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在家是怎么陪伴孩子的呢?

慕mu


这次疫情的发生,让我们都放慢了脚步,更好的审视我们的过去,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孩子上六年级,学习上不用担心,更多的是培养他的兴趣,在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探讨问题,孩子和爸爸下象棋、围棋~~慢下来才发现,这不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快乐吗?儿子经常说:妈妈,我爱你~哈哈😄希望我们放下手机,真正的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如风151329810


我家小家伙一岁半,陪娃攻略主要包括:

*一是捉迷藏。

大多数都是我藏起来她找。藏在门后面、窗帘后面、被子下面等。

*二是运动。

几乎每天一家人都会在客厅里进行小跑步比赛,既锻炼了身体,也陪了娃。

*三是学手指舞或跳舞。

小家伙现在到了模仿期,很喜欢跟着学手指舞或跳舞,当然,都是我先跟着视频学会后再教她,毕竟还小不适合看视频。

*四是看绘本。

回老家时,带来一些绘本,每天也都带她看一些。

*五是玩玩具。

带回来的玩具不多,小家伙最喜欢的还是动物磁力积木拼接。

……





周末撩书


我是一个妈妈,我的孩子上高二。因为一群他上学推迟,我们上班推迟,但是他的爸爸已经上班了。

高二是高中比较关键的时刻,同时也是他青春期的时候,这个假期我陪着他学习,陪着他看书,陪着他聊天儿,陪着他锻炼身体,我自己也在看书学习,通过学习我自己心态也平和了一些,也不像以前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我感觉这个疫情期的相处加深了我们母子俩的感情,同时他也爱学习了,我也爱学习了。儿子说他以后也要学医,他的这个年龄目标也比较明确的,我相信他不是随口而出的。


橙与晨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疫情面前,很多学校都延迟开学了,我的孩子也同样延迟开学,在这期间,让孩子玩的同时也线上学习,很多的老师有开网络授课,这样在开学的时候孩子的功课就不会落下,也经常培孩子在家娱乐,弥补了上班不能陪孩子的心软


美美咖莹儿


您好,我是『好孕育儿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家里有个15月龄的宝宝,由于疫情影响,不敢带娃出门玩耍,所以一家人陪宝宝在家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回老家过年,宝宝的很多玩具都没有带回来,带回来的几个玩具都玩腻了,今天就介绍几个特别简单的互动小游戏,都是就地取材,不需要复杂的手工,还可以锻炼宝宝。

▶勺子游戏

我家小家伙喜欢玩勺,我就通过一些勺子的游戏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发展手部肌肉,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用勺子帮助孩子探索世界:选用不同材质的勺子,不锈钢、塑料等,让宝宝感受小勺之间的碰撞声。不锈钢小勺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小脸,让他观察凹凸两面照出来的样子是不同的,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 用勺子运输的游戏:春节期间都有果盘,清空果盘上一些格子的东西,让宝宝将果盘上的龙眼和花生(瓜子、开心果等),分别运输到果盘的另外2个格子上,相同类型的放在一起,尽量不要掉,而且不放混,多加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宝宝的耐心和专注力。

▶沙石游戏

小孩子都喜欢玩沙石,老家门前有一堆沙石,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玩一玩,在玩沙石的游戏中,让宝宝感知石子大小、光滑与粗糙等不同手感。

☀ 收集沙石并装到矿泉水瓶:我和孩子一起在沙石堆旁捡小石子,并教孩子将石子装进矿泉水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渐渐发现大石子是装不进去的,会慢慢的选择更小的石子尝试,装进去后会很开心。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宝宝探究的兴趣,也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 用铲子铲沙石:孩子往边上一下一下的铲沙石,这个动作有利于宝宝发展手腕精细动作,不仅促进身体的发展,也促进大脑的发展。孩子在玩沙石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感受沙石的性质,获取各种知识。而且宝宝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玩时,也可以感受到自我控制的乐趣,心情也会特别开心。下雨不能出去玩沙石的时候,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代替沙石,比如我们就拿一大袋生花生给宝宝铲着玩,再拿一个纸箱或者奶粉罐给宝宝装,让宝宝和铲沙一样,从一个地方铲到指定的容器。

▶吹泡泡

小孩子对泡泡的痴迷程度估计是天生的,第一次吹泡泡,宝宝就被大大小小的泡泡吸引了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触觉刺激、追视等多方面的能力。

用塑料圈吹出大泡泡,鼓励宝宝追泡泡、抓泡泡、踩泡泡,并为他加油,再用吸管吹出小泡泡,让宝宝重复玩,可以告诉宝宝哪些是大泡泡、哪些是小泡泡;在高处和低处分别吹一些,当泡泡四处飘舞时,告诉宝宝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在户外玩的时候,还可以告诉宝宝风不仅可以吹走落叶,还可以吹走泡泡。这是一个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刺激感官的游戏,同时还可以训练宝宝的追视能力。

