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说说你教育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如意姑姑


慈母多败儿这个诗其真实是一个贬义词而已。客观的讲,自古以来,真正称得上慈母的人,是根本不会教出败儿的。教出败儿的偶象称不上“慈母”。教出败儿的真实行为都于无理性溺宠孩子有关,也可以说是不懂得教育孩子和珍惜孩子的母亲,或者说是一个自私无智的母亲。


母亲是孩子身边最切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

一个母亲有多通情达理,善解人义,就能去培养和教训出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而事实上的许多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去正确来教,实际上是把正确管教孩子的心态变成舍不得来教(失去了育儿育才)的一面。孩子做对事情缺少表扬和鼓励,做错事情不及时批评指正,放任了孩子的自由自在行为举止变多变大,给孩子养出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有些孩子母亲,孩子都好几岁了,孩子起床时,守着给孩子穿衣服裤子,给孩子洗手擦脸,孩子不高兴不肯吃饭时,揣上饭碗慢哄给孩子喂着吃饭,甚至于经常给小孩子过钱,任由孩子去花费,有时间和别人家孩子玩耍,一有点事不问青红皂白,护短找别人家的麻烦等,这种现象看起来说,是孩子的母亲很关心自己的孩子,表现的很慈悲,这样的母亲算得上慈母吗?我说未必。其实是一个不谨慎的行为举止,是不会教育孩子的母亲或者说是一个自私不明育儿的母亲,说的难听严重一点,是一个害自己和害孩子的母亲。这样教育孩子的结果,就是所谓“慈母多败儿”的客观事实。

真正的慈母,在育儿上,就是人们讲的,[宁给孩子一个好心数,绝不给孩子一张笑皮脸],虽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内涵丰富!给孩子的好心数,就是理性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不放任孩子自由,该给孩子的一定给予孩子,不能给予孩子的一定不能给予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做人的规则底线,端正接受自己正常成长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走自己正常成长的生活路。
慈母是慈心,不是慈在脸面。你是否这样认为呢?请留言互动。


文笔缘


有这样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小时候倍受母亲溺爱,他和别人打架,母亲从不批评他,他偷了东西,母亲也不要他把东西还给别人。

他长大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最后,他被官府捉住,并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请求见母亲一面。母子相见后,母亲抱着儿子大哭起来,谁知,他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说:“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了许多事,你都不教育我,才会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场。”

后人便有了“慈母多败儿”一说。

从以上这个典故我们不难看出,“慈母多败儿”中“慈母”的意思并不是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而是“溺爱”的意思,但是真正明白这句话意思的人却很少。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母亲对于孩子太过溺爱的话是会害了孩子的。

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是马上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行为。只有这样子,孩子才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犯错了,并改正过来。

千万不能够觉得孩子还小,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不喜欢做什么,父母就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受一点点的伤就紧张兮兮的。

父母可以适度的宠孩子,但不要太轻易地就答应孩子的需求,也不能让孩子成为主导去支配你。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第一时间怪对方袒护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当孩子长大后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对父母责怪、埋怨、大打出手,这时侯的父母不仅没有意识到错误,还怪自己没有能力去满足孩子。

这些例子不得不让人寒心,孩子的悲剧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父母为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过来,父母也要适当的要求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一杯水、递一张面巾纸……,让孩子也学会爱父母,爱别人。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变得不懂爱人。

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自私自利来源于父母的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消失,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别人。


碧波荡漾6101696516


慈母多败儿,我想她们败就败在没有规矩,没有原则,没有惩戒,只知道喂养喂养喂养,方方面面都惯着孩子。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哪有母亲不爱孩子的。但是,爱要有度,千万不能溺爱。我对我家小棉袄,从她小时候开始,就是该说则说,该管则管,杜绝任性,从来不溺爱孩子。我记得还是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不听话,我说她,她不听话,我就把她拎到外面淋雨(小雨),单位的同事跟我开玩笑说我是后妈[流泪]。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一直信守“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的古训。大家都清楚一棵小树,要想成材还得需要按时修理枝条哪,自己的孩子不管哪行啊!

