也是加速軸心國失敗的原因。以日本的實力,如果不是美國對東京的大轟炸和在長崎與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相信戰爭至少還會持續幾年。

總的來說,如果美國不參戰,依靠中國、前蘇聯、英國再加上其他小國家,無法戰勝軸心國的德國和日本。平心而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確實取決於美國,歸功於美國的參戰,美國是不折不扣的中流砥柱。


小明觀世界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二戰時期可以稱得上是戰爭勝利保障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蘇聯,美國和中國。其中如果按重要程度來排名的話那依次就是蘇聯,中國,美國。因為二戰時期只有兩個主要戰場,那就是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而歐洲戰場的勝利又可以決定亞洲戰場的走向。所以蘇聯排第一,中國排第二。而美國之所以排第三,是因為美國參戰較晚,而且美國參戰只是加速了盟國對軸心國的勝利進程。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參戰之後對於盟國來說戰勝軸心國更加輕鬆了一些。





先說歐洲戰場。二戰時期德國在歐洲幾乎可以算的上是橫掃了。整個歐洲沒有哪個國家是德國的一合之敵。不論西歐還是東歐國家,在德國強大的閃電戰攻勢之下,幾乎都是摧枯拉朽一般覆滅。一戰的主要勝利過,也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二戰時期被德國在短短六週時間內覆滅。可以說在當時驚掉了不少國家的眼鏡。德國滅掉法國之後整個歐洲就只剩下英國在英倫三島上瑟瑟發抖。雖然德國沒有條件去攻打英國本土。但英國沒實力也沒膽子再找德國的事兒。


當時整個歐洲能擋住德國前進步伐的就只有一直隔岸觀火的蘇聯。蘇聯自蘇波戰爭失敗後就一直痛定思痛的發展壯大自己。斯大林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原本斯大林打算等德國和英法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在西進進入東歐。但蘇聯沒料到法國敗的那麼快。而德國又那麼快速的反過來進攻蘇聯。所以蘇聯只能被動防禦。說實話,蘇聯在前期和德國作戰的時候其實並不被看好。因為德國可以說是一路碾壓蘇聯,直逼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城下。而當時不管同盟國還是軸心國都認為蘇聯必敗。但蘇聯硬是靠著自己龐大的戰略縱深挺了過來。甚至還把德國死死陷在蘇聯腹地。爾後由於希特勒的瞎指揮。導致了德國經歷了兩場決定性戰役的失敗。這才最終使得德國戰敗。二戰時期歐洲戰場蘇聯以一己之力抗衡德國也不為過。


而在亞洲戰場上,主角就只有中國了。當時東南亞基本上都是英法等殖民地。抵抗意志低的可憐。甚至很多英法殖民地都幫助日本打英國人和法國人。就是因為日本人承諾戰後回支持他們獨立。而在中國戰場上,中國基本就和日本侵略者死磕到底了。整個二戰時期日軍的精銳力量基本上都死在了中國戰場。可以說二戰時期三大軸心之一的日本是被中國給耗死了。

蘇聯為什麼在二戰後期攻打日本關東軍那麼輕鬆。就是因為所謂關東軍的精銳早就被調到中國戰場被消滅了。當時的關東軍就只剩一張皮了。剩下的要麼是老弱婦孺。要麼就是農墾軍團。戰鬥力弱的一匹。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之所以打的那麼順利。也是因為中國拖住了日本大部分的精銳士兵。二戰剛爆發的時候日軍有40萬軍隊和200萬預備役。這240萬人都是精銳。而這些人光折損在中國戰場的就有150多萬。日本後期根本都無力在太平洋戰場和遠東對抗美國和蘇聯了。精銳差不多在中國戰場都死光了。



所以說,論起中流砥柱蘇聯和中國首當其衝。二戰缺了蘇聯和中國任意一個國家盟國都不可能勝利。而美國也有很大的功勞。但是比起蘇聯和中國還稍差一些。美國在二戰時期實力很強。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但當時的美國並不具備碾壓世界的能力。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小小小百科全書


二戰中能夠稱得上起中流砥柱作用的有二個:

一個在蘇德戰場的蘇聯紅軍。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堅強領導下,不但扭轉了戰局,而且成功地進行了大反功,徹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納碎德國,在整個歐洲戰場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個在亞洲,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英雄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毛澤東的統率下,動員全國的老百姓,同日本鬼子作殊死的鬥爭。拖住了侵華日軍的大部分兵力,迫使日本無力進行大的軍事行動,最後以投降而告終。

當然,在這當中,還有美國,英國和其它國家,它們在二戰中,在同希特勒德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作戰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