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母乳為嬰幼兒提供了充足的營養供應,是任何奶粉都無法比擬的嬰兒食量,能夠母乳餵養是寶寶最大的幸運。孩子可以從母乳中獲得超強的抵抗力,這是來自母體最貼心的呵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到孩子兩歲,而因為種種原因通常寶媽會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斷奶,孩子這個年齡段斷奶也相對比較容易一些。

小學生每天都得喝母乳,寶媽無奈帶娃看醫生,醫生看後:我們管不了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個求助帖。一位寶媽為孩子斷奶的事很苦惱。寶媽金金家的孩子已經10歲了,正在上小學,外表上看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沒有兩樣,但是孩子卻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那就是每天都需要喝媽媽的母乳。

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金金很無奈,懷疑孩子有身體方面的問題,於是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經過詳細的檢查,醫生髮現孩子有些營養不良外,其他並沒有什麼異常。

醫生在和金金交流的時候,發現金金並沒有進行過恰當地給孩子斷奶的行為,最後醫生很無奈的表示,“這種情況我們管不了,孩子可能是心理方面的依賴感過強,我們也沒辦法!”金金聽到醫生這麼說很是後悔。

原來金金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想要給孩子斷奶,但是孩子哭鬧的情緒明顯,金金捨不得孩子哭,於是斷奶失敗了。金金一想到孩子的嚎啕大哭,就覺得斷奶對孩子而言太殘忍了。金金覺得自己反正是全職媽媽,沒有時間限制不如等孩子自然離乳,這樣孩子也更好斷奶一些。

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金金覺得自己反正是全職媽媽,沒有時間限制不如等孩子自然離乳,這樣孩子也更好斷奶一些。

結果一等就到了孩子3歲,這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斷奶更加吃力了,孩子還為此發了高燒,金金不得已又一次妥協了,看著孩子在醫院輸液,金金覺得不斷奶也沒啥大不了,等到孩子再大點,自然對母乳不感興趣了。

結果如今孩子已經10歲了,仍然要在晚上入睡前喝母乳,否則就會哭鬧著不肯睡。

有網友評論說“孩子難斷奶,主要責任在寶媽。反覆斷奶不僅增加了斷奶難度,也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如今孩子這麼大了,想必是要影響到心理方面了。”

斷奶遲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如何恰當斷奶?

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斷奶遲對孩子有哪些負面影響?

影響孩子營養供應。在孩子六個月後,就要添加適量的輔食來保證營養的充足供應,所以在孩子一歲左右斷奶時,孩子可以有其他的食物攝入。

如果斷奶過遲,比如說孩子三歲以後斷奶,就會導致孩子營養攝入出現缺乏的情況,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斷奶過遲也會影響到孩子心理方面,比如說使得孩子產生戀母情結,顯然對於兒童期甚至是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影響孩子獨立性發展。孩子對於母親依賴性過強就會導致獨立性發展受到妨礙。孩子缺乏獨立性的認知,缺少個人成長意識。

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斷奶?

制定斷奶計劃。寶媽應該制定斷奶計劃,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寶媽的妥協只會換來斷奶的失敗。斷奶也是一個計劃性的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可操之過急。寶媽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也不能操之過急,過於急躁的情緒會讓孩子心理壓力較大,甚至會導致孩子生理上的問題產生,比如說高燒、腹瀉等,逐漸減少母乳的供給量以及頻率,讓孩子慢慢接受。

不宜母嬰分離。有些寶媽認為不讓寶寶看到自己就可以成功斷奶,母嬰分離的方式使得斷奶容易成功,而事實上,母嬰分離會讓孩子心理壓力較大,更加容易有負面的生理反應。可以適當減少寶媽與寶寶的接觸,讓其他家庭成員替代。

10歲小學生堅持喝母乳,媽媽求助醫生,醫生:回去吧,沒辦法

​給孩子斷奶沒有最佳時間,但是最好在3歲以內完成。在孩子3歲以後有了自我意識,再想要斷奶就會難上加難,孩子牴觸情緒明顯也會影響到寶媽,導致斷奶失敗。

在有斷奶的想法後,寶媽應該增加寶寶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接觸,讓寶寶減少對寶媽的依賴,同時做好計劃,讓孩子有慢慢接受的機會。大家對於孩子斷奶有哪些想法呢?對此有哪些經驗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