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東方問題是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而產生的,是指近代歐洲列強為爭奪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及其屬國的領土和權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國際問題。在19世紀專門被用來概括在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它被假定即將瓦解中所造成的各種國際問題。

其實,東方問題就是“對土耳其怎麼辦”的問題,逐漸成為整個19世紀歐洲外交不可或缺的主題,到了在19世紀上半期,更是成為歐洲大國關係中的焦點,形成、發展為錯綜複雜、影響深遠的大國關係,或為衝突和爭鬥,或為合作與協調,或兩者兼而有之。而在這當中俄國、英國、法國和奧地利最為活躍,從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到付諸行動。

直接出擊謀求改變奧斯曼帝國現狀的俄國。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擴張成性俄國,按照彼得一世的計劃,要南下打敗土耳其,佔君士坦丁堡,奪黑海兩海峽,打通從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道。葉卡捷琳娜大帝在位之時的1768年至1774年和1787年至1791年,兩次發動俄土戰爭。東方問題的大幕就是由此拉開的。這兩次戰爭,俄國獲得了土耳其黑海北岸的全部領土,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和刻赤海,還有多瑙河兩公國的部分主權。俄國商船還可以在黑海上自由航行,甚至獲許通過博斯普羅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俄國終於奪得了其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

儘管如此對於擴張成性的俄國還遠遠不夠。它的目標是奪佔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這一直是歷代沙皇的夢想。這裡面有宗教情結和地緣政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想要恢復古羅馬帝國的榮耀。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大家知道,俄羅斯的第一位民族統治者,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2年同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婭結婚。從此,伊凡三世尊用拜占庭宮廷的禮儀,把拜占庭的雙頭鷹作為自己的徽章。伊凡四世更以拜占庭帝國的後裔為榮,在拜占庭帝國滅亡的百年之後自稱沙皇。可見兩者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由此我們會對沙俄帝國南下戰略的意圖理解得更為深刻一些。俄國在東方問題上一定要改變當時的現狀就更好理解了。從而在1806年至1856年這50年間,俄國進行了三次大的對土戰爭,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獲取了大片土地和很多特權。

與俄國同樣野心卻常以調停者出現的奧地利。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在巴爾幹半島上,奧地利的野心並不比俄國小多少。它的高明之處是沒有像俄國那麼直接,常常以“調停者”的身份出現,製造一種持不偏不倚地保持中間立場的假象。出現危機時,奧地利總是呼喚國際調停,倡議召開國際會議,樂當會議主持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奧地利基本實行的是追隨俄國的政策,因為實力不濟,這是保證自己不吃虧的權宜之計。

1833年,俄奧簽署《明星格利茲協定》,雙方達成在東方問題上的一致立場:將來土耳其“有變”,雙方採取共同態度。其實奧地利的心思也是五味雜陳的,在土耳其問題上,它力圖瓜分,想在中歐事務上與俄國結盟,可是在它國內有大量斯拉夫人,所以對俄國勢力不斷伸向巴爾幹心有芥蒂,難以容許俄國不斷逼近它的南翼。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因此,俄奧的合作也是脆弱的,僅僅維持了二十年,以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為標誌,俄奧關係逆轉。俄國人被趕出多瑙河兩公國,奧地利在土耳其的默許下就佔領了它。這讓俄國人大為惱火。奧地利還通過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和約》,行使了保護多瑙河兩公國的權利,以國際條約的形式保護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俄國人費了很大勁得來的,到頭來卻一無所獲。

而讓它十分生氣的是,明目張膽跟它整事的不是別人,正是昔日跟它低三下四奧地利,這實在是讓它難以嚥下這口氣!從此俄奧交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種子也就埋下了。所以,此後一百多年間,俄奧在巴爾幹地區的激烈爭奪,牽動著眾多大國的利益,也使巴爾幹成為歐洲的“火藥桶”。

力圖維持現狀保持奧斯曼帝國獨立穩定的英國。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英國在東方問題上與俄奧不同,它堅定地維持現狀、保持土耳其獨立穩定。早在1791年英國的首相小皮特強調:俄國的擴張和土耳其的衰落,關係到我們的商業和政治利益,而維持土耳其完整完全符合英國利益。由此可見,俄奧在意的是領土,而英國在東方問題上則關心的是商業利益。

