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何要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奕纬?

小小嬴政


道光皇帝一生虽然共有九个儿子,但在他50岁之前,却还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奕纬、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

这皇长子奕纬的生母,是道光还在当皇子时府邸上一名给人端茶倒水的丫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为道光皇帝生下第一个孩子,同时也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个孙子。

奕纬的生母为此非常高兴,以为能凭借怀中这个嗷嗷待哺的小皇孙,改变自己的身份。

但事与愿违,因为道光自幼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又一向比较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被嘉庆诟病他德行有污。他认为这个孩子的降生会让他平时循规蹈矩的形象大打折扣。

因此,道光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给这个丫鬟一点奖赏,还随便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爱新觉罗·奕纬。



不过,在嘉庆听说这个孙子后,却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嘉庆的第一个孙子,要知道当时嘉庆已经50岁,在古代这个年龄早已经是儿孙满堂,可嘉庆才终于盼来第一个孙子,其内心的高兴可想而知。

因此,嘉庆就下令册封这个丫鬟为道光的侧福晋,同时十分宠爱这牙牙学语的孙子。在嘉庆帝的一次生日上,他兴高采烈,封奕纬为“多罗贝勒”。又过了几年,嘉庆帝驾崩,道光正式登基为帝,成为大清朝第八位皇帝。

按理说,奕纬作为皇长子,也是当时道光唯一的儿子,理应的备受重新,但结果呢,在道光登基后,对身边人大肆封赏,却唯独只有奕纬一如既往地是“多罗贝勒”,至于他的母亲,也就勉勉强强地封了个“和嫔”,后来晋升为和妃,由此可见道光对他们母子有多不喜欢。

后来,在道光二年时,十四岁的奕纬大婚,道光都懒得去参加,甚至道光的大伯永璇前去看望奕纬,道光竟还因不曾征得自己的同意而大发雷霆。后来,随着道光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的出生,道光对奕纬变得是越发冷漠。



本以为,奕纬就将在这种缺乏父爱的背景下度完自己的一生,可谁知道烽回路转,在道光九年时,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先后夭折,道光膝下就只剩下奕纬这一个儿子。与此同时,这一年道光已经快50岁,身体又不是太好,按照正常的节奏看,他再添儿子的可能性实在不高。

在这种背景下,奕纬作为道光唯一的儿子,自然成为道光心中的接班人。于是,从道光九年开始,道光对奕纬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仅破天荒地关心奕纬的起居学业,还对奕纬嘘寒问暖。

但问题是,由于道光帝多年对奕纬的忽视,让宫中众人也都忽视奕纬,不对他进行管教,从而让奕纬养成了放荡不羁、顽劣调皮的性格,没有一点皇长子的尊贵与修养。此时,道光严厉的教导与无微不至的关心,反而成了奕纬的负担。

在奕纬看来,这二十多年来年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早已经习惯,所以他内心更喜欢原来的生活,因此他对道光给他的严厉教导反而各种反抗。这样一来,奕纬越是反抗,他身上的坏毛病就越是显露出来,这又让道光越发的后悔莫及,就越是想要好好管教奕纬。



于是,道光皇帝特意给奕纬请了一位学富五车的老师来叫他学习,又一次,奕纬在上书房仍然心神不宁的。这位老师就慢腾腾地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奕纬说:“阿哥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这位老师字里行间,就是透出奕纬将来要继承大统的意思。

结果奕纬听后,直接愤怒的说道:“要是我将来当了皇上,第一个把你杀了!”这位老师一听,坏了,这教书还教出个仇人来,于是赶紧向道光汇报,并坚决请求辞职。

道光皇帝听后,顿时火冒三丈,连忙叫人将奕纬喊了过来,当场怒发冲冠地训斥他,在骂到深处时,无法克制胸中怒火的道光皇帝,还冲上去踢了奕纬几脚。

巧的是,其中一脚刚好踢中了奕纬的重要部位,只听到他一身惨叫,当场就不省人事,随后太监们喊来太医医治,御医几次抢救无效,几天之后去去世。

道光皇帝因误伤而导致儿子死亡,感到十分后悔。下葬之日,道光帝扑在奕纬的棺椁上哭成了泪人。事后,他还给奕纬上谥号为“隐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

奕纬生前只是个贝勒爷,还是当年他的祖父嘉庆皇帝册封的。后来咸丰帝继位,追封这个长兄为“隐志郡王”。因为奕纬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子嗣,咸丰皇帝就将乾隆十一子永瑆的儿子过继给他,这样奕纬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我是赵帅锅


实际上,道光皇帝旻宁一开始并没有想踢死长子奕纬,只是在气头上。不料踢的比较狠,竟然几天后就死了,正当24岁壮年。

那么,作为父皇的道光为何要龙颜震怒呢?其实,就是因为奕纬犯了忌讳。我们知道,自雍正皇帝之后,采取秘密建储制,皇帝不公开立太子,而奕纬说出了我是太子要当皇帝的话。奕纬的母亲是和妃那拉氏,在道光皇帝还是皇子时,和妃不过是府邸里端茶倒水的使女丫鬟,地位卑微。然而,道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临幸了她,生下了嘉庆皇帝第一个孙子。

