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廣東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能與《切韻》《唐韻》《廣韻》《集韻》等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語發音的你、我、他就是爾、吾、其的古音。客家人也並不比其他族群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諸族的。

客家人的歷史

國父——孫中山

客家人的歷史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客家人有五次大遷移。

第一次大遷徙:西晉永康元年(公元),因中原發生了"八王之亂",繼而又爆發了人民反晉王朝的鬥爭,大大動搖了西晉王朝的統治。這時北方的匈奴、鮮卑、羌、氐、羯等少數民族趁虛而入,各自據地為王,相互攻戰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亂華"的動盪局面。西晉王朝覆亡後,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們廢農田,牧牛羊,虜漢人做奴隸。不堪奴役的漢人大舉南遷,他們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陽,沿漢水入長江向東遷往湖北、安徽、江蘇一帶;向南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其前鋒已抵達今梅州的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營"為基礎設置了義招縣。這時,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客家人的歷史

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

第二次大遷徙: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而衰,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加之中原災荒連年,官府敲榨盤剝,民不聊生,許多城鄉煙火斷絕,一片蕭條。不久,爆發了由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弛騁中原,轉戰大江南北十數省。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遷漢民分佈的地域。戰亂所及,惟有贛南、閩西南和粵東北"堪稱樂土",於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九江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粵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根據客家族譜記載,這時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洞者也不少。這次南遷,延續到唐以後的五代時期,歷時90餘年。

客家人的歷史

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四川儀隴客家人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遷徙:公元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北宋都城開封被金兵攻佔。宋高宗南渡,在臨安(今杭州)稱帝,建立南宋王朝。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金人入主中原後,強佔民田,推行奴隸制。處於黃河流域的漢族人民,為躲避戰亂,又一次渡江南遷。在後來,蒙古滅金,入主中原。由於蒙元兵向南進逼,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文天祥起兵抗元,率義軍進抵,客家兒女紛 紛從軍,轉戰於閩、粵各地,僅鬆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參軍,"男執幹,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客家人的歷史

葉劍英,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廣東梅州人

第四次客家大遷徙:客家第四次遷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清兵進至福建和廣東時,客家節義之士,出面號召群眾舉義反清,失敗後被迫散居各地。有隨鄭成功到臺灣的;有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脹。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耕殖所獲,不足供應,乃思向外發展。適逢清政府於康熙年間發起"移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圍龍屋

第五次客家大遷徙: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轉戰南方十餘年。天京陷落後,起義軍受到剿殺,百姓紛紛逃匿。在此期間,粵中地區發生了持續12年的土客械鬥。清政府為解決土客之爭,特劃出台山赤溪地區以安置客家人。動亂使得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去謀生。

向海外遷徙:自南宋末年以來,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

客家人的歷史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

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衝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通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僱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圍龍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