而維持和拓展商業利益就需要土耳其的穩定與和平。在1838年英土就有約,英國可以在埃及以外土耳其的所有屬地謀求商機。巨大的利益和潛在的利益前景,讓英國更加堅定維持土耳其安寧和政治獨立的決心,同時也讓它對任何想改變土耳其現狀威脅到英國的經濟利益行為極為敏感。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已擁有世界頭號海軍、廣袤的海外殖民地、握有世界霸權的“日不落帝國”。由於當時蘇伊士運河沒開通,東方航線是英國通往它的亞洲殖民地印度的交通要道。因此,英國明白只有維持住土耳其的政治獨立,確保君士坦丁堡不落入俄國人手中,東方航線才安全。

英國在外交上一直奉行“大陸均勢”策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以及組織多次反法同盟目的就是要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避免一個統一的歐洲帝國的出現。在東方問題上,英國同樣也是這個策略,盡力維持巴爾幹半島的現狀,不讓任何大國單方面謀求改變現狀。所以在兩次土埃戰爭中,英國都堅定地站在土耳其一邊,以保證土耳其的實力不再受到削弱,避免任何大國有機可乘。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更是與土耳其站在一起,共同與俄國作戰。

與英國有著類似的利益也力圖維持現狀的法國。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在東方問題上,法國與英國有著相同的或類似的利益,所以也力圖維持現狀。早在1535年奧斯曼帝國就通過《特惠條例》,給法國商人不少貿易特權。1740年法土又通過新的貿易條約,讓法國人又獲得頗多好處,還在敘利亞確立了勢力範圍。所以,對俄國在土耳其的擴張法國是堅決抵制的。

然而,在拿破崙戰爭後,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由於法國商人競爭不過英國商人,所以在土耳其的經濟利益漸漸萎縮,而英國人的地盤卻在不斷擴大。法國在土耳其的商業利益日趨減少,蠅頭小利法國人已不在乎。而在土耳其的屬國埃及,法國人卻風生水起,生意興隆。當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法國人的勢力進入到那裡。最終雖然失敗,但法國對埃及的巨大影響還在。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在穆罕默德·阿里控制下的埃及,法國人極受歡迎。因為埃及總督掌握著對外貿易的壟斷權,所以西方國家的商人進入埃及市場是一件挺難的事。正是對法國人的友好和信任,埃及把商業活動的優先權給了法國,這讓法國人在埃及的商業利益迅速提升,最終使法國在埃及的經濟利益遠遠超過了埃及的宗主國土耳其。

這就決定了法國在東方問題上是堅定地維持現狀者,在對待俄國人的立場上與英國一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聯合對俄作戰就是證明。然而,在土耳其和埃及的關係上,尤其是當土埃發生衝突時,法英的一致立場就蕩然無存了。因為對於法國人埃及遠比土耳其重要的多。兩次土埃戰爭法國人與英國人立場相悖說證明了這個問題。但總的看,法俄矛盾一般都大於英法衝突,法國不可能容忍俄國對土耳其的行動。

病入膏肓、搖搖欲墜、垂死掙扎的土耳其。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19世紀上半期的土耳其,政府更為腐敗無能,重大突發事件只有驚慌的份,卻很難作出快速有效反應。財政拮据瀕臨破產邊緣,所以屢屢增加賦稅,致使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一觸即發。這時的奧斯曼帝國雖距土崩瓦解還有百年,但整個歐洲都認為土耳其已無藥可醫。

但是作為土耳其屬國的埃及,卻是當時土耳其唯有活力的部分。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就任埃及總督,堅定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近代工業得以發展,還建成了一支強大的陸軍和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在鎮壓希臘獨立運動和兩次土埃戰爭中嶄露頭角。為此阿里成為土耳其蘇丹最恨的人,曾揚言誰能殺了阿里,就把君士坦丁堡和整個帝國給誰。

可惜的是,埃及的活力也未存續多長時間,與土耳其的內鬥使其耗盡國力。外國勢力藉機以種種理由公然進入。1840年本是法國控制的埃及,在英國大炮之下籤了《亞歷山大和約》,從此埃及面上仍屬土耳其,實際主子已經是英國了,而且最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