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讲究礼法的宫廷里,第一个男孩竟然是奴婢所生,这是违背祖训的丑事,道光颇感羞辱。因此道光皇帝登基后,把本已经被父亲嘉庆帝封为多罗贝勒的奕纬,剥夺爵位降居为普通皇子位。故而,奕纬的童年少年和他的母亲是在失宠的环境下生活的。历史就是这么奇妙,道光皇帝子嗣不旺,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竟然先后夭折了。

虽然不公开立太子储君,但是还是得培养继承人。此时的奕纬成了唯一选择,忽受很大重视。由于从小缺乏教育,放荡不羁野惯了,加上道光皇帝请了很多师傅,天天教他文辞道理,奕纬不爱读书非常厌烦,无法专一,依旧是心不在焉。

道光十一年四月(1831年),竟然对他的师傅说出了:以后我就是皇帝,我一定第一个杀了你。师傅大惊,就去给皇帝告密了,可以想到,道光很愤怒。就立刻把奕纬叫过来,狠狠训斥,谁说你是皇帝?并踢了奕纬几脚。

在气头上,没想到力气大了一些,踢到了奕纬的下部,不久竟然暴卒,仓促终结了性命。道光皇帝当然是追悔莫及,本意只是教训一下,不料酿成悲剧。只能在棺材前大哭一场,觉得长子自己从小不管,才会缺乏约束教养,令自己不满。成年了又被自己不小心给踢死了,怎么能不伤心?嗷嗷待哺的婴儿何罪,长大后不乖又何罪,不被宠爱,又遭变故。可怜的奕纬死后,道光帝就没有了儿子。

颇有一点巧合的是,奕纬去世后的当年六月,皇四子奕詝和五子奕誴就先后出生了,道光皇帝才有一点情绪抚慰。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勉强给后来帝位继承留下了一点苗裔。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道光为何要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奕纬?

自道光十一年四月起,故宫太和殿外断虹桥上,有一只石狮子就被一块红布盖上了,颇有点像古时出嫁的闺女,盖上了红盖头。

这只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只爪子一直放在胯下,好像护住了要害部位。为什么只有这只小石狮子会被盖上红盖头呢?

原来是有原因的。 就在不久之前,大清国皇长子奕纬去世了。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可是奕纬死得不平常,他是被他爹——大清国道光皇帝一脚踢死的。都说“虎毒不食子”,道光为啥要踢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这个儿子,从生下来就不受道光的待见。他是一次意外冲动的产物。 二十六年前,当时的道光还不是皇帝,是嘉庆帝的四皇子,他叫旻宁。有一次喝高了,睡了一个使女,结果这个使女怀上了,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奕纬。

在那个年代,皇子和一个使女居然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事是有损皇子形象的。要知道,旻宁志在嘉庆的那个宝座,正在和六弟奕奕訢明争暗斗。平日里,旻宁总是装成一副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模样,好色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个儿子的降生,大大的打了旻宁的脸。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啊,很快嘉庆皇帝知道自己有了孙子了,开心得不得了。

都说“爹妈疼幼子,阿爷爱长孙”,对于这个长孙,嘉庆喜欢得不得了,把那个使女升为侧福晋,把孙子封为"多罗贝勒"。 旻宁平日里哪里会把一个使女放在心上,那次欢好只是个意外。

所以,他对这娘俩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随着老二奕纲、老皇子奕继的相继出生,他更不会关心奕纬这个老大了。道光当了皇帝后,先后把老二老三封为郡王,只有老大,还是那个"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

所谓“风水轮流转”,道光九年,老二老三相继挂掉了,这下只剩老大这个独苗了。道光没办法啊,毕竟也是自己亲生的,就这一棵独苗,父爱自然就落在奕纬身上了,对奕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这180度的大转弯,奕纬哪受得了?何况这么多年,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养成了他的贩逆性格。 为了培养奕纬,道光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来教他。可是奕纬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也没那个耐心学习。

有一天,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和他说,你将来是要当皇上的,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当明君?没想到奕纬对着老师大叫:要是我当了皇帝,我第一个就杀了你这个老东西,天天在我面前叽叽歪歪的,讨厌死了!老师也没辙了,报告家长呗!

道光:


听说奕纬这孩子如此顽劣,十分生气,将奕纬喊来好好教训了一通。可没想到,叛逆的奕纬还敢顶嘴,这下当爹的脸上挂不住了,上去就是一脚。

这下坏了,这一脚正好踢在奕纬档部,这是道光恼羞成怒时的一脚,估计下脚也没轻重,就把奕纬给踢坏了!虽然马上抢救,但数日后仍然是不治身亡。

道光那个后悔啊!眼下就这根独苗,还让自己给踢死了。死了没办法了,只能给他好生安葬,然后封奕纬为“隐志贝勒”,聊表愧疚之心。可是每次自己走过断虹桥的时候,都看到一只小石狮子,以抓护档,看到就想起自己的那脚“撩阴腿”,心里更加难过了,就命人用红布把这只狮子盖住,眼不见心不烦,以免睹物思人。


幸好,奕纬死后不久,皇四子奕詝和五子奕誴就相继降生。道光也就没有绝后。

这裆部,踢一脚,谁受的了?


