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年味?

顺其自然159220662


小时候,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有人给压岁钱。都是平常没有的所以特别期盼过年。年味自己开心,好玩。随着慢慢长大,过年就是忙活,忙活着买这买那,张罗这边张罗那边。年味就是忙活。忙完后静下心来,坐在父母身边,说话或者不说话,看着慢慢老去的父母,看着自己越来越多的皱纹,年味就是感受岁月。


远方


在我的家乡

提早一个月或半个月准备过年的年货🎁

大年三十下午开始炖鸡🐓、炖排骨🍖。然后贴对联、祭拜祖宗、烧香、放鞭炮。

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个热乎饭🍚,小朋友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大人嗑瓜子聊天,给红包

大年初一到初三走访亲戚,或者去一个聚会一样的地方,过年周围的人都会去哪里。


JY视频分享


年味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天还没有黑,就又到盼着天明呢。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了,总盼着大年三十快点来到。小时候,一过腊月就闻到了年的味道,杀年猪,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然后在一起快快乐乐的边吃边喝,山南海北的撇。真是快乐。接着就是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到了二十三就要送灶王爷了。家家户户响炮竹,吃好的,在我们家乡,还要吃麻糖。这个在北方的人 可能都知道。过了二十三,大人们可就忙开了,每天的活安排的满🈵的。蒸花馍,糊窗花。到了二十八,家家户户还洗臭脚。一直忙到三十为止。这就是我小时候北方的年味



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一点过年的意思都没有,是自己已经长大了,还是怎么招,自从搬到城里来就没感到年味,我还是想回到农村过年那样的气氛,不知道怎么说,可是已经回不去了,我家动迁了,哈哈 说真的过年还是农村好一大家坐在那热乎乎的炕上,大吃大喝多热闹。


传奇只玩热血


年味,就是大家在公司开始写年终总结,准备年会了;

年味,就是大家在公司无心上班,都在忙着抢票了;

年味,就是在4S店排队洗车,准备归家;

年味,就是街边高挂的红灯笼和中国结;

年味,就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个年夜饭;

年味,就是难得听到的鞭炮声;

年味,就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压岁钱!


方法论研习社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到了腊月十几,就开始赶大集,那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挂历…爷爷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除夕当天包饺子在年前更是少不了的。整一盘子糖果、花生、瓜子。闲暇时间,串门唠嗑,糖果、花生、瓜子无疑是最合适的零嘴,从大早上就开始忙活,打浆糊,剪窗花,贴对子……还会帖财神。

孩子们就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买各种各样的鞭炮,摔炮、大地红。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儿们都穿上新衣服,一个家族的人一起给长辈拜年,吃糖、喝茶、唠嗑……红包自然也是不会少的,随后开始亲戚拜年。


吃的比过去好,穿的比过去好,到底缺了什么?年味的气氛到底是什么?

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前物质极度匮乏,人们普遍缺衣少食,惟有过年时,才能吃好的,穿漂亮衣服,所以,对“年”极度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了,人们手头宽裕了,再也不会为吃饭穿衣犯愁了,现在几乎天天都是过年。

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无论是农民还是县城居民,外岀打工的越来越多了,导致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难于搞起来了。

三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限制了一些传统的被人们认为很有年味的习俗。

四是家庭方面的原因。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式生活越来越少。随着社会发展居住分散,进去城市,不想回来。

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西方文化的浸透,也使年味淡了。


姓氏萌叔


各位网友好:我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谢家湾某村村民,我家生活在农村,不知道是因为年纪的增长,还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你能从很多人嘴里听到,“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是的,年味。大家怀念那个全家人能聚在一起的味道。而现在假期太少,大部分人觉得过年更像是在赶场,匆匆忙忙地从单位到家,从婆家到娘家,从爸妈家到奶奶家。7天假期,除了车程,好像也留不下什么特别的回忆。

那么,过年究竟是什么味道呢?这道题,“农村人”可能更有发言权。和城市过年的空城不一样,在农村,过年的气息和味道要更浓烈一些,更热闹一些。老话说 “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一直被赋予着特殊的意义。大家期待着远方游子的归来,精心准备各类可口的饭菜,早早买上瓜果茶点,一天天数着手指,等着这个大团圆的日子早点到来。

在农村,过年不是过一天,而是有一个月之久,过了腊八,农村的年味就出来了。各家各户杀猪、灌血肠、赶集、买鞭炮、置办年货、请客……要买的,要做的,要忙的实在是超级多,这样的“忙叨”直到正月十五,伴随着无数烟花的盛开绽放,年味才开始渐渐褪去。

在农村,大家很重视“贴春联”这项工作,正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你就会看到满街的人家都拿着浆糊开始贴春联。春联也是五花八门的,有求财的、有求福的、有求平安的、有求家庭和睦的、有求事业顺利的,大家把对新年的寄语,通过春联张贴在房间、门口、车上、井上、粮仓等地,希望一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除了春联,现在满家满院还会挂上各种灯笼、彩灯等装饰。在夜晚,和天空中的星星交相辉映,那种美虽不奢华,但却很温馨。

在农村过年,从小年到元宵节,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鞭炮的声音,谁家鞭炮响,就知道谁家要吃饭了。孩子们还会捡漏,把没响的鞭炮聚到一起一点点放。另外踹天猴、旋风雷、小蜜蜂、呲花等等也是小朋友们的最爱,点上一根香,就能玩上一整天。

年味,是因为家人在,传统在,牵挂在。有家才有年,有年才有味。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不妨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安安心心地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不是年变了,只是我们自己变了。




天南地北甘谷相遇


年味



卞和相玉


个人意见:年味的气氛应该是对生活的满足感,心满意足,现实是城市化,两极分化严重,人基本生存的条件缺失安全感,另外也没有以前的体力劳作感受不到收获果实的过程,将原材料制作成食物的过程,没有专注过程,而只关注最终结果,人心里不踏实,气氛就紧张,年味应该是身心放松下的对生活的满足感。


小呆的晚餐


回家过年,能放下手机跟家人聊天说闲话。一起去买年货。一起搞卫生,姐弟们相互嫌弃,朋友们一起去地里窑各种东西,年30那天都早早地就洗澡了,然后等着去拜神,在一起做年夜饭,一起放烟花,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