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鄂州之“鄂城书院”的前世今生

鄂城书院,目前官方说法是这样描述的:鄂城书院(今石牌小学院内),即鄂城人(咸宁人)修建,供同业行会、商会聚会、食宿的地方。占地800平方米,修建大厅、仓库、住宿区、花园、围墙等,后改名荆台书院、凤台书院。据《钟祥县志》记载:“清顺治五年(1648年),荆西道石凤台修学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石牌后拆毁。

风云鄂州之“鄂城书院”的前世今生

说鄂城书院在石牌小学院内。小宋觉得准确的应该在药门街更准确,不知是否。鄂城书院很多地方都有,荆州有,宜昌也有,石牌作为汉江的大码头地位存在了几百年,有鄂东武昌鄂州商帮出资修建,是具有商会会馆性质的场所。但是,鄂城书院,毕竟是官方置办的学院教育场所。如果说鄂城书院是单纯的会馆,恐怕不够准确。

先看县志怎么说,荆西道修学府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首先说明,这是官办学府;

其二,还是钟祥县志:《吴晟墓志铭》中这些写到:“每乡试鄂城,公渡江察其寒窘者资给,岁如例焉”。。。见下图红色部分。

这句话和石牌古镇流传的吴晟资助学子的说法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这段话说明:荆台书院至少在乾隆年间已经更名为鄂城书院,而且,经常会有乡试会在石牌的鄂城书院举行。乡试是国家官方正式选士的考试,是一方取得童生资格的人考举人的的必经之路。只有过了乡试,才可以进一步会试,殿试去争取进士身份。

风云鄂州之“鄂城书院”的前世今生

衣街老人指出嘉庆十四年荆门关帝庙重修碑记中:乾隆 四十八年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富纲捐银百两,署荆门州知州萧兆凤、尹良鼎各捐银十二两,贵州安义镇游击周长安捐银五两,荆门营副府孙朝俊捐银二十两,石桥司高炳捐银□两,荆台石镇国学傅继松、傅继柏共二十两,领修举人李秉乾、二仓首人易盛、饶洪、何大儒九百。卫千总、助修绅士杨宗朝、李映隆、李士闾、张必诚、李司茂、陈廷玉、尧理安、郑士彬、谢瑞、谢秀、钱申各二千。众善赵应榜(计21列,11-13行,共238名捐资人姓名及金额略)。

风云鄂州之“鄂城书院”的前世今生

以上碑文中“荆台石镇”,这个称谓类似于《重修凤台寺碑记》中对石牌的称谓,还是惯用石牌以荆台这个称谓为主的做法,石镇一词,已有石牌镇的简称的意思了。“国学”是官职,全称应该是特授国学监士,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这说明,乾隆年,鄂城书院的监士(或“监事”)是官方出任的。这与鄂城书院能够举行乡试这样的考试,级别也是符合的。

风云鄂州之“鄂城书院”的前世今生

石牌古镇历史上文运昌盛,除了鄂城书院,还有魁星阁,文风塔,目前魁星阁的界碑还在,魁星阁市场的名字也留了下来。石牌东街阊门上四个大笔:文运肇兴(之前我一直觉得是“文运笔兴”,因为笔的繁体“筆”与“肇”太像,加之这个字刚被铲出来的时候,上部分正好不清楚了,跟老先生请教,有说筆,有说肇,文运笔兴,谐音文运必兴,倒也挺好,当然,确实没有“文运肇兴”规整,所以我还是觉得这四个字是“文运肇兴”更妥当。),这四个字遒劲有力,彰显当年活跃在石牌古镇的仕子们的一片苦心。并且石牌古镇在书法、绘画、曲艺、文学各个领域都代不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