刚日读史


古往今来,天下父母无不望儿女成龙凤,但小时或娇生或放纵,大时又恨铁不成钢,教育管理方式粗暴,一失手成千古恨。

1807年,嘉庆帝的四皇子旻宁酒醉口渴,进屋送茶的心机使女那拉氏趁机宽衣解带,一夜珠胎暗结,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道光的长子——奕纬,这一年是1808年。

按人之常理,道光初为人父,自然应该是高兴至极,但他却对奕纬的出生异常羞愧。

清朝宗室对出身看得极重,皇子和使女居然生下了儿子,实在是有损皇子形象。更主要的是他志在皇帝宝座,正和六弟奕訢明争暗斗。平日总以一副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模样示人,奕纬的出生这个猝不及防的意外,无疑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他和使女行了苟且之事, 这让他感到愤怒、耻辱,所以他极其讨厌奕纬,对奕纬不闻不问。

奕纬的悲凉底色在他出生时便已被注定。

道光娶妻多年,尚未有子,奕纬的出生,自然让嘉庆欢天喜地。嘉庆做主,把那拉氏封为道光的侧福晋,那拉氏从此告别了卑躬屈膝的岁月,总算向梦想靠近了一步。

嘉庆对这位皇长孙疼爱有加,在他牙牙学语时,就把他封为“多罗贝勒”,还曾亲自带奕纬狩猎。一次,身材魁梧的奕纬一箭射中了两只兔子,嘉庆见了顿时龙颜大悦。满人在马背上得国,对于善骑射的奕纬,嘉庆自然很是欣慰。

道光一直把奕纬“高高挂起”,把心血和父爱倾注在皇二子、皇三子身上,谁叫人家出身高贵呢?

在奕纬的整个成长历程中,道光皇帝都没有给予过他应有的宠爱,在严格管束其他孩子的时候,放任他如同野草一般自由成长,最终使得他培养出了非常散漫娇惯的性格。

转眼,嘉庆驾崩,道光继位。身为道光的皇子,理当被进爵封号,反而被道光皇帝以各种借口给剥夺了嘉庆皇帝授予他的爵位,让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皇子,这样的无视,让奕纬变得自暴自弃,再加上无人管教,从此愈发顽劣跋扈。

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奕纬可能就会一直在道光的这种不重视下生活下去,作为一个皇亲一直波澜不惊的生活。

道光九年,道光和孝静成皇后所生的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竟相继夭折,这让49岁的道光对于皇储的问题,不得不重视起来。

由于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身体强壮的奕纬成了道光唯一的希望,也是道光当时唯一的儿子。

道光很快就发现,由于多年没有对奕纬进行管教,他不光在学业上荒废了,行为举止,更是处处没有皇子该有的尊贵和气度。

为了把奕纬培养成合格的储君,道光煞费苦心,遍寻学识很高的大儒教授君临天下,治国理政,亲政爱民等的,使其成为圣德明君,自己百年后,奕纬能继承大清这百年基业。

但奕纬早就野惯了,宫里人大都势利,眼见皇帝不重视,对他也是不冷不热。奕纬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造成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受不得约束。

道光又不辞辛苦,每天早晚查看他的学习情况。背不上来时,往往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这让奕纬对教授他的老师,恨得咬牙切齿。

1831年的一天,老师正在上课,看到奕纬哈欠连天,于是连连地敲着桌子励声对奕纬说:“阿哥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

冲动是魔鬼,情绪作用下,怒不可遏的奕纬竟冲着老师大喊:

“我要是做了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

闻听奕纬的话语之后,老师惊恐之至,他知道奕纬是道光当时的唯一一个儿子、百分之百能成为皇帝。他担心奕纬在当上了皇帝之后真的会杀掉自己,于是就在恐慌下跑去跟道光皇帝递交了辞呈,并跟道光皇帝如实讲了奕纬的话语。

道光听后脸色铁青,当即就命人传唤了儿子。

他觉得自己那么努力地想把奕纬培养成一个明君,奕纬竟然说出了这种只有昏君、暴君才能说出的话语,“做皇帝”和“杀”这两个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大忌,即便他是皇长子或者太子,难道他要学杨广吗?

本来培养他做储君,亦是无奈之举,道光看他如此不争气,不由得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没想到叛逆的奕纬不仅不认错,还拧着头,死不肯下跪认错,这与当今叛逆少年如其相似。

气恼之极的道光便狠狠踢了奕纬几脚。没想到几脚下去,尤其有一脚还踢在了奕纬的下身,只听一声惨叫后,奕纬就倒地昏死过去了,后来虽经御医抢救,奕纬也终究撒手人寰了。

道光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竟惨死在自己手里,悔恨不已的他在儿子死后哭得死去活来。

多年后,道光路过武英殿西边的断虹桥时,曾看到桥上有一个小狮子:它一手放在头上,一手护在两腿间,表情极其痛苦。或许是道光帝由此想到长子奕纬当年,于是他眼含热泪地让侍从用红布遮住了小狮子。

幸好,奕纬死后不久,皇四子奕詝和五子奕誴就相继降生。道光也就没有绝后。

道光无意间杀子的本质上史实,颇像今天新闻里为孩子成绩打死孩子的父母。

但世间没有后悔药!


