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⑥:医护人员要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亚男 通讯员 李晶 符晴整理报道

编者按:真正的抗疫一线是什么样子?很多医护人员在报名参加一线志愿者时对这些还没有具体的印象,直到真正走进隔离病房,开展实际工作,才会有切身感受。不喝水、不吃饭、不方便上厕所、汗湿了又干、所有的生活护理兼卫生员工作全部要承担......2月3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医护人员驰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的第6天,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勇用笔捕捉“战疫”最前线的点滴感动。

战疫日记⑥:医护人员要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

2020.2.5天气阴

长沙市中心医院EICU主任医师汤丰宁、结核ICU副主任医师的翟安、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丁宁、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刘达,长沙市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平、长沙市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彭艳,这是我的6个好战友。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加之我们是来自不同的医院,有时很难分清对方是谁,但我们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很快形成了默契。我们遇到问题一起讨论,病情治疗方案一起研究,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打气。

我们将在病区内一起奋战,算是“生死之交”了,而医生必须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所以,我们不仅很好地搭档完成病患的治疗工作,更会一起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病毒的受害者,不幸感染住院,受到身心双重打击,在疫情面前,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把他们当亲人,精心治疗和照顾,让他们尽早治愈出院,这是我在抗疫前线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很多病人被单独隔离治疗,内心里有恐惧、焦虑、担心,除了做日常的工作,我们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和病人交流,这几天建立了“线上咨询”,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病人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被关心,治疗也会积极很多。

今天几个患者逐渐跟我熟悉起来,话也多了起来:“我住在XX床,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我已经不发烧了,也没有其他症状了,我应该快回家了”“是的,我们都盼望你们早日康复,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病毒的”“有医护人员在,我们就放心!非常感谢你们”我们为他们鼓劲加油,希望我们的关怀能像春风一样,拂暖他们原本阴霾重重的心。

处理完今天的所有工作,天已经黑了,走在回酒店的路上,回头望望我们的病室灯火通明,那是我和战友战斗的地方,那是唤醒希望的地方,已经立春了,那代表寒冬已经远去,我坚信,胜利的那一刻,不会太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