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嘉定二年(1209年)秋,由於北伐無望,陸游憂憤成疾,遂成重病,最終於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去世。彌留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絕筆流傳千古,其中蘊含了陸游的滿腔悲憤和愛國情感,陸游也因此有了“愛國詩人”的美譽。可是,當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卻是陸游最絕望的時刻,因為他知道,“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陸游出生於東京,他出身江南的名門望族,官宦世家,其高祖、祖父和父親都曾入朝為官,且大多身居高位。陸游生於母親進京的水路上,所以取名為陸游。然而就在陸游出生的這年冬天,金兵南下,並於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三千多皇室宗親和大臣,北宋滅亡。北宋滅亡後,陸游的父親陸宰南下投奔東陽,一家人這才免於被擄之禍。

陸游出生於北宋滅亡、南宋初建的危難之際,民族的浩劫、國家的傾覆、家庭的流離,給只有幾歲的陸游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陸游《感興》詩曰:“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興許是接連的磨難鍛鍊了陸游的意志,他從小就聰慧過人,意志堅定,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聲名遠揚。顯赫的家世,淵博的學識,出色的謀略,這是陸游在少年時就已經擁有的特質,所有人都覺得這位少年郎將進入官場,平步青雲。可是,秦檜的一句話,卻斷送了陸游的仕途。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進京臨安參加鎖廳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將他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壎則位居陸游名下。這讓秦檜憤怒不已,他降罪於主考,並於次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的時候,指示主考官不得錄用陸游。當時的秦檜隻手遮天,陸游在他的打壓下,一直仕途不順。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直到秦檜病逝以後,陸游才初入仕途。沒了秦檜的打壓,陸游的才能被充分的展現出來,他先任地方官,政績斐然,很快就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陸游性格剛直,嫉惡如仇,當時高宗為了拉攏宗室大族,加封了大量的爵位,由於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但陸游在入京之初,就進言道:“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 (《宋史》) 。

此後,陸游多次諫言,勸諫高宗不要沉迷於珍稀玩物,讓他嚴於律己。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掌管禁軍的楊存中權勢愈發膨脹,陸游見狀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了陸游的建議,他見陸游剛正不阿,就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讓他負責司法工作。

孝宗即位後,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這是一個純粹的文職,但陸游的心思卻不在編修史書上,他心繫家國,夢想著收復故土,解救北方的百姓,於是他上疏建議加固江淮防備,整頓軍備,徐圖北伐。孝宗上位初期,只知在宮中玩樂,對於北伐並不重視,陸游見狀找到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這下子陸游算是得罪了皇帝,於是被貶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以張浚主持北伐,陸游以為國家即將振興,他建言獻策,讓張浚徐徐推進,切勿莽撞出兵。張浚不聽,結果宋軍大敗。這一戰的慘敗讓主和派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陸游始終支持北伐,他指責主和派,斥責奸臣,連當時掌權的龍大淵和曾覿都曾被陸游參過。結果,主和派不斷打壓陸游,同時誣陷他“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孝宗大怒,將陸游一貶再貶,最後直接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沒了官職,陸游卻沒有一蹶不振,乾道七年(1171年),陸游隻身前往南鄭,到王炎的南鄭幕府任職。在幕府中,陸游提出了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他作《平戎策》,認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在這裡,陸游常常深入和金軍戰鬥的一線,這讓他積累了大量的軍事經驗,也讓他的北伐策略更加完善。可是令陸游痛苦的是,朝廷堅定的否決了他的北進策略,並解散了王炎的幕府。

此後,陸游在蜀地為官。接連的打擊讓陸游心灰意冷,他在蜀地以文會友,不重官職,多次寫文章抨擊南宋苟且偷安,不知進取,朝廷將他再次免職,他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在這裡,陸游作《躬耕》曰:“莫笑躬耕老蜀山,也勝菜把仰園官。”

孝宗駕崩後,光宗即位,啟用陸游。陸游再次上書北伐,朝廷不允,眾多官員紛紛抨擊陸游,彈劾他“不合時宜”、“風花雪月”,結果朝廷再次將陸游解職。

紹熙五年(1194年),知閣門事韓侂冑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發動政變,將趙惇廢除,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韓侂冑上位後,培植黨羽,排除異己,獨攬大權,陸游寫詩譴責於他。但是,韓侂冑卻很看重陸游,朝廷詔陸游入京,讓他負責編修史書。

在這期間,韓侂冑主張北伐,這與陸游的抱負不謀而合。陸游因而對韓侂冑大為改觀,和他多次合作,併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冑北伐金人,收復故土。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得知以後欣喜若狂。然而韓侂冑用人失察,重用了陸游早就提醒過的吳曦,結果掌管西線數萬大軍的吳曦叛變,而東線的丘崈又主和,韓侂冑陷於孤立。次年史彌遠發動政變,殺了韓侂冑,並帶著他的頭顱前往金國賠罪,訂下恥辱的“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陸游是愛國詩人,南宋文人為何說他晚節不保?

陸游聽聞後悲憤不已,憂憤成疾,於嘉定三年(1209年)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直到臨終時,陸游想的還是北伐金國,收復中原。然而當陸游死後,人們卻以他投靠奸臣韓侂冑為由,抨擊他“晚節不保”。這對於陸游,對於宋朝來說,真是一個莫大的悲哀。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