美丽青春您真痘


道光与父亲嘉庆一样,都是清代历史上有名的悲剧皇帝之一。嘉庆一生可以说是志大才疏而鲜有作为,道光则是生不逢时,虽有节俭仁德之誉,但还是没能阻止大清由盛转衰的国势。最可悲的是,还将长子不慎踢死。

道光皇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是嘉庆的嫡长子。旻宁十四岁时,父亲嘉庆即位,同年他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亲政后,旻宁被秘密立为储君。1808年有三件大事,旻宁嫡福晋病逝,继娶佟佳氏及长子奕纬出生。

就在一年前,旻宁与府上的一名端茶递水的侍女同房,不料有了长子奕纬。旻宁根本没有想到与侍女的一次偶尔同房,竟能得到儿子。当时的旻宁已经结婚十二年,原配嫡福晋一直的怀上。这件事让旻宁很是难堪。

侍女生子,让旻宁一贯的光明正大的形象化于无形,他是既羞愧有愤怒。奕纬到来并没有给生母带来改变,倒是给爷爷嘉庆带来了喜悦,这可是嘉庆的第一个孙子。不受旻宁待见的那拉氏被嘉庆帝封为儿子的侧福晋。

1820年,嘉庆病逝在避暑山庄,旻宁即位,是为道光皇帝。登基后道光,给周围的人进行了分封,唯独十二岁的奕纬没有获封。由此可见,道光是打心底不怎么喜欢侍女生的这个儿子。奕纬得生母也仅仅被封为和嫔。

两年后,奕纬成婚,他与父亲道光一样,婚后多年都没有子嗣。这让道光开始厌烦这对母子,再加上回部叛乱难平,这让道光怎么看奕纬都不顺眼。几年后,新疆回乱叛乱被平息,道光先后喜得奕纲、奕继两位嫡皇子。

这让道光没有高兴多久,两位皇子先后早夭,接着爆发广东黎乱和英商猖獗等事件,弄得道光是焦头烂额。当时的道光已经48岁,只剩奕纬一子。鉴于此种情形,道光只能考虑将不喜欢的奕纬立为皇储,着意进行培养。

这种突然的变故,让被冷落了二十多年的奕纬如坐针毡。从此以后,奕纬的生活起居及学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奕纬虽然资质比较平庸,身体也不太好,但在当时的道光眼里他将是大清的唯一继承人,必须要重点培养。

道光对奕纬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很快奕纬被安排住到撷芳殿,而后每天都要前往上书房读书。奕纬学习虽然勤奋但没有明显的提高,负责授业解惑的老师也很头疼,双方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彼此间都憋着一股气。

有一天,着急的老师因奕纬不好好听课,责备他说,皇子如此不用功,将来怎么能担当帝业。奕纬一听便火气上来了,他说自己即位后,第一个就要办了老师。惊慌的老师便来到道光跟前倾诉,道光听完火冒三丈。

命人将奕纬召来,无所谓的奕纬来到道光处,还没来得及跪下请安,就被暴躁的道光飞起一脚,结果不偏不倚正中奕纬的要害部位。奕纬应声倒地不省人事,太监们急忙将奕纬抬到撷芳殿,没几天奕纬的噩耗传来。

道光根本没有想到,自己随便的一脚竟要了奕纬的命,皇位的唯一继承人没有了。道光与大臣们顿时悲痛欲绝,泪如雨下。道光在自责的同时,一直疑问奕纬正值壮年,怎么会因一脚而在几日之内就暴卒了呢?

这让在场的人都很疑惑,史料中也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据一位老太监留下的回忆录记载,当时的奕纬突然从老师口中得知自己可能要成为储君,一时激动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老师在恐慌中便向道光告了御状。

道光当时是提了奕纬好几脚,但有一脚正好踢在奕纬的下身要害处。后来医治无效便去世了,追悔莫及的道光追封奕纬为“隐志贝勒”。道光对尊师重道之礼看得很重,再加上对奕纬恨铁不成钢,才酿下此祸。

至此,道光已有的三位皇子全部去世,年近五十的道光甚是忧愁。大清的基业不能断在他这一脉,公主们接连出生让道光更加心急如焚。有人提示道光,可能是颐和园中的风水有问题,才导致长时间没有添皇子。

于是道光按照大臣的建议,将颐和园中爷爷乾隆为其生母建造的小岛“凤凰墩”拆了个精光。令道光没想到的是,在奕纬死后三个月,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和皇五子奕誴相继降生,之后又连续生了四个儿子。

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就是道光的六皇子,最后一个皇子是道光在63岁时生的。五年后,道光病逝,享年68岁。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皇帝。咸丰即位后将奕纬追封为郡王,并以成亲王永瑆曾孙载治为嗣。

综上,道光踢死长子奕纬,纯属一场意外,道光为此悔恨不已。


野史也是史


生在帝王家一直被认为是幸事,但对于道光儿子奕纬而言,这恰是劫难。爱新觉罗·奕纬是道光皇帝的长子,生于嘉庆1808年,即嘉庆十三年。

他的一生短暂而悲凉,而他的悲凉底色在他出生时便已被注定。

帝王家讲究嫡庶,而奕纬不仅是庶出,还是道光做皇子时与一个身份底下的使女所生。某种意义上而言,奕纬的出生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意外,也是道光“忠厚老实”之名的一次打脸。

自然,道光帝对这位皇子多少有些不待见,偏偏奕纬还是道光的长子,真真天不遂人愿。道光不喜欢的奕纬却意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宠爱,嘉庆对这位名义上的皇长孙疼爱有加,他还曾亲自带奕纬狩猎。

