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的“无怨无悔”

曾几何时,央行发行50元面额纪念钞1.2亿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议论的焦点逐渐从“新的50元纸币来了”顺利跑题成“很久没用过现金了”。

近年来,手机支付渗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带钱包也可以顺利解决衣食住行,甚至坚持“现金+刷卡”的医疗、社保、水电费都实现联网挂号、缴费了。现金虽“亲切”,却有占空间、易散乱、易损毁、易遗失等缺点。手机的账户余额虽然和人存在“一屏之隔”的距离感,及“电子账户”天然带给人们的不安全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手机消费方式的普及,手机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更偏爱的支付方式,现金日渐远人们而去。

虽然大家都在感慨科技的日新月异,感叹“现金时代”逐渐走向“过去时态”,但也有不那么和谐的声音出现,比如:我也很久没用过现金了,真羡慕你们是因为手机支付。说起来我可能比较特立独行,我是因为没钱。

快过年了,说起“没钱”的话题有点伤感。央行公布的数据加重了这种伤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中国住户存款余额约70万亿元。存款增速连续半年不超过9%,创40年新低。按照风行网络的“平均”算法,以近14亿人口计算,则中国人均存款约5万元,且存款增速稳中有降。这条消息成功安慰了很多人,全民“没钱”的大环境下,个人实在无须自卑。

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住户贷款规模为46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25万亿元。再来“平均”一拨,则人均5万元的存款里,其实有3万多的存款是要用来还债的。而3万多元的债务中,近2万元债务是因“房”而生的。所以,全民不止没钱,全民还有沉重的负债,沉重负债里面的大头是沉重的房地产。

去年11月24日,人民大学发布报告称:中国消费者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债务率大幅度上升,消费基础受到严重削弱。新一轮去库存将储蓄存款相对薄弱阶层的可利用资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借用人大副校长的一句话:“居民财富基本被房地产掏空,广大中产阶级和中下层阶级基本被房地产套住。”

“被套住”的文文在某市分别贷款买了2套房,每月工资到手就全部还了房贷。老公的工资收入用在家人基本生活支出和孩子的教育费用,几乎没有剩余。虽然家里有车,但除了接送孩子基本不开,上下班代步工具是小巧灵活的“电驴”。最近,文文表示想把车卖掉,因为它“作用不大,吃钱不少”。

寻求“被套住”的同事,为了满足二胎家庭的扩容需求,立志要买“第二套房”。为了存够首付,同事每月工资扣除给老人的生活费和孩子的教育费用,剩余全部存进固定账户。为了节省开支,不论严寒酷暑,同事都要回家吃午饭。假期从不旅游,周末从不休闲,天黑足不出户,社交活动几乎为零,被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宅女”。

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家庭杠杆率每升高1个百分点,城镇家庭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就会下降0.11个百分点。坊子新区的小李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在父母帮助下,去年小李终于告别了艰难困苦的租房生活,迎来了更加艰难困苦的房奴生活。小李表示,自从晋升“房奴”,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消费支出严重缩水。更可怕的是:不敢生病。一场小病,也能让自己本月入不敷出,还好花呗、借呗、白条额度充足。小李喝了一口保温杯泡的枸杞养生茶,对记者说:“大病或意外伤害的情形想都不敢想,只能尽量保持健康、遵守交通规则、防范意外事故。就像一首歌唱的: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甚至创下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增速。曾被专家看好的消费旺季,11月(双十一购物狂欢)消费增速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10月(国庆长假)消费增速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远低于预期。专家们不无担忧地表示:中国的高房价绑架了启动民间消费的潜力。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无法通过民间消费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朋友圈点赞之交的老同学们,几多感慨“穷得就剩房子了”。初看时以为是在炫富,细思起来,这句话十分有滋味。对于富人阶层来说,房子不过是财富的另一种储备形式,多几套房不会影响富人的生活品质。对中低档收入人群来说,对中低档收入人群来说,一套房子不仅掏光了“6个钱包”,还顺手押上了未来收入。

这样的家庭,消费能力减弱,生活品质降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不敢随便生二胎。而付出巨额代价获得的第一套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并没能提供额外的附加价值。对这些家庭来说,“一套房”是“沉没”的财富,因为即便房子升值了几倍,也不可能把它卖掉。只有积蓄力量购买第二套房、第三套房,房子才会成为财富的体现。从“一套房”走向二套房、三套房的过程,需要经历几多辛苦,让普通人十分艳羡拆迁户。

天涯论坛有人专门开了一个帖子,题为“有房奴敢来现身说法表示后悔买房的吗?”楼主的本意在于“说说自己过得多辛苦,警示一下后来者,也算功德无量。”没想到这个帖子被强势歪楼,大家纷纷表示:为去库存,房奴表示无怨无悔。

微博、贴吧、论坛时有同类帖子出现,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后悔买晚了”、“买了房,一切就有希望了”、“人总得有点目标不是,买房给我动力”、“刚看上一套好房,地段好,环境好,有露台,有花园,现在就等双色球开奖了”……在这些声音中,我们听到“房奴”的苦中作乐,也听到充满了希望和干劲的精神状态。只有暂时无力买房的人们怨气冲天,希望把楼市骂到崩盘。抢到车票的人们,一面哀叹自己迅速干瘪的钱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转几圈最终含泪空手而归,一面庆幸还好下手及时,看看下月待还的贷款数额,然后更努力地投身工作。

芸芸普通家庭,明知房子会“套牢”自己今后的生活,仍心甘情愿地排队上车。因为在当前语境下,房子仍是最硬的硬通货。因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房产可以变现,可以成为一份收入来源,甚至可能成为父母亲、自己、下一代生存和生活最后的保障。

想要人们不再疯狂痴迷房地产,实现“房住不炒”,实现“去库存+稳房价”,或者说希望人们拿出更多的钱“理性消费”,激发民间消费潜力,通过民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等宏大目标,或许只能从人们购房的“动机”入手才能撬开一条罗马大道。比如社会福利的升级,比如户籍制度的限制解除,比如医疗、教育资源的均衡,再比如养老机制的完善……当人们觉得租房住和买房住有同样的安全感,“房子是用来住的”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谁还会愿意吃买房的“苦”呢,是奶茶不够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