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岭南人士叶生


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现在也能活,80年能拿到100块钱工资的比现在1万块工资的少的多,现在100块钱能买30多斤米,那时候一个月收入买不到30斤米的不在少数


葫芦娃


40年前,我父母月工资加起来不到100元。

那时候白面0.18元/斤,酱油(醋)0.14元/斤。猪肉1.26元/斤(但一个月一个人供应1斤吧)。一根油条7分钱,一个2两的馒头5分钱。

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家用电器,除了灯泡和收音机,就是手电筒了。

那时候读书几乎不花钱,一学期最多3–5元学费,除了课本,几乎没有课外教材,不需要校服,连书包都是自己缝的。

我89年读大学,学校的通知书特别注明:南京消费较高,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60元左右。

70-80年代那个时候,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在100元左右,算是中等偏上收入了。养活一个5口之家,差不多,稍微紧一点。


老Z家的小Z


我父亲84年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资是84元,我们一家6口人,生活比较拮据,因为我有个大姑夫死的早,我爸爸时不时的总会给我大姑一些钱,接济她们的生活。我们家就这样还攒了一百多元钱买了一间房子。记得当时吃饭不是问题,就是穿衣服不太好,我们家个子都很高,没有布没有棉花,自己做鞋子。我母亲都是自己给我们做衣服。冬天棉衣夏天单衣,虽说不富裕,但也是干净利索。一到过年4个孩子就是每人一身新衣服,但平时都是破了的衣服补好了接着穿,实在不行了,补不了的也不扔了,而是打鞋膀纳鞋底做鞋穿,我还记得我母亲把最新衣服剩的布头剪好放在新作鞋子的表层,这样可以让鞋子好看还结实。那时我们家总爱做羊肉馅的饺子。一个月都要做一回,天津的小伙伴都知道那时的天津生活水平不高,25号是借粮的日子,我们家人除了我,吃饭都少,除非家里来客人多了,才在25号借粮。倒是每年冬天都要买好多白菜大葱放在家里的小煤屋里。我记得一到冬天一买煤球就是一车十筐。天暖和点了就把剩的煤灰团成煤饼子晾干了在做饭生炉子用。

那时候尽管物资匮乏但基本的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家里有多少钱花多少钱都可以自己掌控。不像现在,价格飘忽不定人们都心里没有底,所以都要多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那时候国家的政策一切都是围绕着百姓的生活开展,不像现在一样多是围绕着国家发展壮大而考虑的。我想再过一两代人我们中国人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像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自己经历的过程一样,我们的国家是在一代代人的付出中成长起来的,希望我们的未来会更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更好。


时代456123


:那时我在南京二十八中上学书记尤继安工资100多元,校长厉道诚工资九十多元。六十年代的南京人,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校长和书记。我的班主任是王光远,是美术老师,我最敬佩的是语文教师,名周文娟,英语老师姓常识老师是常少岩,估计他们都千古了,我都七十了。

那个年代令人怀念,再苦再穷我也忘不掉我的师长,愿您们在天国幸福安康。有南京人吗?他们的后人在吗?请转告他们,我怀念他们的先人,祈祷先人在天国一切安好,保佑后人一切平安。


老禹52


我今年66岁,知道40年前的一些情况。

40年前,也就是1980年,那时人们生活水平很低,还没改革开放,农民劳动一天,还挣不了五毛钱。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工资40一50元,县长每月工资也不超过100元。那时100元能买800斤小麦,能买150斤猪肉,能买200斤牛羊肉,能买3000块砖,能办一场红白喜事。

40年前,人们消费很低,人们只要能吃饱肚子,衣服不露皮,房不漏雨就行了,没有汽车,没有楼房,没有空调,最多家里有辆自行车,缝纫机,手电筒。一百元的手表也是奢侈品。

那时一个家庭每月能收入100元,真是小康家庭,一家五口真是神仙也比不上,人人羨慕。


乡邻老赵


我1971年参加工作,1980年时,月工资是40元,就是说,月收入100元的双职工家庭已经接近中等收入了,记得当时的17级干部(县团级)月工资也只有90多元。当时在单位的食堂吃饭,一个人的月定量菜油票只能购买10元菜金,加上购买饭票馒头票的钱,满算也超不过15元,这个是上班族成年人的标准,小孩的伙食标准更低,100元养活五个人(假设都有定量粮油供应)应该绰绰有余。


顺其自然天命不可违9


这是啥问题,中国有多少个家庭有五六个孩子的,现在都五六十岁了不全活的好好的吗?都说小时候又穷又苦,当然跟现在的日子没法比,但也没觉得苦,每天都快乐的生活,到现在也觉得童年是最幸福的。没吃过面包,但认为馒头就是最好的食物,没喝过汽水,也认为白糖水就是最好的饮料。一群小伙伴一起上山砍柴,一边玩一边干活,回家闻见妈妈做饭的香味,觉得已经很幸福了。


四夕188764449


那个年代,农村烧锅做饭,地下水,生孩子有接生婆,几年买不了新衣服,一年吃不几次肉,喝不上几次水饺,没有电视,空调……基本没有花销,孩子上学没有接送,放学了还下地帮父母干活,没有攀比心,虚荣心……现在农民表面上过好了,攀比心,虚荣心一个比一个强,样样花钱,一天不挣钱连凉水都喝不上……


苦瓜不苦55007314


1980年我3级工,老婆2级工两人工资80元左右,同年我们结婚同年生一个儿子。那时的猪肉供应价0.75元一斤,农民自由销售的猪肉1.5元一斤。3斤多重一条的黄花鱼0.44元一斤,带鱼0.4元一斤。青菜几分钱一斤。反正我的日子太好过了。隔壁邻居是我同车间的同志,男的是3级工,老婆是临时工。两个人的工资70元左右,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日子照样过,男的一天烟酒不断照样很好过。


手机用户10323741043


本人七八年参加工作,一级工三十四块钱加上补贴四十元一个月,和我一起上班的老工人一个月五六十块钱的算是高工资的,那时的理想是,到退休每月工资一百多块钱就是心满意足的生活了,现在退休了,每月退休金五千多,感觉生活衣食无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八十年代,私家车基本上不敢想,七七年如果谁家有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家庭,八七年,彩色电视机陆续进入普通工人家庭,电冰箱,洗衣机基本普及,两千年手机开始出现,BB机,两千年以后私家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