一次,身材魁梧的奕纬一箭射中了两只兔子,嘉庆见了顿时龙颜大悦。大清是在满族人在马背上打下的,对于善骑射的奕纬,嘉庆自然很是欣慰。

可奕纬的武夫形象却甚不得道光之意,这也难怪,道光本人温润如玉,颇有道家高人的气度,他怎会喜欢一个看起来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皇长子呢。

最初,因为不满奕纬的出身,道光一直把他“高高挂起”,毕竟,除了皇长子奕纬外,道光还有皇二子、皇三子,论出身,他们个个比他强,自然道光便不会把目光放在奕纬身上。

道光对奕纬的冷落,让奕纬在缺父爱的环境下长大,他的教育自然也未得到与皇长子身份匹配的重视。在这种情势下,本就不喜欢读书的奕纬慢慢随性发展成了能武不能文的模样。

成年后的奕纬体格强壮,酷爱习武,且精通骑射,但对于诗文,他却提不起一丝兴趣。

原本,按照这样的路子发展,奕纬将来做一个武夫也不差,没准凭着皇子的身份他还能为大清在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呢。

可偏偏在奕纬沉浸在骑射中时,大清发生了几桩大事,那便是:道光皇帝皇二子和皇三子相继夭折。

如此一来,道光皇帝便只剩一个皇子了,这便是皇长子奕纬。

道光帝深夜寻思:莫非真是天意如此,罢了罢了,天意啊天意啊。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道光只得寻思着传位给皇长子奕纬,可奕纬这德行,哎!好在一切还来得及,为了尽快培养出奕纬,道光请了最牛的团队,试图在短期内将这个武夫打造成通国事、懂诗书的全才。

之所以如此,乃是希望自己百年后,奕纬能继承大清这百年基业。

闲散惯了的奕纬面对这一卷卷的诗书甚是头痛,那些所谓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只要一听便会头痛。如此,他的学习长进自然也就慢了。

面对不成气候的奕纬,道光帝师气不打一处来。一想到,大清的江山社稷将来会落到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小子手里,道光就心急如焚。

道光自己做皇子时,每日在上书房听师傅讲习,不曾有丝毫的懈怠。可如今这皇长子,却完全不把学业当回事,散漫不说,还成天一副只知道玩乐。

眼看着自己年已半百,膝下唯一的儿子却如此不成气候,这道光皇帝怎会不失望透顶。

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总需要发泄,道光对奕纬的不满情绪日甚,而一旁的奕纬虽有所察觉,却并未意识到危险正在临近。

人都说“皇家无父子”,毕竟皇家的父子还皆是君臣,在讲究君君臣臣的封建社会,儿臣若触犯天颜或者意图谋反,注定就要掉脑袋。

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纬照理来到了书房学习。

进门后,严重喜武不喜文的奕纬依旧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大约师傅对他的忍耐也已经到了极限,于是,师傅忍不住严词厉色地教训道:

“大阿哥,您现在必须端正模样,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了,将来才能当一位好皇帝。”

听到师傅教训自己,本就对师傅不满的奕纬立马怒了。

冲动是魔鬼,情绪作用下,怒不可遏的奕纬竟冲着师傅大喊:

“我要是做了皇帝,第一个便是杀了你!”

师傅听完,当下就气得直哆嗦,摊上这样的学生,也真真是这个师傅的劫难。教了书还能把命给教没了,这真真不是一丁点儿委屈。既如此,那就辞职吧,一怒之下,师傅直接跑到道光面前辞职去了。自然,要告老还乡之前先得跟老板把原委说了。

随即,师傅把奕纬的相关一五一十告诉道光后,道光脸色铁青,当即就命人传唤了儿子。

“做皇帝”和“杀”这两个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大忌,即便他是皇长子或者太子。一来,这有不把现任皇帝放在眼里的意味,二来,有诅咒意味。这也就算了,学无所出的情况下,还嚷嚷着要杀老师。如此大逆不道,道光岂能轻饶。

大阿哥到道光跟前后,他刚要下跪请罪,道光就一脚踢向了儿子。盛怒之下,力量的拿捏本就不好说,尤其这一脚还踢在了奕纬的下身。

只听一声惨叫后,奕纬就倒地昏死过去了。后来虽经御医抢救,奕纬也终究撒手人寰了。

道光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竟惨死在自己手里。悔恨不已的他在儿子死后哭得死去活来,好在奕纬死后这年,道光又奇迹般地新得了几个皇子,否则,道光估计会就此抑郁而终了。

多年后,道光路过武英殿西边的断虹桥时,曾看到桥上有一个小狮子:它一手放在头上,一手护在两腿间,表情极其痛苦。

或许是道光帝由此想到长子奕纬当年,于是他眼含热泪地让侍从用红布遮住了小狮子。

道光无意间杀子的史实,颇像今天新闻里为孩子成绩打死孩子的父母。本质上,道光和这些父母是一样的。

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一旦发生这种悲剧,注定会追悔莫及。

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须得从平时着手,学会:等情绪平息几分后再教育孩子。毕竟,任何时候,带着很大的情绪教训孩子从来不会有好结果。

悲剧的现实启示意义从来强于喜剧,道光错杀儿子的悲剧也是如此!


