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卖掉口罩的同时,你还卖掉了什么?


你卖掉口罩的同时,你还卖掉了什么?


由于供需关系造成的价格上涨,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今天只讲有意囤积居奇是否在当前的情况下,是一个好的生意经?

说句没良心的话,疫情事件,是你建立声誉呵护名声的机会,虽然谁也不想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在已然发生了的事实下,作为精明的商家,就不应该错过。

看看这些聪明的商家是如何做的。

阿里巴巴将医疗物资直送3省18家医院、中国联通提供 5G +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滴滴在北京组建“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服务医务工作者者、苏宁累计捐赠超800万元、新东方,大众汽车,安吉尔,便利蜂,西门子等许多企业对疫情伸出了援手。

他们在干吗?为了获得好名声吗?是的,是为了获得大众的信任,塑造自己的形象,即使单纯为了这个目的,一点也不可耻。信任的价值是很昂贵的,他们都是聪明人。


你卖掉口罩的同时,你还卖掉了什么?


一些社区的药房,似乎不太愿意计算信任的价值。只看着眼前着的利益,做着自残的事。

说起街边的大药房,本来大众对你的信任感就不高,为了免除去医院的麻烦,才选择你。平时就很难与用户建立起信任感,常用的手段不是充值打折,就是送大爷大妈鸡蛋,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你却用来浪费。你不知道,卖掉天价口罩的同时,也卖掉了最值钱的信任值?是真不在意还是真没算清楚这笔帐?

每次在灾难面前,总有人囤积“必需”商品,相互串通,操作市场价格,不惜落下奸商之名。单纯的囤积口罩,牟取暴利,会被执法部门认定为违法规定,遭到行政处罚。据悉,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的刑事犯罪。


你卖掉口罩的同时,你还卖掉了什么?


算来算去,似乎风险和收益可能都不成正比。

阿里宣布永久清退15家违规口罩类店铺,其中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京东对违规商家也进行了公示,并清退了严重违规的7家商家,且永不与其合作。线上你有可能回来,但也挺麻烦的,线下商圈你丢的,更难找回。

如果真想趁机发点小财,不如去追逐点医用商品企业的股票,合法合理。

这篇文章不是要劝商家无私、善良,就是用最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来讨论问题。每个人的收益和成本在特殊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可能都会不一样。如何选择还是落在个体上,在这里只是想给做选择的人,提供一个思路,好好的计算一下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呵护自己的名声、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聪明商家的生意经。名声、名誉、服务都可以转化为价格,否则品牌溢价是怎么得来的。信与不信,请自行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