踩泡泡的游戏又可以让宝宝发现。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坚硬,但是一碰就会破会消失,这个相当于给宝宝上了一堂简单的物理课,而且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很简单。


以上这几个游戏就是疫情期间我在家陪孩子玩的游戏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家长快和宝贝们一起玩起来吧。如果还有其他适合一岁多宝宝玩的游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好让宝宝可以在家里玩到其他新游戏,开心地度过这段宅在家里的特殊时光。

我是『好孕育儿说』,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一起交流成长,做更好的父母,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好孕育儿说


截至2020年2月7日早上10点,官方发布全国感染“新冠”病毒的确诊人数已高达 31211人,疑似病人数为26359人,死亡人数637人,治愈出院人数1542人,从数据分析可得,全国已被“新冠”病毒伤害的人数为59749人,数据显示:死亡率为1.06% ,治愈率为2.58%,在这非常时期,全国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致,为打贏“新冠”病毒恶战而各显神通,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在抗“病毒”战中更涌显一大批英雄人物。这一系列的事迹,都让我动容、激动。更为祖国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信念!作为平民百姓,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也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碍于无“财”无“技术”,真正的感觉在病毒面前想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有心无力”,那无奈感觉真的难受。唯一能为国家,为家人能做的就是响应国家与专家的号召: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以此“不为国家添乱”而平息内心的痛楚。

在疫情期间,笔者趁这休息时间,帮孩子(八岁男生)做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平时我上班离家较远,上班期间都是早上6点出门,下午6点到家的,陪伴孩子读书的时间显得有点稀少。对他学习情况也是掌握得不多,因此,趁这休息时间,我抓紧时间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早上9点起床,要他读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读完后让他写一篇心得或描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训练他的阅读能力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坚持了十多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看新闻

每天10:30开始陪伴他看一小时到二小时的电视与新闻,八岁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病毒,更不会理解在病毒面前,人的生命是显得多么的脆弱与渺小,因为,家长的陪看与解说是很重要的,通过看新闻,以此教育他要敬畏生命,尊重科学,奋发图强,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运动

碍于疫情影响,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运动场所不开放,因此,家是运动的场所了,针对我孩子的兴趣,我选择了他喜欢的象棋与乒乓球,食饭桌变成了球台。

总之,在疫情面前,人人要做好防护工作与措施,别恐慌也别轻敌,生命只有一次,为自己,为家人,大家都要好好的。




英雄无泪135138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沐妈从来没敢让沐沐出门,也担心她憋坏,所以这阵日子都在家陪宝宝玩的超级简单益智小游戏。不过不少爸爸妈妈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家陪宝宝玩,来回总是那几个游戏,不说宝宝,家长们也会觉得玩腻了,今天沐妈就介绍大家几个特别简单的互动小游戏,不需要复杂的手工,还可以锻炼宝宝动手动脑。


自制天平秤

找一个晾衣架、两个塑料盒子挂起来,通过二力平衡公理来测算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 目的:让宝宝感知物体的重量,哪些物体的重量相当。 适合:5-12岁的孩子。



自制小迷宫

用纸盒子和小纸板做出一个迷宫样子,在部分位置挖出洞来,拿小球在盒子里转,直到小球掉进小窟窿。 目的:锻炼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 适合:4-12岁的孩子。



找不同

在一次性餐盘上画上不同颜色的手,让孩子们记住餐盘的位置,寻找对应的手。 目的:锻炼宝宝的记忆力。 适合:4-12岁的宝宝。



手脚并用

在地上贴上手脚样子的纸片,对应脚就踩上去,对应手就把手放上去。



蹦蹦跳跳

比较相似,可以剪一些圈圈贴地上,让孩子练习蹦跳。 目的:锻炼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训练宝宝爬跳等常规运动。 适合:3-6岁的宝宝。



系鞋带

找一个纸板画上去一只鞋,用鞋带在纸板上穿鞋带。 目的: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培养宝宝良好的自理习惯。 适合:3-6岁的宝宝。



认数字

将小木棍摆出一个数字的形状,只许在数字内部推球或者行走。 目的:锻炼宝宝识别和书写数字。 适合:3-8岁的宝宝。



自制海洋球

找几个纸杯粘贴在桌子边,找几个海洋球,像打保龄球一样,让宝宝把海洋球推进杯子中。 目的: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适合:2-7岁的宝宝



玩拼图

将雪糕棍排成排,粘上一张吻合的图画复印纸,剪开后可以做拼图玩哦。 目的: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 适合:3-8岁的宝宝。

好了,以上9个游戏就是疫情期间沐妈陪小沐沐玩的游戏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快来和宝贝们一起玩起来吧!