大家可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个叫薛蟠的,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妇母亲王氏娇惯、放纵有关。薛蟠早年丧父,他是独苗,王氏对他从小就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了败家子。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想作为母亲必须在喂养孩子的同时,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矩,奖罚分明,这样随着孩子的成长,其行为模式才会变得有规矩,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逆反心理。

母亲多么伟大的称谓,你要想成为合格的母亲,你就应该向古今那些真正的慈母学习,管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石磊(老赵)


这句话是有一些道理的的!太慈爱的母亲会对孩子过多的疼爱,舍不得放开孩子去吃苦,最后孩子养成了不能吃苦的习惯6,反而把孩子惯坏了;我非常想也想培养孩子从小勤劳吃苦自理的能力,可是现实不允许;在儿子上六年级的时候,他爸爸犯法了监禁五年!我想过让儿子早上卖早餐后去再去上学;只是儿子太嫩小了;在儿子一个星期天,我在厂里上班,叫儿子在家给我做饭,我说我要吃排骨萝卜汤,因为太远了,儿子骑着自行车还没有到厂门口打电话给我,他哭着说:妈妈,饭被掉地上洒了;而且又远车辆也多,那时的广东也是特别乱;像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孩子一天到晚没人在家管,由着他只要不学坏只要能平平安安的长大,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异乡也只能做到这样;


九月的太阳


慈母多败儿,出自这样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小时候备受宠溺,他和别人打架,母亲从来不批评他,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母亲也不对他进行教育。逐渐地,他就长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后来,他被官府抓住,并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请求见母亲一面。母子相见后,母亲大哭起来,谁知,儿子却一口咬下了母亲的耳朵,并说:“这都是你的错,我从小做了很多错事,你都从不教育我,我才落得今天的下场”。

父母的溺爱会助长孩子自私任性。但是,这句话的流传,使多少母亲为了孩子有一番成就,为了不当慈母,剥夺孩子本应享受的母爱。一位慈善的母亲,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至关重大的作用!“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精神专家指出,孩童年代缺乏母爱,是一个人心理疾病的根源。充足的母爱,帮助孩子人格健全发展。


1.孩子天性顽皮,慈善的母亲更有耐心帮助成长

妈妈在嘱咐,孩子在搞怪;妈妈在教育,孩子在游神;妈妈在工作,孩子在哭闹……每一个母亲的日常,都有讲不尽的心酸,叹不完的皱纹。一个孩子的顽皮程度,只有当了妈妈才知道。辅导作业时的抓狂是需要经历才懂的。

然而,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需要的并不是打骂与压制,而是尊重与引导。这无疑需要妈妈拥有万二分的耐心。孩子的哭闹需要耐心的慰藉,孩子的专注需要耐心的不断锻炼,孩子的体魄需要耐心的呵护。

2.孩子就像软腊,慈善的母亲更懂得宽容大度,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塑造孩子品性

生活多琐碎,有了孩子的生活更是一地鸡毛。产后抑郁的不断增多,更是对妈妈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慈善宽容的妈妈更容易从苦闷与煎熬的生活中坚持乐观与上进的情绪。

孩子的出生犹如一阵白纸,妈妈是第一个添上色彩的人。一个人的整一个人生心理状态,归根到底,要追溯到童年这个根源。童年的快乐有爱,是帮助孩子以后养成优秀品格的重要因素。慈善的妈妈懂得包容,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心理环境。



3.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慈善的妈妈更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总是有很多的“无理取闹”。例如在大庭广众下耍赖要玩具,例如在大人需要工作一会的时候缠着要讲故事……妈妈总是被缠得没有办法,开始还耐心的安慰,慢慢就会采取呵斥或暴力制止,而孩子,会变得消极与伤感,用更多的哭闹来表达,这就是心理敏感所在:我没有被尊重。

