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強迫別人喝酒是個什麼心態?

靜怡勤反覆練


敬酒,勸酒,是酒桌的文化。就像上學的時候老師讓你尊師重道,在家的時候父母讓你孝敬長輩,在公司的時候領導讓你給他面子。你不喝酒是不給他們面子。

勸酒,在他們心裡,就像勸你病了吃藥、渴了喝水、冷了穿襖、累了休息一樣,理所應當、順理成章!你上了酒桌,就代表你喜歡喝酒,你卻假意不喝。勸你喝酒只是給你個臺階下。就像過年長輩給紅包,你父母說不用了不用了,對方說要的要的。最後紅包還是收下了,推託只是走個過場。如果不喜歡喝酒,就不要上酒桌。


麥吉的世界


酒桌上勸人喝酒是不道德的,尤其是強迫不會喝酒或酒量淺的人喝,還有的把人灌醉卻棄之不管,簡直喪盡天良。

我就親眼目睹過酒桌上強迫別人喝酒。冬至節那天,男青年張某和梁某,約女孩朱某和王某一起到城區一家大排檔喝酒。席上4人喝酒持續到今日凌晨3點鐘左右。女孩朱某因大量喝酒醉得不省人事。兩男青年見狀,便勸女孩王某先回家。他們之後也準備回去。兩男在嘗試叫不醒女孩朱某的情況下,不但不把女孩子送回家去,反而把她抬到附近一住戶家門口放下後便撒手不管。之後獨自離去。

這兩個畜生,真是喪盡天良!


靜怡勤反覆練


驕橫跋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才在酒桌上強迫別人喝酒,尤其是對沒有酒量的人更甚。這種人特欠揍!我原單位的某人平時總是牛B哄哄的,特別是在酒桌上喝五吆六,有一次就真的讓人揍了,差點被打死。打了也就打了,他確實老實了一段時間。


靜美綠洲


無酒不成席,酒是促進情感的載體,增進交流的一種文化。但把握不住分寸,反而適得其反。我認為,酒桌上強迫別人喝酒,有以下幾種心態:

一是好客。常言道,以酒待人無惡意。主人擺桌,親朋好友相聚。主人心誠和善,擔心人家喝不好,不盡興,強迫別人多飲點。

二是重情。寧傷身體不傷感情,不喝倒下心不誠。這種以酒重情的方式,強迫別人喝醉,自己也喝多。

三是逞能。酒場就是戰場,這種好勝逞能的心理驅動,不考慮別人酒量大小,人家喝不動了,還強迫別人同斟共飲,這就容易造成不良後果。

四是惡意。這種心理是不道德,其行為是不值得原涼的。因為明知人家的酒力,與自己酒量差距很大,強迫人家硬喝,突破身體承受的底線,造成人身危害是極大的。在現實生活中,因強迫喝酒,不考慮別人的安危,造成致殘、致命的現象很多,有的對薄公堂,反目成仇,令人痛心。

酒是一種文化,應健康把握,給人們帶來快樂!





短笛輕吹潤家園


中國酒文化有幾千的歷史,因酒產生了,無數英雄,如古代武松,喝酒打老虎,劉備,張飛,關公三結義,傳到如今,如今後代傳承了優良傳統,酒是好東西!處理不好傷身體,傷感情,1,有一種人會喝酒,能把握尺寸,從不貪懷,從不喝醉,是高人,2,另種是常喝 少量,對身體有益,3,凡是飯局一喝必醉,洋相百出,麻煩人家不小4,有些人不自量,每次喝酒,都喝醉,罵人,發瘋,亂指責別人,5,酒局,有的高人會控制局面,每個人的情況基本上掌控,威信也高,規定不勸酒,不強迫 ,大家隨意,良好風氣,6,不要以領導,上級,客戶,以勢壓人,帶有命令,指令,威逼,“不給子”“能力好差,“你還想提級嗎?”都是有害的!違背了酒文化的宗旨!出了問題要負法律責任的!


江河水147633276


酒桌文化,就勸酒一個方面,夠寫篇論文好好說道說道了,但這裡不是擂臺,只是就自己的認知來做個簡單的陳述。

酒桌文化衍生於應酬,至今我也沒聽過哪個人說喜歡應酬。酒桌上,我們總會說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話,一杯杯喝下不情不願的酒。

一句“我幹了,您隨意”方顯其豪氣與魄力,不然就是不夠意思,就是看不起人。在這個利益場中,會不會喝酒就像一場測試。靠的是你是否懂規矩,識大體,夠聽話,如果合格,一切都好談。



回到題目中去,關於強迫他人喝酒,我國法律出臺了相關法律規定: 發生以下4種情況,酒友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一是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二是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是酒後駕車未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四是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由於過錯(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法官提醒公民,在與他人挑起的賭酒、斗酒、勸酒等特殊情況下,除了飲酒人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部分責任。勸酒者應當意識到,被勸飲酒者飲用過量的酒會導致身體受傷害甚至死亡,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向其勸酒,任其醉倒,或主觀上故意讓其醉倒,或明知會造成對飲酒人的傷害卻輕信可以避免,即構成民法中常說的過錯。法官還特別指出,如果採用暴力手段強行讓他人喝酒的,還有可能承擔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

再來看一個場景:滿座上級、各單位領導,領導舉杯敬酒,你敢說你不會喝酒?你喝不喝?你肯定不帶猶豫,必須喝。一杯飲盡,馬上就有人給你滿上,領導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年輕人好酒量,有前途”。