记者李满


当爹的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也不至于把他给踢死,不过道光确实对这个儿子奕纬一点都不喜欢。道光十五岁结婚,到了二十八岁连一个儿子都没有,他爹嘉庆急,道光绵宁更加急,自己没有子嗣对于继承者来说是一大缺陷,自己的太子位置随时就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不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奕纬出生了,嘉庆帝是松了一口气,可是绵宁一点都不高兴。这个儿子是他和一个端茶倒水的侍女生的,自己贵为皇嗣,第一个儿子的母亲地位卑贱,显然他在面子上过不去,没有和自己的妻或妾生育,严格来讲和封建伦常不符。

事实已经摆在那里,怪只怪自己当初一时冲动糊涂,生就生了,总比没有儿子来得好。但奕纬从此就只能看到道光的白眼,他还是打心眼里对这个儿子有偏见,雍正、乾隆都在一上台就立储,嘉庆亲政后也马上立储,可道光即位后一反祖制就是不立储君。他心里有疙瘩,眼下只有奕纬一个儿子,把宝一下子押在他身上,道光心有不甘。



满清接受明亡的教训,不管皇子将来是否继承大统,对皇子的教育是从来都不放松的,奕纬不被待见但入塾读书照样不耽误,道光给他请了一位好老师。奕纬打小骨子里就比较顽劣,对老师的教育唠叨挺闹心,老师也看出奕纬不耐烦的样子,就规劝他好好用功将来“当个好皇帝”。

没想到老师的这句话触动了奕纬的心筋,他本来就父皇迟迟不立他为储君而愤懑(道光如果此时秘密立储也预示着奕纬是接班人,因为当时道光就他一个儿子),奕纬气头上脱口而出“我做了皇帝,先杀了你”。他的这句话奕纬本人觉得说说而已也没当回事,可把老师吓坏了,毕竟就奕纬一个皇子,在老学究眼里奕纬十分有可能将来当皇帝的,他哪知道道光的心思呢。



老师事后向道光告状,哆哆嗦嗦希望皇帝能够保护他将来不会人头落地。道光一听就火冒三丈,奕纬的话在道光看来实属大逆不道,既没有丝毫人臣的样子也没有礼仪尊长的教化。宫人把奕纬召至道光跟前,还没有讲话,道光一脚就踢了上去,也巧可能踢到奕纬下身要害部位,奕纬没过几天就死掉了。

光一脚道光就能把一个大活人给踢死似乎太牵强了点。皇子说错话办错事,在认为自己从此不会再得到父皇的垂青,金銮殿的大位永远和自己无缘后郁郁而终,这类皇子在清代也不鲜见,奕纬身体受了伤再加上心理崩盘,是导致他快速走向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幸奕纬身亡后不久,道光的四子奕詝出生了,后面还接着老五和老六奕訢。


看遍山川


道光帝绵宁(改名旻宁)即位时已经39岁了,年龄偏大,而他能选择的继承人并不多。好在道光帝在50岁后连生好几个宝贝儿子,解决了后顾之忧。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争位,最终四阿哥胜出,就是咸丰帝。其实在道光帝晚年得子前,他还有三个儿子,只是都已过世。其中,混得最惨的,就是大阿哥奕纬。

奕纬之所以命运悲惨,主要是他的出身不好。奕纬的母亲那拉氏,是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出身,被分到二阿哥绵宁府上做丫环。那拉氏有几分姿色,而且为人伶俐。她知道自己的下半生富贵都系在二阿哥绵宁身上,便想办法巴结绵宁。绵宁也是“一时糊涂”,和那拉氏有了实质关系。很快,嘉庆十三年(1808年),那拉氏为绵宁生下了儿子。

那拉氏满心欢喜地以为给二阿哥生了长子,她就赢得了一切。但是,绵宁面对他第一个儿子,却非常恼火。绵宁是嘉庆帝嫡子,帝位十有八九是他的。可这个时候,丫环却给自己生孩子。传出去,会影响到自己的名声,会对自己将来继承帝位产生威胁。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绵宁又不能不管,随便给起个名,叫奕纬,然后就懒得多看一眼了。

那拉氏也不傻,见丈夫不上套,干脆直接给公公嘉庆帝上套,把这事捅给嘉庆帝。嘉庆帝苦无皇孙可抱,现在突然有了个皇孙,嘉庆帝别提多高兴了。龙颜大悦的嘉庆帝亲自来看望孙子。嘉庆帝逼着绵宁把那拉氏晋为侧福晋。嘉庆特别疼爱这个长孙,在自己五十圣寿的时候,封奕纬为多罗贝勒。

皇爷爷喜欢奕纬,但奕纬的父亲却一直以他为耻。尤其是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连续给道光帝生下二阿哥奕纲、三阿哥奕继后,道光帝更瞧不上出身低下的大阿哥了。奕纬十四岁时就成了亲,却一直没有子嗣,估计这也是他不被道光帝所喜的原因。

奕纬是比自己的二弟大了十八岁,可以说在这整整十八年里,他都没有得到自己父亲道光帝的认可,道光帝继位之后,那拉氏只封了嫔,一年之后,道光帝才勉强封她为和妃。奕纬的两个弟弟被封亲王和郡王,他自己却是原地打转,啥王也不是。谁都看得出来,奕纬不受宠,帝位不会传给他。那拉氏本想靠着儿子发迹,结果儿子受自己连累,前途黯淡。心灰意冷的那拉氏觉得儿子这辈子算是完了。