慈善的妈妈善于用慈与爱对待孩子,拥抱抚摸这些善意的动作会让孩子感受尊重,更容易化解心理上的敏感。很多哭闹厉害的孩子,都可以试试爱的感化方式,多亲吻多陪伴多鼓励,会有显著的效果。

总之,母亲的慈善,是一种母爱的表现。母爱相伴,童年才是完整与美好的。在母爱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社交技巧更高,因为母爱的激励、鼓舞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不断认识与提高自我。母爱是促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促成良好品格的重要因素。做一个“慈爱”却不“溺爱”孩子的妈妈,才是合格的妈妈。最后,同勉每一个妈妈,一齐深爱我们的宝贝


蒙氏妈妈晓浠


我对孩子一直都是比较慈爱的。

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会以夸赞的方式去影响他的行为。比如说:他如果贪玩不想去洗澡,我会说:我知道你是最乖的,再玩五分钟之后,你肯定会自己要求洗澡的。然后在五分钟之内,他就会自己要求洗澡了。

后来到了初二,学习任务很重。他成绩一直很好,想考 我们这最好的高中的提前录取班,自己给自己加了很多课外作业,也因为正好处于叛逆期,脾气特别暴躁。那时我就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一旦出现冲突就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用错方法了。在那样的压力下,在青春期本身荷尔蒙分泌异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理解他。最后他顺利地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慈母中的慈应该指的是对孩子教育上的态度而不是行为。对孩子们我们应该多多给予爱和理解,而不是纵容。严母中的严指的是对底线和原则的把握而不是态度上的恶劣。


风中起舞


首先慈母是个褒义词 不过是这句话扭曲了它的原意 讲个身边发生的吧 亲戚家的男孩 小时候要什么家里给买什么 当然也不是很贵 想要做什么 就耍脾气做 做错了父母也不说 可是别人不会惯着啊 有一次被别的长辈说了 他妈就像疯了一样 说他家孩子不用管 从那以后别人也不再管了 大人也不喜欢他 也不让自家孩子跟他玩 零几年的时候他十几岁左右 非要买电脑 当时如果我没记错 连智能机还没有呢 电脑要靠座机连着 不是很多人家有 反正肯定没轻作 他家就给他买了 后来就变本加厉上千的衣服穿着 好吃懒做 看别人有金项链他就也想要 他要项链的时候已经二十几岁了 他妈不给买 就打她妈 那个时候他妈已经是糖尿病晚期了 买完项链以后 又跟别人打架 家里又赔钱 没多久他妈就没了 然后他就把他爸从家里赶出去了 到现在三十岁左右了他爸还赖在别人家 他就开开出租车 对付活着 还有我家楼下五楼有个一家三口 基本每天我不论几点回家都能听到那个女人骂她孩子 最开始我觉得可能孩子不写作业 或者不听话了 但是后来发现那个女的像是怨妇每天在发泄一样 我在这里住了三年从来没见过他家人 前不久有个车堵在单元门的门口 一家三口在说话 女的声音特别大 男的反倒显得有气无力 孩子一句话没有 正好要一起开门上楼 就听见男的跟孩子说 上楼别气你妈 等我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小孩也不说话就跟在他妈后边走 回家以后我姐跟我说 光听她每天在家骂人就能想到孩子肯定看起来懦弱胆小 他爸也就是那种没有男人样看着特窝囊的那种 通过这两个身边的例子我觉得 不仅慈母多败儿厉母也同样 怎么教育孩子还是要看孩子的性格 结合你的教育方法 来决定这个事是否要教育他 要掌握好这个点 就像孩子想要什么要不要买 其实出于当父母的来说要的 天下父母心的想法都是要给孩子一切能给的 但是出于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原因是不要的 因为如果他有天得不到他会通过某种方式去要 所以那个点很重要 再强调一点 就是不要通过恐吓 暴力来教育孩子 只会适得其反 可能他小时候还有点用 等他带着这个阴影长大 后果无法估计 暴躁或者有心病孩子的背后 一定有个不会讲道理 只会暴力的无知父母


