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王樹山書法原文

時賢詩 打贏疫情防控戰

眾志成城戰疫頑, 八方合力鬥毒蠻。 黨旗指引民心聚, 領袖號令利劍懸。 華夏神州除孽瘴,浮山黑水阻新冠。 春來霧散花開日, 笑語歡歌奏凱旋。

注:浮山黑水 指廣東羅浮山和黑龍江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王樹山書法原文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琅即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詩人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途經杭州時,寫下此詩。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心懷壯志,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閒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後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後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王樹山書法 意涵深邃 極具哲理的詩--王安石登飛來峰絕句欣賞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