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妈妈,我不想上学。”

“为什么?”

“同学们都说我是怪胎。”

……

如果是你,听到孩子这样说,你会跟孩子怎么说?

有一位妈妈是回答孩子的:

“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有独特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个世界需要古怪,也需要古怪的人来改变世界。终有一天,你会发挥你的才能去拯救全人类,到时候没有人说你是怪胎。”

然后,这个孩子,15岁从麻省理工毕业,受聘于美国特工局,发明了众多高科技“武器”装备,最后真的成为了拯救全人类的英雄。

看到这,估计你要说,“你是在说故事吧?”

嗯,我说的这个被同学称为“怪胎”的孩子,是电影《变身特工》的主角沃尔特。年前我和儿子一起看了这部集结了科技和脑洞、搞笑和情节均在线的电影,主角沃尔特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我欣赏他在母亲呵护下“古怪”成长;我儿子则是念念不忘“他是15岁毕业于麻省理工的科学怪咖”。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01.“怪胎”和“自我”

《变身特工》中,主角沃尔特从小便被同学视为“怪胎”,因为他有各种奇思妙想,发明创造的“武器”也格外不同。比如,亮亮金粉,在空中幻化成萌猫的样子,让凶悍的歹徒秒变舔猫党,比如,抱抱气囊,他发明的武器是为了保卫自己,同时还不伤害别人。

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他的母亲很好地保护着沃尔特的古怪特性。

“古怪”的沃尔特让我想到了现实世界中另一个古怪的孩子——《窗边的小豆豆》中特立独行的小豆豆,原型是著名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

黑柳彻子小时候因为过于活泼,被视为古怪不合群,被要求退学,妈妈没有告诉小豆豆她被退学的事情,更没有怪她,因为小豆豆的妈妈认为:“即便和小豆豆说了,她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吧。而且,如果小豆豆因为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

现实中像小豆豆那样拥有特别童年经历的孩子是少的,更多的孩子,是被打压和改造成“乖孩子”模样了。

被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盛赞“唯一能与自己共鸣的人”,日本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认为,大人经常会忽视,甚至以教育、指导的名义破坏孩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影响了孩子构建自我。

①孩子的“古怪”,是在和时空建立联系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中指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如宇宙般浩瀚,有着无限的广度和深度。

举个例子,比如在电影《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梦游仙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一个衣柜、一只兔子、一块巧克力便可连接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或者说超时空世界)。河合先生说,其实这是孩子们心中的“秘密通道”,可以让他们在想象世界中获得勇气和智慧,反过来到现实世界里克服恐惧和困难。

②孩子构建“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

每个孩子都有由自我意识主导的心灵宇宙,从他们2岁左右就开始了自我意识构建工程。“自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河合隼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认识自我。在这个阶段,孩子内心渴望得到关注的情感逐渐强烈。

第二阶段,逐渐加强自我。随着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自我意识逐渐清晰,他能把“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组合成“这就是我”。

第三阶段,迷惘的自我发展。这时期虽然孩子拥有了更多社会经验,但反而使得他进入了成长迷茫期。

可以说,<strong>孩子自我意识构建的过程,融合在他不断往返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表现出种种“古怪”行为的过程中。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片段

02.被忽视、被评判为“幼稚、无知”、被粗暴“矫正”的孩子,会怎样?

河合隼雄认为,一旦孩子的心灵宇宙被成人破坏,他的自我意识建设便会出现问题,在上述三个阶段表现出三种行为模式。

①第一阶段,情绪阴晴不定。

这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比较浅薄。与父母的各种互动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方式,当他从父母这无法接收到关于自我意识的积极反馈,比如他被忽略、得不到认可时,他会难过、失落。因为心智尚未健全,孩子自我意识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

②第二阶段,开始秘密行动。

孩子渐渐成长,自我意志越来越清晰,他也越来越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来自外界的认可往往没到位或不及时。所以,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想办法来自己肯定自己。

他们会相反设法采取一些“秘密行动”,比如做一件只有自己或极少人才知道的事情,无论是偷偷攒钱买自己喜欢的漫画,或是逃补习班的课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都能让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极大的满足。换那句话说,这时期孩子在得不到父母的支持理解下,就会想瞒着父母去秘密行动。

③第三阶段,离家出走。

年龄更大一些后,孩子自我意识会更强烈,反抗父母的不理解和管束也会更剧烈。另一方面,父母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名义上是对孩子好,事实却是在伤害孩子的行为,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记、翻查孩子的书包等等。这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遭受侵犯、不受尊重。伤害累积到一定成程度后,孩子最本能的反应就是脱离家庭,去别处寻找、塑造独立的自我。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巧克力制造商威利旺卡因为小时候被当牙医的父亲禁止吃糖,给他戴上夸张的牙齿矫正器,还把糖果当着他的面焚烧,父亲固执地认为糖果会把牙齿吃坏,威利旺卡却和父亲持不同的想法,终于,在与父亲的不断冲突中,威利旺卡离家出走。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童年的威利旺卡

④成年后的“约拿情节”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到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动力和潜力,但有些人却总处于既想成功又逃避成长的矛盾中。马斯洛将这种心理现象成为“约拿情节”。

约拿是《圣经·旧约》里面的一个人物,他一直渴望能得到神的差遣,有一天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但是他却逃跑了,还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

马斯洛认为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态,是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比如童年的经历让其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的想法。成年后,即便有能力了,惯性却会让人保持退缩。或是成长环境磨平了孩子的棱角,使其成年后变成迎合大众,失去灵魂的人。

对于这种现象,网上有句戳心的话:<strong>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半个喜剧》中的孙同被母亲安排着,被有钱有权的室友裹挟着,为了工作和北京户口放弃爱情,面对女友莫默的逼问:“你不要管别人,你现在就问问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脱口而出:“怎么能不管呢?”在这些枷锁之下,他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人”。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半个喜剧》剧照

03.为什么父母会“破坏”儿童的心灵宇宙?

