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1.臭名昭著的特務制度

若談到中國歷史上的恐怖政治特務制度,很多人會想到明朝,想到錦衣衛的刀光劍影,東廠的嚴刑逼供,西廠陷害忠良,想到朱元璋天子之怒,流血千里。清朝人對明朝人的抹黑或許有些誇張,但這種高壓態勢,確實讓大臣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官員們謹言慎行,遏制了貪官汙吏的橫行。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都臭名昭著,清朝想消除這種壞印象,卻又不想取消這種特務制度(便於控制朝廷內外的一舉一動),就把它們合併成“廠衛”,實際上換湯不換藥。君不見曠日持久的“文字獄”,未必比明朝的前輩們強多少。

在此基礎上,雍正皇帝推廣了一項高明的制度,巧妙避開了罵名,卻威力更足,讓群臣無可奈何。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2.大臣奏事當如何:公之於眾

明清時代,大臣奏事主要靠官方文書(公文),這公文分為兩類:一類是“題本”,需要加蓋官印,主要談公事;一類是“奏本”,不需要加蓋官印,主要談私事。兩種公文分類明確,但都是公開的,官員們都可以看到。

無論是京城官員還是地方官員,都將公文發往專門機構“通政司”,再交由內閣大臣(或者後來的軍機大臣)批閱,然後呈送給皇帝批閱。對於國家的日常公務來說,如果大臣們都一心為國,清廉自守,如實稟告,不徇私情,那就沒什麼問題。可是良莠不齊,人心不古,皇帝並不放心,所以他希望大家都能站出來,舉報不法行為。要知道,時至今日,實名舉報以後被報復的事情都屢見不鮮,何況在古代,如何保證舉報者的安危,如何讓他們放心大膽地說,如何提高舉報的效率(畢竟不是誰都能見皇帝,皇帝也忙得不可開交),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還有一點,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到檯面上說的,有些隱秘,有些忌諱,有些提防,有些需要愚弄大眾,這就要低調處理了。

雍正皇帝想到一個好辦法——密摺制度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3.高明的密摺制度:巧妙設計

密摺制度並不是雍正首創,這個制度始於順治和康熙年間,但是並沒有推廣開來。

雍正的皇位來得極為不易,“九子奪嫡”打得頭破血流,以致康熙對幾個強勢的皇子各打五十大板,最後選中了善於偽裝和隱忍不發的四皇子胤禛。在歷史改編的熱播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甄嬛傳》中,雍正皇帝(胤禛)的所作所為可見端倪。

雍正登基以後,勢單力孤,沒什麼人服他。他所希望的,不僅是要威懾群臣,加強皇權;還要對付自己的兄弟,比如深孚眾望的八皇子和十四皇子,徹底剷除他們的勢力和影響力,消除潛在的威脅。御史臺的人信不過,都察院的人信不過,那就用自己信得過的人好了。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所以在先人的基礎上,雍正建立和完善了密摺制度,密摺作為一種政治工具,不拘泥於文字和文本形式,沒有中間環節,皇帝和送密摺的臣子單線交流,保密性高,時效性好。

此外,密奏權不是誰都享受的,只有皇帝最信任,最倚重的大臣,才有這個特權。通過授權,雍正籠絡群臣,加強了與大臣的聯繫,大臣有什麼隱秘的事情也可以及時上報,對自己好處多多。還有重要的一點是:相比特務制度,這種隱蔽的途徑,不容易引起外界的非議和罵名。

雍正皇帝此舉使他收穫頗豐,至此天下大事盡在掌握。其一,哪些大臣幹了壞事,想糊弄皇帝,密摺舉報你;其二,大臣有難言之隱,或者皇帝自己有苦衷,不便明說的,可以用密摺細細說來;其三,雍正想整誰,可以通過密摺進行聯絡,羅織罪名;其四,如果涉及到重要工程和改革措施,雍正就與信賴的大臣密摺往來,商量對策;其五,地方官員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將地方事務詳細告知皇帝,避免京城官員矇蔽聖聽;其六,無論密摺裡說了什麼,皇帝一旦發現不妥,可以馬上收回,不會造成惡劣影響。如是種種。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雍正將密摺制度運用得爐火純青,把大臣們治理得服服帖帖;與他爭權的兄弟,幾乎都沒能善終,別人還抓不到他的把柄。而他雷厲風行的手段,冷酷無情的做法,讓人不寒而慄,容易聯想到武則天時代告密的風氣

儘管如此,雍正如此高明的手腕,還是讓人歎服!


高明的手腕:雍正用此辦法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群臣卻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