没想到转机出现在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帝突然开始对娘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道光帝开始关心那拉氏,对之前正眼都不瞧的奕纬疼爱有加,关心起他的起居和学业。

何之?很简单:这一年,道光帝的两个宝贝儿子奕纲和奕继先后病逝,奕纬成了道光帝的独子。道光帝快五十岁了,说不定哪天就伸腿瞪眼翘大辫子了。道光帝“得罪”不起那拉氏母子了,奕纬已是道光帝唯一的皇位继承人,除非道光帝有勇气把皇位传给外人。道光帝向命运低头,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位皇长子身上,为了能让奕纬将来当皇帝,道光帝特地挑选了资深大儒做他的老师,并一再要求老师严格教导奕纬。

可是,奕纬长期被忽视,得不到父爱。宫里人大都势利,眼见皇帝不重视,对他也是不冷不热。奕纬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造成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受不得约束。奕纬虽然身材魁梧,善于骑射,但对读书却没有什么天分。奕纬怎么学都学不会,免不得天天被老师教导训诫,早就十分不耐烦。老师警告他,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做当皇帝,就管不好这个国家。没想到奕纬没头没脑扔一句:“我若是做了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

这话一出,把老师吓坏了,赶紧找道光帝打小报告。道光帝大怒,竖子如此不争气,将来怎么当皇帝?道光帝把奕纬叫来,一通斥骂。骂到激动时,道光帝抬腿就是一脚,奕纬受了重伤,昏迷不醒。吓得道光帝赶紧派人来救,可惜没几天,奕纬就死了。

道光帝一下子就断了后,后悔可想而知。道光帝给奕纬大办后事,封他为隐志贝勒。道光帝这么做,一来想弥补自己心中对奕纬的亏欠,二来也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绝没有嫌弃长子之心。奕纬生前没得到皇帝老爹的喜爱,死后却是极尽哀荣,也不知道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东的断虹桥上,有一只石狮子非常出名。这只石狮子造型奇特,它呲牙咧嘴,表情痛苦,一只爪子护着要害部位。据说奕纬死后,道光追悔莫及。每次路过断虹桥,看到这只石狮子都会想起被自己一脚踢死的儿子,就让人用红布把这只石狮盖起来。

清朝很多位大阿哥,奕纬算是混得比较惨的了。即使是康熙帝那位不成器的大阿哥胤禔,也不过终身监禁,至少还有一条老命在。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清朝从乾隆皇帝的“康乾盛世”之后,慢慢开始走下坡路,国力渐衰。到了乾隆的孙子道光这里更出了一个人伦悲剧,因为皇长子奕纬忤逆师长,于是道光飞起几脚朝着奕纬下身踢去。其中一脚不偏不倚正巧踢中了他的下身要害之处。几日后,奕纬暴毙。


道光皇帝即新觉罗·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即位,可以说是非常名正言顺的一位,清朝皇帝是特别期待自己的嫡长子能即位。


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清史稿》)


(道光)


道光勤于政务,厉行节约,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社会弊端终究是积重难返。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即使是再好的药物,也是治标不治本,只不过是能让其延缓一些时日罢了。


道光14岁成婚,但是婚后十余年一直未能生育。纵观清代后期,大多皇上都被无子或者少子而困扰,其原因之一,历史漫谈君觉得是古时候医疗条件差,孩子早夭的多。还有就是皇上结婚太早。因为此时年龄在十三四岁,本着早结婚早生育,多子多福的想法,其实却背道而驰了。因为结婚时年龄太小,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再加上年龄小,又不懂事,不懂得男女之事,反而容易伤害了身体。


道光有九子十女:


九个儿子:皇长子奕纬、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


但道光年近50的时候,由于皇长子奕纬的去世,却出现了尴尬无子的局面,此时与道光皇帝见过面的儿子有且只有三个。



(道光)


道光皇帝在26时才有了皇长子奕纬,在道光44岁时,孝静成皇后才为他生了皇次子奕纲,可惜,他两岁时早夭。在道光47岁时,孝静成皇后又生了皇三子奕继,但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存活了一个多月。


我们重点说说皇长子奕纬,可以说他的出生就是个意外,旻宁藩邸使女,这就是奕纬母亲的身份。按说多年无子的情况下,突然有了儿子,对一般人来说得高兴得忘乎所以,但是在道光这里就行不通了,他看不起奕纬母亲的身份。


这就悲催了,按说应该母凭子贵的奕纬的母亲的待遇也没有得到提高,奕纬也不被道光重视。所以对奕纬的教育也没有跟得上,他们母子的生活当然也不见起色。由此,奕纬估计也没有太把自己当回事,一辈子想当好一个皇子就好了。


特别是随着两个弟弟的先后以嫡子的身份出生,奕纬更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庶子,注定是争不过嫡子的。但是昙花一现般,道光的两个嫡子先后去世,先让道光看到了希望,又随即给他掐灭了。这样的痛苦,还不如没有的好。


奕纬


已经年近知天命的年龄,道光开始着急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了,那就是皇长子奕纬。虽然自己看不惯这个已经二十多岁的儿子,虽然他资质平平,虽然他身份低微,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毕竟自己百年之后还要有继承人来继承皇位的。


