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经在……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这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的结尾的一段描述,曼桢与世钧最后重逢了,却只剩下生离死别,让人扼腕痛心。我再读之,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感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人物的悲凉哀怨。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作为新世纪的女性的我,今天来分析一下,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一一曼璐与曼桢两姐妹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中国几千来年传统宗法父权、男性社会主导的封建思想文化是根源,腐蚀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处于弱势地位的旧式女性无法摆脱自身不幸的命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从四德”,旧上海,姐姐曼璐因为丧失生育能力,而一直活在被丈夫随时抛弃的恐惧中,她害怕失去富太地位,失去唯一的靠山一一丈夫,哪怕这个丈夫原先乡下有结发妻子,哪怕年纪大,相貌丑陋,哪怕这个丈夫终日不归流连风月,哪怕他怎么骂她“烂污货”,哪怕他人伦丧失觊觎小姨子美色,却还是一心想着收拢丈夫的心,没有动过另外的想法,没有一丝抗争的心。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曼璐既是残酷社会的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帮凶,她最后定下阴谋,设计陷害亲妹妹曼桢,直接毁了曼桢的人生,最后曼桢生下儿子,但事与愿违,机关算尽,曼璐最终并没有拢住丈夫的心,最后在无尽的悔恨中早早病死了。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二、传统封建门第、阶层和社会身份、金钱至上的桎梏。

曼璐为了养活一家人,被迫在上海滩十里洋场当舞女,而又沦落风尘,她介怀自己的卑贱的身份,深深自卑,放弃了真心相爱又有婚约的有为青年豫瑾,嫁给了不良投机商人祝鸿才。面对残破的婚姻,又不愿放弃“祝太太”的光鲜的身份,又害怕年老色衰前途无望,无法再过上有奴仆侍侯的上等人生活。

曼桢呢,一个旧时代都市的新式知识青年,她有理想,上进,独立,自食其力,本应该可以大胆追求爱情,自由恋爱,有个幸福的婚姻。可是她始终对自己的家庭非常自卑,尤其对姐姐的身份耿耿于怀,担心自身与世钧家世不配,导致在世钧从南京返回上海欲跟她求婚时,迟疑不决,负气而散。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三、个人性格缺陷对自身选择的影响。

因为父亲的早亡,一大家子的生计迫在眉捷,十六岁的大姐曼璐主动放弃了学业,在十里洋场做了舞女,本来一个弱女子最初是应该被家人呵护心疼的,可她一个人主动扛起全家重担,赚钱养家,呵护弟妹们,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令我佩服赞叹,又同情。就算当代社会,能有如此伟大牺牲精神的女性也不多见,男性尚且困难。

可是后来曼璐走入婚姻后,面对这样恶劣的丈夫,她却不能自强自救,软弱无能。她其实可以选择离婚,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哪怕是帮佣,但她拉不下脸面。她毕竟也是读过书的,可以做点兼职,她可以主动跟母亲、二妹商量,而不是吵闹不休,自怨自艾,直至心生恶念。曼桢当时已经大学毕业有工作了,平时还兼做几份家教。当然,旧社会女性找工作肯定不易,想独立自主也难,多数女性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但总有其他办法,不至于有如此令人发指的恶魔行径,直接毁了亲妹妹的一生,自己也郁郁不得善终。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曼桢天真单纯,落入至亲圈套,她是无辜的,可是她虽为“新时代女性”却也自卑,软弱,不脱俗,不果断,她与世钧谈恋爱两年多,一直活在童话世界里,面对现实婚姻,畏首畏脚,与男友若即若离,如果能早点与世钧结婚,离开原生家庭,也不至于被曼璐算计。

她受了害,明明知道祝鸿才的丑陋嘴脸和狰狞面目,在得知曼桢病死,孩子照顾有问题时,却选择屈身下嫁给祝。这个错误是她自己造成的,导致了与世钧永远无法再续前缘了,好在后来她终于痛定思痛,最后花费巨资与祝对簿公堂,夺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小说最擅长的主题就是女性与命运。小说中从头至尾充满着一股浓浓的悲凉情调,描写了一个个悲剧女性形象,令读者深深关注,为之动容,将通俗小说升华到了深沉高雅的境界。


谈《半生缘》中两姐妹的悲剧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