你可能觉得,简单的小人儿,能有什么宇宙?作为父母,让孩子吃饱穿暖,接受教育,这样还不够?

河合隼雄认为,父母有这种想法,恰恰反映了把自己当指挥对孩子进行开发和指导的思维模式。成年人在和孩子相处,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对孩子“好”的事情,仅仅只是“觉得”或是对我们自己“有益”罢了。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认知,可能因为:

第一,我们的童年曾遭受破坏。

《小王子》:“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不少大人在童年或许有过被忽视、敷衍、粗暴对待的经历,然后,有不少人,延续着这种模式,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第二,疲于奔命的我们,忘却或忽视了自己的内心。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告知,大人要有大人的样子,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幼稚。什么是大人的样子?努力工作、赚钱,拒绝一切跟赚钱无关的事;戒掉情绪,学会不动声色;买车买房、结婚生子,过按部就班的人生;用世俗认为成功的一切装点自己......”

——《小王子》

你说孩子怎么就喜欢淋雨奔跑、踩水坑、玩泥巴,还笑得那么开心?

胡思乱想不切实际怎么行?以后到社会上可是要吃苦的,我为你好,就得把真实的残酷告诉告诉你。

第三,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

对未知的东西心存畏惧,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着无限可能和丰富想象,大大超出了成人世界对“正常”的认知。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心灵宇宙,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安,只有看到身边的人和我们活得一样,才能让我们心安。

天马星空,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只会让成年人感觉不安,为了避免被区别对待,人们会试图掐掉不安的源头,比如,对孩子的诉求视而不见,或直接打骂孩子,想把孩子改造成自己看着顺眼的样子。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04.让我们这样牵起小人儿的手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宗作校长的如此谈教育目标: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印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如河合隼雄所呼吁的:用“敬畏之心”来保护孩子的心灵宇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

①首先,爱孩子要把爱表达出来,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爱孩子首先是关注他,如果孩子一味沉迷于想象的世界,那意味着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死亡”。反之,如果孩子被迫切断了与想象世界的接触,他的精神也会生病。当父母发现孩子喜欢幻想,我们要做的是温柔、耐心,靠近孩子,找到通往孩子宇宙的“通道”。简单说就是,父母之于孩子,态度比知识重要。

如果孩子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父母的态度要么忽视要么敷衍,这对孩子是一种致命打击,心理学上称为“存在性焦虑”,意即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没有存在感。

和父母一起上过几档综艺节目,被赞“情商高”的孩子嗯哼,演员杜江和霍思燕的儿子。他是被父母用爱浇灌出来的娃,平日里父母和他的对话总是爱意满满。他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自信和同理心,总让人恨不得拥有同款孩子。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嗯哼一家

②其次,尊重孩子的自我,挖掘潜能,创造心流体验。

很多人在成长中不断丧失心灵的深度与广度,不断丧失对世界的想象力。渐渐地,成人的感官只对某些特定的东西作出反应,思维只会以某种固定的模式运转,并以此来要求孩子。

《巨人的工具》里提到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克里斯·萨卡,大家都羡慕他的成功,而他对年轻人的忠告却是:

不要模仿任何人,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且你不必为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实自我是一个很怪异的人,那你就做这样一个很怪异的人。

尊重孩子,就是丢掉“他们只是孩子”这种心态,呵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有可贵的天真特质,少些评判,多些支持,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找到擅长并喜欢的事,创造心流体验。

《变身特工》中的沃尔特,他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和母亲从小对他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纵然在无数次实验中失败,他都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达成目标。

③最后,耐心等待,不妨和孩子再成长一次。

治愈系好爸爸黄磊是这样和杨澜分享自己的育儿经的:

有一天多妹突然问我她有没有翅膀。

我说:“有啊!”

多妹:“在哪儿啊?什么颜色的?多大?你怎么没有啊?”

我拿出编剧的本领一路狂编,什么翅膀是隐形的啦,什么现在是白色慢慢就变成彩色的啦,爸爸的翅膀给了你啦……

黄磊说,女儿的问题带着魔力,带着他重返童年“小王子”时代。他带着孩子成长,其实是自己跟着孩子重新长了一次。

“他们每天自然而然地用童话的方式思考,就像小王子一样,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星球,每天看几百次日出和日落,可以为了一朵玫瑰花用尽所有的心思。每个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就是寻找回到那个长满猴面包树以及长着自己最珍爱的玫瑰花的星球的返航路程。然而长大之后,小王子就要被裹挟进成人世界的社会进程里,小王子就变成了小王。我要做的,就是让长大后的女儿在成为“小王”的同时,也能有很多做回“小王子”的瞬间。”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

为了这段甜蜜,我愿意等,那个慢慢来的孩子。你呢?


村上春树盛赞的心理学家这样告诫父母,培养孩子自我意识记住3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