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这一次为什么不同?

一 中国经济增长逻辑的变化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这一次为什么不同?


<strong>高速增长定义了中国经济最近四十年

①摆脱了政府与市场简单二元对立观点的束缚,政府顶层设计与激发底层活力的结合,合力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市场,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产业的崛起成为可能,进而完成工业化进程。

②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布局,逐渐从价值链的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迈进。

③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一从家庭承包责任制,政绩竞赛机制,采取适当的金融压抑政策确保稀缺资源能够投入到重大行业和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创造性把土地和 城市的未来收益“证券化”等等。这些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本,也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 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审慎有序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配合。

⑤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如何保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成为关键挑战。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只是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未来国民储蓄率下降背景下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成为关键挑战。

二 新冠状病毒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此次疫情对农林渔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其他服务业影响较大。如果疫情控制影响节后返工,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影响将显现出来。“三驾马车”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推动力,短期看,疫情对消费冲击很大。

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影响是个内生变量,其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情况,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第一性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应对是否得当。

与2003年非典相比,这轮疫情对经济影响更多提现在两个方面:中小微企业,就业。中小企业解决了80%的就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更是重中之重。

三 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这一次为什么不同?


<strong>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1 现金流状况非常紧张

2 企业营收下行压力巨大

3 企业维持运营的支出压力大

4 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普遍缺乏应对手段

<strong> 具体政策建议--企业短期能做什么?

1 极限方式缓解现金流短缺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极限的方式缓解现金流短缺

2 经营层面上,尽可能增加营收,降低成本,降低应收,合理化投资节奏。

3 财务层面上,寻求降息,贷款,债务展期等缓解流动性方法。

4 政策层面寻求降低税费和其他形式的支持

5 寻求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员工,上下游,融资方和出资方,顾客,政府等。

四 疫情期间对中国资本市场前景的观望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这一次为什么不同?


随着一系列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举措的推出,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积蓄力量,逐渐成为主流。中国股市2月3日恢复开市的表现显示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不因突发事件中断正常的市场活动,显示对市场规则的尊重,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韧性在提升,提现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

疫情期间:短期股市基本反应力疫情冲击影响并释放了大部分情绪和能量,疫情影响虽然沉重,但毕竟是暂时性的,并不改变经济和市场的长期趋势,随着未来疫情防控形势演化,股市会有起伏,但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疫情结束后,市场今年的表现取决于经济恢复能力,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向上支撑力量比较强。

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或是思维框架,它是一个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思维探索和实践探索的集成。中国的发展模式的普适性不在于它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它以开放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发展中的第一性问题,并不断寻求以现实可行的方法去破解这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