道光开始重点培养奕纬,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开始严格要求他,好好栽培他。但是已经放荡惯了,或者说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来说,是很难回归到学习上来到。况且,此时奕纬已经二十多岁了。优点是,奕纬他明白父亲道光是在自己身上押宝,是给自己寄予了厚望的。所以努力去学习。


但是虽然奕纬非常努力,学习效果并不好。教授奕纬的老师很着急,奕纬也着急。于是老师更加苛责的要求奕纬,在学习上看不到什么更好的结果的奕纬慢慢觉得老师有些太不近人情。而老师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毕竟要把这个学生教好,于是,更加严格。这样师生矛盾就出现了,那日,老师说,再这样下去,你怎堪大业?日后怎么治理天下。在气头上的奕纬脱口而出,说不治理也罢,即使治理天下了,也先治理了你这位老师。


对于奕纬对自己的不尊敬,老师非常生气,立即去向道光打小报告。道光自然气不打一处来,立即召来奕纬,话还没说,飞起几脚到招呼在奕纬的身上。不偏不倚,有那么一脚或者几脚正好招呼在奕纬的下身要害部位。不几天,奕纬回到住处,就一命呜呼了。


道光眼见自己一脚就把唯一的皇位继承人给踢没了。作为一个父亲,只是想好好惩罚一下儿子,怎能想到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满朝文武都为之哭泣,伤心,朝野上下一片悲哀。

好在天舞绝人之路,奕纬去世几个月,他的弟弟皇四子奕詝(咸丰皇帝)和皇五子奕誴相继降生,之后又连续生了四个儿子,正好凑够了九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是在道光63时出生的,也真是给力。


道光68岁去世,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皇帝,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老公。只有,由于咸丰帝身体不是很好,慈禧经常帮他打理朝中事物,慢慢锻炼了自己的从政的能力。


历史漫谈君


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在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这个时候他正值壮年,为何会突然去世呢?当然,在《清史稿》中,对于这位皇子的突然离世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在一位太监的回忆书中,却发现了奕纬的死亡真相,他原来是被自己的父亲道光皇帝,踢了一脚以后而不治身亡。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道光对自己的长子下如此毒手呢?

道光画像

究其根本原因,要从奕纬的亲生母亲说起。奕纬的母亲是当时的和妃那拉氏,但是在王府里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包衣出身的奴婢,当时被内务府分配到了二哥的府上,成为了王府里的丫鬟。和妃的祖上也出过不少的妃子和重臣,所以,她并不甘心一辈子为奴。仗着自己的姿色,再加上一些小聪明,很快就勾搭上了二阿哥绵宁。当然,通房丫头一般的身份并不能满足她,她看准的可是王府里的福晋之位。

道光与和妃

不得不说 和妃的宫斗天赋相当高。当王府里的福晋和妾室还没有生育的时候,她却抢先一步,在嘉庆13年的时候生下了王府中的第一个孩子。本以为生了长子就能够坐上福晋,谁知,绵宁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个孩子。

因为,绵宁是嫡子,由于嘉庆的长子早夭,他其实是事实上的嫡长子,以后的皇位十有八九是属于自己的。而一个丫鬟所生的孩子,还是长子,绝对会破坏他在父皇中的形象。所以他便草率的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奕纬,只是平日里看都不看一眼。

道光与和妃

丫鬟心中自然不满,她本以为能母凭子贵,谁知却因为这个长子反而更加不受宠。随后,她就把自己生下第1位皇孙的这件事,托人透露给了嘉庆帝。谁知嘉庆对于这个孩子十分喜爱,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迈,而他的几个孩子都无子嗣,所以他格外喜欢这个孙子。他将这位丫鬟封为了侧福晋,同时也赐给这个外孙一个“多罗贝勒”的封号。

道光影视剧照

没过几年嘉庆便驾崩了,而绵宁自然继承了皇位,被后世称为道光帝。称帝以后自然要大赦天下、赏赐封号。道光给周围的所有人都赐了封号,碍于丫鬟有功,也赏赐给了她一个“和嫔”的称号,唯独奕纬一直是贝勒的称号,由此就可以看出,道光是有多不喜欢这母子二人。所以在奕纬的成长中,他基本就没有享受过来自于父亲的疼爱,而且,也无人将他像其他皇子一样严格要求。

奕纬影视剧照

就因为多年以来一直放任奕纬,让他的性格越来越放纵乖张,而且道光帝从来没有重视过这个长子。可是,等到道光49岁的时候,除了奕纬,其他的几位皇子都相继早逝,这时候他害怕没有继承人,心中不免慌了起来。所以也开始对奕纬重视起来,还专门给他请了一位非常有学识的大臣教他学习。只是,这个时候奕纬的性格已经成型,早年的时候不教育,现在已然一身坏毛病。

道光画像

甚至在一次上课的时候顶撞老师,还对这位大臣说,以后自己做了皇帝一定要杀了他。结果这大成臣状告到了道光耳边,道光叫来奕纬训话,愤怒之间踢了奕纬一脚,谁知这一脚命中要害,让奕纬不治身亡,去世的时候仅有23岁,也是在他逝世以后才被追封为“隐志贝勒”,这位不受待见的皇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潦草结束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