粮罐生活


我是在一个自然的家庭里成长的,没有被约束过,现在我两个孩子也是像我一样的成长,我们做什么他们看在眼里就学会,不用我教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慈母是疼爱孩子,不是纵容孩子,纵容孩子的父母,就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都会变成又懒又傻的孩子了。


用户8630769229397


慈母多败儿。是古训,好像那不对,可能此一慈彼一慈,我理解的慈应是另一层意思。天下可谓无母不慈,世上只有妈妈好、唱遍满世界,就是对母爱、母慈的思念与称颂,慈母应是亲情仁心体现在对孩儿的一生的关爱、牵挂,她与溺爱、放纵应绝然不同,溺爱与放纵是对小孩、不问对错、在理不在理,都一味的迁就,一味袒护,缺泛对小孩是非观、公德心的教育,使小孩人生成长走向迷失,小孩一旦受外界的诱惑,很容易诱发缺点的出现,甚者就出败儿。而慈母、我理解是:母亲在小孩成长不同阶段的养育、教育方式中,所表现出的喝护,关爱,纠错及言传身教的综合行为。它会伴小孩成长,直至成人远行,都深感母爱沐身,永不孤独;即使如我、母亲己离开我十五载,慈爱之情也深入我随,为有我老去,此慈爱可了。慈母、慈爱伴我一生。




劲犬


”慈母多败儿”!这句话不对!我不这么认为!

伟大的母爱!这句话是对母亲爱孩子最好的也是最高的评价!

爱自己的孩子是做母亲的天职。我的两个孩子在学习上老伴基本没管,因为他工作忙,有一个做教师的妻子他就放心了。再说他是外行,他管我还不放心呢!

慈母爱孩子,但要有狠心,为了留住孩子的心也有”美丽的慌言”。

我的孩子是姥姥带大的,上学才来我这里。孩子不知道”妈妈”是谁?肩负着什么责任?刚来时一会儿叫大舅妈,一会儿叫大姨。

小孩跟着谁长大,跟谁亲!别看是亲妈也不行。暑假回家看姥姥,回来时我去车站接他们,理也不理,看也不看我一眼。我说:”妈妈来接你们,怎么不高兴呢?”孩子说:”守着姥姥,我们谁也不想?”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的无耐!

我怕他们偷跑回姥姥家,尽量从生活上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钱是有数的,孩子刚进城市,看见什么都要,我说:”妈妈没开资,等开资了再买!”慌言说一次两次,多了孩子一看无望就不说了。变成了启发式,经常说在姥姥家有很多苹果,有很多葡萄……。我装着听不见!

在学校里,孩子不能进办公室喝水吃东西。这是我的原则!老师们说我是后妈!时令水果买一点拿回家全家人都尝尝鲜。

冬天,孩子们长身体的时候,让孩子们吃好吃饱。经常包羊肉丸小包子,每次包30多个,他们爷三个每人10个左右,我都说”不爱吃”一个也舍不得吃!我不是后妈是慈母!

狠心的慈母,才能教育出懂规矩知好歹的孩子!习惯了,孩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

自古以来,慈母多孝子,慈母出忠臣!

杨家将佘太君不是慈母吗?岳飞的母亲不是慈母吗!

孔子孟子的母亲不是慈母吗?

莫言的母亲不是慈母吗?

莫言当年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他对着全世界说,影响他一生的是他的母亲,

他说:”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大爱和亲情;什么是宽容和理解;……,什么是人生和处世;什么是学习和生活;什么是……。

母亲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要给他最重要的教育。

教给他们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尊贵?告诉孩子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占了要还的!告诉孩子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偷了就身败名裂!告诉他们,一定要有梦想,努力了就可能实现!

母亲是家里的灵魂,慈母多孝子,慈母多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