沒有一句強迫,對不對?但你不敢不喝,權力在左,前途在右,這不是選擇題,因為你知道自己沒得選。

法律出臺之後,稍微懂點法的人都不會明確言辭強迫飲酒,可是你清楚地知道,在這種場合,你喝的不是酒,而是官本位思想體系下的權利跪拜。

映射到酒桌上,就是灌與被灌。 強迫他人喝酒,有的人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以此掩飾其空虛無聊的精神世界。

有的人則是狐假虎威,用此手段來證明自己的地位,想看到你的服從。

如果是明知不能飲酒還強迫他人喝酒的,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


Leslie軒依


在國外,喝酒是一件很優雅享受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喝自己的,他們只在酒吧才會自己把自己灌醉。而中國,喝酒要有氣氛,要有興趣,所以一桌人喝酒,就要一起進退。因為酒量高低不同,就會編出一些讓你本想不喝卻不得不喝的詞來。

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之類的話一出,就必須的套路的讓別人喝酒。還嘴裡唸叨著,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因此,勸酒的人,不會承認這是強迫,而是讓你享受了好東西。

由此看來,中國人也並不是在什麼場合都是勸酒,強迫灌酒。都是在喝嗨的時候。

中國酒桌上強迫人喝酒其實是跟中國以前比較窮有關係,上酒席喝點酒不容易,所以會先讓別人喝,這樣顯得比較有規矩,有禮貌,然後不斷的延伸下來後,就成了一種勸酒的模式。

從前的商務宴請,我們在影視劇裡也會看到。“某某,你喝了這杯,我們這合同就簽了”,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很少有了。

現在,如果想不被強迫喝酒,真的是件容易的事,酒量不行,就明說,“對不起,酒量不好,我喝一口,略表心意,您多擔待”。還可以說自己開車了,今天不舒服了等等,最大的狠招就是拿出法律來了!

為什麼現在可以這樣輕鬆過關呢,因為現在法律對於同桌飲酒,酒後出現意外的賠償已經不算是新聞了。別說勸酒的,就是一同吃飯的,也會有責任,所以,現在的酒桌再不會像早些年那些,喝得五迷三道還臉紅脖子粗地勸酒了。





苦志觀生活


1/有一句話說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親屬,同事同學相聚,怎麼能沒有酒?酒文化在中國是源遠流長,首先說喝酒的最高三個境界

2/微醺,這是喝酒的第一個境界,能控制住自己喝酒的都是在這第一個境界裡邊,意思也就是喝的剛剛好,暖暖身子而已。

3/酣暢,這是喝酒的第二個境界,在這個境界喝酒的朋友們,可以說這個時候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也就是說平時不能說的話都說了,平時不敢做的事也都做了,有一句話叫酒壯英雄膽,也就是在這個競技裡邊。

4/酩酊,這也就是喝酒的第三個境界,好像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喝得不省人事,呼呼大睡,用我們的話說這個人喝醉了,這也就是第三個境界,可以說這酒喝的一點兒意思都沒有到這裡

5/一般人在酒桌上能夠推杯換盞,能給你倒滿酒的人,幾乎都是到了第二個境界酣暢,只有酒喝到了這裡,他才能真正的放鬆自己,放飛自我,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他體現了,他這個人的本質和本性,有很多人喝酒喝到了這裡,就忘記了一切的煩惱和憂愁,一心想的就是喝著美酒,暢所欲言,但是在這個時候需要有人陪著他共飲傾聽他的話語,所以在這個時候也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你倒酒

6/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請客做東的人,他的酒量很大,總是擔心害怕這些客人喝不好,喝的不盡興,他的心裡也在想,如果大家喝不好這頓飯就等於沒請了一樣,必然中國的酒文化是有一定的基礎,杜康造酒傳千古,遇酒知音屬劉伶,但是熟不知他的酒量是別人比不了的,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給每一位客人斟滿酒,這種心情我們大家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這也是待客之道






幸福就是完整的家


本人生性愛酒,經常遇到強迫別人喝酒或被別人強迫喝酒,在我看來這些情況在酒場上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強迫別人喝酒,往往伴隨著一種急於表達的心理,有的是為了感情,對方不喝好感到招待不周;另一種是為了面子,對方不喝感到自己沒有面子;還有一種是為了報復,生活中的恩恩怨怨用酒來表達,不喝不足以盡釋前懷。

喝酒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人借酒溝通感情,心裡話說出來,兩個有隔閡的人握手言和;有的人平時心裡的怨氣礙於面子不肯說出,藉著喝酒表達出來;更有的人酒壯囧人膽,借酒發瘋,鬧得事情不能收場。

酒是水,本身很簡單,是人的複雜的感情將它也變得複雜起來。但酒也確實是好東西,即使借酒發瘋也被人情有可原,所以很多人就願意借酒發瘋。

酒不醉人人自醉,或者人不醉酒酒自醉,都是說的酒場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人在酒場,身不由已,但真正醉的人又有幾何?所以不管強迫與否,保持酒場的幾分清醒還是十分必要的。

萬人皆醉我獨醒,是喝酒人的最高境界,看酒醉之人的千醜百態,聽酒醉之人的醉後真言,是一種很愜意的事情,但許又能保證觀景之人不成為景中之人呢?

所以,不管強迫別人喝酒是一種什麼心理,不被酒場所淹沒,始終保持三分清醒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會酒場痛快,酒後後愧,其中的奧妙,只有酒場出來之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一縷情絲飛揚


親朋好友同學聚會,免不了要喝酒來活躍氣氛。一般情況下,如果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喝酒誰也不會勸酒,都盡興豪飲。喝出了感情,喝出了興致。

至於強迫別人喝酒,這種人要不就是以大欺小,要不就是別有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