沐沐成长日记




6786福哥c


在突如其来的大疫情面前,人人隔离在家不出门,陪孩子学习也就成了呆在家的重点工作,全心、全程陪孩子在家安心完成寒假作业和复习功课。同时叫孩子看新闻,了解当前疫情,了解无数英雄人物为人民在疫情一线舍家忘我的工作,鼓励孩子更加奋发学习。同时叫孩子看央视直播的‘’诗词大会‘’,让孩子喜欢我国的诗词,我就是这样陪孩子渡寒假的。


山老头123456


一、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

对于某些比较安全,受到感染几率比较小的地区,或者孩子年龄尚小,情绪较好,也很享受爸爸妈妈都在家且不必外出的假期,家长就不需要告诉他们有关疫情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可怕的事情。比如有些小朋友就很开心,因为平时总是晚上才能见到爸爸妈妈,现在全家被隔离了,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听妈妈讲故事,每天都很高兴,家长就可以不在孩子面前提疫情的事情。

如果孩子已经有些大了,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大人们情绪的变化,他/她会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能出去?为什么要洗手、戴口罩?”那么,就需要进行回答和解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方式的回答,但原则上都需要真实而简洁地进行解释。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家长可以选择读绘本或讲故事的形式,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发生了什么,现在网上已有一些介绍新型肺炎的绘本,可以找来给孩子看。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科普资料,如百科全书、记录片等,向他们解释有关病毒的知识。对于青少年,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获取疫情信息,比如通过官方电视新闻、正规新闻媒体报道、专业医疗机构公众号等渠道,了解有关疫情的发展情况。但家长要注意筛选,避免孩子摄入过多的负面信息,以致过度紧张或恐惧。

二、建立安全、可控的生活状态

1.做好自我防护

目前,在已经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中儿童的比例还比较小,但由于自身免疫力比成年人要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他们也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人群。

家长需要向孩子解释说明洗手、戴口罩、咳嗽、喷嚏礼仪等重要的防护行为。如果实在要外出,需要指导孩子佩戴口罩(1岁以下幼儿不建议佩戴口罩,建议避免外出),提醒孩子不要直接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并且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外面回家后、吃饭前都要进行洗手(网上有标准的七步洗手法,家长可以参考一下),不要用脏手摸眼睛、嘴巴、鼻子……

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家长先不要惊慌,如果确认没有接触过感染的病人,也没有外出过,那么很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在家进行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者经过常规药物处理后症状仍然加重,就需要找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就诊时,家长和孩子全程都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受到感染。

2.规律的生活作息

在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要安排好生活作息,早睡早起,营养均衡,保持一种健康有序的生活状态。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能够提升身体的免疫能力,具有更强抵抗病毒的能力。同时,有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确定、稳定的状态,对维持孩子的心理稳定也很重要。

3.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

如果孩子被告知,除了出去玩,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估计大多数孩子都会一蹦三尺高,根本不会去关注有关疫情的事情——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这本身就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平时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去上补习班、兴趣班,有些还要上网课……一大堆的学习任务,难得能休息一天。现在正值春节假期,加上因疫情不能外出,那就让孩子做点他/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无论是上网玩游戏,还是玩乐高积木等……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家长且由他们去吧!在这样的时刻,孩子们开心,家长们也可以稍稍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家长也可以自创一些活动,和孩子一起玩,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增加了亲子关系,是不错的选择。

4.适当的室内锻炼、活动

就目前医学知识所介绍的,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肺炎的感染者多是一些抵抗能力差的人群,比如老人,本身有其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人。如果我们能提升抵抗力,即使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也能经过治疗很快治愈或自愈。所以,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提升抵抗力。

家庭因为空间有限,难以进行跑步等户外运动,但仍可选择便捷的方式,比如原地踏步跑,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运动或亲子游戏。网络上有许多亲子感统、运动游戏,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孩子一起玩。年龄大些的孩子,还可以和家长进行趣味游戏比赛,或者家庭运动会等,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促进亲子关系,实在是一举多得。

三、保持和外界的社交联系

孩子们需要保持和外界的联系,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和喜欢的表哥表姐等亲戚打电话,发视频、语音,长辈们的问候、关心,哥哥姐姐的叮嘱,还有过年的大红包,都是不错的假期收获。

上学的孩子们可以和同学保持联系,打电话,聊微信,说说各自在家的情况,吐槽一下彼此的父母、家里的情况,嘻嘻哈哈间孩子们会感到很多人和自己一样,对方也能理解自己的感受,虽然隔离不见,但是彼此并不孤单。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兴趣“小群体”。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交流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天涯若比邻”的感觉鼓励、安慰着彼此,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价值感。

四、用游戏的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孩子对疫情感觉情绪紧张,恐惧,家长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绘画、搭积木、讲故事)帮孩子缓解情绪。比如把孩子恐惧的病毒画出来,再借助孩子觉得有力量的形象,如超人、蜘蛛侠、奥特曼等,画出英雄可能的行动,比如打击消灭可恶的病毒,把对疫情的未知的恐惧和紧张变成可以看得到、能够有控制感的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