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严尧 - 最后的莫西干人来自中式精致生活00:0004:29

中式

君语

+

文化和教养本是两码事“文化”二字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大抵也如此。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有一家女主人,在保姆嫁人离开后,每周找钟点工打扫卫生。有时候,她会将全家不再穿的衣服、鞋子、帽子等,打包一次性送给他们。

一个大雪天,这家主人的房门被敲开,是她经常雇用的一个钟点工,脸被寒风吹的通红,整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

原来,这位钟点工发现旧衣服里有一些零钱后,在大雪中骑行三个小时,径直送还雇主。这名雇主早就忘记了衣服里面还有那么一点零钱,但此时的她,却一下子暖心万分。这名钟点工完全可以待下次来雇主家里再返还钱。但他为了证明自己,不贪占雇主一分钱,他选择了立即送还钱。钱不多,但却让雇主看到了这名钟点工极高的教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历史学家顾颉刚是一个口吃患者,曾有一次坐火车回乡,路途遥远倍感无聊,便想和邻座的旅客聊天解闷。

刚好邻座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顾颉刚侧身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

“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拿出车票微笑示意顾颉刚。

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同行朋友看不下去了,他气冲冲地跑来责问年轻人:“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

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朋友不要为难对方,于是就此作罢。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一张字条:

“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顾颉刚看后,对年轻人的行为折服不已,从此记住了这个叫冯友兰的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一个人,可以假装彬彬有礼,假装知识渊博,假装老实善良,再高明,却不能假装有教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藏不住,也装不出来。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处处都闪耀着让人温暖的光芒。

古人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本文「中式精致生活」编撰,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教养

▼ 戳这里,可直接购买清供香橼及佛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